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5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docx

第二轮模拟考试中药综合与技能汇总

中药综模拟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处方对药品产地提出要求的处方药名是

A.东阿胶

B.炒山药

C.明天麻

D.子黄芩

E.左秦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

中药讲究地道药材,医师在药名前常标明产地,如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江枳壳等。

2.一患者外伤后摘除脾脏,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

B.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

C.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减慢

D.血小板减少

E.血小板增多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掌握。

脾摘除术后,血小板应增多。

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与脾摘除关系不大,主要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相关。

血小板减少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3.中药调剂每剂误差应控制在

A.±2%

B.±4%

C.±8%

D.±3%

E.±5%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

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

核对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每剂药的剂量误差应小于±5%。

4.某女,55岁。

头痛10年,久治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舌紫,脉细涩。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补阳还五汤

B.川芎茶调散

C.通窍活血汤

D.羚羊钩藤汤

E.龙胆泻肝汤

【答案】C

【解析】“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舌紫,脉细涩”辨证为瘀血头痛,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头痛;羚羊钩藤汤治疗——肝阳头痛;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头痛,故选择C。

5.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A.以热治热

B.以补开塞

C.以寒治寒

D.以热治寒

E.以通治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正治与反治区别与运用的掌握。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主要有热因热用(以热治热)、寒因寒用(以寒治寒)、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以通治通)。

6.但热不寒不包括

A.阴虚潮热

B.寒热往来

C.阳明潮热

D.湿温潮热

E.高热不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问诊中的但热不寒的掌握。

但热不寒包括:

壮热,即高热不退;潮热,即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长期低热,多为气虚发热。

7.某男,7岁,厌食,面色萎黄,神疲多汗,大便稀薄,夹有未消化食物,形体偏痩,肢倦乏力。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消乳丸

B.归脾丸

C.四物汤

D.清宁丸

E.异功散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厌食的辨证论治的知识。

厌食是以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厌食症。

其脾胃气虚证的症状为不思进食,食而不化,面色萎黄,神倦多汗,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苔薄白,脉无力,本题描述的症状与其相符,因此治疗该病时,可选用异功散。

8.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答案】C

9.最易虫蛀的中药饮片是

A.三七

B.龙胆

C.黄柏

D.红花

E.泽泻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饮片分类保管养护品种的掌握。

10.属于功效不同的中成药合理配伍同用的是

A.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联用

B.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联用

C.乌鸡白凤丸与香砂六君子联用

D.舟车丸与四君子丸联用

E.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联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成药的联合应用的掌握。

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要功效。

以乌鸡白凤丸为主药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失调,辅以香砂六君子丸,以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主药的养血调经之功。

11.易变色的饮片是

A.芫花

B.辛夷

C.密蒙花

D.旋覆花

E.金银花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质量变异的掌握。

易变色的中药:

中药变色范围很广,严格来说各类药在流通过程中,色泽总是在不断变化,有的不甚明显。

而药品一旦遭受发热、生霉、泛油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一些色泽鲜艳的中药,如玫瑰花、月季花、梅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代代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槐花(米)、莲须、莲子心、橘络、佛手片、通草、麻黄等。

其中又以玫塊花、款冬花、扁豆花、莲须、佛手片等最易变色。

12.治疗着痹宜首选

A.薏苡仁汤加减

B.防风汤加减

C.四君子汤加减

D.六君子汤加减

E.独活寄生汤加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痹症知识点的掌握。

着痹的治法为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应用首先薏苡仁汤加减。

13.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的藏药方剂是

A.二十五味珊瑚丸

B.二十五味松石丸

C.二十五味鬼臼丸

D.二十九味能消散

E.三十五味沉香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藏药常用方剂的功效的掌握。

二十五味松石丸具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的功效,二十五味珊瑚丸能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二十五味鬼臼丸能祛风镇痛、调经止血、补气养血,二十九味能消散有祛寒化痞、消食、调肝益肾之功,二十五味沉香丸有清瘟泻热、宽胸益肺、祛风通痹的功效。

14.某男,26岁,患鼻渊。

症见鼻塞,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伴头痛,发热,汗出,胸闷,咳嗽,痰多证属风热蕴肺,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鼻炎片

B.藿胆片

C.青果丸

D.铁笛丸

E.清咽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辨证论治的知识点。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其辨证论治中的风热蕴肺证的中成药选用有鼻炎康片,辛夷鼻炎丸,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

15.可减轻抗结核药对肝损害的中药是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逍遥散

D.柴葛解肌汤

E.柴胡舒肝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药合理联用例举。

16.艾杂(器官)学说包括三大支配器官是指

A.肺、胃、胆

B.脑、心、肝

C.肠、脾、肾

D.胃、胆、肠

E.胆、肠、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

艾杂(器官)学说,包括三大支配器官(脑、心、肝)。

17.蒲黄炭、荷叶炭与西药酶制剂同服后,可以

A.影响药物吸收

B.影响药物代谢

C.影响药物分布

D.产生拮抗作用

E.影响分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药联用的药物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

18.下面哪一项是患者最常见的咨询方式

A.电话咨询

B.面対面交流

C.网络咨询

D.专题讲座

E.其他科普资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的掌握。

面对面交流是患者最常见的咨询方式。

19.可抑制胃蠕动及排空,延长某些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的中药是

A.玫瑰花

B.旋覆花

C.金银花

D.合欢花

E.洋金花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西药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点。

一些含生物碱的中药如麻黄、颠茄、洋金花、曼陀罗、莨菪等,可抑制胃蠕动及排空,延长红霉素、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或使红霉素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或使强心苷类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吸收增加,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20.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E.气血

【答案】D

21.易吸潮变软发黏的饮片是

A.酒当归

B.炒白术

C.煨葛根

D.醋香附

E.炙甘草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的掌握。

易吸潮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遇水吸潮变软的很多,蜜炙的如炙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含黏液质多的中药饮片如枸杞、黄精等;含糖类多的中药饮片如党参、玉竹等;盐炙的盐附子、盐苁蓉等;此外,还有树脂类,如乳香、没药等都易吸潮变软。

22.服用大补阴丸,宜用的药引是

A.黄酒

B.清茶

C.姜片汤

D.芦根汤

E.淡盐水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补肾的作用。

23.目前临床报道的与黄药子及其制剂相关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

A.对心脏的损害

B.耳毒性

C.对神经系统损害

D.肝毒性

E.肾毒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药的合理应用的掌握。

目前临床报道的与黄药子及其制剂相关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肝毒性。

2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

【答案】A

【解析】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25.处方一般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有效期可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

A.2天

B.3天

C.5天

D.7天

E.10天

【答案】B

26.“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是指

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B.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

E.在滋阴清热同时佐以温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

阳中求阴是指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27.服用藿香正气丸宜选用的“药引”是

A.姜汤

B.米汤

C.盐水

D.黄酒

E.芦根煎汤

【答案】A

28.因易泛油而需置阴凉干燥处忙存的饮片是

A.山药

B.苦参

C.半夏

D.当归

E.黄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贮藏要求的知识点。

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和饮片,如薄荷、当归、川芎、荆芥等,贮藏时室温不可太高,否则容易走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29.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维脉

【答案】C

30.按三品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重修政和本草》

D.《本草纲目》

E.《唐本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知识点的掌握。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神农本草》,本书序例部分,包括药物三品分类原则,上品120种,无毒,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中品120种,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下品125种,多毒,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

本书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影响。

31.妊娠慎用的中成药是

A.六味地黄丸

B.牛黄上清丸

C.香砂养胃丸

D.天王补心丹

E.九味羌活丸

【答案】B

32.可见血肌酐检测值增高的疾病是

A.前列腺增生

B.肾盂肾炎

C.尿路感染

D.急性心肌梗死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掌握。

血肌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肾小球出现病变血肌酐会增高。

A、B、C、D项可出现血清尿素氮增高。

33.引起花类药材变色的主要因素是

A.日光

B.空气

C.温度

D.湿度

E.霉菌

【答案】A

【解析】考查重点是对花类药材变色因素的掌握。

34.因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司机和登高作业者感冒时宜服用的中成药是

A.强力感冒片

B.金羚感冒片

C.抗感灵片

D.感冒清热颗粒

E.舒肺糖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的知识点。

金羚感冒片因含有阿司匹林、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不宜用于司机和登高作业者。

35.中医理论认为。

“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感冒

B.咳嗽

C.风寒犯肺

D.鼻痒喷嚏

E.恶寒发热

【答案】C

36.不属于蒙药传统剂型的是

A.散剂

B.丹剂

C.油剂

D.灰剂

E.汤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蒙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

蒙药的传统剂型有8种。

汤剂(汤散〉、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此外还有搅合剂与酒剂,现已不常用。

37.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的中药是

A.细辛

B.使君子

C.胆矾

D.雷公藤

E.香加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鈿辛中毒的不良反应的知识点。

细辛中毒时,严重者可会有牙关禁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尿闭出现,最后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8.有些感冒药中常含有西药成分,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治疗感冒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

A.对乙酰氨基酚

B.马来酸氯苯那敏

C.咖啡因

D.维生素C

E.硫酸亚铁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中药的合理应用中部分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的掌握。

硫酸亚铁常见于补血药。

39.联合使用可提高芍药甘草汤疗效的西药是

A.解痉药

B.强心药

C.抗癫痫药

D.抗高血压药

E.血管扩张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药合理联用例举的掌握。

芍药甘草汤等与西药解痉药联用可提高疗效。

40.不能与海藻、昆布合用的是

A.硝酸甘油

B.镇咳药

C.治疗甲亢的西药

D.三环类抗抑郁药

E.降糖西药

【答案】C

【解析】海藻、昆布等含碘类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西药联用。

因其所含的碘能促进酪氨酸的碘化,使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增加,不利于治疗。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41~4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伤寒论》

B.《巢氏诸病源候论》

C.《太平圣惠方》

D.《金匮要略》

E.《外台秘要》

41.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是

【答案】B

【解析】隋朝巢元方等著《巢氏诸病源候论》为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42.开创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典籍是

【答案】D

【解析】《金匮要略》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43~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43.能控制汗孔开合的气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掌握。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4.活动力最强的气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掌握。

卫气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迅速。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汁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5.由水谷精气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气是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掌握。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机体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

46.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掌握。

宗气的功能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

(47~5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山豆根

B.丹参

C.龙眼肉

D.甘草

E.梅花

47.广豆根的正名是

48.赤参的正名是

49.皮草的正名是

50.绿萼梅的正名是

【答案】47.A、48.B、49.D、50.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中药正名与别名的掌握情况。

山豆根为正名,其别名为广豆根、南豆根;丹参为正名,其别名为紫丹参、赤参;龙眼肉为正名,其别名为桂圆肉、益智;甘草为正名,其别名为粉甘草、皮草、国老;梅花为正名,其别名为绿萼梅、绿梅花。

(51〜53题共用备选答案)

A.乌梅与阿司匹林

B.乌贝散与头孢拉定

C.石膏与四环素

D.麻黄与呋喃唑硐

E.大黄与利福平

51.能减少药物排泄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52.能发生酶抑反映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53.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答案】51.A、52.D、53.E

(54~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尿葡萄糖

B.尿胆红素

C.尿隐血

D.尿淀粉酶

E.尿沉渣结晶

54.肝细胞损伤或黄疸会出现异常的指标是

55.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如DIC可出现异常的指标是

56.胃溃疡穿孔时会出现异常的指标是

【答案】54.B、55.C、56.D

【解析】本题考查尿液检查的几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提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尿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水平、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和尿流量;尿中出现血红蛋白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因此尿测定有助于血管内溶血疾病的诊断;尿淀粉酶增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发作期、胰头癌、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胰腺炎等疾病。

(57~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亡阳证

57.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失调病机的知识点。

阳偏盛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58.阳偏衰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失调病机的知识点。

阳偏衰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59~6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痛如针刺,夜间加重

B.胀闷窜痛,矢气则缓

C.面舌淡白,全身虚弱

D.心烦躁扰,吐血衄血

E.局部冷痛,肤色紫暗

59.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诊断基础中气血津液辨证的掌握。

血寒证一般以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肤色紫暗为辨证要点。

60.血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诊断基础中气血津液辨证的掌握。

胃气逆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可见咳嗷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一般以气机逆而向上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61~6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桂附地黄丸

B.四物汤

C.附子理中汤

D.四君子汤

E.沙参麦冬汤

61.治疗虚劳阴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2.治疗虚劳血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3.治疗虚劳气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答案】61.E、62.B、63.D

(64~6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64.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的是

65.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的是

66.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的是

【答案】64.D、65.B、66.E

【解析】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细或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肾病综合征常见脂肪管型,易见细或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急性肾盂肾炎少见白细胞管型,偶有颗粒管型;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67~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温经汤

B.丹栀逍遥散

C.固阴煎

D.膈下逐瘀汤

E.固冲汤

67.治疗痛经阳虚内寒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痛经辨证论治的知识点。

治疗痛经阳虚内寒证,可选用的方剂有温经汤。

68.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痛经辨证论治的知识点。

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可选用的方剂有膈下逐瘀汤。

(69~71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麝香保心丸

C.人参鹿茸丸

B.六味地黄丸

D.银杏叶制剂

E.柴胡舒肝丸

69.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原则的知识点。

原则之一:

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麝香保心丸不宜与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物联合用药,原因在于麝香保心丸中所含蟾酥的基本化学结构与强心苷相似,在化学结构上有相似之处,故具有与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相似的强心作用,联合应用势必会造成相同或相似功效的累加,产生拟似效应,诱发强心苷中毒,出现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0.老年人服用法莫替丁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原则的知识点。

原则之一:

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一些患有胃病的老年患者,不可同时服用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制剂和法莫替丁片。

原因在于法莫替丁片为抗溃疡抗酸药,与含有多量黄酮类成分的银杏叶制剂同时服用可产生络合效应,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

71.老年人服用二甲双胍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品安全法律责任的种类的知识点。

甘草、人参、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与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导致降糖效果降低。

(72~73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不超过20℃

B.避光且不超过20℃

C.2℃~10℃

D.10℃~30℃

E.2℃~8℃

根据《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的规定

72.冷处所指环境条件是

73.阴凉处所指的环境条件是

【答案】72.C、73.B

(74~7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吴茱萸、蛇床子

B.车前子、地肤子

C.山豆根、制川乌

D.马钱子、天仙子

E.枇杷叶、侧柏叶

根据《中国药典》对有毒中药的分类

74.“小毒”中药是

75.“有毒”中药是

76.“大毒”中药是

【答案】74.A、75.C、7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毒性药材和饮片的分类的知识点。

2015版《中国药典》载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3种,主要有三类:

①有大毒的饮片,有10种,如川乌、马钱子及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及巴豆霜、草乌、斑蝥等;②有毒的饮片42种,如三颗针、山豆根、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附子、雄黄等;③有小毒的饮片31种,如土鳖虫、川楝子、苦杏仁、北豆根、重楼、蛇床子等。

 

(77~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气陷

B.气逆

C.气结

D.气脱

E.气闭

77.气不内守,称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医基础理论中气血津液失调病机的掌握。

气脱,气不内守而外脱。

78.气降不及,称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医基础理论中气血津液失调病机的掌握。

气逆,气的上升运动过强或下降运动不及。

(79~8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煅制品

B.蜜炙品

C.醋炙品

D.盐炙品

E.烫制品

79.处方名益智仁,调剂时应付

80.处方名延胡索,调剂时应付

【答案】79.D、80.C

(81~82题共用备选答案)

A.颧红骨蒸

B.尿痛淋沥,舌红苔腻

C.脘腹胀满,恶心欲吐

D.泛吐清水,口淡不渴

E.腹痛下利,里急后重

81.大肠湿热证可见

【答案】E

【解析】本组题考查对中医诊断基础中脏腑辨证的掌握。

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常见腹痛下利,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弦滑而数。

一般以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或下痢脓血,或下黄色稀水为辨证要点。

82.膀胱湿热证可见

【答案】B

【解析】本组题考查对中医诊断基础中脏腑辨证的掌握。

膀胱湿热证临床表现,常见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沥,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有砂石。

舌苔黄腻,脉数。

一般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黄为辨证要点。

(83〜8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疼、头晕、精神恍惚、牙关紧闭

B.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伸肌与屈肌同时收缩

C.咽喉干痛、灼烧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