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84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docx

《百年孤独》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百年孤独》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百年孤独》课前卷

课文拓展        

一、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用现实主义的精确来描绘物体,但是却悖论般地表现出一种由于对时空因素进行迥然不同的并置所致的奇异的效果。

比如,在皓日当空的正午有一盏亮着的街灯。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拉丁美洲,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时代原因的。

这些作品运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表现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拉丁美洲特色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本来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拉丁美洲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被称之为“文学爆炸”和“文学地震”的繁荣景象。

同时也使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令世人耳目一新的崭新文学流派,出现在世界文坛上。

它创造了一个政治经济落后于文明的步伐,而其文学成就却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奇迹。

二、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莫言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

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三、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词———《拉丁美洲的孤独》(节选)

拉丁美洲不愿意,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小卒,也不一厢情愿地希望西方人像我们一样如此渴求自立和创新。

然而,航海的发展虽然大大缩短了欧美间距离却也扩大了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而当我们艰难地尝试社会改革时,为什么不能利用一下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被慷慨赋予的创造力呢?

进步的欧洲人可以把追求祖国的社会公正视为己任,我们拉丁美洲难道就不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吗?

请注意:

我们历史上所遭受的难以估量的暴行和痛楚都是长期以来不公待遇和难言的暴力统治造成的,而不是离我们3000里格远的人所设计的阴谋。

但是许多欧洲的领导人和思想家似乎忘记了他们年轻时创造的伟大成就,幼稚地认为拉丁美洲除了在世界上两巨头的仁慈照顾下度日外没有别的出路。

而这,朋友们,就是我们现在孤独的程度。

           

 

                 马尔克斯的朋友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________)不在意    汗渍(________)     狡黠(________) 

污秽(________)        阿玛兰妲(________)  吮(________)咂(________) 

簪(________)子        箔(________)片      铁砧(________)

呱呱(________)坠地    海芋(_________)

【答案】hún   zì   xiá   huì   dá   shǔn   zā   zān   bó   zhēn   gūgū   y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浑”易误读成“hùn”;“渍”易误读成“zé”;“黠”易误读成“jiě”;“妲”易误读成“tán”;“吮”易误读成“yún”;“呱”易误读成“guā”。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

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项,“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语序不当,“不仅”“还”两个分句内容互换。

C项,“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

D项,工艺不能作动词用,“具备了……的优势”搭配不当,具备与优势不搭配,容量大与后面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是并列关系。

应改为:

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加工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故选A。

3.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再写一组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沁人心脾的微风。

【答案】(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解析】

【详解】

本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解题的一般步骤:

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

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

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

句式方面,例句采用了“……是……,……是……,……是……”的句式;修辞方面,除排比外,例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间关系方面,例句的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然后综合以上分析,“孤独”为话题进行仿写即可。

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

(不超过60个字)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了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

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

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将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具有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的小说(艺术)创作手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

“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用一个字“特”来代替。

那么,下定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小=特+大”。

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

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第三步,连接“小”与“特’加“大”,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

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提取有效信息时应注意把握能反映“魔幻现实主义”本质属性的语言,如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是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等;然后组织成“种是属”的句式,即“魔幻现实主义是……创作手法”。

【点睛】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下定义时,所下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的概念,也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语重复;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不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

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

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

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

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

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

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小题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①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②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

“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

语境是说《百年孤独》问世,应使用“面世”。

第二空,“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压轴”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此处与“之作”搭配,应该用“扛鼎”。

扛鼎之作:

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第三空,“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

结合语境“魔幻外衣”可知,此处形容奇异,应使用“光怪陆离”。

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对象是马尔克斯的写作技巧,选用“出神入化”更合适。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共有三处错误:

一是暗换主语,后两个分句不能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作者”,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作品”,据此排除A、B两项;

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七代人”后面添加“的传奇故事”;三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①处,由下文的“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扛鼎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可知,应填“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

②处,由上文“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下文“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可知,应填“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百年孤独》课后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他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   。

《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   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    。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   的诺贝尔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

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

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A.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名垂青史

B.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名垂青史

C.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

D.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二、语言表达

4.2014年4月18日,《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享年87岁。

马尔克斯不仅因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还以深刻独到的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请你参照示例,为他写一段墓志铭,对其作品或成就进行评价。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

“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尔克斯的墓志铭:

5.请根据下面“小说各要素示意图”写一段话,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图形表达,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

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为某些情况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合,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

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

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

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

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

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专门回来补交房租。

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

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

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

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

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为他“诊治”。

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中国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

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

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

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4月,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摘编自“XX百科”)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

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

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

2007年,两人和好。

(摘编自《马尔克斯与略萨反目之谜》)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人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一部分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补交房租,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求安宁。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很多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7.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分析。

8.作者认为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与海明威相见

马尔克斯

①195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他偕同妻子漫步走过巴黎圣米歇尔大街时,我一下子便认出了他。

他在街对面,正朝着卢森堡公园那个方向走去。

当时他显得那样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瞬间,我觉得自己被分割在自我的两个对立的角色之间。

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上前请求谒见,还是穿过林荫大道,向他表达我谦卑的钦慕之心。

我只是把两手握成杯形放在嘴边,朝对面大声喊道:

“艺——术——大——师!

”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亮着孩子般的嗓音,对我高声叫道:

“再见了,朋友!

”这就是我见到他的唯一时刻。

②那时,我是个28岁的哥伦比亚记者,游荡在巴黎街头,毫无目的和方向。

我的文学大师是两位各具特色的北美小说家。

一位是威廉•福克纳,我从未有过眼福见到他。

另一位就是从街对面向我道别的那个生命短暂的人,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

我生活中仿佛发生过某件事,而且这件事总是萦绕我的一生。

③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小说家读别人的小说只是想领会这些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我相信这话千真万确。

我对浮现在纸页表面的那些秘诀并不满足:

我们翻过书来就会发现隐于其间的缝口。

我们以某种不可言喻的方法把书分解到它的实质部分,在弄清楚了作者的发条装置奥秘后,再把它回复原样。

但把气力花在分解福克纳的书上,则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他似乎没有一个写作的有机体。

人们力图剥去他纸页表面的东西,但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弹簧和螺丝钉,不可能再回复原样了。

相比之下,海明威的灵感要少些,激情和狂热也少些。

他极其严肃,把那些螺丝钉完全暴露在外.就像装在货车上那样。

也许鉴于那个原因,福克纳便成为一位与我的心灵有着许多共感的作家,而海明威则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最为密切相关的作家。

④他阐明了这样一点——言简意赅对写作颇为有益:

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把词句组织好。

难以写下去时,重新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还是颇为值得的。

这样可以使自己时刻记住:

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

“一旦写作变成你的主要癖好和极大的快乐”,他说,“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

  

⑤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

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是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

它揭示出这一观点:

写作如同冰山,如果要想得到下面的八分之七部分的支撑,就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⑥注重技巧无疑是海明威始终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博得声望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我看来,《过河入林》这部最不受青睐的小说却是最有魅力和最富于人性的。

正如他自己披露的,这本书开始是当做短篇来处理的,后来误入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中。

它1950年问世时,招来的批评是猛烈的,但也是不正确的。

这本书不仅是他的最佳之作,而且还是他最富于个人感情的作品。

当时他对已经逝去的那些不可弥补的岁月怀有思念之情,对生命之余的最后那几年有着令人心碎的预感。

他从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把自己放在这样一种与世无争的地位。

他的主人公死得那么平静、那么自然,但却蕴育着他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