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96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docx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

总学时:

360

学分数:

20

适应专业:

种植技术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农作物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机理,研究获得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体系和单项技术及其原理,它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村种植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

2、课程的基本任务

通过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

这些学科各自都从作物生活和环境条件的某一侧面来研究与作物生产有关的某个方面,它们都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在作物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作物栽培学绝不是只综合运用或组装其它学科已有科学成果,而是它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这就是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达到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行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与田间教学三结合的方法。

3、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搞好实验室实验、田间现场诊断,农村基点考察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启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员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全面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教学手段方面全面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课堂容量。

内容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增加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化生产技术、作物品质生理与技术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小麦(48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国内外小麦生产概况;小麦生产的重要地位和经济意义。

小麦品质要求。

2、了解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种子、根系、叶片、茎及分蘖、穗和花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特性。

掌握小麦群体结构。

小麦阶段发育。

3、掌握小麦丰产的基本条件:

土壤、肥料、水分等。

4、掌握小麦栽培技术:

播种技术;苗期分蘖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

小麦优质栽培技术。

5、掌握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

第二章玉米(48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玉米的特殊用途。

玉米的起源及分类;玉米产况,分布及区划。

2、熟悉玉米的生长与发育:

玉米的一生;根、茎、叶、穗、粒的形态与生长发育特性。

3、理解玉米栽培生理基础:

营养生理;需水特性;对土壤要求;对温度要求;对光照要求;光合作用等。

4、掌握玉米栽培技术:

整地与播种;合理密植;施肥;

灌溉;田间管理等。

5、掌握玉米良种繁育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病虫防治技术。

6、掌握特用玉米栽培:

饲用玉米栽培与青贮技术,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栽培与加工保鲜贮藏,高油玉米栽培与利用。

教学重点:

掌握玉米良种繁育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病虫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章水稻(4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品质要求;水稻分布与区划;稻种的起源和类型。

2、熟悉水稻的生长与发育:

水稻的一生;种子、叶片、根系、茎和蘖、穗和花的形态与生育特性;水稻的产量构成等。

3、掌握种稻的土肥水条件:

稻田土壤;水稻施肥;水稻灌溉。

4、掌握水稻育秧:

壮秧标准;选用良种;种子处理;秧田整地;播种;秧田管理。

5、掌握水稻大田栽培:

水稻插秧;合理密植;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抽穗结实期管理。

水稻旱种技术要点。

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重点、难点:

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稻田管理技术。

第四章甘薯(4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甘薯生产的意义;栽培历史及分布地区;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品质要求与用途,

2、掌握培育壮苗:

壮苗意义;块根发芽、长苗特性及对条件的要求;苗床构造;种薯上床及苗床管理等。

3、熟悉大田栽培生物学基础:

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态和构造;甘薯生长三个阶段;块根形成与膨大机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甘薯生长和生态因素。

4、掌握大田栽培技术:

甘薯适宜的土壤及创造丰产土壤条件;甘薯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甘薯耐旱性和需水情况;适时栽种;合理密植;甘薯前、中、后期的管理等。

5、掌握甘薯收获与贮藏:

收获技术;贮藏生理;贮藏窖的构造及管理。

6、掌握甘薯加工:

食品加工与工业原料加工。

重点、难点:

生长发育规律、苗床管理技术。

第五章大豆(36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豆的用途、产况和区划。

2、理解大豆生物学基础:

根、茎、叶、花、粒的形态特征;大豆的生育时期及特点;大豆的生长习性。

3、掌握大豆的同化作用和产量形成:

氮素同化;磷素同化;产量形成。

4、掌握大豆与环境:

大豆与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二氧化碳、土壤的关系。

5、掌握大豆栽培技术:

轮作;选用良种;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等。

重点、难点:

生长发育规律,大豆栽培技术。

第六章莜麦(20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莜麦分布、栽培历史。

2、掌握莜麦生长发育特点。

3、掌握莜麦栽培技术。

4、了解莜麦加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莜麦生长发育特点,莜麦栽培技术。

第七章棉花(48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生产概况;经济价值;品质要求。

分布与区划。

2、认识生物学基础:

种与品种;营养器官(根、叶、茎)的生长与功能;生殖器官(蕾、花、铃)的生长发育;蕾、铃脱落与增保途径;棉花的生育阶段;棉花生育与环境条件(温、光、气、土)的关系。

3、掌握栽培技术:

产量结构;合理密植;播种与保苗;需肥与施肥;需水与浇水;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絮期生育特点与管理技术。

棉花地膜覆盖栽栽培。

盐碱地植棉技术。

棉苗育苗移栽。

棉麦两熟栽培。

优质栽培技术。

重点:

掌握栽培技术

难点:

生长发育规律。

第八章花生(40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花生经济价值;花生国际贸易、品质要求,食品加工。

起源与分布;产况与展望。

2、熟悉生物学基础:

品种类型;器官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生育过程;环境因素与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丰产途径。

3、掌握栽培技术:

花生适宜土壤及改土、培肥;花生矿质营养特点及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要点。

夏花生的栽培要点。

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重点、难点:

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

第九章芝麻(20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芝麻栽培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芝麻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

芝麻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

芝麻栽培技术要点

第十章向日葵(16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向日葵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掌握向日葵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向日葵栽培技术要点

(二)学时安排: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小麦48

第二章玉米48

第三章水稻42

第四章甘薯42

第五章大豆36

第六章莜麦20

第七章棉花48

第八章花生40

第九章芝麻20

第十章向日葵16

四、考核方式、方法

考核要求:

实行学分制。

采用闭卷、开卷考试相结合。

闭卷考试重点考核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占四分之三;开卷考试重点考核综合分析、综合运用能力,考核综合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占四分之一。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

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

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

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

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

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

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

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

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

课程介绍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4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8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6

(四)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6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6

考核2

机动2

合计36

4.活动建议。

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

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

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

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评价方式。

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

运用评价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

附件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