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20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衣食足而知廉耻,仓廪盛而知礼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农牧民增收为首要任务。

只有农牧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宽裕了,才能更好地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

实践证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可有效的促进农牧民增收,适合我县农牧村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的实际。

  一、我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中心环节来抓。

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类企业3281户,其中工业企业324户,农牧业企业34户,建筑业企业1户,商业企业971户,交通运输企业1297户,饮食服务业300户,社会服务企业354户,从业人员达到6579人。

据分析,我县3000余户各类企业当中,安多绿色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安多绒毛厂和拉卜楞藏香厂、拉卜楞章格食品公司、夏河县白云食品有限公司、拉卜楞青稞酒厂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我县乃至州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品牌和档次,这些企业,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和政府的有力栽培,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效的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有力地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发展初具规模。

我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倾斜和县政府的着力培养下发展较快,现在大多已初具规模。

如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原锦凤翔食品公司),创建于XX年6月,注册资金1900万元,固定资产2200万元,是一家独资的民营企业,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牦牛、甘加藏羊的收购和屠宰、肉制品生产及副产品精加工产业,XX年被夏河县政府认定为龙头企业,XX年元月被省扶贫办认定为省级扶持龙头企业,XX年4月被甘南州政府认定为农牧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其他企业也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2、管理逐步规范。

大多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有制度,服务实体有章程。

企业决策管理逐步摆脱行政干预和小农经济的束缚,已初步建立了较好的科学企业管理制度。

如安多绿色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近五年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公司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现代制企业经营机制。

  3、协作机制实现多样化。

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与市场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建立了“公司+农牧户”、“公司+基地+农牧户”等为主的协作机制。

特别是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拉卜楞章格食品公司、夏河白云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订单农牧业,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带动了农牧民的增产增收。

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协作机制。

  4、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多样化协作机制的形成,很好的发挥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带动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如安多水泥有限公司,利用日产5000吨的产业链条,带动了从事餐饮个体户8户,蔬菜大棚种植户10户,养殖户12户,交通运输200余户;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从发展公司,服务农牧民群众增效增收的角度,合理收购牛羊,消除了农牧民群众牲畜出栏时市场压价,卖不到合理价格的困境,为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带动了舍饲圈养、草产业的发展和一大批农牧户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促进了地方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

  1、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连接农牧民与市场的纽带。

农牧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无法实现与市场对接,农牧户盲目生产,加之销售渠道不完善,造成了市场中农牧产品买难、卖难现象交替出现。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并凭借自身市场、信息、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优势,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了联动引导的枢纽作用。

也为农牧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使农牧民生产经营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产品销售有渠道、销售价格有保障,增强了生产预见性,较好地解决了产销脱节问题,为实现农牧民增收、财政增长创造了条件。

  2、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牧产品转化增值的源泉。

传统农牧业落后、低效的根本症结在于,农牧业从生产到加工、运销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农牧民只是从事单一的农牧业生产,不能分享农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增值的利润。

以农牧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出现,突破、改变了传统农牧业的经营方式,将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互衔接起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新型经营机制,使农牧业产业链得以延伸,农牧产品价值得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得以增加。

  3、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扶持、供销服务、科技渗透、信息引导等手段,把分散于一家一户的农牧业生产纳入企业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组织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有助于形成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区域化布局规模。

  4、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促进科技与生产对接的助推剂。

农牧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它上连市场、下连农牧户,对技术信息和推广的现状比较了解。

同时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效益,它又十分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推广和运用。

加之企业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为科技推广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三个因素就决定了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技与生产相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资金短缺。

我县大部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边生产边购置先进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还要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原料收购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因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比其他类型企业更迫切、更集中、更短缺。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农牧业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我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2、规模较小。

部分农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说已经初具规模,但大多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牵动力弱。

从目前发展看,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有实力、有牵动力的很少,在规模上,以中小型为主。

由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带动力和辐射力就较弱。

很多地区种养业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缺乏企业的带动和支撑,得不到延伸和增值,始终难以形成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3、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带动作用相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集体经济组织对农牧民大多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

目前农牧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需求。

  4、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合理。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总体水平看,虽然也涌现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成功范例和闪光点,但分布面较窄,带动区域较小。

二是产业分布不合理。

由于市场没有发育成型,各地农牧村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建设大多呈现出封闭、小型、分散、传统农牧业结构突出等特征,企业发展步伐明显滞后。

  5、科技投入少,制约农产品深加工升值。

科技创新必须以科技投入做后台保障,目前,由于我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较少,制约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进一步深化加工的科技创新步伐,致使一部分产品需要进一步深加工而得不到技术支持,科技成果得不到产业化批量生产。

多数产品还停留在基础产业上,没有进一步深加工,缺乏加工增值能力,严重影响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的加工升值。

  6、制度不健全,影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拓展。

一是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在产权划分上不清晰,自主经营权还不高,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完善。

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是企业协作机制不完善。

“公司+农牧户”的原始组织形式已经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

  四、促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几条建议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农牧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关键,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

为了不断做大做强我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解决影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的步伐,提出如下七点建议。

  1、搭建农牧业融资平台。

搭建农牧业融资平台,建立融资联合母舰,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2、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

搞好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市场产品信息,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决策服务。

鼓励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企业与这些合作组织签订合同、收购农产品,既可保障农牧民的利益,又能保证企业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实现“双赢”。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实行资金扶持。

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提供政策扶持。

实行政府的资金引导,把政府补贴资金用在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科研开发,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引导企业与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5、建立健全企业制度,打造现代化企业。

引导和帮助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科学、稳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对现有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进行整合,组建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

  6、做好农牧业企业发展规划,带动农牧民增收。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好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基地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合理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一批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引导它们形成合力、组建集团,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内耗,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牧业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

  7、强化协作,完善企业与农牧户利益均衡机制。

一是坚持扶持基地、服务农牧户的原则,扶持原料基地和农牧户的生产,使加入一体化组织的农牧户能够得到较多实惠。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组建产业协会组织,定期沟通信息,确保产业化体系内部各环节有序运行,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