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40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docx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

曹成福

  曹成福(1921一1948),曲阳涧北村人。

出身贫苦,幼年丧母,读小学时即接受进步教师的革命启蒙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0岁的曹成福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抗战爆发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涧北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及中心村武委会指导员,后在县农民救国会和县委组织部工作。

他足智多谋,胆大心细,号称“独胆英雄”。

1940年担任2区区委书记,兼区游击队政委。

一日,100多名日伪军骚扰北孝墓村,曹带领20名游击队员埋伏要道,打翻敌车2辆,炸毁1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次日,11兀旧多名日伪军包围北孝墓村进行报复,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曹率领游击队钻进地道,利用各种工事顽强战斗,直到弹尽粮绝。

在邻村游击组的配合下,被围困4天的曹成福等人终于和外村地道挖通,安全转移。

1944年9月,曹带领两个游击队员化装成农民,到砂城集上侦察敌情,巧妙活捉1名伪所长,就地处决,为当地群众除掉一大祸害。

敌人出动2000多兵力围攻砂城村,曹把50多名游击队员编成3人一战斗小组,埋伏在道旁,用地雷和手榴弹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缴获长短枪数十支。

曹还带领游击队员多次破坏敌人交通。

一日,他带领20名游击队员赶到京汉铁路的定县车站,摸黑穿过敌人密集的铁丝网,只用20多分钟就拆毁道轨5公里之多。

  1945年春,曹成福奉命到冀晋党校学习,期间被评为“学习模范,生产能手”。

学习期满调吕梁山区工作。

1947年6月,曹作为南下干部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9月到达湖北省黄梅县,任该县交通要道的6区党委书记。

他深人群众,访贫问苦,揭露敌人谣言,打击反动势力,迅速建立起乡民主政府和农民协会,扩大了游击队。

国民党反动派对刚开辟的黄梅根据地大举进攻,扬言谁抓住曹成福这个“华北佬”,赏大洋五百。

曹利用背依山林、面向湖川的有利地形,采用“前面游击、后面休整”的战术,与敌周旋,保存实力。

194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曹等被围困在夏家坦。

曹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战友们突围,身负重伤。

当5名敌人狂叫着“活捉华北佬”向曹扑来时,他将仅剩的两颗手榴弹一齐引爆,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反动派将曹成福碎尸,把首级挂在西城门示众。

后曹的尸体被革命干部群众掩埋。

  葛振林

  葛振林(1917一2005),曲阳喜峪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41年9月25日易县狼牙山战斗中,弹药绝尽后与四位战友纵身跳崖,因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后任湖南省衡阳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

2005年病逝。

容城县

  胡福才胡德林

  胡福才(1913—1941),容城郭村人,原名胡小秃。

胡德林(1917—1941),出生于郭村,原名胡小尚。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幼年生父胡老乱病逝,母改嫁到李郎村,继父安印成,曾改名安小尚。

参军后恢复原姓,并改名德林。

  1938年7月26日,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l团攻克容城县城后,二人同时参军,分配到7连6班当战士。

他俩先后参加过保卫阜平、激战大龙华、围攻雁宿崖、黄土岭歼灭战、百团大战等有名战斗战役。

在历次战斗中他们都非常勇敢。

在阜平战斗中,惨无人道的日军施放了毒气瓦斯,胡德林、胡福才先后中毒晕倒,但他们刚一苏醒就又向敌人射击,坚持战斗。

  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战斗中,弹尽粮绝后同其它三位战友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贾桂珍

  贾桂珍(1917一1943),女,唐县江家沟村人,自幼聪明有大志。

“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运动,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担任江家沟村长职务,并任小区委员。

在日本侵略军横行霸道,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她组织全村民兵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配合八路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组织妇女保护伤病员,为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她带领妇女上坡下岭,采集生药材,并挖野菜、长豆芽、碾米磨面,改善伤病员生活。

1942年秋,百余名日伪军扫荡江家沟,她带领全村群众用地雷封锁了各条山沟路口,炸死日军2人,伤多人。

1943年,她组织乡亲们坚壁清野、埋地雷,被汉奸贾金祥告密,一队日军把她和乡亲们围在西山沟,日伪军把她从人群中拉出来问:

“你就是贾桂珍?

”她面无惧色地说:

“是!

”日军又问:

“粮食藏在哪里?

说出来有赏”。

她大义凛然地痛骂日本侵略军和汉奸走狗说:

“你们这群狗强盗!

我什么都知道,就是不告诉你们!

”日本侵略军狠下毒手,对乡亲们野蛮屠杀,用刺刀对准她的胸膛,她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日军展开搏斗,几次用身体挡住敌人刺刀,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6岁,还身怀末降生的婴儿。

唐县广大军民无不敬佩这位英勇不屈的女村长,为抗日军民做出了光辉榜样。

白振江

  白振江(1916一1943),唐县白家庄村人。

出身贫苦,父母省吃俭用供其读书。

1931年,考人唐县龙塔寺高小第一班学习。

在校期间,受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熏陶,追求进步,能熟背《总理遗嘱》。

1933年毕业后在家为农。

1937年11月,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任唐县围城区公安员,曾多次深人敌区开辟工作,护送上级领导干部穿越“封锁线”。

在日本侵略军“扫荡”时,几次为掩护群众转移,挺身而出,冒死奋战。

1942年1月,调任定唐县公安局除奸领导小组组长。

他只身人日、伪虎穴,处决了叛徒汉奸秦xx,又率领除奸队,手执大刀摸进日、伪重兵把守的反动“一贯道”老巢,杀伤日伪多人,一举摧毁了这个反动“一贯道”汉奸组织。

  1943年秋,白振江在执行任务时遭叛徒告密,在东雹水村被捕。

日、伪军先以名利诱降,后严刑拷打,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没吐露一个字的秘密。

终被日本侵略军杀害,临刑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时年仅27岁。

贾健夫

  贾健夫(1913—1941.03),又名贾子音,乳名茂尔,望都固现村人。

其父为清末秀才,由于不事生产,家道中落。

贾健夫8岁入村中小学读书,12岁考人望都城内高小,巧岁进县简易师范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翌年毕业后,在二十里铺村小学教书,年底回本村任教,课余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农民读书识字,向农民宣传进步思想。

1938年初,结识来望都开辟抗日工作的刘元士同志,并由刘元士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任望都县路东区区长。

为迅速开辟工作,贾健夫不分昼夜,深人贫苦农民中,发动群众除奸反霸,镇压了作恶多端的日伪特务、土豪劣绅,很快打开了局面。

1939年5月任4区区长,8月改任县政府民政科科长。

在推行边区制定的统一累进税工作中,他工作认真细致,善于根据工作实际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既有效地避免了“吃大户”的偏差,又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深得各阶层人士欢迎,人们编了歌曲赞扬他“民政科长贾健夫,来到路东打基础……人人都拥护。

”1940年调任县政府秘书。

当时上级布置了由冀中向山区输送公粮任务,突破日军严密封锁的平汉铁路线是运粮的关键,贾健夫来到铁路沿线的村庄进行调查,发动当地村干部、党员出主意,想办法,最后确定在崔庄、黄庄间过路。

在贾健夫的现场指挥下,经过三个夜晚的突击,圆满地完成了运粮任务。

1941年3月26日,由于汉奸告密,贾健夫等人在连颐下乡时被敌人包围。

贾健夫在帮助同志们脱险后,自己撤离时中弹受伤,老乡们把他藏在谷囤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终因失血过多,不幸在转送途中牺牲。

  刘云彪

  刘云彪(1912—1942。

4),福建省长汀县路潭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任红12军66师108团警卫员、红1军团1师3团手枪班长、侦察排长,1934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1军团1师侦察连长、军团直属侦察连长。

  长征到达陕北之前,他率侦察连在青石嘴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骑兵第7师的两个骑兵连。

随后,在吴起镇战役中又取得胜利,缴获了大量的马匹装具,经军团决定,成立了中央红军第书支骑兵部队,刘云彪任连长。

1936年2月,参加了红军东征战役,骑兵由2oo多人扩充到500多人,创建了主力红军第一个娜兵团,刘云彪任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ns师骑兵营,刘云彪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任骑兵营营长。

平型关大战,他率领,15师骑兵营担任八路军右翼警戒,与敌遭域于倒马关。

他沉着果断,指挥部队以勇猛的动作先发制人,先敌展开,先敌开火,终于克敌制胜,歼敌数十名,收复了倒马关。

  平型关大战后,刘云彪率骑兵营随聂荣臻司令员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转战于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曲阳县一带,并在这一地区长期留驻下来。

  1941年,刘云彪积劳成疾。

1942年4月12日,在顺平县洲幸病逝。

为了纪念他,经晋察冀边区政府批准,划出顺平县48个村与邻县一部分村庄成立“云彪县”(抗战胜利后撤销)。

  曹庆申

  曹庆申(1909一1947)雄县杨庄村人。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给地主扛活。

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他按照中共党组娜的指示,发展党员,建起杨庄村党支部,继而建起农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带领杨庄人民同敌人进喊坚决斗争,除掉叛徒许月芬及其刺探冀中10分区情报的日伪特务。

1941年的一天晚上,日伪军包围了县大队驻地东大村,队长朱德生在突围中身负重伤。

曹庆申带人将朱德生抢救回来,隐藏在家里,请医找药,精心照料,躲过敌人多次搜查,使他平安返回部队。

  1943年,冀中10分区党政机关进驻米家务,曹庆申带领杨庄群众挖地道、修暗堡,巧妙地打击敌人。

一次,日伪军到杨庄抢粮,曹庆申带领民兵展开地雷战、地道战,敌人到处挨打狼狈逃窜。

  1944年农历腊月十五日,3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冀中10分区机关驻地杨庄。

曹庆申组织民兵迅速将20多名机关干部及伤员隐藏在地道里,晚上从村外地道出口安全转移。

  1947年8月,国民党军队和地主“还乡团”占领雄县,残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多数干部奉命转移到大清河以南。

身兼咎岗区委副书记、米家务小区书记的曹庆申,就地领导群众坚持对敌斗争。

敌人恨之人骨,派出特务、叛徒刺探其行踪,曹庆申不幸被捕。

敌咎岗区区署主任王治斋设宴诱降,曹庆申义正辞严地说:

“我们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绝不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你们要杀就杀,别来这一套!

”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施以酷刑,压杠子、灌凉水、用烙铁烫。

曹庆申宁死不屈,当天夜里他高呼着:

“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共产党万岁!

”走上刑场。

  杨铁

  杨铁(1916年一1943),雄县西昝乡北刘庄人,193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泅庄区委书记、方官区区长、容(城)、定(兴)、新(城)、雄(县)、琢(县)联合县民政科长等职。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经常活动在板家窝、泗庄、平景、方官、曲堤一带和京汉铁路沿线,率领同志们神出鬼没地同敌人周旋,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

对效忠于敌的铁杆汉奸进行镇压,人们称其为“神八路”。

  1939年秋,任泅庄区区长时,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了抗日民主政权,打开了抗日局面,使泅庄一带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人对他恨之入骨,伪新城县政府曾贴出以高价悬赏捉杀杨铁的布告。

对此,他一笑了之,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和信心。

  1940年,为了粉碎日伪的蚕食进攻和点线政策,他亲自指挥了一场群众性的破路斗争。

敌人白天修楼筑堡,挖沟拉网,晚上,他便率领群众拆楼拔点,挖路基,毁沟网。

敌伪在泗(庄)、小(庄)公路沿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勉强修起来的封锁线,经常被他率领的军民所破坏,日军不得不派一个中队和护路队防守。

伪军队长高丽田经常带伪军到各村抓夫、派款、抢粮,欺压百姓,民愤极大。

为惩办汉奸,他只身夜人高家宅院,对高阐明我党的抗日政策,晓以大义,指明前途,警告其不准为非作歹,使高受到震慑,其破坏活动大减。

是年冬,抗日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他却在群众基础好的丰盛庄、魏庄等村建立了堡垒村、保垒户,动员群众挖地道,同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6月,日军对大清河北实行疯狂地扫荡,河东根据地沦陷,不少同志牺牲。

在反扫荡中他与上级失去联系,但仍坚持斗争,并会同赵博在杨漫撒集日上击毙两名作恶多端的铁杆汉奸,砸毁日伪税桌子。

而后和赵博碾转千里,闯过数道封锁线,终于找到了地、县委机关。

  1942年春,容(城)、定(兴)、新(城)、雄(县)、琢(县)联合县成立,他任民政科长,县委派他在新北地区配合方官区委工作。

他依靠抗日群众,争取团结当地开明绅士,建立两面政权,使新北地区成为一处隐蔽的抗日根据地,曾一度成为分区和联合县的驻地。

当时他率区小队化装成老百姓在新北地区同敌周旋。

他们除汉奸,惩恶霸,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敌伪政权,使敌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老百姓称他们为“神八路”。

1943年下半年,王凤岗公开投敌,新北地区形势日益恶化。

此时,他身患疟疾,但仍带区小队在青纱帐里坚持斗争。

7月13日,王凤岗匪军包围了兀术营一带村庄。

这天他因病正隐蔽在兀术营堡垒户朱有才家地道内,被汉奸赵信奎发现后密告汤家营据点。

伪军大队长曹树田带十几个土匪包围了朱有才家,对朱进行捆绑吊打,倒栽葱式的往水缸里德,朱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也未吐露真情。

后来洞口被敌人发现,敌人边挖洞边喊话劝降。

他以不断向洞口敌人开枪,做为回答。

最后,他烧光文件,在地道深处,仰面躺在大农上,饮弹牺牲,年仅27岁。

  范炳冲

  范炳坤(1911—1941),徐水县大辛庄村人。

幼年即富于正义感。

21岁在烧锅学徒时,因不满资本家污辱店员人格愤然辞职。

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任路东4区区长,1940年任1区区长,在异常残酷的环境中开辟工作。

他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1941年10月陈庄突围时,率领1区武装人员,配合县大队奋力突击。

撤至井尔峪时,遇大批日伪军迎面而来,凭一支手枪、几支步枪与敌人机枪抗衡,终因力量悬殊,弹尽力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李魁林

  李魁林(1903一1947),化名赵明,徐水县小西张村人。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几岁扛长活,打短工,饱尝被压迫、受剥削之苦。

同时,练就一身好武艺,有“盖京南”之称。

  1938,李魁林得悉防陵、迪城一带有共产党活动,便主动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他回本村组织开展对敌斗争。

魁林与李维农一起秘密发展党员。

1939建立小西张村党支部,李魁林任支部书记。

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武装委员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相继建立,且工作活跃,成为徐水县抗日斗争根据地。

  李魁林全家10口人,4人加人共产党。

县、区千部经常在他家落脚开会,他家提供食宿、负责安全和传递情报,成为全县有名的“堡垒户”。

1942年,侵华日军实行“铁壁合围”、“梳蓖清剿”,“反复扫荡”,李魁林一家掩护了县路东分委。

翌年3月18日,徐水县路东分委书记王国珍、区委委员赵敬开完会住在李魁林家,当夜被大东张据点的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1个中队包围。

为掩护王、赵脱险,魁林之母和妻子立即到院中应付,意在阻敌进屋搜查,魁林见敌要强行进屋,便出来与敌交涉仍未能阻止。

当敌推门时,王国珍开枪射击。

李魁林随即左手抓住一个敌人的枪支,右手一个“单风灌耳”,又飞起一脚将敌踢死,随后翻身上墙,掀起瓦片照敌人头部打击,驰向外村求助。

王国珍、赵敬击退敌人几次冲击,被迫钻进地道。

李魁林和除奸团取得联系后,返回村利用地形向敌人射击,当即击毙日本小队长。

同时,除奸团4名战士在另一侧向敌人开火,日伪军见头目已死,且腹背受敌,仓惶逃回大东张据点。

王国珍、赵敬获救,可魁林母亲被杀害,妻子的左腿骨被打折,房屋家产全部烧毁。

李魁林面对家破人亡的惨景,革命激情更加高涨。

掩埋了母亲的尸体,将家人分散安置在亲戚家中,化名赵明毅然投身革命。

历任本县第4区区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1947年5月10日,李魁林在“南留惨案”中不幸牺牲,时年44岁。

马宝玉

  马宝玉(1920一1941),“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蔚县陈家洼下元皂村一户农民家庭。

他幼年曾读过私塾,稍长随祖、父辈务农。

1937年初,外出到宣化县深井镇一家点心铺当学徒。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人华北,国土沦陷,马宝玉返回故里。

1937年ro月,杨成武率领八路军1巧师独立团光复蔚县,他毅然到蔚县西合营参加了八路军。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2营7连6班班长。

1941年秋,他与所在部队就驻守在易县西部的狼牙山上。

反“扫荡”战斗中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领本班的四位同志纵身跳下悬崖英勇献身。

  郭翰池

  郭翰池(1905一1937),名文元,字翰池。

1905年生于易县紫荆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为生活所迫,只上了几年小学就随祖父学医。

1931年“九一八”之后,他经常到北平买点药品,利用浅薄的医术为乡亲们治些常见病。

在北平经常见到工人、学生上街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

他去北平在堂弟郭欣华家落脚,郭欣华与李大钊曾有过接触,常给翰池讲述进步道理,介绍进步书刊,遂使郭翰池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进涂源,郭翰池将大儿子郭延年送到深源参加了八路军,并将八路军接到紫荆关。

在部队于部的帮助下,在紫荆关建立了易县第一个抗日政权——紫荆关抗日救国会,郭翰池担任了救国会副主任。

在救国会里,他整日下乡,发动群众,动员人力,扩大地方武装,凑集钱粮、枪支、鞋袜保证抗日军需。

他带领群众到地主家去搞减租减息,动员地主往外拿粮,在他的努力工作下,紫荆关的群众发动起来了,并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

  1937年12月,日军由易县出发“扫荡”紫荆关,沿途烧杀抢掠,为避其锋芒,救国会随八路军撤回沫源王安镇。

郭翰池因下乡未能及时撤走,得知八路军撤退的消息后,从蔡家峪顺小路往王安镇的方向去找救国会的同志。

  紫荆关一带的八家财主趁救国会撤退之时,勾结日伪悬赏捉拿救国会的工作人员。

他们贴出告示,凡捉住救国会工作人员一名,赏大洋50元,捉住郭翰池者赏大洋200元;见情不报者,与救国会成员一律同罪。

当地主李老嘉、袁庆荣、刘老荣得知郭翰池下落时,立即纠集一帮人,在蔡家峪伪乡长带领下星夜追赶搜索,在沫源团堡村抓住郭翰池及一家五口,第二天押往梁格庄日军新野部。

在日军的威逼和酷刑下,郭翰池昂首挺胸,一言不发。

日军无奈,在郭翰池面前先杀死了他五岁的女孩。

十四岁的三子郭延生见状破口大骂,立即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

接着二子郭延寿、妻子赵玉珠一个个倒下,郭翰池怒不可遏,大声呼骂,最后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倒下,时年仅32岁。

  张文海

  张文海(1915~1941),河北省易县南城司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1月在易县担任民兵基干队队长,1940年7月,沫易公路以北的白马、西陵、紫荆关、良岗一带划归龙华县,张文海调龙华县担任基干大队队长,转战于拒马河两岸。

  1941年7月下旬,日军一个混成旅集结于紫荆关,意欲开往平西根据地进行“扫荡”。

得到消息,张文海立即召开区、村武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沿拒马河伏击,牵制日军向平西扫荡的计划。

7月30日拂晓,日军出了紫荆关城,前队过了拒马河,正准备疏散掩护前队日军过河时,突然“轰”“轰”巨响,日军踩响了游击队埋在河两岸的地雷。

日军继续向前进,行至一片高粱地,突然东面山头上三声枪响,预先埋在高粱地里的拉雷、火雷齐声炸响,四方山头上枪声四起,日军以为遇上了八路军主力,分头向山头冲击,这时张文海带领的县大队早已撤退。

时近中午,日军又饥又渴,分散到附近村正欲架锅做饭,村里村外,院前院后,地上埋的,门上捧的,树上拉的地雷、手雷、手榴弹接二连三地爆炸,日军一滴水没喝,一口饭没吃,又从村子里钻出来上路。

那天下午,张文海带领县大队,东打西撤,边打边走,运用麻雀战整整与日军纠缠到黄昏日落。

张文海带领他的县大队,8月袭击了驻在北城司的山炮队,9月炸毁了日军的运输队,深夜赶走日军战马。

张文海在紫荆关一带成为人人皆知的抗日英雄。

  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小队长高桥去南城司五岭口将张文海的妻子、弟弟等11人抓到日军驻地,高桥在吊打审讯、引诱逼供张文海家属的同时,强逼其嫂李玉芹给张文海送去一封信,以全家性命威胁张文海,让其投降日军,张文海在给高桥的信中,历数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当晚又派侦察员干掉了高桥的两个”气兵。

1941年10月3日,“扫荡”平西的日军全面撤退,沿途烧杀抢掠。

张文海带领县大队立即到日军沿途驻屯村扑灭火灾,排除地雷,保护老百姓回村。

4日清晨,大队日军从桑园向易县城方向撤退。

张文海带领县大队尾随日军,见日军部队疲惫不堪,意欲袭击过大道上的日军,又怕伤害着桑园村附近的老百姓,于是他们翻山越岭抄近道跟踪追击。

尾追到奇峰岭,张文海命令部队占领奇峰岭两边各制高点,一声喊打,子弹、手榴弹、大块石头象雨点、冰雹一样砸了下去,日军丢下3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

正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从道边岩洞里飞出一颗子弹击中张文海头部,他当场牺牲。

通迅员小杨立即搜索上去,把潜藏的两名日军击毙。

  1942年春,易县人民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在南城司五岭口烈士墓前立纪念碑一块,上刻“张文海烈士永垂不朽”。

张文海烈土牺牲原地方改名为“文海村”。

  张廷瑞

  张廷瑞(l901一1940),化名张乃东、张之达,号云阶。

啄县永乐村人。

1920年夏考人保定育德中学,次年10月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成员,同年11月转为共产党员,并任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5年春任首届中共保定市委委员并任代理书记。

同年6月赴保定铁路总工会从事工运工作。

1926年农历八月在天津开会时被捕,翌年被营救出狱。

1928年春,受组织派遣回琢,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

在琢县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并创建了琢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琢县特支。

他英勇机智,曾多次发动组织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向反动势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

1930年10月调任石家庄中心市委副书记,不久被捕。

五年后出狱回到琢县永乐村,边养病边办民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上级指示,组织领导琢县抗日救国联合会,参加抗日救国同盟军。

县城沦陷后,任周文龙部政训处主任,争取周文龙率部抗日。

同年末他又被派于杂牌军之间做宣传抗日工作。

1939年任冀中10分区32团民运科科长。

1940年7月任琢固新县县长,到琢固新一带开辟工作,当年9月26日,在琢县东代屯村被伪军包围,壮烈牺牲,年仅39岁。

  陈琳

  陈琳(1913一1944),原名陈之骏,琢县毛家屯人学生出氛投刀年翻库命工作,投犯锄队中国共产党。

望峭淞沫琢县4区区长。

  陈琳11岁时,考人琢县城内完全小学读书。

毕业后,考人通县师范学校,因勤奋好学,历次考试名列前茅。

随着年岁增长,逐步懂得了爱国爱民的道理。

对“九一八”事变和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感触很深,不顾冀东伪政权阻挠,与通州师范爱国师生一起,投人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陈联络琢县籍同学,组成抗日救国宣传小分队,回琢进行宣传活动。

  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经人举荐,当了琢县国民党政府5区区长,以期抗日教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琢县县城随即失陷。

陈琳领导5区警察武装,在拒马河岸宋家营、横岐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抗日活动。

八路军邓华支队进人房沫琢地区,他率部投入八路军,被编为平西沫琢办事处游击队。

不久,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任沫琢5区区长,后调任房沫琢县教育科长。

  1942年斗争最困难的时期,他主动要求到斗争第一线工作,任沫琢4区区长。

他在辖区培养“关系人”、建立“堡垒户”、发展基层组织,壮大基层武装。

  日伪为威胁陈琳,迫害其亲属,逮捕其妻人狱。

他丝毫不动摇,总说:

“没有国就不会有家”。

  1943年,他和区武工队长目占江带着六名武工队员在宁村被百多名伪军包围。

突围时,在他的策应下,月占江乘隙一刀刺死伪警备大队长曾宪章。

1944年他领导的4区武工队,在县大队的配合下,先后攻克北义安、孙庄、横岐的伪军据点,迫使岐沟伪军撤回城内。

同年,为赶走驻在常村的伪军,他和沫琢县大队长萧炳林策划制造了“县城伪军头子调驻常村的伪军进城”的假信,在途中伏击伪军,并烧掉常村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