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58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docx

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2018年国外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高玉红曹玉凤李秋凤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乳牛肉用育肥营养与饲养岗位)

为了更好的了解肉牛营养与饲料的国外研究进展,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乳牛肉用育肥营养与饲养岗位团队搜集了2018年国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肉牛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文献,共查阅学术研究论文215篇,主要来自AGRICOLA、BIOSISPreviews、CAB学期刊、EBSCOBusinessSourcePremier、ElsevierScienceDirect和ProQuestBiologyJournals等数据库。

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饲料营养和饲料添加剂)论述国外2018年关于肉牛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1饲料营养与评价

共搜集饲料营养与评价文章139篇,其中精饲料文章23篇,粗饲料文章38篇,日粮营养综合评定文章78篇;饲料添加剂文章共35篇。

1.1精饲料

1.1.1蛋白饲料

蛋白质饲料是肉牛饲养中不可缺少的饲料原料,它直接影响肉牛的生长和繁殖性能。

常见的蛋白质饲料包括油料籽实及其饼粕类(豆类、亚麻籽、葵花籽和棉籽等)、食品加工副产品(如酒糟蛋白料)以及非常规蛋白饲料(如蚕蛹)等。

由于蛋白饲料种类和日粮搭配比例对肉牛实际应用效果差异较大,围绕上述蛋白原料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的焦点。

目前肉牛养殖中研究较多的油料籽实及其饼粕类,主要包括大豆、亚麻籽、葵花籽及其饼粕等。

尤其是豆类,由于其容易种植,产量较高,且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都较高,一直以来是畜禽养殖业中主要的蛋白源饲料。

研究表明[Arelovich等],大豆的加工方式可能对肉牛生长和消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由采食低质粗料(小麦秸)的条件下分别饲喂整粒大豆、烤豆和豆粕蛋白饲料时,阉牛对小麦秸秆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均有所提高;但采食高粱粗饲料时,补饲整粒大豆或葵花籽对高粱的DMI均未产生影响,但提高了日粮DMI、瘤胃氨氮(NH3-N)和血中尿氮浓度,进而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ADG),两种蛋白源饲料比较,采食大豆的饲料利用率(FCR)低于葵花籽。

对全脂大豆饲喂犊牛的研究[ZeidAli-Nejad等]指出,全脂大豆替代豆粕可提高奶公犊(42.0±0.5kg)对氮的利用率,虽然略微降低了断奶后对开食料的采食量,但对生长和瘤胃发酵没有产生副作用。

亚麻籽作为另一种常用的肉牛蛋白饲料,因其富含油脂(34%~37%)和蛋白质(22%),属于优质植物蛋白,亚麻籽含有ω-3脂肪酸和亚油酸等必须氨基酸以及较多的谷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等氨基酸。

Doreau等和petri等研究了亚麻籽对肉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亚麻籽可使DMI有所降低,但皮下脂肪的α-亚油酸以及生物氢化中间体(异油酸、瘤胃酸和共轭亚麻酸)含量增加,从瘤胃菌群结构分析,添加亚麻籽可导致瘤胃菌群发生变化,也说明了α-亚油酸的生物氢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瘤胃,且受控于丰度较低的菌群,而非核心菌群。

酒糟是酿酒工业的副产品,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玉米酒糟蛋白含量约26%)常被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饲料,而且酒糟还含有脂肪、纤维素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面对蛋白饲料紧缺的国内外现状,酒糟已广泛用于反刍动物饲养中,应用较多的是干酒糟(DDGS或DDG)和湿酒糟(WDGS)。

干酒精糟易保存,运输方便,目前应用较多。

Shee等关于肉用母牛饲喂DDGS对犊牛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研究认为,从产犊到断奶给饲黑麦草和1%体重的DDGS(CP19.4%和EE8.76%),断奶后的犊牛给饲60%DDGS+34%玉米青贮+6%预混料,结果表明,DDGS提高了育肥前期的体重,但ADG、DMI、FCR和育肥终重不受影响,屠宰后胴体质量分级及其他肉质特性也没有副作用,但牛肉大理石纹稍稍有所降低。

也有研究[Schneider等;Trujillo等]认为,动物饲喂酒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Schneider等研究指出,去势肉牛饲料中补充20%~40%DGS增加了携带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风险性。

Trujillo等研究也认为,大麦啤酒糟存在瘤胃酸中毒的风险,所以肉牛饲料中添加酒糟时应注意用量和饲料搭配方法。

此外,蚕蛹粕或蚕蛹粉作为一种非常规蛋白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高于鱼粉和肉粉,且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性较好,其中蛋氨酸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与鱼粉相似,且蚕蛹粕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是维生素E和B。

Rashmi等关于蚕蛹粕替代10%~100%豆粕的体外发酵研究认为,精粗比为30:

70的前提下,蚕蛹粕替代100%的传统蛋白饲料不会影响瘤胃pH、NH3-N、总VFA等参数和ME、DM消化率、OM消化率等消化性能指标。

1.1.2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饲料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低于20%的饲料,如谷实类、糠麸类、淀粉质块根块茎类、糟渣类等。

肉牛能量饲料多以谷实类居多,如玉米、大麦、小麦、燕麦等,多年来关于谷实类饲料饲喂肉牛的应用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Trotta等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玉米、豆壳和玉米黄浆两种或3种饲料组合对肉牛消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玉米的饲料组合显著提高了肉牛的真消化率和可消化能值,提高了日粮的利用率。

为了更好地提高能量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殖成本,饲料的加工工艺近几年不断更新和完善[Spiehs]。

如谷物的蒸汽压片工艺,不仅可以提高淀粉及其他营养成分消化率,还能提高谷物净能,该工艺加工成本低廉,适用于玉米、大麦、高粱和小麦等籽实的加工。

Chrenkova等研究了玉米、大麦和小麦在90℃蒸汽下压片30min后对其蛋白质量的影响,结果认为,3种蒸汽压片不影响CP、NDF、ADF和淀粉的含量,但影响了蛋白在瘤胃的降解,非蛋白氮和可溶性真蛋白浓度分别降低了43%~93%和41%~93%,同时提高了瘤胃非降解蛋白的浓度,进而提高了瘤胃非降解蛋白在小肠的消化率(3.6%~34.8%),使谷物蛋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Benedeti等也研究了谷物(玉米和高粱)加工方法(干燥和优化加工)对内洛尔瘘管公牛瘤胃中VFA转运的分子机理,发现优化加工后的2种谷物下调了参与VFA转运和pH调控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了瘤胃中戊酸和丁酸浓度。

豌豆作为能量蛋白饲料由于营养价值较高及便于栽培等原因,也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据研究,豌豆中淀粉含量较高,为48%~54%,消化能值为3420~3904kcal/kgDM,CP含量为15.5%~39.7%。

Greenwell等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20%豌豆降虽然低了肉牛生长阶段的ADG,但不影响育肥终重和胴体等级,说明育肥后期的增重补偿了前期增重的下降,建议如果豌豆价格适宜,可以使用豌豆作为肉牛的能量蛋白饲料而不影响其生产和胴体等级。

此外,随着国内外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非常规能量饲料和食品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不断被国内外学者探索和研究,以降低养殖的饲料成本,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如甘蔗糖蜜、苹果渣、木薯和棕榈仁的开发和利用。

甘蔗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是经浓缩析出结晶糖后残留的棕褐色黏稠液体,主要含有蔗糖(24%~36%),糖蜜的矿物质含量较高,约8%~10%,且泛酸含量较高,达37mg/kg,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来源丰富的能源饲料。

Khan等关于甘蔗糖蜜对断奶犊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认为,添加4%~20%的甘蔗糖蜜作为能源饲料不会影响犊牛ADG、DMI及体况,但FCR有所降低,建议甘蔗糖蜜的添加量最高不超过20%。

Danish等关于25%~75%的苹果渣替代玉米的研究认为,苹果渣饲喂犊牛不影响DMI、增重、FCR等生产性能指标以及CF、EE、ADF等消化性能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对瘤胃pH、总VFA、总氮、NH3-N等发酵参数也未产生负面影响,但较高水平的苹果渣(75%)降低了DM、OM、CP和NDF等消化率,所以苹果渣添加要适量,不能超过70%。

Cherdthong等关于木薯对公犊(体重130±20kg)采食量和消化性能的影响,在补充2%和4%硫以减少氢氰酸中毒的前提下,饲喂牛体重1.0%~1.5%的木薯可以使DM和OM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但瘤胃菌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了细菌的菌群结构,真菌和原虫没有影响,研究认为,1.5%木薯+2%硫对牛的发酵和消化最有利。

Nugi等关于油料加工副产品棕榈仁粕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高热高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育肥肉牛饲喂77.5%~88.5%的棕榈仁粕对ADG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但对瘤胃发酵和肉品质等其他特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2粗饲料

1.2.1粗饲料类型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

不同类型的粗饲料(牧草、秕壳、秸杆和树叶等)直接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和胴体特性,对于牧草和秸秆的体内和体外研究最多[Burnett,Jin]。

苜蓿作为反刍家畜的一种优质粗饲料,常应用于犊牛饲养。

Omidi-Mirzaei等研究指出,相对于小麦秸秆,犊牛饲喂苜蓿显著提高了断奶重、DMI、粗料采食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瘤胃总VFA和丙酸浓度增加,但丁酸、戊酸和乙酸/丙酸比例下降。

也有研究[Bahnamiri等;Omidi-Mirzaei等]认为,采食苜蓿可使公犊的反刍时间缩短,空嚼时间延长,可以用玉米青贮替代苜蓿而不影响瘤胃发酵和消化性能。

关于苜蓿在肉牛上的应用考虑更多的是价格,探寻廉价的苜蓿替代饲料近几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

Silva采用体外发酵法对不同粗饲料进行了营养评价,认为扫帚菜可以替代苜蓿干草和鸭茅,而旱雀麦可以替代鸭茅。

银合欢草是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豆科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适口性好的牛羊优质饲料,近几年我国广东和云南均有引种。

Galindo-Blanco等关于育肥公牛饲喂银合欢促进瘤胃菌群生态平衡的研究认为,该类草可以增加瘤胃细菌和纤维降解微生物的数量,且pH增加,原虫数量降低。

一般情况下,瘤胃原虫数量减少并降低影响CH4排放。

体外发酵试验[Rajvaidya等]也表明,由不同比例的银合欢叶(L)、小麦秸秆(W)和精料(C)组成的全混合日粮(10L:

80W:

10C~50L:

40W:

10C)作为发酵底物,随着合欢叶比例的增加,CH4排放减少,同时DM和OM消化率显著增加。

虽然合欢草作为饲料在国外已经商业化,但受限于种植区域的气候,成本相对较高,替代合欢草的研究已有报道[Soares等]。

研究认为,玉米秸秆可替代部分合欢草,替代比例不能高于45%。

此外,燕麦草[Lin等]、全大麦草[Niu等]、柳枝稗草[Florendo等]及其他热带牧草[Bowen等]的营养评定也有零星报道。

秕壳类粗料常常用于反刍动物饲养中,对瘤胃发酵起着重要作用。

Woolsoncroft等评价了不同秕壳类饲料对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虽然棉籽壳、豆壳等饲料降低了DMI,但提高了FCR,对增重也不产生副作用。

Kuznecov等关于微化米壳应用于犊牛对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犊牛从1.5月龄到4月龄饲喂微化米壳(每头2g/kg体重,1次/d)可使ADG提高11.5%,并改善血液指标,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含量均增加了16.5%、3.71%和1.34%。

除了常规的粗饲料研究较多外,海草副产品和麻竹笋加工副产品等非常规粗饲料也有相关研究。

Munde等研究了两种海草副产品对杂交公犊(体重161.1kg)体重血清代谢功能的影响,添加1.5~3.0%的海草副产品改善了牛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加了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血清球蛋白等血液参数的浓度。

Sun等关于麻竹笋加工副产品的研究认为,30%麻竹笋加工副产品和70%秸秆混合青贮后,犊牛ADG提高了20.8%,FCR降低了18.1%,同时提高了DM、OM、CP、EE、NDF等消化率。

1.2.2粗饲料加工工艺

粗料的加工工艺影响肉牛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尤其是玉米、小麦、大麦等秸秆饲料,秸秆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但秸秆粗纤维含量较高,难以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所以经常把秸秆饲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提升其营养价值。

青贮工艺是多年来被认可的一种粗料加工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反刍家畜。

Custodio等评价了玉米青贮和甘蔗青贮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胴体特性的影响,两种青贮的DMI和增重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其来源和价格选择适宜的青贮料作为育肥粗料。

Nazli等也评价了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认为玉米青贮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较低含量的高难消化纤维和较高含量的有机物和能量,与稻草比较,玉米青贮ADG较高,堪比高精料的饲养效果。

Silva等评价了柱花草青贮的饲喂效果,不同精料水平(200~600g/kgDM)的前提下,采食精料600g/kgDM和柱花草青贮的可消化营养摄入量和ADG相当于采食精料600g/kgDM和400g/kg玉米青贮的效果,而采食200~400g/kgDM的精料和柱花草青贮降低了DM和CP消化率。

除了粗料的青贮工艺,采用其他微生物处理的粗料加工方式也有相关研究。

Zuo等将玉米秸秆用白腐真菌处理后发现,玉米秸秆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其细胞壁结构,增加了其多孔结构,降解了木质纤维素,同时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减少了纤维素含量,可见,白腐真菌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秸秆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白囊耙齿菌。

Niu等也研究了3种白腐真菌(担子菌、平菇菌和白囊耙齿菌)处理小麦秸秆的瘤胃降解效果,结果和白腐真菌处理玉米秸秆的效果相似,白腐真菌改变了小麦秸秆的化学成分,改善了瘤胃微生物的消化性能,尤其是白囊耙齿菌不仅增加了瘤胃VFA含量,还降低了乙酸/丙酸比例,提高了秸秆在瘤胃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1.3日粮营养的综合评定

1.3.1日粮营养水平

日粮营养水平和饲料精粗搭配对肉牛生长和繁殖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涉及到圈养肉牛,对放牧肉牛和犊牛影响也非常大。

放牧饲养可为肉牛提供优质足量的牧草,为了提高其生产性能,往往补充适量精料[Vendramini]。

Silva-Marques等评价了肉牛放牧条件下补充蛋白能量补料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每周补料次数不同(3~7次/wk)效果也不同,虽然补料频率对采食量和消化率差异不大,但影响了肉牛的增重,每周补料5次增重最快,饲养也较为经济。

Silva-Marques等也评价了不同水平的蛋白补料(106、408和601g/d)对放牧内洛尔公牛(体重437kg)营养消化和吸收的影响,中等水平的蛋白补料提高了采食量、CP消化率和瘤胃NH3-N水平,高水平蛋白补料更能促进瘤胃氮平衡,提高氮的代谢和利用率。

相似的研究[Regan]也认为,放牧肉牛每日补饲精料3.2kg降低了牧草采食量,但显著提高了ADG,并改善了胴体重、胴体等级和肉色等参数。

Rodriguez-Gonzalez等研究也认为,放牧去势肉牛补充精料对热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等胴体特性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关于补充蛋白料后氨基酸的利用率也有相关研究,Mariz等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CP100~140g/kgDM)对肉牛氨基酸消化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流向瓣胃的氨基酸含量增加,且不同氨基酸利用率不同,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在肠道的真消化率分别为75.0%、77.0%、74.0%、77.0%和86%,总微生物蛋白真消化率达80%,用于机体蛋白沉积的氨基酸达到40%。

瘤胃后氨基酸的吸收利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会影响肠道对淀粉的吸收,如过瘤胃谷氨酸和酪蛋白可能与淀粉消化有关[Brake等],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母牛的营养水平在肉牛饲养中至关重要,不仅影响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性能,还决定着后代的生长和发育。

Camacho等关于肉用母牛(体重620.5±11.3kg)早、中期妊娠阶段限制营养对胎儿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指出,妊娠85天期间营养水平为NRC的60%水平时,母牛体重有所增加,且增加了妊娠85~140天的胚胎数量而不降低出生牛犊重,妊娠后期营养水平恢复到NRC水平后,母体子宫血流量增多,胚胎尺寸加大,弥补了前中期的营养缺乏,所以妊娠前期限制营养对于自身和后代的发育均有利。

犊牛的营养不可小觑,尤其是断奶前犊牛,开食料和代乳料的营养水平关系着胃肠的发育和身体骨架的形成,营养不良或饲喂不当均可能对后期的发育和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Gumus等关于断奶前补料影响瘤胃发育的研究认为,补料类型和补料水平影响瘤胃发育,精料刺激瘤胃上皮和乳头发育,而粗料可增加瘤胃容积,并刺激瘤胃肌肉发育和促进瘤胃蠕动。

Zhang等研究也认为,犊牛低乳饲喂可以增加肠道总重及其长度,减少肠绒毛宽度,并增加瘤胃pH,减少瘤胃前腹盲囊乳头长度,并增加后腹盲囊乳头长度。

但也有研究[Schaff等]认为,犊牛出生后前5周自由采食代乳料不影响9周龄胃肠道的发育,并促进犊牛的生长。

文献报道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犊牛品种及其年龄、补料类型及水平、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造成的。

关于犊牛代乳料或精补料中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也有很多报道[Medhi等]。

Mehrdad等研究认为,犊牛代乳料中CP水平和乳量不影响犊牛的免疫性能,但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的结构,随着CP水平的增加,瘤胃中细菌数量减少,原虫数量增加。

peng等关于早期断奶犊牛补充蛋白补料对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认为,3种蛋白补料水平(17%、19%和21%)均提高了犊牛ADG、血浆蛋氨酸和胰岛素浓度,后两者是肌肉蛋白沉淀的关键介质。

Ojha等关于犊牛限饲影响氮利用率的研究指出,犊牛(体重85.7±5.6kg,4~6月龄)饲喂营养需要量的15%和30%日粮时,氮利用率显著提高,15%限饲粮的FCR高于30%,但30%限饲粮的DM和OM消化率高于15%限饲粮,研究认为,犊牛限饲营养需要量的15%效果最好,最为经济。

1.3.2瘤胃发酵及CH4排放

1.3.2.1日粮类型对瘤胃发酵和CH4排放的影响

近年来畜牧业中CH4减排已经受到全球的重视[Hristov等;Prajapati等]。

巴西牛每年每头CH4排放量可达50kg[Fachinetto等]。

据报道,反刍动物CH4排放约94%来自瘤胃发酵。

Svinurai等分析了津巴布韦和其他发展国家CH4的排放量,过去35年该地区胃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量达158.3~204.3Gg/y,调控瘤胃的发酵可以控制CH4产生和排放。

大量研究认为,瘤胃发酵受日粮类型、精粗搭配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McGinn等]。

CH4产量通常与瘤胃丙酸产量呈负相关,与乙酸产量和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

Kim等采用体外发酵试验认为,不同精料水平(2~8kg/d)导致瘤胃VFA含量不同,CH4产生量也不同,低水平精料的CH4产生最多,高水平精料丙酸产生最多。

Nampoothiri等饲喂不同精粗比(20:

80~60:

40)日粮影响肉牛CH4排放的研究认为,随着精料水平增加,可消化养分摄入量以及ADG、FCR显著提高,CH4产生及其排放和CH4能损失显著降低。

虽然日粮精粗比影响CH4排放,但也取决于精料和粗料类型。

Trotta等研究认为,能量饲料(如玉米)可增加CH4排放和CH4能损失。

Woodbury等关于肉牛饲喂WDGS影响育肥场地面表层释放CH4的研究指出,WDGS可增加地面表层CH4的排放,干碾玉米和35%WDGS搭配所释放的CH4量是不含WDGS日粮的6倍。

Sherasia等在相同精料的前提下改变粗料类型和比例,发现虽然对瘤胃发酵参数和采食量没有产生影响,但3种饲料组合(精料:

小麦秸:

坚果秸=40:

30:

20)和4种饲料组合(精料:

小麦秸:

坚果秸:

发酵料=40:

25:

30:

5)分别与2种饲料组合(精料:

小麦秸=40:

60)相比,小肠微生物氮含量增加,CH4排放分别降低了7.8%和11.7%,CH4能分别损失了10.6%和15.1%。

pontes等比较了两种放牧系统的CH4排放,作物-肉牛-树的放牧系统每千克ADG的CH4排放量和每公顷每天的CH4量均低于作物-肉牛系统的排放量,且前者ADG显著高于后者,明显降低了能量损失。

1.3.2.2饲料添加剂对瘤胃发酵及CH4排放的影响

降低CH4排放的技术除了改变日粮结构外,研究较多的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如硝酸盐、脂肪、中草药、多酚类、单宁酸、甘油等。

饲料中通过添加硝酸盐或硫酸盐改变了电子受体,使电子流向CH4生成菌之外的微生物,促进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菌的增殖,从而与CH4菌竞争氢原子而达到抑制CH4生成的目的。

Zhao等和Duthie等关于硝酸盐影响阉牛瘤胃CH4菌群结构和CH4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1%和2%的硝酸盐6~24h后CH4菌数量分别降低了4.47%和25.82%,且CH4产生量减少,虽然硝酸盐不影响CH4菌的多样性,但其丰度发生了变化,随着硝酸盐水平的提高,CH4球形菌属和CH4微球菌属丰度升高,而CH4盘菌属和CH4杆菌属丰度下降。

关于硝酸盐影响CH4产生与排放的研究也有不一致的报道[Doreau等],Doreau等认为,日粮中含35%亚麻籽和6%硝酸钙可使育肥小公牛的CH4排放量降低9%,但CH4产生量不受影响,而且牛的增重和DMI降低。

这可能与饲料类型和搭配有关。

3-硝基酯-1-丙醇(3-NOP)是一种甲基辅酶M类似物,能与辅酶B结合,从而减少甲基辅酶M与辅酶B结合生成甲烷,因此3-NOP能有效降低瘤胃CH4的产生。

Vyas等研究了3-NOP降低CH4排放的研究认为,添加100~200mg/kgDM可有效降低高粗或高精日粮条件下去势阉牛的CH4排放量。

Jayanegara等对3-NOP影响胃肠道CH4产生和排放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3-NOP在饲料中的添加范围为0~280mg/kg,添加3-NOP可有效抑制CH4生成而不影响家畜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综合大量相关研究认为,减排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了瘤胃中古细菌数量和VFA含量,但不影响细菌总数和原虫数量。

已有研究[Auffret等]认为,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最能反映CH4的排放。

中草药、多酚和伊利石等饲料添加剂也可降低肉牛养殖中CH4的排放。

Pattanaik等研究了6种中草药抑制,其中两种中草药催眠睡茄和虾子花抑制CH4产生的效果最好,并随着中草药水平(2.5%~7.5%)的增加,CH4产生随之减少。

Sinz等关于8种黄酮类化合物减少CH4的体外试验研究认为,添加0.5、5.0和50mg/gDM的黄酮类类化合物尤其是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可有效降低CH4和NH3排放,其效果等同于单宁酸,但仍需在实际生产中的验证。

Biswas等关于饲料中添加伊利石对瘤胃发酵和CH4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0.5%~2.0%伊利石增加了瘤胃VFA含量,降低了瘤胃菌数量、总菌数量和原虫数量,1.0%的添加剂量对发酵和CH4减排效果最佳。

2饲料添加剂

畜禽饲料添加剂虽然在饲料配比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肉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的肉牛业起步较晚,高效、健康、标准化养殖程度仍然较低。

与国外相比,我国肉牛的饲料添加剂研究及其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局限。

为了更快的提高我国肉牛的饲料营养技术,增加肉牛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喂成本,作者查阅了2018年肉牛饲料添加剂的国外研究文献,从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微生物、甘油和氨基酸等添加剂论述了肉牛饲料添加剂的国外研究进展。

以期对我国肉牛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2.1脂类

饲料中添加脂类可提高饲料能量和动物代谢能利用率,并在降低环境应激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已被多数畜禽养殖场所认可。

目前常用的脂类添加剂包括油脂、精油、脂肪酸及其钙盐等。

Suksombat等关于代乳料的研究发现,饲喂等氮等能而脂肪酸组成不同的5种代乳料:

(1)代乳料中100%脂肪来源于乳脂;

(2)代乳料中50%脂肪来源于椰子油,50%来源于乳脂;(3)代乳料中100%脂肪来源于椰子油;(4)代乳料中50%脂肪来源于棕榈油,50%来源乳脂;(5)代乳料中脂肪中100%来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