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75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督导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督导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督导论文.docx

《督导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导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督导论文.docx

督导论文

[第三届山东教育督导论坛征文]

 

学校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的研究与探究

 

邢秀云

营丘镇营邱小学

 

摘要:

对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评估监控,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育督导是构成完整的教育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立领导机制,引领科学督导评估。

要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真正体现“指导、引领、服务、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教育督导评估的方法。

因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以教育督导评估为平台,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以教育督导评估为基点,深化学校发展目标。

科学认识教育督导评价,为公正地进行督导评价奠定思想基础。

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程序的研究,规范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程序。

教育督导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评价。

  关键词:

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是指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通过收集、分析素质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发现和修正素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并对素质教育政策的结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一系列行为。

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是素质教育政策运行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各地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在内容、方式、程序、安排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迸一步明确素质教育评估的主体、对象,有效改善评估的方式,构建和完善国家层面素质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形成对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监督的制度。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对引导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学校自评制度,提升学校自评水平,是促进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以说,没有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就不会有素质教育全方位的有效落实。

一、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与督导机制现状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主要问题表现在:

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还在不少学校存在,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陈旧的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栉栲,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是摆在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

  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中小学。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实现。

成功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校作用特殊、位置关键。

教育政策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强化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教育督导担负着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使命,是当前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异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督导评估缺失,即在素质教育落实过程中缺少了政策评估的环节。

有些地区实施教育督导评估,虽然有“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之名,但明显不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无“对实施素质教育评估”之实;相当多地区的督导评估标准还在沿用“两基”验收后形成的指标体系,没能及时体现党和国家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要求,特别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求及其相关联的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等内容体现不充分;另外,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也存在着责任不清晰的情况。

  例如各地的中小学督导评估中都有“办学条件”一类的指标,而学校硬件达不到要求,导致学校在评估中成绩不高,此类属于政府责任的指标与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混淆在一起,不仅不科学、不合理,而且也容易使地方政府“推卸责任”,影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二,督导评估人员能力欠缺。

从目前教育督导人员的实际素质和能力水平来看,目前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评估教学领域研究不足,对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仍是其中的薄弱环节。

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与监测办法,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难以评判,就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并被中小学校认可,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督导的质量与权威。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中小学素质教育执行情况的好与坏,都是“自己人”、“内部人”评估出来的,于是就有了众多带有自我标榜性质的“推行素质教育新模式、新经验”被“制造”出来,一定程度上使评估丧失了客观性,也促使中小学为迎合不同的“评估”而不得不“随意化落实”,甚至各种“应试”做法被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而大行其道。

  其三,督导评价标准“一刀切”。

对中小学实施督导评估的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以“一把尺子”要求基础不同的地区和学校的现象。

特别是在城乡学校评估标准上一刀切,失去公平,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此反映强烈。

因为农村学校(包括一些城区薄弱学校)师资水平、与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器材设施相对缺乏,不能很好满足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思想观念和应对社会与家长的压力方面,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会挫伤农村中小学的积极性。

  其四,督导评估方式方法老化、形式化。

各地对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方式,普遍呈现了“重静态的现状认可,轻动态的发展评价;重学期末(或学年末)一锤定音式的督导评估,轻中小学办学过程中引领”的态势;在评价方法上,重定量测评,轻定性分析;在评估的基本方式t。

常用“集团式”集中突击评估的方式,轻视专职督学人员的随访指导。

有的地方普遍实行“以评比代评估”的方式,往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期(学年)末布置对中小学校进行各式各样的评比活动。

  由于评估活动只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缺乏统一的程序和规范,参与的评估人员也是临时“搭班子”,不仅对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无益,更多的时候反会促使中小学为了“争名次”

而弄虚作假,对素质教育在基层的落实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督导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教育督导工作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才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1、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导向功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在探索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督导不仅在对防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情发生、纠正某些偏差方面,而且在对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保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素质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等方面,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评价功能。

素质教育在全国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各地各校实施程度和进展情况如何,需要对素质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区分评定、搜集信息、提供证明、表扬成绩、批评不足。

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可以鉴定出各校在素质教育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调控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产生一些“误区”,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修正和解决,教育督导把发现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误区”等,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改善教育领导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对难题集中攻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

4、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激励功能。

这种激励是通过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否定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

通过肯定性评估,使从事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即使在多方面“压力”下甚至“困境”中也能坚持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通过否定性评估,帮助某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明确不足,转向素质教育。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进行推广和表彰,也可以通过对某些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来激励前者,鞭策后者。

四、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以督促和规范学校的管理、建立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为目标,侧重于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自身发展的评估,促进学校主动发展,鼓励学校自主发展、从而推进和保障区域教育发展。

运用现代发展论的理念和方法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在评估中强调评价激励性功能、导向性功能,重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以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强化中小学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评估,把它作为督学的重点,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督导评估,这是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重视鉴定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校办出特色。

教育督导评估模式研究力求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办学思想、学校办学水平、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及运用、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对中小学评估指导,其指导思想是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建议

  

(一)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坚持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要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具体督导评估工作中,在办学水平方面,要把“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工作质量方面,要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意学生主动性发展作为重要指标;在教育质量方面,要淡化升学率要求,加强德智体等的权重,把整体素质发展作为重要指标。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学生发展等为重点内容,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促进学校主动工作、奋发向上。

2、发展性原则。

要重视学校原来的基础,注视学校的地域特点、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

学校评估既要着眼于学校的现在、又要看到学校的过去,更要着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既注重评估结果,更注重发展。

通过评估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潜能,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

3、自评为主原则。

学校自评工作是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学校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

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必须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坚持自评在前,督导评估在后。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工作要依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还做到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简便易行,重在促进提高和发展。

指标要适度、明确,避免理想化或抽象化。

曾有人提出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评估指标不能定得太高,但在根本上,评估指标应根据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目标以及教育督导工作的规律来制订。

一旦指标确定下来,各方面要坚决地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

既要纠正不顾基础和条件、盲目调整规划的做法,也要防止忽视质量、投机达标现象的发生。

5、激励性原则。

通过学校自评和督导评估,找出学校已取得的成绩和差距,激发学校内部活力,达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

督导评估的结果已经成为县区评估乡镇、学校教育先进单位、考核政绩、任用校长、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督导评估的导向、改进和激励功能已经得到凸现。

6、实效性原则。

在指标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三者关系中,更强调实效性。

这样的处理避免了指标的庞杂与操作的繁琐,使学校能主动思考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7、全面性原则。

评估指标要尽可能包含被评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在考察表面显性因素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那些隐性因素。

隐性因素易被人们忽视又往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如学生的心理素质。

只有当评估指标反映了这些因素时,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8、科学性原则。

目标上要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具体表现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创造”。

评估指标在反映这些素质时,要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和层次性。

运作上要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进行定性描述,使指标体系的内涵有清晰准确的界定。

(二)发挥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激励作用

1、强化办学基准评估活动,能有效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自行选择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行研究确定自主发展方向,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它更加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道,看清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学校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2、开展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学识能力、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教育作用。

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学校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模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在教师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

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分为几个方面,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绩、附件、多角度表彰的其他项目。

在考核办法上,采取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术组织评议、家长评议、学校考勤、领导抽查、学生考试等方式。

学校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

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

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3)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评价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就必须有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由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构成。

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但考察一所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本校学生的整体特色。

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否适当、合理,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的客观水平、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发展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大小和时间设置,也取决于学校实际的发展能力如何。

学校发展的能力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能力、教科研氛围与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

学校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大小,是当前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学校可以获取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的多少。

学校发展当然是需要条件保障的,一所学校只有符合社会需要,与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维持一种良好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考核指标上,督导将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评估,校长的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因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

在学生的品德素养评价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形式:

将班会上成团体心理辅导课;在班里建立小小咨询台;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开展“学校生活论坛”;将品德养成于社会活动中;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

“激励性评语、特长生评价、家校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写激励日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大力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问题与展望

1、加强督导评估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常规性和综合性评估,应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程序,建立责任制度、自评制度、报告制度、结果处理运用制度,形成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2、学校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

要提升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学校发展点,作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优质教育。

3、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特别是要对近年提拔的主管教学的青年干部要进行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4、要加强对新课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与管理。

在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积极引导教师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瓶颈”,走出困惑,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我县近年来成功经验,实践成果融入课程改革实验中,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升华和完善。

5、评价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倾听学校的声音,考虑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提高,为每个学校制定合理的、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发展目标。

要改变过分注重结论的做法,在过程中不断通过评价监控和调整,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提高。

评价要给学校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学校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学校的特色和特长。

中小学办学评估标准的基础性目标、发展性评估指标内容多、范围广,有些指标不好量化,质性评价难以操作。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两种评估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督导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搞好发展性督导评估,真正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