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6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题区域错误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的环保

刘绍义

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先从他们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知道他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了。

《释名》说:

“宅,择也。

择吉处而营之也。

”《博物志》上也说:

“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

”古人在建造房屋以前,都要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符不符合卫生条件。

其次,古人对水源非常重视,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叫“千里不唾井”。

《周易》上说,为了防止地下污物渗入井内,就用瓦甓修井,叫做“井甃”;《说文解字》上说,为了防止地面污物流入井内,人们便在井口安装木阑,叫做“井榦”。

不仅如此,古人食用的井水中还不能有淤泥,《周易》卦象辞中就有这样一句话: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王弼注云:

“井泥而不可食,则是久井不见渫治者也。

久井不见渫治,禽所不向,而况人乎?

一时所共弃舍也。

”所以井要一年一淘洗,一年一清理。

《后汉书》中则有夏至日“浚井改水”的记载,也说明了古人对水源要求严格。

对影响人类健康、传染疾病的老鼠和苍蝇、蚊子、虱子等害虫,古人也是不遗余力地设法消除之。

《诗经·豳风·七月》里已有“穹窒熏鼠”的记载,说明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在房子里有老鼠窟窿的地方要用土塞住,如果老鼠藏匿在里面,就要用火把它熏出。

《韩诗外传》记载,晏子对齐景公说:

“社鼠出窃于外,入托于社。

灌之恐坏墙,熏之恐烧木。

”这又说明古人消灭老鼠的方法,除了用火熏,还会用水灌。

至于苍蝇、蚊子和虱子,古人也是用烟熏、用灰呛。

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石灰,但人们已经知道用蜃灰涂墙、洒地,蜃灰与现在的石灰在消毒和杀虫方面,作用相同。

《周礼》记载:

“掌除墙屋。

以蜃灰攻之,以灰洒毒之。

”郑注:

“除墙屋者,除虫豸藏逃其中者。

蜃,大蛤也。

捣其炭以坋之,则走;淳之以洒之,则死。

”北宋刘延世的《孙公谈圃》中,详细记录了用艾熏蚊子的方法,“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熏之”。

厕所也是环境卫生的大事,人要吃喝,也要拉撒,所以古人对厕所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视。

《说文解字》曰:

“厕,清也。

”《释名》:

“厕或曰圊,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

”古人在看人家房子的时候,看客厅、看卧室还要看卫生间,因为厕所的干净与否,是检验房屋质量的标准之一。

《庄子·庚桑楚》: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

”注云:

“偃,谓屏厕。

”也就是厕所。

不仅如此,古代对公共厕所也非常讲究,对厕所的位置要求挺严。

《墨子》云:

“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

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

此外,古人还严禁在道路上乱倒垃圾,违者严惩不贷,绝不会姑息迁就。

《汉书·五行志》:

“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颜师古注引孟康说:

“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渫人,渫人必斗。

故设黥刑以绝其源。

”到了汉代,为了防止道路上尘土扬起,有损人体健康,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洒道。

道路两旁没有住户的,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

《后汉书·张让传》就有这样的记载:

“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洒水车。

(选自2015年6月10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释名》和《博物志》的记载,古人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在建造房屋以前,也是要考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合适。

B.古人对水源非常重视,因此对提供饮水的水井经常淘洗清理,防止出现“井泥”等污染水源。

C.几千年前,古人就用土塞、火熏、水灌的方法来防治老鼠,不过火熏、水灌的方法也有弊端,不但不能很好地祛除鼠患还可能会烧毁梁木,浸塌墙壁。

D.古人用蜃壳捣成的灰来给房屋内部消毒,以便驱赶清除藏在屋内的虫豸,与我们现在用石灰消毒杀虫作用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汉书》有夏至日“浚井改水”的记载,是说古人采用清理疏浚水井或是改换水井的方式,以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

B.老鼠、苍蝇、蚊子、虱子等从古至今都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传染疾病的害虫,人类与它们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C.《庄子·庚桑楚》云“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是说游观王室的人周旋于整个宗庙,同时又要参观其厕所。

可见古人把厕所作为检验房屋质量的重要标准。

D.古人严厉禁止在道路上乱倒垃圾,汉代时,还要在道路上洒水以防止尘土飞扬损害人体健康,也由此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洒水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决定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必须认真对待并重视。

B.秦时商鞅用黥刑惩治道路上乱倒垃圾的行为,因此秦代绝不会出现乱倒垃圾的行为。

C.古人净化环境的方法很多,例如用火熏、水灌来防鼠,用艾草来熏蚊子,用蜃灰来消毒杀虫,这些方法至今我们还有所借鉴。

D.古代对公共厕所非常讲究,对建修公共厕所的位置和尺寸都有严格规定,根据《墨子》记载,公共厕所的墙高必须在十二尺以上。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共22分,选择题4题,每题3分;翻译题2题,每题5分)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

父会,侍御史。

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

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

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委弃公主。

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竞取,惟舒一无所眄,益为敦所赏。

时将征苏峻,司徒王导欲出舒为外援,乃授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

舒上疏辞以父名,朝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

舒复陈音虽异而字同,求换他郡。

于是改“会”字为“郐”,舒不得已而行。

在郡二年而苏峻作逆,乃假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

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奔舒,舒移告属县,以吴王师虞斐为军司,率众一万,与庾冰俱渡浙江。

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

筑垒。

峻闻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诸弟,以悦东军。

舒率众次郡之西江,为冰、飏后继。

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

贼遂入吴,烧府舍,掠诸县,所在涂地。

舒遣子允之行扬烈将军,与将军徐逊、陈孺及扬烈司马朱焘,以精锐三千,轻邀贼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

斩首数百级,贼悉委舟步走。

是时临海、新安诸山县并反应贼,舒分兵悉讨平之。

会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屡战失利,移书盟府,自贬去节,侃遣使敦喻,不听。

及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长塘湖,复大破之。

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寻卒官。

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六)

4.下列对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宾无不竞取竞:

争着、争相

B.舒移告属县移:

移动

C.舒率众次郡之西江

次:

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

D.轻邀贼于武康邀:

拦击,堵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筑垒

B.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筑垒

C.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筑垒

D.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筑垒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在中古时期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

B.“中二千石”为俸禄,按汉时体制,俸禄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

C.“贼”,原指偷盗之人,如盗贼,在本文中则指进犯中原的外族侵略者。

D.“假”,这里为官职用语,意思是代理,临时充任。

它与正式任命不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舒淡泊名利,长期在家,多次谢绝官府的征召,对从兄离职时留下的财物毫不动心。

B.王舒有军事才能,在征讨逆贼苏峻的战斗中,亲自率领军队在武康击败敌寇,斩首众

多。

C.王舒为人忠厚,因在讨贼之战中多次失利,而主动上书贬职去节,且不听从陶侃劝解。

D.王舒颇具战功,在贼乱平定之后,因功被封为彭泽县侯,死后又被迫赠为车骑大将军。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舒上疏辞以父名,朝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

(2)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9——10题(共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

竹。

9.“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试分析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分)

1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共9分,每空1分)

11.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逐之。

(2)至易水上,,。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3),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题。

脚步声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

回过头来一看:

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

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

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③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

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

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⑥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

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

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行动就是一切。

⑦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

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

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

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⑧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

味?

能走总是美好的。

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⑨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

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

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

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

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略有删节)

(1).结合全文看,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6分)

(2).请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和作用。

(6分)

3).文章中的“脚步声”有哪些含义?

试结合全文与自身的生活体会探究。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选择题每题3分)

13.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A.采访节目:

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

“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校新闻网: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

王老师,拜读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

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

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主要涉及到群众里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B.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C.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D.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埋头苦干,而

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1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星曾有生命说”对当今科学界还应进一步认识,我们对这种新发现也应持审慎态度。

B.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

C.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表率。

D.作者善于示范从分析和搜选资料入手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的症结,善于层层剥笋似地逼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

C.③①⑦⑥⑤②④

D.①⑦③⑥⑤②④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面对两条始点和终点相同的路,①,这条路便是捷径。

走捷径,路途短省力气,②。

因为,所谓捷径,显而易见谁都能发现,大家都走,势必拥堵,因此用的时间反而多。

而若选择另一条稍远的路,人相对少,为避免落后,又加快速度,有时反能先到达目的地。

放弃捷径,③,但有时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一篇记叙文。

  阅读自己心仪已久的书籍,好像和世上最美的善谈者接触,他会引领你走进另—个国度,或另外一个时代;你可向他倾吐自己胸中的不平,还可和他讨论你从来不知道的生活问题,道你所欲道,想你所欲想,你也许会觉得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写自己读书的体验或经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不能很好地祛除鼠患”于文无据。

2.A,“浚井改水”的意思是清理疏浚井水,改善井水品质,不含改换水井的意思。

3.B,“秦代绝不会出现乱倒垃圾的行为”说法过于绝对。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共22分,选择题4题,每题3分;翻译题2题,每题5分)

4.B“移”在本句意思应为递送文书。

5.B

6.C“贼”字原本指害人的人,也只叛

国作乱危害国家的人,“在本文中则指进犯中原的外族侵略者”一说法不对,本文并未涉及外族侵略者。

7.B

8.

(1)王舒上疏,以任所与父亲的名字相同为由(或因为任所与父亲的名字相同)而推辞,朝廷议论说,字相同音不同,在礼制上不避嫌。

(“辞”“于礼”“以父名”“无嫌”各1分,句意1分。

(2)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了,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补出主语、“函封”“拜送于庭”“使使”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译】

王舒字处明,是丞相王导的堂弟。

父亲王会,是侍御史,王舒从小受到堂兄王敦知遇,认为天下多事,不愿博取名利,长期在家,潜心于学问。

四十多岁时,州中礼聘任命。

太傅征召,都不赴命。

到王敦治理青州时,王舒去依附他。

当时王

敦被征召为秘书监,因为寇乱路险,轻骑回洛阳,连公主都舍弃了。

当时财务金宝很多,亲戚宾客无不争拿,只有王舒一无所取,更受到王敦的赏识。

当时将要征召苏俊,司徒王导想外任王舒作为外援,就授抚军将军、会稽内史,俸禄二千石,王舒上疏以任所与父亲名讳相同,请求调换别郡,于是改“会”字为“郐”,舒不得已上任,到郡两年苏俊叛逆,就暂时任王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物。

当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投奔舒,王舒转发公文传告蜀郡,任命吴王师虞斐为军司,率军一万,与庾冰俱一起渡浙江。

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都起义军响应王舒。

王舒暂时任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在御亭筑垒。

苏俊听说王舒等出兵,于是赦免了庾亮的几个弟兄,来取悦东军。

王舒率众驻扎在郡中西江,作为冰、飏的后继。

冰、飏等派遣前锋进据无锡,遇上贼将张健等数千人,双方交战,大败。

贼人于是进入吴地。

烧毁府舍,在各县抢劫,所到之处,百姓遭到残害。

王舒派遣其子允之行扬烈将军,与将军徐逊、陈孺及扬烈司马朱焘,率领三千精锐,轻装在武康拦击贼军,出其不意,于是打败贼军。

斩首数百,贼军全部弃船逃走。

这时临海、新安诸山县反叛响应贼军,舒分兵征讨都平定了。

正好陶侃等人因为屡战屡败,向盟府递送文书,自己贬职去节。

陶侃派使者勉励晓喻,不接受。

到陶侃设立行台时,上表任王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不久,王晃等南逃跑,允之追击到长塘湖,又大破他。

贼乱平定后,因为功劳封泽县侯,不久在任上去世,追谥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号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9——10题(共12分,每题6分,)

9.①描绘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画面(概括画面特点2分);②作者与友人连夜扬帆分别,此时云色微茫月色暗淡(解释原诗2分),表达了他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概括心情2分)。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准确。

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例如,“淡月微云”,再联系具体语境“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分析理解。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根据淡月、微云这两个意象,可体会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10.【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不必为一己之情忧伤,应当随遇而安。

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

意在感伤自身。

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一样是人生的行人过客。

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6分。

表明看法,得2分;结合诗句解说,得2分;进一步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用,得2分。

学生只写赞成某个观点无解析不得分。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诗人思想感情的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此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认为豪放达观,还是认为失意惆怅。

也可把两种观点辩证的去看待。

然后根据诗歌思想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理由。

作者以放达释然的人生态度送别好友钱穆父,认为如同无波古井、有节秋筠的品质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要对于人生的起伏不以为意,作者称赞好友的同时也以此自况。

词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

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三)名句默写(共9分,每空1分)

11.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既祖,取道,为变徵之声

(3)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虽趣舍万殊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2

(1).(6分)①引起下文(1分)。

开篇从现实亲历写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后,“在繁华的城市里”“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内容,从而生发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叹(2分)。

②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1分),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2分)。

(2).(6分)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落日在水面的余晖比成金光大道,想象“我”能沿着金光大道走到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