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9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docx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

思修题库,大家考前复习一下,加油!

第一章试题

1、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成为人生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向导的是(B)

A、精神负担B、理想信念

C、物质财富D、法治精神

2、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D)

A、理想的实现是容易的B、理想的实现是随意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不可实现D、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

3、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D)

A、人生的心理和体质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B)

A、理想B、信念

C、信仰D、空想

5、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D)

A、阶级性B、实践性

C、共同性D、多样性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D)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D)

A、在阶级社会里打上阶级的烙印

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

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8、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D)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

C、发展民主主义D、摆脱贫穷落后

10、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C)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11、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B)

A、法制教育B、理想信念

C、社会舆论D、文化素质

12、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D)

A、坐享其成的过程B、信手拈来的过程

C、纵情享乐的过程D、艰苦奋斗的过程

1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中,统一性体现在(D)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14、空想是(B)

A、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想象

B、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C、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5、一个人在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等道德修养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C)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16、信念是人的(C)

A、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B、认识、态度和意志的统一

C、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D、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17、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C)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以理想来否定现实D、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18、能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能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的是(D)

A、专业技术B、身体素质

C、物质财富D、科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19、下列关于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的选项中,错误的是(B)

A、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B、理想信念具有矛盾性和统一性

C、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D、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20、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是(D)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C)

A、幻想B、空想

C、理想D、信念

22、人们物质生活方面,不仅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是(A)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或然性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

24、所谓空想是(A)。

A、纯粹的主观的B、对客观的超越

C、纯粹客观的D、绝对客观性

25、人的理想确立于(D)。

A、中年B、童年

C、老年D、青年

26、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C)。

A、生活理想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D、职业理想

27、信念是(B)的融合和统一。

A、认识、情感和理想B、认识、情感和意志

C、认识、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

28、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D)。

A、理想B、情感

C、意志D、态度

29、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A)。

A、信B、诚

C、真D、疑

30、信仰是信念的(D)表现形式。

A、最低B、主要

C、基本D、最高

31、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C)。

A、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

B、社会主义信念与科学信念

C、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D、宗教信仰与非科学信念

32、宗教信仰是(D)形式。

A、科学信念B、社会主义信念

C、资本主义信念D、非科学信念

33、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A)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

34、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C)。

A、态度B、行动

C、现实D、结果

35、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B)信念。

A、基本的B、坚定的

C、彻底的D、一贯的

36、现实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C)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A、读书B、祈求

C、实践D、立志

37、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C)的态度。

A、坚信不疑B、身体力行

C、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D、有点相信,有些力行

38、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A)。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将理想等同于现实D、将现实等同于理想

39、实现理想的过程具有(D)。

A、长期性B、艰巨性

C、曲折性D、ABC

40、我们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D)。

A、顺境B、逆境

C、天时D、AB

41、正确认识(A)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B、理想

C、现实D、书本知识

42、(C)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A、决心B、美好的愿望

C、坚定的信念D、清静无为

43、(A)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勇于实践

C、艰苦奋斗D、时来运转

44、信念强调的是(A)。

A、意志的坚定性B、认识的正确性

C、知识的丰富性D、认识的合理性

45、信念的多样性表现为(B)。

A、不同阶层的不同信念B、同一个人不同方面的信念

C、不同社会的不同信念D、不同团体的不同信念

46、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D)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A、科技体制B、社会体制

C、文化发展水平D、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

47、社会理想具有(C)方面的特征。

A、文化特征B、技术特征

C、时代特征、阶级特征、表明历史发展趋势D、艺术特征

48、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坚决态度。

两者的关系是(C)。

A、信念属于信仰B、信念等同于信仰

C、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D、没有必然的关系

49、非科学信念是(D)。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B、能经得起实践经验

C、以科学为基础D、经不起实践经验

50、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A)。

A、政治信念、理想信念、道德信念B、科学信念

C、社会信念D、情感信念

51、理想是(C)。

A、人们的主观意志B、生物存在的反映

C、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D、想当然

52、信念是一种(C)精神状态。

A、单纯的B、全面的

C、综合的D、部分的

第二章试题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C)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依恋感B向往感C认同感D作用感

2、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D)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工作原则B行为原则C生活原则D政治原则

3、爱国主义是(B)、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A文化的B历史的C抽象的D现实的

4、维护(A)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A国家主权B国家地位C民族团结D国家安全

5、()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现代化建设B政治制度建设C经济制度建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

A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B国家建设C经济建设D政治建设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

A本质性B内在性C内在一致性D内涵

8、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民族B国家C中国D社团

9、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和文化上的挑战。

A经济B民族C社会D政治

10、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A独立自主B对外开放C互利共赢D积极主动

11、爱国主义不是(),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A政治口号B狭隘的民族主义C表面情感D经济利益

12、人有地域和()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A信仰的B民族的C文化的D地位的

13、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A原则B选择C信仰D祖国

1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和尊严。

A主权B利益C团结D地位

15、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A向往的B遵守的C需要的D认同的

1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原则B核心C内容D内涵

17、()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民族精神D爱国情感

18、()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艰苦奋斗D自强不息

19、()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A国际主义B自强不息C勤劳勇敢D艰苦奋斗

20、()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A勤劳勇敢B艰苦奋斗C团结互助D自强不息

21、弘扬和培育(),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做人处世

22、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

A新体现B新内涵C新发展D新意义

23、()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自强不息

2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这一主题。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兴邦D自强不息

2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而变得更加厚重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民族精神D民族文化

26、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精神动力

27、()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的居于核心地位。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8、()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A时代精神B改革创新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9、()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A爱国主义B民族文化C时代精神D改革创新

30、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时代精神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1、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

A重要品质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2、()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时代精神

33、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34、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理性认识

35、()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A民族文化B理性认识C爱国行为D爱国情感

36、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

A理性认识B义务和责任C精神动力D必要条件

37、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

A必要条件B理性认识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8、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A理性认识B基本方针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9、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

A国防B国家C军队D边疆

40、()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A军事观念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1、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和向心力的“粘合剂”。

A战斗力B凝聚力C军事力D安全性

4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重要体现

44、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必然要求

45、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迫切需要

46、爱国不分先后,()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

A国防B军队C爱国D行为

47、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

A军事追求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48、我国()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A《劳动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49、认真贯彻落实(),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50、要贯彻实施(),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反分裂国家法》

51、()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D《反分裂国家法》

52、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A自豪感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3、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的方式来进行。

A合理合法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4、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和风范。

A自豪感B民族追求C文明形象D民族自尊心

55、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A统一性B民族性C人类性D多样性

56、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人民利益D人类利益

57、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A知识型人才B创新型人才C智慧型人才D改革型人才

58、要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的战略落到实处。

A知识强国B人才强国C科技强国D产品强国

59、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要把提高()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60、()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第二章答案:

1、C2、D3、B4、A5、D6、A7、C8、B9、D10、C11、B12、A13、

D14、A15、D16、B17、A18、A19、C20、D21、B22、B23、

D24、C25、C26、D27、A28、B29、D30、B31、A32、C33、

A34、D35、C36、B37、D38、A39、B40、C41、B42、A43、

D44、D45、D46、C47、B48、B49、A50、D51、C52、A53、A54、

C55、D56、A57、B58、B59、B60、A

第三章试题

1、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3、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4、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是培养和树立()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6、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么对待生活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8、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

A、个人的自我实现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A、世界观B、自然观

C、人生观D、价值观

10、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11、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

A、顺境B、修养

C、境遇D、逆境

12、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

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13、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14、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

1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A、人生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