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5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docx

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精品docx

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复习卷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hàn)星辰中摘取几颗,也足以彰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奕奕生辉,令观众折(zhé)服。

B.每当瑞雪初霁(jì),站在宝石山上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断桥露出了斑驳的桥栏,似断非断,是无数游人锲(qì)而不舍追寻之景。

C.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最本真的教育在自然。

风扶麦动的田圃(bǔ),静谧无言的白桦,风雪弥漫的山垣,蜩鸣蝈唱的原野,皆胜过强聒(guō)不舍的言语。

D.我们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要心无旁骛(wù),潜心阅读。

有时,甚至需要像香菱学诗那样,具有挖心搜(sōu)胆、废寝忘食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同时,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政治、①经济相互融合、②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③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

⑴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迫切B.源远流长C.弘扬D.首当其冲

⑵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①B.②  C.③D.④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逑:

喜欢追求)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对比,比较)

C.未果,寻病终 (寻:

随即,不久)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空明澄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强道路质量,提高道路维护。

B.近年来,科幻类题材的大片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门,春节期间在电影档占领一席之位的《流浪地球》,广泛赢得了观众们的好评。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水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是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强化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B.月亮作为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它有许多的别称,如“玉轮”“桂魄”“蟾蜍”“广寒”“望舒”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也是指月亮。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和五十岁。

    D.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五言绝句。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汉代文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②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

   ③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

A.②⑤③①④B.④①③⑤②C.②⑤④①③D.④⑤②③①

二、知识积累(第7题每空2分,第8题4分,第九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2)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          ”,是文天祥的选择。

      (5)“          ”,人们传诵此诗句,敬佩的是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象和从容笃定的自信;但是,超越困难,光凭勇气还不够,“          ”,我们只有身处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才能望见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请选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填写。

.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

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

“哇!

又超了一辆‘宝马’!

真带劲!

   “爸!

这里限速50!

   “啥关系!

没警察。

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

放心吧!

” 

.名著阅读。

      

(1)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甲:

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乙:

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两块红股。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根据外貌描写,你能分辨出上述材料中的人物吗?

 

      甲:

                                                     乙:

            

      

(2)古人云:

不为穷(贫困)变节,不为贱(身份地位低)易志。

下列选项中谁最符合这句话所体现的精神?

请结合阅读经历从两个方面加以印证。

      A.林冲             B.祥子             C.简·爱

三、古诗阅读(10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

(1)李诗用“          ”比喻漂泊无依的友人,温诗用“          ”象征从天涯归去的友人。

(2)两首诗的尾联都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具体表现不同,请作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11-12,14题每题3分,13题每题4分,共13分)

钟离意传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

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

“《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

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①。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建武二十五年,迁堂邑令。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丞掾②皆争,意曰: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

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③赐群臣。

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

对曰:

“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帝嗟叹曰:

“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①愆(qiān):

过错,过失。

②掾(yuàn):

属官;属员。

③班:

分。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做榜样)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同情)

C.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被绑或捕)

D.入言于太守曰(语言)

1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14. 钟离意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意简要赏析。

五、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32分)

民间

于德北

   

(1)桥下有一家店,名字十分普通,叫“老于家抻面馆”。

  

(2)老板姓于,不言而喻。

  (3)这家店经营的东西再简单不过,主食即抻面,用牛骨汤——门口是一个大灶,灶上有锅,不大,常年不熄火,煮的就是牛骨。

副食是凉拌菜,有十几样之多,三元一盘,可分可合,挑拣随意。

  (4)老板人称于老大,不知是说排行还是说他的个子。

这于老大身高足有一米八五,宽宽的一张脸,虎背熊腰,从后边看,根本看不出五十岁的年纪。

出奇的是他的拳头,大得吓人,攥起来像大号的搪瓷缸子,看一眼胸口都疼,仿佛被他打了一下。

  (5)于老大练的是通背拳。

  (6)通背拳大开大合,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往往一招致敌于死地。

他的握拳方法也有别于其他拳种,食指和中指突出于拳面,技击能力大大提高。

被通背拳打到的人先麻后痛,转而残垣一般坍塌。

  (7)据说,于老大年轻的时候伤过人,并因此而入狱。

据说,于老大曾击倒过一面墙,惹得主家找上门来索赔。

据说,于老大击折过一棵树。

据说……

  (8)这样的话说多了,事情传大了,相信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9)也难怪,平日里看老于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除了身材高大,哪里像一个练过武术的人?

夏日闲暇时,周围的邻居在树下乘凉,看见老于过来,马上叫声一片:

“老于,走一趟!

走一趟!

”于老大笑着摇摇头。

“哈哈——”

  (10)树下传来一阵哄笑。

  (11)也有永安城的练家子,知道民间藏了一个通背拳高手,纷纷赶来讨教,希望可以领教一二。

可是,个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也有不肯白来的,趁于老大不注意,从后面猛地一搭他的肩膀,那于老大的身子竟然一歪,险些跌倒似的。

“对不起!

对不起!

”搭手的人一连声地道歉。

于老大依然笑笑,一副懵懂的样子。

  (12)更有甚者,永安桥一带的混混儿,看于老大人善好欺,便来店里吃白食。

往往是这样的情形:

三两个混混儿,进到店里来,把每样小菜叫上一盘,先白酒,后啤酒,吃饱喝足,抹抹嘴巴走人。

服务员自然不让,拦在门口要结账。

混混儿们翻了脸,嘴上不干净,门口的啤酒箱子也给砸了。

  (13)于老大听见响动,从后厨出来,一边擦汗,一边询问事情的经过。

混混儿们挺着脖子,眼珠不断地翻动。

“几位身上没带钱?

”“没带。

”“那好,下次给。

”混混儿们一脸的得意,仿佛占了天大的便宜。

  (14)服务员是于老大的儿媳妇,看看混混儿们的背影,再看一眼公公,一跺脚,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落下来。

“爸,咱也太窝囊了吧?

”儿媳妇说。

“平安是福,平安是福。

”于老大摆摆手,兀自忙他的去了。

这就是练通背拳的于老大!

  (15)秋天说到就到了,四乡的农民开始往城里运冬储菜。

永安桥是入城的必经之路,早晚自然多了一分热闹。

  (16)这一天傍晚,正是学校放学的时候。

突然,一匹惊马拉着一辆空车从远处疾驰而来。

行人惊叫着四处躲避,街上,一群孩子还钉在马路中间!

眼看一场冲天的祸事就要发生,所有目击者的心都快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

就在这时,“老于家抻面馆”冲出来一个人,看个子正是于老大。

只见他跨步上前,迎着惊马直奔过去,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嘶,于老大的拳头停在半空,而那匹惊马已经七窍出血,轰然倒地。

  (17)于老大一拳打死一匹马!

  (18)那赶车的农民仿佛从噩梦中醒来,第一句话竟是:

“我的马死了,我的马死了!

  (19)于老大看了他一眼,说:

“我赔你。

(选自《永安城轶事》)

15.文章记叙了于老大“窝窝囊囊”的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16.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于老大依然笑笑,一副懵懂的样子。

   ②于老大摆摆手,兀自忙他的去了。

17.文章第(10)段与第(17)段都是独句成段,它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18.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以下三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

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

表现邻里之间缺少温情,社会上做生意环境恶劣。

      第二种:

表现民间深藏不露的通背拳高手。

      第三种:

表现作者对民间普通人的俗世情怀。

微信朋友圈

      朋友圈一般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

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点赞。

   【舆情综述】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发《党员能在微信朋友圈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吗?

》一文。

文中报道,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党员吴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发表评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一国两制”,由于吴某社会关系广、朋友杂,其观点被广泛转发,造成恶劣影响。

吴某因为“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这一行为,受到纪律处理。

   消息一出,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有网民说,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空间;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就等同于公共空间,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有舆论指出,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科技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成果之一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讯工具。

使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微信,转发各类文章、信息,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人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前述吴某因在“朋友圈”转发微信和发表评论,被认定违反政治纪律,就是一个例证。

此事,对于吴某是深刻教训,对于公职人员则是提醒和警示:

微信“朋友圈”绝不是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的封闭保险箱,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

   【负面新闻】

   近日,一则挂在“内蒙古考试报名网”上的“内蒙古16家电厂招聘信息”在微信上传播。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考试,这则招聘信息是假的,打着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旗号的“内蒙古考试报名网”,是不法分子非法制作的虚假网站。

但这个虚假网站上的虚假信息,挂出后短短一周多,通过该网站报名者即多达900余人,共缴纳“报名费”16万元。

   在微信朋友圈中调查发现,寻人寻物、救助大学生、政策性虚假信息,确实不在少数。

常识类虚假信息和惊悚信息更加泛滥,这些信息更具专业性和隐蔽性,“微波炉辐射会致癌”、“黄瓜都是转基因的”、“××事件你不知道的真相”……朋友圈里诸多虚假的“生活常识”和“惊悚消息”,有些属于误导性的假知识,严重的还会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秩序。

   据了解,微信朋友圈平台对于个人公众账号发送的内容,存在管理的难点。

而微信传播都在熟人朋友圈里进行,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

   【逃离朋友圈】

   这与不久之前微信更新的功能有关:

无法查看已经关闭朋友圈用户的主页。

过去用户选择停用朋友圈后,既可以不受小红点的打扰,又能自说自话地发动态。

如今,关闭朋友圈后就只有“该朋友暂未开通朋友圈”一行小字横在那里,无法查看其他内容。

   但是,很多关闭朋友圈的人被亲朋好友兴师问罪而百口莫辩,最终在压力下不得不重启朋友圈,还要先发一条说明情况以求原谅。

还有人关了朋友圈没几天,就忍不住重新打开,默默潜水点赞。

   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反反复复。

然而,逃离朋友圈或许作为一种能量和趋势,正在积聚形成。

              

(文段来自网络,有拼接删改)

19.邻居王奶奶不知道“朋友圈”,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向王奶奶解释什么是朋友圈。

20.朋友圈的利和弊分别体现在哪里?

2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1)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空间,只要注意不犯原则错误,就可以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

      

(2)“微波炉辐射会致癌”“黄瓜都是转基因的”这些消息都是属于误导性的假知识,并不专业,不用防范。

22.结合文章,请简要说说你觉得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微信朋友圈。

六、语言运用(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面临着很多选择。

无聊之时,是以书会友还是踏青觅春?

踌躇之时,是勇于面对还是暂避锋芒?

当曾经的梦想被一点点销蚀,是重新定位还是继续前行?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对于青葱年少的我们,选择是多样的,如何选择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声音。

      你是否也有过面对选择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问题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D

2.

(1)D

(2)A

3.C

4.C

5.A

6.B

7.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决眦入归鸟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示例:

“老爸,照你这么说,你们不监督,老师不督促,我学习上也可以糊弄了呗,你觉得这样做榜样好吗?

”作为爸爸应该言传身教,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9.

(1)甲:

鲁智深;乙:

孙悟空

 

(2)C示例: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

长大后,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认识了贵族罗切斯特,她追求平等的爱情,不因贫贱而自卑。

当庄园被毁,罗切斯特受伤致残后,她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不因罗切斯特的身份变化而不爱他。

10.

(1)孤蓬  孤棹

  

(2)李诗的尾联写了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以马鸣之声衬托离愁别绪,从而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温诗的尾联写了离别之际,开怀畅饮,想象着日后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

11.D

12.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

13.

(1)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

(2分)(“归”和“累”两个关键词必须答对)

(2)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这是讨厌它们的名字啊。

(“闾”和“恶”两个关键词必须答对)

14.

(1)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2)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

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3)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物品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15.

(1)永安城的练家子来找茬,试探他的功夫,他一副懵懂的样子;

(2)周围的邻居跟他打招呼,他没搭理,引来哄笑;(3)店里来吃白食的小混混,媳妇埋怨,他表现出一副息事宁人的样子。

(4)于老大在关键时刻,一拳打死一匹马后,主动向马的主人提出赔偿。

16.①不想与来试探他功夫的练家子较真的心理,表现他坚守本分、不张扬自己的武学、不显露功夫的想法。

②看到儿媳妇埋怨后,不想与小混混计较的息事宁人的心态。

17.第(10)段,内容上:

写出周围邻居对于老大的传说中功夫了得的好奇及他不搭理后的扫兴;结构上: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极力描写于老大“窝窝囊囊的样子”做铺垫。

第(17)段,内容上:

表现于老大有一身高强武功,力大无穷,又反映了他见义勇为的崇高品德;结构上:

揭开于老大是名副其实的武功高手而且是为人做事低调的谜底。

18.同意第一种,可从于老大的言行和其他人对于老大的态度来谈。

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于老大的窝囊低调,被邻居误解而嘲笑,被试探他功夫的练家子作弄,做生意被社会上的小混混白吃白喝,这些内容反映了世间缺少温情,社会上做生意环境恶劣。

同意第二种观点,从文本角度解读,可从于老大的言行及小说的主要人物精神面貌这两方面来谈,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但都是紧扣通背拳高手为线索来展现于老大虽窝囊低调但又有热心表现,反映了民间高手;第三种观点,从作者角度解读,从作者描述于老大的所作所为及人的精神面貌这一角度来谈,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普通人的俗世情怀。

表达应清楚、简洁、明了。

19.王奶奶,朋友圈具有社交功能,可以发表文字和图片、也可分享文章或者音乐,让好朋友看到你想表达的信息。

20.利:

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信息来源广泛;利用手机和朋友圈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

弊:

朋友圈虚假信息较多,辨识难度大;很多人被朋友圈“绑架”,想逃离朋友圈却不能逃离。

(利弊各2分,共4分)

21.

(1)微信“朋友圈”不可以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

(2)“并不专业,不用防范”,错误,这些信息更具专业性和隐蔽性,严重的还会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秩序,需要防范。

22.能抓住朋友圈的利和弊,言之有理即可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