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426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2018年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2018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身边的植物 

1、校园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

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好奇心,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产生观察植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搜集信息。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特征。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和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在校道边上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

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它们吗?

二、活动一:

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观察、比较生物园植物上的标识牌,初步认识校园里植物的名称以及分布特点。

2、继续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名称、形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3、在观察的过程中使用关键词记录并交流。

三、活动二:

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

1、学生整理活动一所任女士的植物,把分类的范围确定下来,并对植物进行编号,也可以制作成简单的植物卡纸,方便后期的分类操作。

  2、梳理选定植物的信息(如形态特征等),并按之前的编号整理和记录,使活动有序进行。

3、通过比较植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植物归类,师帮助学生找出作为分类标准的特征。

板书设计:

1、校园植物

植物:

 名称 形态特点 生长环境

观察记录

植物类别 植物名称 植物特点

2、白兰和银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白兰和银杏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2了解白兰和银杏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世界是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能用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乔木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乔木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四位主题人物在学校阳台上看到白兰和银杏的树冠顶部。

那么它们的树干是否一样呢?

二、活动一:

观察白兰和银杏的茎

在观察前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和比较两者的茎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发现

生汇报,师评价

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引导总结乔木的概念

三、活动二:

辨识白兰和银杏

找出白兰和银杏的各个器官

分步进行细致观察,把各器官的形态特点和细节描述用文字、数据和简图记录下来

观察和比较两种植物的外形特点

描述它们茎和叶之间的差异

讨论辨识白兰和银杏的方法

生汇报,师评价

板书设计:

2白兰和银杏

白兰             银杏

共同之处:

植株高大,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乔木)

树皮     灰色            灰褐色

叶子     椭圆形          扇形

3、月季和茉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月季和茉莉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特征。

2、初步认识灌木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能使用科学词汇、图示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用比较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灌木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用比较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灌木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区的绿道边,园丁正在修剪茉莉和月季,小朋友发现它们的枝条好密,好像没有主干。

那么它们有没有主干呢?

二、活动一:

它们有主干吗?

在观察前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和比较两者的茎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发现

生汇报,师评价

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引导总结灌木的概念

三、认识月季和茉莉

观察和比较两种植物的外形特点

描述它们茎、叶、花之间的差异

讨论辨识白兰和银杏的方法

4、生汇报,师评价

板书设计:

3月季和茉莉

月季                       茉莉

茎的共同特点:

矮小,且分支众多,较难找到明显的主干(灌木)

茎     小枝粗壮,圆柱形,有短粗的刺      小枝圆柱形,有柔毛

叶      奇数羽状复叶,宽卵形            叶对生,单叶,圆形、卵状椭圆形

花      四季开花,花朵较大                花朵较小

  4、醡浆草和狗尾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醡浆草和狗尾草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初步认识草本植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用比较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用比较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花坛里面生长着狗尾草和醡浆草,两位小朋友被狗尾草狗尾状的花穗所吸引,但是哪一种才是狗尾草的叶子呢?

二、活动一:

认识醡浆草和狗尾草

观察并比较书中的插画,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

描述两者的茎和叶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发现

4、生汇报,师评价

5、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活动二:

寻觅身边的小草

1、观察书中的插画

2、寻找校园内的草本植物

板书设计:

4醡浆草和狗尾草

醡浆草                    狗尾草

共同特点           植株比较低矮,茎叶都比较柔软

区别   叶    互生,掌状复叶,倒心形    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

花      伞形花序                     圆锥花序  5、葡萄和爬墙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葡萄和爬墙虎的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2、初步认识藤本植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搜集信息。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藤本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藤本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围墙上爬满了爬墙虎,在靠近围墙的小路上架着葡萄架,长满了葡萄藤。

那么这些葡萄藤怎么爬在墙上?

它们不是葡萄藤吧?

活动一:

观察葡萄和爬墙虎

在观察前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和比较两者的茎和叶有什么差异以及它们攀缘方式的差异

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发现

生汇报,师评价

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活动二:

校园里的“藤”

观察书中的插画

在校园和社区各处寻找类似的植物

做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葡萄和爬山虎

葡萄             爬山虎

攀缘方式   通过卷须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通过卷须吸附在物体上生长  共同特点  都长着细长的藤,不能直立生长,借助吸盘、吸附根、卷须、蔓条及茎本身缠绕或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6、 睡莲和荷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睡莲和荷花的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认识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探究计划。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水生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水生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四位小朋友在池塘边观赏睡莲和荷花。

睡莲和荷花都生长在水里,还有哪些植物也在水里生长呢?

它们具有哪些特点?

二、活动一:

寻找水生植物

1、认识水生植物

2、观察并描述水生植物的特点

3、对比水生植物,找出它们在水中的生长方式的不同

4、交流并汇报

5、点评

三、活动二:

如何适应水生环境

1、继续观察睡莲和荷花的植株

2、比较茎、叶和根的形态

3、找出两者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特点  板书设计:

6睡莲和荷花

睡莲    荷花

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叶面积通常比较大,有较丰富的叶脉组织

7、参观植物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地球上不同种类的植物。

通过参观植物园的活动,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多样性,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制定完整的探究计划,进行植物园植物种类调查。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特征。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特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植物园门口宣传栏张贴着鸟巢蕨的介绍。

四位小朋友准备进园参观。

鸟巢蕨真有趣,看鸟巢蕨为什么要去阴生植物区里找?

植物园为什么要分区?

二、活动一:

植物园的分区

1、出示王莲、鸟巢蕨和光棍树的图片。

在植物园,这些植物分别会种植在哪些植物分区?

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分组交流并进行讨论。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小结  5、观察植物园的平面分区图,讨论植物为什么要分区种植?

不同类的植物有哪些特点?

它们对环境的要求有哪些?

6、完成观察记录表

7、学生汇报,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8、播放视频短片,介绍植物园。

了解各种植区典型植物的外形特征,完善小组的活动报告。

9、小结

三、活动二:

学做植物标识牌

1、在植物园或公园里,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我们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快速地了解植物的信息呢?

2、交流寻找解决方法

3、出示不同的植物标识牌图片

4、比较不同的植物挂牌,找出其中包含的信息

5、学生分组交流并填写观察记录

6、学生陈述发现

7、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植物标识牌

8、展示作品,交流经验和体会

9、小结

10、比较标识牌和植物知识展板的异同

11、讨论如何改进标识牌

12、完善标识牌

板书设计:

7参观植物园

植物园分区                           认识更多的植物

环境      茎的特点     经济、效用     植物标识牌    植物知识展板

  8、网络课堂:

有趣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

了解不同地区生活着各具特色的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互联网上交流研究成果的兴趣和习惯,并体验与人分享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不同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搜集植物资料。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不同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搜集植物资料。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花店里栽种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植物,有“肉肉”的芦荟,有长着小刺的仙人掌,还有形态各异的猪笼草。

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拥有了这生机勃勃的世界。

二、学习主题

1、明确研究的主题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3、通过实地观察,利用文字、照片等方式记录相关主题的植物的外形特点以及有趣的现象

4、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5、详细分析和介绍该主题的植物或其有趣的现象

6、整理资料

7、指导学生上传资料

8、学生利用电子演示文档、照片、视频等,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8网络课堂:

有趣的植物

1.确定主题  2.制定方案

3.分工合理

4.认真执行

第二单元  动物的需求

9、 动物需要事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事物以满足自身需要。

知道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完成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摄取事物以满足自身需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池塘里,几只鸭子在水里游,其中一只鸭子尾朝上,脑袋和上半身都钻进了水里。

这些鸭子在干什么?

为什么鸭子的脑袋要钻进水里?

二、活动一:

动物的摄食

1、出示兔子、小猫和鸟觅食的图片

2、讨论和交流这些是什么动物?

它们在做什么?

 

3、汇报

4、小结:

摄食的概念

5、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通过什么方式摄取食物

6、分组交流并完成观察记录

7、汇报  8、播放动物觅食的视频

9、完善小组的活动报告

10、汇报

11、小结

活动二: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思考为什么动物需要食物?

食物可以提供什么给动物?

搜集、分析资料

小组交流并填写讨论记录

展示讨论结果

播放不同的动物觅食获得营养的视频

思考:

这些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查阅资料

小组交流并填写讨论记录

展示讨论结果

10、点评

11、小结

板书设计:

9动物需要食物

摄取食物的方式      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

对事物的需求不同,它们摄取、捕捉食物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分  10、动物喜欢吃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了解动物所需要的食物种类。

了解动物的食性,认识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通过归纳和分类的方法,区别动物的不同食性。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食性,认识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池塘边,翠鸟刚刚捕捉到了一条鱼,正站在树枝上歇息。

翠鸟吃鱼的呀!

它们吃不吃果子呢?

二、活动一:

动物吃什么

1、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说说它们以什么作为主要食物

2、实地观察常见动物的觅食情况

3、思考要了解动物以什么为食,除了观察它们吃什么,观察它们的粪便是否可行

4、讨论并观察

5、汇报

三、活动二:

动物的食性

1、观察周围的动物吃什么食物

2、完成观察记录

3、归纳动物的食性

4、分析更多的动物的食性

5、整理、分析动物的食性

6、对动物的食性进行分类

7、汇报

8、小结  板书设计:

10动物喜欢吃什么

动物的食性

植物              动物         植物和动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11、动物怎样消化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动物摄取食物后,会在体内对食物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排出废物 

2、认识动物的体内有专门用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初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体验合作学习,愿意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推理、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解决

问题。

2、能使用科学词汇陈述结果。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食性,认识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在鸟类的繁殖季节,如果观察过鸟类的育雏过程,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

亲鸟除给雏鸟喂食外,还会从鸟巢中衔走一些东西。

在教科书的情景中,小朋友们见到了啄木鸟亲鸟从树洞里衔了一块东西飞了出来,而他们剐剐见到亲鸟衔了果子喂雏鸟。

喂完雏鸟后,它又衔了什么东西飞走了呢?

二、活动一: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1、阅读教科书的文字,了解动物摄取食物之后是怎样的

2、出示蚕食桑叶的图片  3、观察身边的动物在摄食后的排便情况

4、做记录并交流讨论

5、汇报

三、活动二:

食物在哪里被消化

1、查找资料,了解鱼、青蛙等常见动物的消化过程

2、出示青蛙的消化系统示意图

3、食物从口腔进入青蛙消化道内,然后按照食物经过的路线,认识各个消化器官的名称和顺序(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4、认识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从而了解食物在青蛙体内的消化、吸收的过程。

5、归纳小结: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组成了青蛙等动物的消化系统。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有用的物质被吸收,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后被排出体外。

板书设计:

11动物怎样消化食物

常见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口腔、食道、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12、 动物需要水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狗、兔等常见动物,了解动物必须喝水的事实

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以及查阅资料,认识水分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培养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动物获取水分的方式

【教学难点】:

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几位小朋友带着小狗在草地上玩耍。

妍妍从狗笼中取出了一瓶水,问波波:

 “你是要给小狗喂水吗?

”观察常见的动物是否需要喝水。

二、活动一:

它们也要喝水吗

1、播放各种动物喝水的观察视频

2、交流它们是否需要喝水

3、汇报

二、活动二:

它们需要水分

1、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2、交流讨论各种动物对水分的需求

3、归纳

4、思考:

水是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被吸收到体内的吗?

5、讨论交流

6、汇报

板书设计:

12动物需要水分

动物摄入水分的方式不同

动物需要水分维持生存

13、动物需要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都需要呼吸。

  

(2)知道常见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的组成。

  (3)了解常见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鲤鱼(或金鱼、鲫鱼)的呼吸现象.了解鱼在水中怎样呼吸

2、观察和了解更多的动物的呼吸现象,认识它们的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体验合作学习,愿意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有证据的推断。

学会用科学词汇、图示的方法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词汇、图示的方法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客厅里,几位小朋友围在金鱼缸前。

几条金鱼在鱼缸里游动,鱼嘴一张一合,吐着泡泡。

琪琪说道:

“瞧,金鱼的嘴总是-张一合的!

”波波觉得,金鱼好像是在喝水。

金鱼是在喝水吗?

他们是在呼吸吗?

二、活动一:

鱼在水中怎样呼吸

1、阅读书中的文字,了解所有动物都会呼吸

2、思考:

鱼是怎样呼吸的?

3、观察水中的鱼,了解鱼在水中呼吸的特点

4、讨论交流

5、汇报

6、进一步观察鱼鳃的结构,清楚了解鳃的特点

7、讨论交流

8、汇报

9、小结

三、活动二:

其他动物怎样呼吸

1、播放视频

2、观察这些动物的呼吸特点

3、了解空气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肺中

4、讨论交流

5、汇报  6、小结

板书设计:

13动物需要空气

脊椎动物的呼吸方式大体一致

空气进入肺中的途径:

空气      鼻腔      气管      肺

 

14、 养分的输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动物的全身各个器官分布的血管                                       

2、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主动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主动与人合作,分享他人的发现,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学会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难点】:

学会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在实验桌前,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桌面上摆放着青蛙、兔子等动物的知识卡片。

妍妍正拿着一幅鱼在食草的图片。

因为刚学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知识,孩子们把它们联系起来,正在议论营养物质和氧是怎样运送到动物全身各处的。

二、活动一:

密布全身脑袋血管网

1、阅读教科书的文字,了解营养物质和氧是怎样运送到动物全身各处的

2、播放玻璃猫鱼的视频,观察其体内的骨骼、内脏器官和血管网

3、交流讨论

4、观察鱼和兔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5、认识血管的分布、心脏的位置、血液的流动方向,了解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循环”的路线

6、讨论交流

7、小结

三、活动二:

心脏的作用

1、认识鱼类心脏的大致结构

2、根据教科书设计的模拟实验进行实验

3、观察现象

4、讨论交流血液是如何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的

5、思考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6、汇报

7、小结

板书设计:

14养分的输送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脏的作用

15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身边常见的一些典型动物身体的活动,了解其与动物生存的关系

2、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了解动物的一些活动是通过运动器官来完成的。

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关注周围的动物,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在树枝上停栖着一只像极了枯枝的竹节虫。

琪琪好奇地问道:

“这段小树枝真奇怪,好像会动呢!

”彬彬说:

“这是一只虫子吧?

”因为它会动,所以这不是枯枝,可能是一只虫子。

动物都会动吗?

为什么动物要动?

二、活动一:

动物为什么要动

1、播放多种动物运动的视频

2、观察动物身体的运动,了解其与动物生存的关系

3、思考:

动物为什么要运动?

4、讨论交流

5、汇报

三、活动二、动物的运动器官

1、播放各种动物运动的视频

2、观察它们的运动器官

3、讨论交流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4、出示书中鸟和蝙蝠的插图

5、观察这两种动物的飞行器官,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6、汇报

7、出示书中插图

8、观察比较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9、讨论并汇报

10、小结

板书设计:

15动物的运动

鸟类              蝙蝠  飞行器官         翅膀              翼手

小结:

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不同。

16、专题探究:

鱼鳍的作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鱼鳍与与在水中运动方式的关系,认识鱼鳍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仪直接出示探究问题:

鲫鱼在游泳时,各种鳍有什么作用?

 

设计说明:

这个探究问题是《水产动物》一节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也已经知道了鲫鱼的五种鳍的名称,所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明确任务。

 

(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假设  先将一条活鱼放入玻璃缸中,采用鱼缸投影活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在游泳时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