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602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1.doc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

研究方案雷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化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体生活及现代教育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原有传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措施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而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教学过程其有效展现,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实施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而循规蹈矩的设计与教学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课题旨在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寻找信息技术在教育环境中的有效教学模式,完善并发展现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理论与方法,努力使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一观点,顺应了信息科学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课题相关词语的理论界定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整合,按照《辞海》中的解释,指一个系统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学科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字化为支柱,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会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通过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优化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问题情境: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2、真实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现场范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使他们身临其境,在真枪实弹的演练中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习惯,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在合作中有竞争,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2、实验法采取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调查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3、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四、研究目标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模式,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制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整合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

五、研究的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有效整合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

根据知识与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媒体的特征功能,探索媒体选用形式。

(二)信息技术与有效整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优化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问题情境: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2、真实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现场范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使他们身临其境,在真枪实弹的演练中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习惯,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在合作中有竞争,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

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策略

1、知识点切入策略

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建立各门学科的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库,并对所有的资源建立详细的目录,保证所有师生都能方便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操作电脑,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

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帮助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因势利导策略

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模拟教学课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模拟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尽快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模拟操作,尽快掌握操作要领。

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的方式呈现练习内容,通过即时的反馈、强化,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习作的效率。

6、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决定采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如CD—ROM),或利用Internet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基本框架、总目标、指导和建议,起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

1、根据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八、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目前已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阶梯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学校建立实验网络体系,注重制度落实,改革用人措施,加大考核力度,把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中青年教师素质和聘用的硬指标,提供网络支持。

课题组成员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并建立个人教育信息资源库。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

3、《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祝智庭主编)

4、《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孙月圣)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

6、《信息技术》(课本)

7、《信息技术》(参考书)

总编号

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职务(职称)

单位

邮编、地址

联系电话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00九年十月

课题组其它成员的有关情况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09年月日

县(市、区)教科规划办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09年月日

评审组意见

1.重点

2.规划

3.否决

组长签名

2009年月日

市规划办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09年月日

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限宋体5号字、A4纸2页(3000字内)电脑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注:

此表可复制。

填表后一式三份报市教科规划办。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