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68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计划与反思.docx

复习计划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特点之二是通,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完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亦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阶段。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总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制订计划时,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类整理,拟订复习进度、重点、课时分配及应达目标。

一般来说,总复习应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按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分类复习,重夯实基础;第二轮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培养能力。

2.整理知识注重系统性。

因为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理解、检索和应用。

就数学学科而言,只有将各个单元和分散的知识纳入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的框架”,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活力。

而学生在各个单元的学习时,只是对各单元知识有初步的领悟,对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认识还是肤浅的,达不到应有的深度,难以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形成综合驾驭整体知识的能力。

而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的驾驭和把握,只有在毕业考试时才能完成。

因此,数学总复习时就不应该是把平时学习过的知识简单的重复一遍,而是要在对知识整体和各个单元知识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仔细的探究后,按数学的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以线串珠”,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个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构建的方法是将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用表格式、纲要式、图表式和口诀等形式进行直观形象地构建知识整体的层次结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综合驾驭整体知识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收藏分享顶踩回复举报网站工作室沙发 楼主|发表于2013-1-1815:

39:

11|只看该作者3.复习课堂要有趣味性。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们要在复习课上杜绝“炒剩饭”式的简单复习,创设多种不同的情景,讲出新意,唤起学生复习的热情与活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自由是诱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前提,复习课要增强趣味性,避免疲劳战。

对于12、13岁的孩子,考前的心理状态大多数是比较焦虑的,尤其是压力较大的学困生情绪孤僻,抑郁低沉不愿与别人交流,产生所谓的高原反应。

这时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复习中采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赏识。

激励性赏识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并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在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为此,可采用小组学习,形成竞争态势。

复习材料也要力求鲜活,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内容,力戒陈题、偏题、怪题。

4.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总复习的内容繁多,复习时要有所侧重,确保在重点内容上花时间和精力,难点则分散进行突破。

另一方面,要寻找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总之,复习应抓住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更不可搞题海战术。

  我们认为复习课要达到“精”、“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练习题目要精。

复习课要重视一个“理”字,努力实现一个“化”字,即理清知识脉络,努力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5.复习过程要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

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活动。

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最具有价值。

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而不能成为知识的贩卖者。

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为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正确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帮助学生化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活动中去,这样可以促使整个班级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复习计划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愈临近毕业,教师要用温馨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

“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

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

二、总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24课时左右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2.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3.应用题——7课时左右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4.量的计量——2课时●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名数的改写5.几何的初步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6.简单的统计第二阶段:

综合练习和讲评三、复习内容:

(一)、数和数的运算1、数的意义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

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4、数的大小比较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

(1)借助书中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借助教材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的练习题8、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1)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

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

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二)、代数初步知识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如:

x-6=2036÷x=6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如:

2x+9=35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如:

4x-3.5×4=103/5×3.5-x=1.4要先求出3.5×4,3/5×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

4x-14=102.1-x=1.4再解。

●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

2/3x+1/2x=42,x-0.8x-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1-0.8)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

11/6x=42,0.2x-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

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

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3)引导学生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

如:

甲、乙两数的比是5:

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

5,乙数相当甲数的4/5,甲数则是乙数的1.25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5/9,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4/9等等。

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

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4)训练学生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

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别,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正反比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y/x=k(一定)和xy=k(一定)的关系式,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在复习简单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使学生能够按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熟练地选择计算方法解答简单应用题。

(2)复习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3、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正确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不仅要重现应用题数量关系地训练,也要重现帮助学生建立检验的意识,掌握应用题验算的方法。

4、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式

(1)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等量关系式,并依关系式列出方程

(2)重点训练是抓住题中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答有很大区别。

注意习惯上用算术法的逆向思维。

加强引导,以防学生思维定势。

5、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着重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是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二是弄清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使学生弄清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着力训练学生准确观察题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有没有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根据性质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四)、量与计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却是1000。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面积、地积单位;掌握面积,地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复习面积、地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常用的重量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单位,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5、常用的容积单位与相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1)升、毫米虽然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联系,但绝不是说容积就是体积,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2)区别好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树立正确使用相关计量单位的意识。

6、常用的地积单位掌握地积单位间的进率7、常用的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强对进率的记忆。

8、名数的改写

(1)着重化聚方法的复习,特别是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能力。

(五)、几何初步知识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加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掌握角的分类,并能运用工具画出所要求的各类角。

(2)教学角的概念时,应注意纠正学生把直线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误识。

要从角的意义出发,看待平角或周角。

3、认识垂直与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较熟练地画出与一条直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认识。

(1)掌握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找出与某一个底相对应的高(重点)5、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

(1)认识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注意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复习。

6、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需充分发挥教材中网络图的作用,使学生对平面几何面积计算能形成结构。

7、认识圆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8、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理解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9、在进行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的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地使用各个数位和单位名称。

(2)在需取近似值时,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

(六)、简单的统计知识要点:

1、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

(1)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

(2)能够熟练地解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3)在求平均数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求得结果。

2、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掌握数据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3、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根据需要绘制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绘制统计图着重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纸张的大小恰当的选取一定的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4、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可以增加一些根据统计表反映的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的训练。

(七)、综合练习。

 

六年级已进入复习阶段,我和孩子们一路走来,在摸索中进步着。

  反思一:

抓住孩子们的心。

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近两年的时间,我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我更多的时候扮演着朋友的角色。

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反思二:

认真准备复习课,形成框架。

只有你的复习内容条理清楚,结构明了,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这需要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讲的时候,抓住重点,抓住题型,让孩子们觉得听课的价值所在。

  反思三:

  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反思四:

情感教育的渗透,自觉习惯的培养。

六年级的孩子们基本上懂事了,知道一定的道理。

我们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分析,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反思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不管复习的内容是难是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给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要让学生有想跳一跳去摘桃子的冲动。

适当的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书本知识的变式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

  总的来说,要把复习课上的轻松,是件不轻松的事情,需要太多的筹备,积淀。

还有太多等着我学习的地方,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加油!

 

原文地址:

内容来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