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99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三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三、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整体备课全册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我在学习中长大》;《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1个主题。

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

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

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

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

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

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

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

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

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4.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5.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6.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线路图。

   7.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8.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9.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本册教材的基本理念是:

让道德教育存在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本册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通过使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儿童获得丰富的、连续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

本册教材课时安排为每周3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每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

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1.我的家庭(3课时)

2.幸福的家庭(5课时)

3.我成长的故事(3课时)

4.我会做的事情(4课时)

第二单元:

可爱的学校

1.熟悉的学校(6课时)

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4课时)

3.学校周围探秘(5课时)

   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1.在邮局工作的人(3课时)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3课时

3.我能为大家做什么(4课时)

4.一次卖报的体验(5课时)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大多数同学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差。

这期还应加强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第一单元:

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一、第一单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我的家庭,第二课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课是我成长的故事,第四课是我会做的事情。

二、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能力

1.学习知识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

1.知道家庭生活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平等对待,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三、课时安排:

1.我的家庭             3课时

2.幸福的家庭           5课时

3.我成长的故事         3课时

4.我会做的事情         4课时

四、重点难点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二单元:

可爱的学校

一、第二单元是“可爱的学校”,有三个课题。

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是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三课是学校周围探秘。

二、教学理念:

为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力求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社会,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通过多方面收集信息,让学生知道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同时,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参观、调查自己的学校,收集自己学校的信息,由每个小组自己设计出介绍方案,在班内交流。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又分别构成教与学的主体,并且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转变学习方式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

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教学全过程。

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在《熟悉的学校》一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活动开始,从学生的经验、兴趣入手,问: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学校?

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调动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问题的探究“你还想了解有关学校哪些方面的知识?

”师生共同交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校时期和地区的不同,确定古代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外国学校等几个不同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调查、参观自己的学校,收集有关信息,小组自行设计介绍方案;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内展示、交流。

这些活动无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培养合作意识,关注合作学习。

在《熟悉的学校》一课中,制定研究计划、分组调查、组内展示交流、全班交流,都是极好的合作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突出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典型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化、集体化的特征。

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资料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利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得新知。

本次活动中,关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进行了有效指导,而且给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调查活动的结果以“广播站”“资料卡”“画画”“录音采访”“主持人”等多种方式呈现,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体现,活动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调查的足迹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让学生获得一次难得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探究中获得新知。

三、课时安排:

1.熟悉的学校            6课时

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4课时

3.学校周围探秘          5课时

第三单元: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一、第一单元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在邮局工作的人,第二课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三课是我能为大家做什么,第四课是一次卖报的体验。

二、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2.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

能力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

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

三、课时安排:

1.在邮局工作的人                 3课时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3课时

3.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4课时

4.一次卖报的体验                 5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

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

首先,通过对不同生活环境下的邻里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发现人们生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矛盾,进而理解道德在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

最后,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第一单元活动主题一:

我的家庭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材分析:

 

《我的家庭》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我的家庭》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

教材以同学最熟悉的家为切入点,引导同学在了解家庭构成的基础上,体会家庭如同大树的根基,是“我”健康、快乐生长的源泉。

这节课中,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发明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我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让同学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同学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

”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从同学感兴趣的图片入手,引导同学回答:

1鸟窝是小鸟的家2蜂巢是蜜蜂的家3树洞是熊的家4山洞是老虎的家。

同学的回答出小动物们都有家,我们也有自身温馨的家,,我随机播放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歌曲《让爱住我家》的录像,让同学体会录像中一家人的温馨和和睦,同时同学聆听着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教室里就洋溢着浓浓的家的氛围,相应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相信咱们同学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的家庭。

2.说说我的家庭。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我充沛关注同学个性差别,注重同学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

在我们的家里,每当遇到节日,或者亲朋好友团聚在一起时,都是最美好的时刻,我们通常用照片的形式把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课下老师就收集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前,小朋友们收集到与家人的照片,在活动中让同学展示交流,相应的用课件出示其中一名同学的照片,说:

照片中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你来猜一猜,他是谁?

其他同学猜出来以后请照片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照片的内容,激发同学回忆畅谈自身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三、五个同学的展示交流中,整个课堂营造出我说我家,我爱我家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同学谈完课件中的照片后,我指名两个同学起来介绍自身手中的照片。

最后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照片,这上面的小朋友也是我们班的一员,大家快来猜猜看。

课件出示我的家庭照片,同学猜出来,我对同学给予褒扬: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老师的一家,我也想来说说我的家庭,大家愿意听吗?

随后介绍我的一家,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把老师对家的介绍与同学对家的介绍溶为一体,在同学畅谈家庭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同时体现老师也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

对后面的讲家庭故事的感情渲染做铺垫。

看了这些照片,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同学会回答:

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3.家庭树

感情渲染:

对,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组成的,我们人类就是像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像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课件出示家庭树,引导同学述说家庭的组成:

看到这个小朋友的家庭,谁能试着说说你的家庭有那些成员。

整个过程以同学为主体,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同学全 

面参与,建构属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4.根据问题讲家庭故事

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讲我家的故事,让同学对爸妈的辛勤劳动进行探究,了解他们的劳动为家庭带来的贡献:

在这棵家庭树上有五个苹果,每一个苹果上都有一个问题,我请每个派一个代表选一个苹果,然后进行讨论,只要你能回答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

5.我设计了五个问题:

1.你和家人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同学了解家长的兴趣喜好,同时也让同学回忆自身是在爸妈的关爱下生长。

2.你和家人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3.你觉得爸妈的工作辛苦吗?

在课下,我让同学调查了家长的工作,让他们知道家长的不容易,家长为家庭付出了很多。

4.你知道爸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

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会突然发现自身一直在爸妈的保护下生长,可是自身却连家长的生日都不知道,在此让同学知道以后要回报家长的爱,对家长的爱懂得感恩。

5.你为家人做过什么?

6.亲情树下写句话

出示家庭树,教师渲染:

家庭是一棵常青树,多美的树啊,里面饱含着我们对家人浓浓的深情,大家讲的每个故事都那么动听、那么感人,这么多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完。

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你的心灵树叶上写下你最想对家人说的话,再给这棵树添一份温馨,好吗?

同学在《让爱住我家》歌声中写句子,同学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身的感受,在写的过程中体会家庭对于我生长的重要性。

同时也为了强化同学知道回报家长的爱,对家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写完感受后,把音乐的声音放小,问同学:

谁愿意把你写的话跟大家一起分享。

指名几个同学读,交流完,请同学把树叶卡片贴在家庭树上。

家是一个快乐的城堡,让我一起快乐的为家唱首歌吧。

我和同学同唱《可爱的家庭》,在这个温馨的歌声中,同学的爱家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相应结束本课。

活动目的: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5.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6.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具准备:

 三口之家照片、五口之家照片。

绘制教学图片、表格

学具准备:

 

1.学生自己的家庭成员照片、生活录像带。

2.调查记录家庭成员有关情况。

                            

 第一课时

课题:

说说我的家 

活动目标:

1.学生能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知道每个家庭的构成。

2.学生能说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3.了解特殊的家庭,学会尊重别人。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全家照片。

2.调查了解家人的工作、兴趣、爱好等情况,收集一个让自己最值得一说的家庭故事,带上引发故事的纪念品。

3.多媒体课件

4.歌曲《常回家看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有名,而且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起欣赏一下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为什么?

3.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4.教师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家,一个疼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幸福的港湾,爸爸妈妈都希望我们在身边,或者长大参加工作后,也要常回家看看。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说说我的家”这个题目来说一说心里话,好吗?

教师板书课题:

说说我的家

二、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家》字,小朋友们认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向它问声好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家。

三、活动:

1.活动1看一看:

合作讨论,举办“全家福”展

(1)看到“家”字,你想到了什么?

(2)每个人的家庭都有不相同的地方,但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人对我们的爱都是相同的。

(3)课件出示教师全家福。

你们猜猜看,这是我们班谁的一家人?

(师介绍家庭成员及他们的属相、个性、生活习惯等小轶事。

(4)你们愿意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你的家人吗?

那就请你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家人。

(5)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

指名上台在实物投影下进行介绍。

(6)大家都想亮出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