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423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管理师理论重点整理.doc

一、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

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健康管理特点:

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

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

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

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

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

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

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

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

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

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

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关注个体和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

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

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

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6、残疾管理的目的:

减少工作地点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素。

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

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

研究表明,每个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而是投资。

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施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

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二、临床医学基础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诊断手段,病理检验。

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3、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念:

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

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4、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

1)患者的一般情况2)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3)现病史4)既往史5)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有月经史和生育史。

5、体检检查的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扣诊、听诊

6、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

1)血液学检验2)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3)生化学检验4)免疫学检验5)病原学检验

7、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

1)大小改变2)位置改变3)形态改变4)轮廓改变5)密度改变6)功能改变

8、CT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密度分辨率优于X线,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缺点:

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粘膜变化;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9、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备注动力学状态4)检测脏器内各种点位病变的物理特性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及量的多少6)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治疗7)超声引导下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治疗

10、MRI图像

优点:

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无伪影);强化扫描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缺点:

检查时间长;有恐怕感;小关节小部位成像不普及;费用高。

11、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

心脏疾病的诊断、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

12、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最常用的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

13、药品的概念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14、药物选择原则:

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3)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4)药物的价格或效应

药源性疾病分类:

甲型、乙型、长期用药致病型、药后效应型。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选药,合理给药:

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

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

15、介入治疗概念

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6、放射治疗

原理:

是利用放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回事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治疗疾病。

放射线产和珠生物效应有:

直接损伤、间接损伤。

副作用: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

17、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

1)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4)术后并发症的治疗5)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电疗:

直流电50-80V;低频脉冲1000HZ;

超声波疗法:

50-1000KHZ

光疗:

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

18、手术治疗根据专科分骨、妇产科;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分大、小;根据急缓程度分急、限期、择期;无菌程度分无菌、感染。

肿瘤分根治和姑息。

19、常用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

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

三、预防医学基础

健康决定因素:

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特点是个体和群体,微观和宏观,更重视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生物统计学:

环境(职业)医学:

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

1、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合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群体和个体,分为社区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

临床个体对个体。

社区是公共卫生人员。

临床是临床医务人员。

2、临床预防服务

概念:

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

内容:

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检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4、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

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5、社区概念

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6、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

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社区公共卫生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

)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7)高血压患者*8)2型糖尿病患者的*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8、职业病的特点:

1:

病因明确2:

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

群体发病4:

早起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5:

重在预防。

分类:

10大类115个病种

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四、慢病

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

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3)宿主危险因素

主要危因:

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幽门与胃癌;乙肝与原发肝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淋巴细胞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

2、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3、高血压

1)概念:

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

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常见症:

脑猝死、心梗、心衰、慢性肾病。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2)高血压诊断标准:

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和(或)小于等于90.

3)高血压危险因素:

1)可改变因素:

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2)不可改变因素:

性别、年龄、家族史

4、血压测量

方式:

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1)仪器:

袖带式电子血压计2)准备:

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3)袖带(袖带:

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

自测血压方法:

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3遍;去掉第1天值,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动态血压

概念:

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标准:

24小时平均值<130/80,白昼平均值<135/85,夜间平均值<125/75,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

5、2糖尿病

1)糖尿病概念: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糖尿病分型:

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

3)糖尿病诊断标准:

三中任一项: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水平≥11.1mmol/L。

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6、冠心病

1)冠心病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城市

2)冠心病分型5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2)2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

3)诊断:

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可基本明确诊断。

4)典型的心绞痛特点:

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心动过速)部位及方射部位(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心前区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缓解,偶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5)急性心梗症状:

胸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榨性,难以忍受,有濒死感,烦燥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诊断: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

6)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大于等6.46mmol、舒张压大等90mmhg、有吸烟史)、其他(家族史)

7、脑卒中

1)脑卒中概念:

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

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包括: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2)脑卒中脑梗死:

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分为: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临表:

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

3)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临表:

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4)蛛网膜下腔出血:

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

临表:

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头颅CT诊断首选。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变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4.1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

其他因素:

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第4位

1)COPD概念: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2)COPD临表:

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全身症状;肺功能检查FEV1<8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3)COPD危险因素:

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4)COPD诊断标准:

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金标准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

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

五、基本卫生保健

1、基本卫生保健

1)基本卫生保健概念:

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2)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3)内容:

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2、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

1)社会性;

2)群众性、3)艰巨性、4)长期性

3、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

1)充分享有健康权;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4)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四类

1)卫生政策指标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的社会及经济指标3)提供卫生保健指标4)健康状况指标:

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

6、HFA供全球使用的最低指标12项

1)政府接受2)人人参与3)经费保证:

至少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4)重在基层5)公平分配6)国际义务7%7)人人享有:

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20种基本药物、新法接生8)儿童营养90%的新生儿体重达到2500g以上;9)婴儿死亡率低于50%10)人均寿命高于60岁11)成人受教育率高于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

8、21世纪初的世界卫生目标:

1)使增加健康生活时间,缩小差距2)保证大多数质量符合要求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及康复3)确保儿童生存及健康教育,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超过千分之74)改善妇女健康与福利,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0%5)计划生育服务6)疾病防治根除脊灰及线虫病,基本消灭麻疹、破伤风,有效控制疟疾、结核、乙肝,冠心病、癌症,减少性传播7)预防和康复,避免残疾8)改善营养9)人民有安全、健康环境与社会条件10)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9、健康保险扩大政策覆盖率:

覆盖的广度、深度、高度。

这是21世纪卫生保健革命的方向。

10、20世纪末,75位诺奖巴黎宣言:

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

六、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概念:

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3)流行病学方法:

(1)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2、比例(构成比):

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

P=a/(a+b)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3、比:

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4、率: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

5、发病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

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

暴露人口必须符合的条件

(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

(2)必须具备可能罹患所要观察疾病的可能

6、患病率:

也称现患率、流行率。

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影响因素:

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用途:

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

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7、患病率与发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