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97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9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导论

0.1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的含义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

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贫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

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

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在西方,经济与经济学(economics)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

在他所著的《经济论》中,把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首次用“经济(Oikovouia)”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

经济学便成了研究家庭(奴隶主家庭或庄园)管理或规划的学问。

在希腊文中,经济学就是由“oukoc”(家庭)“nomoc”(规划)两个词组成的。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政治学》的第一篇讨论治家问题,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什么是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的家庭经济问题。

从近代以后,经济学的含义逐渐超越了这种狭隘的概念,成为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运动规律,以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学科,如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等等。

背景资料:

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Xenophon):

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

雅典人。

苏格拉底的弟子。

公元前401年参加希腊雇佣军助小居鲁士(Kurush,约前424-前401)争夺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军而返。

前396年投身斯巴达,被母邦判处终身放逐。

著有《远征记》、《希腊史》(修昔底德《伯罗尼撒战争史》之续编,叙事始于前411年,止于前362年)以及《回忆苏格拉底》等。

(引自《辞海》P2299页)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逻辑学著作有《工具论》;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心理学著作有《论灵魂》;伦理学、政治学著作有《伦理学》(由其子尼可玛可斯(Nikomachos)编纂)、《政治学》等;美学著作有《诗学》等。

(引自《辞海》P2205页)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政治经济学最初起源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及政治)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

首次使用这一说法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来田(1575-1622年)。

他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用了“政治经济学”。

这种提法,目的在于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围,不再是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尽管如此,因为重商主义者仅仅把研究视野停留在流通领域,其研究方法只是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一些肤浅的说明,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科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以后。

当时,工场手工业制度已在英、法等国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但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代表产业资本家阶级利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

其任务是批判封建主义,证明封建制度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阐述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

主要代表人物: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年),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其完成者。

他们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对经济学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以后,经济学才越来越成为最受重视的科学。

评价

由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刚刚确立,各种经济矛盾尚未充分暴露,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自然永恒的社会制度,不能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其理论体系及观点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对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认识只是初步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19世纪30年代以后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化,抛开经济运动本质,辩护资本主义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只研究经济现象,即在既定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经济如何运行和发展问题,则成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历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而绵延至今。

在经济学说史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若干经济学说被称为庸俗政治经济学。

背景资料: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背景资料:

配第和李嘉图

配第(WilliamPetty):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统计学家。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已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对商品的价值量作了正确的分析,认为商品的自然价格(实际指价值)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初步建立了劳动价值论。

主要著作有《赋税论》、《爱尔兰政治解剖》、《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引自《辞海》P2356页)

李嘉图(DavidRicardo):

 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在经济理论上,制定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冲突,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引自《辞海》P1534)

背景资料:

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

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中,一方面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作家还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提出了原则构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理论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已被实践所证实,是普遍适用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恩格斯曾说: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恩格斯:

《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涅夫人(1887年1月27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0页。

)。

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因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列宁: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2卷,第441页。

)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个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是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即人与物的关系;二是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三是明确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四是认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等等。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写道:

“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页。

)人类要生活,需要食物、衣服、房屋等物质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无法生活,社会就要灭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写道: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

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除了适应生产力结成的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外,还包括人们的政治、思想的社会关系。

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叫社会的经济基础。

而人们政治、思想的社会关系,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叫社会的上层建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而整个社会生活,则决定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生产和运用越来越重要。

这对于节约物质资料的消耗,生产更多替代品,优化配置乃至替代稀缺资源,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发挥着划时代的作用。

但知识经济不能替代物质生产。

马克思曾经写道: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量。

”(马克思:

《致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要靠物质生产来满足,知识经济的来临,比起工业社会经济来,会促进更多更快的物质财富增长,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但不会取代物质生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要素:

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是指劳动者耗费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物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能够生产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构成人的劳动力。

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耗费。

劳动对象是指被劳动加工于其上的自然物质对象。

它包括两类:

一类是天然的劳动对象,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已被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如生产家具用的木材、冶金用的矿石等,这部分通常叫做原料或原材料。

劳动资料或叫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

它包括生产工具、生产用容器以及土地、厂房、仓库、道路等等。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就是生产的三个要素相结合发生作用的过程。

人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的结果便是劳动产品。

社会生产涉及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叫做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关于生产力的定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不仅包含人对自然的关系,而且包括由分工协作、管理等因素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不是自然力,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同时生产力也不仅仅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

因此,生产力被定义为社会生产力,意指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的、社会的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

这两个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所以“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

而且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跃升,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选集》第3卷,第275页)。

从农业社会劳动者体力居支配性地位,到工业社会包含科技知识运用的机械代替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再到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信息技术部分替代人的脑力,以解放人类大脑,投入更有创造性的劳动,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生产方式的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内容

1、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一般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马克思说:

“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

这里的生产,指狭义的生产,是直接的生产过程。

它是生产总过程的起点和决定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分配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

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后进入消费。

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它是生产总过程的终点。

从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考察,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考察生产一般,而且要考察其本质差别。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归少数剥削者私人所有,就会产生统治与服从、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共所有,就会形成人们之间互相合作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而分配还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关系。

同时,人们的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也起反作用。

(3)生产关系本身又是分层次的,不仅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而且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其中存在着“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东西”,即“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

)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体现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以所有制、分配方式表现出来的基本生产关系,而且这种基本生产关系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以及在相应体制框架下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研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必然结论。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侧重于研究基本生产关系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为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代替的必然性的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生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的传统;另一方面,毕竟面临着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的历史任务,要研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就要求今天的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基本生产关系的同时,必须研究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仅要研究经济关系的本质,还必须研究经济现象形态;不仅要研究社会经济的质和规定性,还必须研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而要研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就不仅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及各种具体实现形式,还必须研究生产关系表现的人与物的关系,研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经济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0.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具体运用的是所谓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第8页)。

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

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即“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进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科学抽象法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本质说明现象的逻辑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

首先,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规范分析方法,是指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据以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这类的问题。

所谓实证分析方法,就是指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设前提出发来分析人们的经济活动,并预测经济活动的后果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试图超越一切价值判断来分析社会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为什么是这样运行的。

它不把价值判断作为基础,而只考虑经济事物之间关系,分析和预测人类经济行为的后果。

实证分析力求回答的是经济现象“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类问题,而不回答“好”或“坏”的问题。

其次,是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总称,是对事物描述的量化和精确化。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阶级性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表现,反映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决定于它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质。

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问题必然触及各阶级或阶层的切身利益。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利益的经济学家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总是持有不同的解释,形成不同的观点,为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服务。

在阶级矛盾十分激烈的社会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很容易理解。

在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的社会,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客观存在,利益差别和利害冲突是必然的,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毋庸讳言。

政治经济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由于所代表的阶级私利的局限,不能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趋势。

无产阶级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是最大公无私的阶级。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同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它没有任何阶级私利的偏见,要求科学地认识社会制度和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作为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它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2)政治经济学对于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不可或缺的。

 

商品经济篇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人类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经历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商品经济是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的经济活动方式或交往方式。

这里,主要研究商品经济一般规定性,即通过对商品、货币等因素的具体分析,揭示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准备。

1.1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1.1.1自然分工

自然分工的概念

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阶段。

自然分工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所形成的生理分工。

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氏族成员之间就是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然分工。

例如成年男子从事狩猎、捕鱼、建筑房屋、制造工具等;老人和孩子们则帮助制造工具或料理家务。

二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

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需

生存资料等名词的概念

生存资料:

是指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

享受资料:

是指劳动者在获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之外,为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最新科学技术和艺术成果等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发展资料:

是指为了满足劳动者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提高自身素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

2、需要的多样化的满足与劳动分工

需要的多样化是个人无法靠自己的独立活动来满足的,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劳动和产品,于是便产生了分工。

分工也可称为劳动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

这些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自然分工的局限

自然分工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1.2自然经济的发生

自然经济概念

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然分工。

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很少,只能用来维护最低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

因而,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劳动产品,以保证大家能共同生活下去,否则就会削弱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