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30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docx

投资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沈桂龙于蕾

内容摘要:

外商直接投资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日益凸现。

本文主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反思外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夸大、外资使用成本过高、加剧国内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外资规模和结构问题、跨国公司的品牌和市场控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危害等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引资结构,加强产业政策;取消超国民待遇,制定反垄断法;坚持独立自主,实行两腿走路。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负面影响对策

作者:

沈桂龙,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

于蕾,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

我国27年改革开放,外商直接投资,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0XX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

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

外资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

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两个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负面影响。

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就目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反而在诸多方面起到了负面影响。

1、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夸大

毫无疑问,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种投资,对GDP具有促进作用。

但如果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作用,那么相比国内资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与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国民福利、真正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

199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我国历年GDP指标一直大于GNP指标,也就是说我国国民要素净收入全部为负,这意味着外资在我国获得的收入要高于我国在境外投资获得的收入。

此外,以外资经济为主的苏州和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相比,其人均收入和人均储蓄相应较低,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外资并不一定优于国内资本。

此外,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夸大,还在于部分国内资本外逃后的回流,从而享受外资的各种优惠。

实际上,这部分资本的贡献和国内资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内资本外逃的主要目的地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西萨摩亚等自由港,目前这些自由港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见图1)。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图120XX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

因此,尽管外商直接投资还没有导致拉美式的“无发展增长”,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有夸大的倾向,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使用成本过高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提高产出效率。

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表明,我国付出了高昂的使用成本。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税收优惠。

平均来看,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平均税负大约只有12%,而我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达到24%,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更高达30%。

我国从1992年引资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涉外税收总额及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见表1)。

由于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给予了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税负比较低,所以每年上升的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总额,使得我国承担的成本也在增加。

如果按照外资企业比我国一般内资企业税负少12%,那就意味着从1992年到20XX年间,我国总共少征收了一半的税收,也就是说累计少征收了18469.90亿元的税收。

考虑到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不仅限于所得税,还包括流转税和增值税等,因此,我国吸引FDI的税收成本远比上面算得的数字要大。

如果再加上各地政府在吸引外资上的盲目竞争,出台各种低税、甚至免税措施,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优惠(比如有的地区对外商免征50年土地使用费),那么,实际上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所承担的成本非常高昂,很难用数字准确统计。

税负方面也还没有考虑外资企业的逃避税问题,仅就企业所得税来说,有专家估计,外资企业的偷逃税致使我国每年损失300亿元。

表1 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情况(1992-20XX年)  单位:

亿元

年度

全国工商税收总额

其中:

涉外税收总额

涉外税收增幅

占全国%

1992

2876.1

122.26

4.25

1993

3970.52

226.56

85.31%

5.71

1994

4728.74

402.64

77.71%

8.51

1995

5515.51

604.46

50.12%

10.96

1996

6436.02

764.06

26.40%

11.87

1997

7548

993

29.97%

13.16

1998

8551.74

1230

25.94%

14.38

1999

10311.89

1648.86

33.78%

15.99

2000

12665

2217

35.45%

17.5

2001

15165

2883

30.04%

19.01

20XX

17004

3487

20.95%

20.52

20XX

20461.6

4268

22.81

20.86

资料来源:

中国投资指南网站,http:

//.fdi.gov.。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使用成本问题是,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的环境保护成本。

产业污染转移、掠夺性资源开发等都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环境造成破坏的具体表现,其中污染产业转移是最主要的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的破坏不仅使生态发生了恶化,其污染的治理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国政府承担。

据外经贸部统计,1991年仅港澳台对大陆投资的10614个项目中,高污染企业就达2378家,投资金额为20.96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港澳台对大陆投资项目数的22.4%和金额的23.5%,占港澳台在我国沿海地区投资的生产企业数的27.6%,投资金额的34.7%。

这些高污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橡胶、塑料、化工(油漆、农药、清洗剂、油墨、燃料)、印刷、制革、电镀、造纸、电池、化妆品、制药、制鞋,以及五金矿产、能源等行业中,甚至还包括一些废料进口加工业。

另据资料,仅1992年一年,转移到我国的可能直接导致臭氧层耗减的投资项目金额就达10.14亿美元,形成外资企业1148家,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大量排放氟氯烷烃(CFC3)和氟氯烷烃即哈龙(Hallon)的泡沫塑料、制冷剂、气雾剂、灭火剂、清洗剂等,它们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这些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香港、台湾省、澳门、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且以中小企业为主。

3、加剧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自身是一种“和谐增长”,一个内部结构均衡的经济体,其自身经济的发展才不会出现瓶颈,经济发展才更为稳定。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发展呈现东中西逐次递减的格局,与此相对应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在各地区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见表2)。

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多,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也就相应得到较少的外商直接投资。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见表3)。

很显然,外商直接投资的这种地域分布和效率倾向加剧了原本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表2 东中西三大地区历年FDI(1985-20XX年)

年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利用金额(万美元)

所占比重(%)

利用金额(万美元)

所占比重(%)

利用金额(万美元)

所占比重(%)

1983

53579

92.93

647

1.12

3429

5.95

1984

85650

96.73

1050

1.19

1846

2.08

1985

118142

89.63

6903

5.24

6759

5.13

1986

124218

90.46

5958

4.34

7141

5.2

1987

129416

89.27

3893

2.69

11656

8.04

1988

229836

87.78

16707

6.38

18691

7.14

1989

281688

92.16

11751

3.84

12206

3.99

1990

297410

93.87

12260

3.87

7171

2.26

1991

388949

94.28

16846

4.08

6761

1.64

1992

980241

91.41

72582

6.77

19485

1.82

1993

2388799

87.37

242799

8.88

102576

3.75

1994

2908721

87.91

259934

7.86

140176

4.24

1995

3246351

87.90

332427

9.00

114255

3.09

1996

3653833

87.70

392417

9.42

120XX7

2.88

1997

3855930

85.88

478765

10.66

155414

3.46

1998

3949012

87.21

442022

9.76

137355

3.03

1999

3504974

87.77

374741

9.38

113767

2.85

2000

3541115

87.80

370002

9.17

122172

3.03

2001

4072777

87.84

420823

9.08

143100

3.09

20XX

4587460

87.43

518566

9.88

141100

2.69

20XX

4959568

87.42

592000

10.44

121550

2.14

资料来源:

2000年以前数据来自赵晋平编著:

《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2000年及以后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加以计算。

注:

表中的FDI金额为实际利用金额。

 

表3 东中西三大地区FDI业绩指数(1985-20XX年)

年份

东部地区IND

中部地区IND

西部地区IND

1985

1.70

0.17

0.32

1990

1.74

0.13

0.14

1991

1.71

0.14

0.10

1992

1.62

0.24

0.12

1993

1.51

0.32

0.25

1994

1.51

0.29

0.29

1995

1.51

0.33

0.22

1996

1.52

0.34

0.20

1997

1.48

0.38

0.25

1998

1.50

0.35

0.22

1999

1.49

0.34

0.21

2000

1.48

0.34

0.22

2001

1.47

0.34

0.23

20XX

1.46

0.37

0.20

20XX

1.44

0.40

0.16

资料来源: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公式为:

,式中

表示我国某个地区的业绩指数,

表示我国某一地区FDI流入量,

表示我国各地区FDI流入量之和,

表示我国某一地区的GDP总量,

表示我国各地区GDP总量之和。

外商直接投资在各产业和各行业的分布也呈现出高度的不平衡性(见表4)。

这种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就是:

流入第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不足。

这与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产出偏高是一致的,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均衡。

行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均衡也十分明显,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投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较多,而高科技行业吸纳的外资偏少。

 

表4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截止20XX年)

产业名称

项目数(个)

比重(%)

合同外资(亿美元)

比重(%)

总计

465277

100

9431.3

100

第一产业

13333

2.87

180.36

1.91

第二产业

350170

75.26

6320.1

67.01

第三产业

101774

21.87

2930.84

31.08

资料来源:

中国投资指南网,http:

//.fdi.gov.。

外商直接投资加剧结构非均衡的负面效应,抵消了我国原本采取的各种缩小和平衡区域和产业发展差异的各种政策,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关注。

4、不利于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本身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经济增长表现为“内生增长”。

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培养是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两个关键变量。

跨国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保持技术优势是其追逐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

跨国公司实行动态技术差距的策略,一段时间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FDI引进技术后,进一步创新的程度低,往往停留在浅度国产化阶段(见表5),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滞,差距甚至再度拉大。

表5 FDI企业技术扩散、技术创新阶段分布  单位:

行业

浅度国产化

深度国产化

技术创新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1

3

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3

5

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

3

化学化纤制造业

7

1

1

医药制造业

7

塑料制造业

6

金属制造业

3

1

合计

62

13

5

资料来源:

谢洁: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11期。

转引自:

杨先明等:

《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发展》,科学出版社,20XX年6月,第182页。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很多行业和领域,技术的获得,被固化于硬件当中。

我国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能得到提高,往往陷入了引进-生产-再引进-再生产的怪圈。

如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合资公司大部分是典型的“照单生产”企业,对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没有主动权和决策权,更不用说全过程开发的学习经验。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企业家的培养缺乏必要的土壤。

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中方员工往往运用的是别人的资本,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险偏好。

因此,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家的培养是其缺陷。

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双重属性,即民族性和国际性。

但这种国际性建立在其民族性基础之上,往往带有母国的政治色彩。

跨国公司也常常将其经济权力转化为一种政治权力,并深深地介入到国际政治过程中。

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结构问题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规模已相当大,这使得外资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程。

外商直接投资虽不用付息,但允许利润汇回,这实际上是一种准负债,我国如此庞大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使得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还没有考虑撤资问题,如果因为政治或者经济的各种因素,导致外商大规模撤资,那么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由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台湾省、韩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占了我国全部FDI的70%以上(见图1),撤资的风险就更为突出。

2、跨国公司的品牌和市场控制

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合资或者其他策略,压制我国品牌,推广自己的品牌。

我国汽车和化工行业中相当多的一些品牌,已经在合资中萎缩甚至消失,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的控制力在加强(见表6)。

表6中外合资企业股权控制比例

行业名称

外方控制比例(%)

中方控制比例(%)

双方股权对等(%)

机械工业

21

67

12

化纤工业

48.91

49

2.09

纺织工业

52.03

45.38

2.59

家用电器工业

75

15

10

彩色显像管工业

93.3

6.7

0

玻璃行业5大企业

60

40

0

电梯行业5大企业

100

0

0

洗涤用品15家主要企业

86.7

13.3

0

医药行业13家主要企业

92.3

7.7

0

资料来源:

李连成,张玉波,“FDI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和对策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XX年,第8页。

与品牌控制相对应的是,我国很多产业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如以计算机最大的生产国中国为例,中国产的计算机,其中CPU来自英特尔公司,主板和显示器来自中国台湾,硬盘来自美国,在中国组装生产,最终以跨国公司的品牌出口(见表7),在上游和下游部分均严重依赖海外。

这种市场垄断不仅是跨国公司攫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它对我国经济安全已经带来实质性伤害。

表7中国产电脑的附加值构成

品名

厂商

产地

(%)

CPU

Intel

美国

10

主板

GIGA

中国台湾

8

显示器

冠捷

中国台湾

10

硬盘

QUANTUM

美国

6

内存

KINGMAX

中国台湾

5

光碟驱动器

三星

韩国

5

显卡

CREATIVE

新加坡

5

声卡

CREATIVE

新加坡

4

网卡

3

美国

1

流通收益

10

其他

37

合计

100

资料来源:

关志雄个人主页文章“微笑曲线向谁微笑?

——中国应慎防‘谷贱伤农’的陷阱”(20XX),参见http:

//.rieti.go.jp/users/kan-si-yu//c040116.html。

3、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危害

跨国公司出于追逐利润的根本需要,往往还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干预东道国的政策,从而迫使东道国出让更多的权利。

为了吸引FDI,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予跨国公司非常优惠的税收条件。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在税收非常优惠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多外企试图逃税,违反国家税收政策。

而且FDI规模的扩大,产品出口对外商的依赖增强,给跨国企业增强自己谈判能力提供了条件。

跨国公司不仅违反我国的各种政策法规,还试图改变我国的政策设计,甚至通过游说或者贿赂我国官员的方法来改变政策的制定。

沃尔玛、家乐福等拒绝建立工会是公然对国家政策的违反,而微软在某些地区政府采购软件中的胜利实际上是对政府官员的收买。

20XX年1月,曾经传出54家跨国公司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并准备联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一份报告,同时提交给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我国财政部官员明确表示,财政部确实找过IBM、壳牌、西门子、摩托罗拉等一些跨国公司,而且这些跨国公司确有不同意见。

无论具体情况如何,跨国公司对中国税法改革起到了干预作用,税法改革的日期再一次被推迟。

三、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思考

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外资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仍应得到肯定。

世界各国家纷纷出台有利引资的各种规制和措施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好外资,而不是要不要利用外资。

我国应该对原有引资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科学设计引资政策。

1、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

控制引资规模并不是说我国目前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经过多,而是说我国应将外资的引入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应随着我国GDP总量规模的扩大,国内建设资金的需要,适当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但不能超出自身建设的需要,也不能盲目脱离现有的经济基础。

引资规模还应结合国内不同市场的竞争程度加以考虑。

对那些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技术又比较成熟的市场,应该尽可能采取调控政策,避免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从而减少重复投资和不良的恶性竞争。

提高引资质量,应综合考虑出口、就业、技术等因素。

吸引的外资应有利于出口,增加就业,并能提供我国急需的技术,提高我国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吸引外资还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

要达到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的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是改革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GDP指标考核干部政绩,会造成对外商直接投资引入数量的冲动,而不会考虑外资质量。

因此,应该用包含更多风险和成本的绿色GDP指标来衡量干部政绩。

2、优化引资结构,加强产业政策。

随着我国在FDI引资规模的上的扩大,我国FDI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FDI引入的结构问题可以从FDI来源、FDI在整个外资中的比例、FDI的内部结构、FDI在地区和产业当中的分布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我国应加大吸引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这样一些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我国的投资力度,改变目前我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状况,从而更好地降低潜在的巨大风险。

应当继续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的合资,鼓励外资以合资成立子公司、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

当然,在一些我国企业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的领域,我国也鼓励外资以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创造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市场。

总之,对待外资的进入方式,我国都应该加以鼓励,但在不同领域,应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在具体措施上进行灵活调整,但应注意以市场方式进行,而不是政府具体干预。

产业政策的制订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

一个有秩序的开放的市场,才会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产业政策的制订,既要保护核心领域的产业安全,控制外资的进入,也要促使三次产业之间合理均衡发展,并在空间上进行规划,避免地区发展差异拉大。

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建立在自由资本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自有资本得到壮大,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FDI的进入。

因此,我国在鼓励FDI进入的同时,也应创造条件,加大对国内资本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国内资本的基础上,不断扩大FDI的利用规模。

3、取消超国民待遇,制订反垄断法。

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存在,使我国承担了大量成本,也促使国内资本以各种手段外逃,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政策削弱了我国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取消超国民待遇的同时,应该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政策环境,使这部分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能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反垄断法》,这给跨国公司留下了可资利用的政策空间。

反垄断法的缺失,使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无力抗击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性商业做法,而且也使我国消费者面临跨国公司可能的高额利润掠夺,在软件行业等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抓紧制订反垄断法,有利于我国建立开放、竞争和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既能做到遵守WTO规则,又能控制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抓紧制订反垄断法也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我国反垄断法的制订应借鉴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