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69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docx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总9页)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3篇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机器人(图形小书)

  2.尺子,圆形、椭圆形卡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图片:

机器人(图形小书)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幼儿观察后说出各种图形)

  二、展开

  1.机器人的头和脚都是圆的,仔细看看这两种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幼儿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引导幼儿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指导幼儿用尺子进行操作测量椭圆形和圆形卡片

  小结:

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

  

(2)用小手摸一摸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5.经验讲述:

我所见的椭圆形。

  问题: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组织幼儿相互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三、结束

  1.启发幼儿用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各种图案,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

“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

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

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

“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认识椭圆形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能从生活中寻找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

PPT课件一份,人手一份椭圆形、圆形和吸管的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若干,5个贴有不同形状标志的篮子等

  活动过程:

  1、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猴卖圈”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圈圈。

今天,听说儿童百货商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又有一些小动物来买东西,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呢?

  (导入部分我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认识椭圆形做好铺垫。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复习基本图形。

  师:

小猪来了,它手中的纸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

三角形。

  师:

小猪说,妈妈让我用这个三角形当早点,于是小猴递给它一块三明治。

  师:

小鸡来了,它纸片上的图形是什么?

  幼:

正方形。

  师:

小猫说,我感冒了,要用它来擦鼻涕,小猴给了它一条手帕。

  师:

小老虎来了,它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幼:

圆形。

  师:

小老虎说,它的新球鞋有了,就差一个圆圈圈踢着玩,于是小猴给了它一个足球。

  师:

小乌龟也来了,它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幼:

长方形。

  师:

小乌龟说它要去上幼儿园了,想用它来画画,小猴递给他一盒水彩笔。

  师:

这时小熊来了,把纸片递给小猴。

小猴一看,愣住了,“咦这是什么形状呢”

  (这个环节我改编了“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了小猪、小鸡、小猫、小老虎、小乌龟和小熊到百货商店买不同形状物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在对话互动中复习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

  3、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名称。

  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快告诉小猴,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幼:

椭圆形。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在课件中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椭圆形的名称。

  

(2)引导幼儿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

小熊说今天它请客,要用来它来装红烧鱼。

小猴递给了它一个圆盘子。

小熊看了看,连忙摇摇头说“不对!

不对!

  ①课件出示椭圆形和圆形,观察讨论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

那么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

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幼:

椭圆形看起来比较长,比较扁。

  幼:

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长长扁扁的。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

椭圆形和圆形还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动手来比一比。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外形特征上充分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②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

我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打开后有两条折痕,看一看,你们觉得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

它们是一样长的。

  幼:

不一样长。

  师:

我把椭圆形也这样对折两次,打开后也有两条折痕,你们比一比,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

不一样长。

  幼:

一条长,一条短。

  ●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测,教师观察指导。

  师:

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用吸管量一量,这两条折痕一样长吗?

量完圆形,也用一样的办法对折比一比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怎么样。

  ●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梳理提升经验。

  师:

你刚才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

我把吸管放在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两条折痕都和吸管一样长。

  师:

你发现了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

  幼:

我把吸管重叠放在椭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一条折痕短,一条折痕长。

  师:

所以椭圆形的两条折痕一样长吗?

  幼:

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

  师:

(小结)原来,圆形的两个折痕一样长;而椭圆形的两头比较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问题启发、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教学策略。

首先我以问题“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先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差异,在幼儿发现两者外形不同的基础上,我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和推进,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索两个图形本质的差异。

我把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请幼儿猜想判断,“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为每个幼儿投放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和一根吸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材料互动,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两条折痕的不同。

其中,这根吸管的长度就是圆形的直径,投放的圆形的直径与椭圆形的短轴一样长。

在幼儿操作探索后,教师鼓励幼儿以两两交流、小组交流等方式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1)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师: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收集一些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

现在,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能为百货商店添加什么椭圆形的商品呢?

  

(2)教师结合PPT提升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经验。

  师:

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些物品,我也找到了很多看起来像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说一说之前在生活中寻找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椭圆形的物品,梳理提升了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经验。

  5、以“整理货柜”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照图形进行分类。

  师:

今天百货商店里又到了一批新货,小猴请你们帮忙整理。

先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它放入贴着这种形状标志的篮子里。

  (这个环节我延续“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请幼儿为小猴的百货商店添加商品,并以“帮小猴整理货柜”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物品的形状放入贴有相应图形标志的篮子里进行分类。

  6、分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图形大搜索:

投放几何图形装饰卡,引导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2)图形棋:

投放包含各种图形的棋纸,引导幼儿和同伴按指定规则下棋。

  (3)添画:

投放画有椭圆形的底图,引导幼儿为椭圆形添画变成新形象。

  (4)拼图:

投放画有不同形象的椭圆形底板,引导幼儿根据椭圆形特征进行拼图。

  (本环节我设计投放了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