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缘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20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画图缘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图缘研究》.docx

《《画图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图缘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画图缘研究》.docx

《画图缘研究》

摘要  1

一、引言  2

二、概述、版本及作者  2

三、题材内容及思想艺术等  3

四、比较 

(一)才子佳人小说  6

(二)与《好逑传》比较  8

五、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谢辞  12

 

《画图缘》研究

摘要:

《画图缘》据传是清初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天花藏主人的作品,其艺术成就虽然不及《平山冷燕》《玉娇梨》《金云翘传》等作品影响深远和艺术特色突出,前人对它的评价一般。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画图缘》本身着手,分析才子佳人小说的优点和缺点,并将它与《好逑传》做简单的比较。

最后,笔者认为其还是具有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

《画图缘》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 《好逑传》

TheResearchon"Margin"ofdrawing

LiuZhenying

(Schoolof Literature,ChineseLanguageLiteratureMajor,HWB2009,Class4,No.20091110226)

Abstract:

"Drawingedge"wasrumoredtobesmallpoxfamousgiftedscholarsandbeautifulladieswritersQingTibetanmaster'sworks,theartisticachievements,thoughnotas"PingLengYan""YuJiao"pear"strange"andotherworksandhasafar-reachinginfluenceonartcharacteristic,thepreviousevaluationofitsgeneral.Inthispaper,theauthorwillfrom"drawingedge"toitself,analysi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novelsofgiftedscholarsandbeautifulladies,andcomparesitwith"thefortunateunion"todoasimplecomparison.Finally,theauthorthinksthatitstillhassomebreakthrough..

Keywords:

"drawingedge"Tianhuacangmaster"fortunateunion"novelsofgiftedscholarsandbeautifulladies

一、引言

顺康年间的《画图缘》据传是天花藏主人所撰,因为同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众多,其又不能打破当时这一题材固有的模式,所以对它几乎没有完整系统的研究。

但是笔者认为它在一定格局内有所创新,比如将传奇与战争杂糅于才子佳人小说这一题材中。

 

二、概述、版本及作者

《画图缘》全书四卷十六回,规模相当于现在的中篇小说。

《画图缘》全称《新编绣象画图缘小传》,版心为《画图缘传》。

不提撰者,有圈点,无评,无绣像。

又名《画图缘小传》《花田荷传》《画图缘平夷传》和《花田金玉缘》等。

从这些别名中可以看出,《画图缘》开始有突破闺阁的情节。

前有序,尾署“天龙藏主人题于素政堂”。

《画图缘》现存有旧刊本,清康熙间旧刻本题“步月主人订”,不题撰人。

关于《画图缘》的版本,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部分进行了系统介绍:

存旧刊本,书题《新镌详点画图缘小传》。

序后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大连图书馆】。

益智堂刊本,题“步月主人订”,【大连图书馆】。

积经堂刊本,封面题“步月主人订”,【北京大学馆】,清无名氏撰。

大连图书馆藏本有天花藏主人序,当是原刊。

日本宝历甲戌舶载书目著录[1](P173)。

《画图缘》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天花藏主人。

天花藏主人,清小说家、出版家。

又号荑秋散人、荻岸散人、夷狄散人、素政堂主人,真实姓名不详。

在现存的清初小说中,和天花藏主人这个名字有联系的小说共有十六部,它们包括《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玉支玑》等。

才子佳人小说在他那里得以开拓和确立并达到顶峰。

关于天花藏主人的身份,学术界曾有多种猜测,如张博山、张匀、烟水散人、天花才子与墨浪子等,但均缺乏确实证据而不能成立。

天花藏主人作为一代小说流的开创者,与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开创了一个风行一时的小说流派—才子佳人小说派,并且确立了这类小说的思想和表现形式。

第二,天花藏主人所开创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决定着中国小说创作进入了以世情小说为主体的历史新时期。

现在学术界对《画图缘》的评价多分散于各个研究才子佳人小说的专著中,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以下几种。

其中由苗壮编写,辽宁出版社出版的《才子佳人小说史话》在第88页对《画图缘》揭露腐朽世风给予了肯定评价。

由邱江宁编写,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在第159-160页肯定《画图缘》在叙事模式上有所突破,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张俊编写,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小说史》中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分类,将《画图缘》归入杂糅战争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李忠明编写,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第204—206页对《画图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肯定了它是天花藏主人的努力创新之作。

由林辰,段句章编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对《画图缘》有专章讲述。

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刘婕的硕士论文《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操作研究》对《画图缘》的分析别出机杼,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刊印的《画图缘》一般与其他小说结成丛书。

主要有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侯忠义主编,巴蜀书社在1993—1999年出版的《明代小说辑刊》(一,二,三,四辑);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清才子小说丛刊》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才子佳人小说选刊》。

三、题材内容及思想艺术等

《画图缘》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贵族才子和佳人故事。

浙中温州才子花天荷从一位天台老人手中得到两张画图,并被告知他的功名与婚姻就在这两张图中。

这两张图,一是地形图,标示的是当时最难剿破的峒蛮盘踞的详细地形。

另一张是画有房屋和花园的图画,这幅图就是柳烟和柳路姐弟的家。

花天荷研习地图后,应征两广,屡有奇策,因小人嫉妒,不得采纳。

花天荷愤而不辞而别,竟误入柳家花园,因为柳路打抱不平与其结识,成为莫逆之交。

由柳路而与其姐柳蓝玉小姐约定婚聘,以天台老人的画图为聘礼。

蓝玉小姐亦研习地形图,并制定诸多计策。

后花家以父病将花天荷召回。

恰好两广地峒贼再起,新任马按院前来柳家寻花天荷议计破贼。

蓝玉替花天荷出策并大败峒贼。

后花天荷金榜题名,与柳蓝玉成就美满姻缘。

亦剿除降服盘踞的峒蛮,建立奇功,被封为总兵,遂为朝廷重用。

而柳路亦功成名就,并得花天荷帮助,与参将之女赵红瑞联姻。

最后,天台老人又出现,带走画图。

花天荷是《画图缘》的灵魂人物,故事的发展围绕他的行动展开,因此其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丰满。

花天荷才智超群,器宇轩昂,风流多情,敢于追求真爱。

在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为正统婚姻的时代,他勇敢地提出:

“大都贤与贤为偶,色与色为偶。

才与才为偶,各有所取耳。

若我花栋者,才色人也。

若无才色佳人可与我花栋为偶,则终身无偶可也[2](P6)。

”他满腹经纶,长于诗赋吟咏却不愿参加科举,爱打抱不平,又面对挑衅与威胁时不卑不亢,敢于与官府对抗,脱离了一般的文弱书生形象,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才子异类。

但是,由于他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以及他对柳蓝玉的感情都是借助画册,是命中注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他的情与才的发挥。

另一男主角柳路的形象比较苍白,是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不过小说颇有突破的地方在于没有将他刻画为全能的才子形象,而是写他完全不能吟诗,原因是父亲促他考取功名,只许其练八股文。

柳路的形象虽然不够完美,但是笔者认为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才子大抵是这种为能博取功名而诗词歌赋不能精通的,故柳路这个人物形象是苍白但真实的。

女主角柳蓝玉美貌多情,才智过人,知书达理,是封建时代典型的淑女型的才女,是夫婿事业上的好帮手,且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即便比较平淡,却是十分可信。

明清小说的直接借鉴者是唐传奇以及话本小说,因此“自《金瓶梅》以降直到《红楼梦》的明清两代小说,作者取代了说话人,作者写作不是给说话人提供脚本,而是直接写给读者看。

小说已由说给听众听的艺术,转变为写给读者看的艺术。

尽管是个巨大的变化,但小说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保留着‘说’的痕迹。

”[3](P160)《画图缘》同样也保留着这些明清小说说话遗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说说话。

明清小说卷首,回首以及段落起首处,多以“话说”“再说”“如今且说”作为转折,以“话休饶舌”“闲话且住”作为省略。

“一夜无话”“一路无话”又是“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省笔的一格。

以“此话不提”“此是后话”提前预报结果,而后“按下不表”。

最为明显的是,话本无法同时表现多时空的纷繁事件,叙述必须有先有后地单表,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只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般会“话分两头”。

《画图缘》开头即是以“话说前朝全盛之时,……”开始讲述故事。

与此同时,作者的观点与劝诫之言会杂糅于小说中,有些还有预言人物命运的作用。

如花天荷应朝廷纳贤前去两广,“正是:

圣主何尝不重贤,贤才也愿柱擎天。

谁知大志厄于小,万里奔波也枉然!

”暗示了花天荷后来遭小人嫉妒,有才不得施展的遭遇。

(二)诗起诗结。

继《金瓶梅》之后的明清小说多数如鲁迅所说“以诗起,次入正文,又以诗结。

”每回回前起之以诗词,由作者串讲诗词带入正文,在正文之后以诗或联语作结。

《画图缘》的大致结构没有突破这种模式。

(三)间杂诗词。

唐传奇中夹杂着诗词,影响到后来的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创作。

主要原因有二,作者为逞才与为避免平铺直叙之枯燥。

《画图缘》作为描写富家才子佳人喜结良缘的小说,诗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花天荷与柳蓝玉题诗互和十首,另有词作互和数首。

(四)结论与余论。

明清小说虽然努力摆脱僵化形式的束缚,但是它依然继承了以前小说的教化功用,故多有劝诫之言,并得出结论。

《画图缘》最后的“功名自古在于天,婚好何曾得自专?

”即可作为结论。

《画图缘》虽然没有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打破固有固有的模式,但是它在局部有所发展。

这部小说与以往小说一样,采用全能视角,但是突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传统,一切事件和人物围绕花天荷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行动而依次出现。

比如,以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会在小说开始就出场,但是本部小说女主人公柳蓝玉正式出场却是在第五回,与花天荷见面则是第八回女扮男装代弟与其联诗。

另一女主人公赵红瑞的出场则更晚,更为简略。

由此可以看出《画图缘》的写作体现了作者努力创新的痕迹。

思想上,《画图缘》的积极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颂扬才能,肯定女子之才不仅不低于男子,甚至有可能超过男子。

如柳蓝玉在诗词方面强于后来金榜题名的柳路,借助图册假托花天荷之名大破峒蛮。

其次,主张婚姻自主,男女的爱情以才美为基础。

花天荷因未有与之匹配的女子宁愿单身,他与柳蓝玉的姻缘时建立在以诗为媒的基础之上。

第三,小说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开明的家长形象——柳家姐弟之母杨夫人。

杨夫人非但不像以前的封建家长那样棒打鸳鸯,而且积极主动地撮合女儿的婚事。

同时,这部小说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宣扬的是天命论的落后观念,削弱了个体的积极主动性。

正如《序》中所说:

“缘,天漠然而付,人漠然而受者也。

”花天荷作为一名才子,而小说中他所得到的功名与娇妻都不是通过他自己的艰苦奋斗而得,而是天授,是上天事先安排好的,他的责任仅仅是按照命运的指示去完成它。

花天荷一开始就表示要建一番功业,找一个与自己才色相当的佳偶,貌似一个清高孤傲多情的才子。

但是,他人生的两大目标都是借助天台老人所赠予的画册得以实现的。

其次,小说的缺陷在于宣扬情而主人公之间却是无情——小说肯定花柳二人的姻缘时天作之合,但是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出双方对彼此的深情厚意——柳蓝玉是接受母亲与弟弟的安排,花天荷更是三番四次地悔婚。

艺术上,《画图缘》将传奇与战争杂糅进闺阁小说中,使其在情意绵绵中体现出玄幻和世情色彩。

(1)它突破以往小说主人公快速出场,有情人一见钟情的模式,女主人公柳蓝玉正式出场比较晚,而两人正式相见是在花天荷退婚时。

(2)引入传奇与战争因素,扩大了小说表现的广度与深度,又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奇巧,引人入胜。

(3)巧妙安排误会,注意在大情趣中安排小误会。

花天荷的疑心导致退婚使得这段姻缘波折迭起,这样的误会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出现,但是通过大量的心理刻画,反而让读者相信这就是人物最真实的感情和心态。

总得来说,《画图缘》虽然思想格调不高,但是它还是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

四、比较

(一)才子佳人小说

《画图缘》讲述的是富家才子佳人的婚恋故事,他们的爱情往往混合着才情色的相互统一,男主人公才智过人,女主人公美貌多情,且都能文善诗,人物形象几近完美。

中间往往会有小人拨乱,但是最终会是小人落败,男主人公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与心上人终成眷属,成就美满结局。

在明清时期,类似的这种模式的小说形成一个派别,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才子佳人小说,又称理想派小说。

所谓才子佳人小说,是指明末清初数十年间那些以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之曲折婚恋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其篇幅大多在20回左右,多16回,相当于现在的中篇。

作者多为江浙人,作品主人公籍贯也多在江浙地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小说男女主人公多出身上层官宦人家,为独生子女,叙述内容或简或详,或牵涉他事,但主旨无非为“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

始或乖违,终多如意。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类作品的评价不高,一再批评其中的礼教思想与苍白形象,批评奉旨完婚的结局和公式化的创作倾向。

笔者认为才子佳人小说固然有其极为明显的缺点,但是我们不能以《红楼梦》这种鸿篇巨制的佳作与其相比较,而是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评判,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

首先,才子佳人小说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方面,随着南方商品经济的萌芽,刊刻技术的日益精湛,开始出现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倾向,尤其是《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迎合市民需要的读物给商人带来巨大利益后,出现文人商品化现象,如当时名士冯梦龙就参与编撰短篇小说。

并且产生了专门针对市场的书坊,如显赫一时的福建余氏书坊,刻意揣摩读者口味,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大批次地小说生产。

在这种背景下,带有理想色彩的才子佳人小说应运而生,并在经济利益刺激下产生了一大批专门作家。

其次,才子佳人小说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其出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时代文化背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

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思想本身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与转化。

明代中后期,由阳明心学思潮而掀起的狂飙突进的思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影响巨大,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对物质欲望的肯定,使人们感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

继起的李贽思想则更为激进。

“这奋力冲破囚缚的时代,又是新旧道德青黄不接,因而‘恶劣的情欲’充当了历史前进的杠杆的时代。

”[4](P59)这一时期,社会上充斥着对物质和财富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对精神享受的向往。

这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如《金瓶梅》就是以商人西门庆作为主人公,“三言”“二拍”中也有诸多的正面商人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但是,明朝灭亡以后,不少人把明代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思潮当做罪魁祸首,认为正是它对物质欲望的肯定,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毁坏了所有道德防线。

而当时思想界又找不出合理的突破方向,只好力争恢复传统,按儒学传统重建道德大厦。

而这样做也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

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才子佳人小说就出现了。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反对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婚姻自由,坚持以才情学作为衡量的标准。

这是对当时进步思想的继承。

但是,男女双方双方同时又会坚持一些基本的婚姻道德,尤其表现在肉体接触上。

绝大多数才子佳人在追求自主爱情的同时,把感情看得很重,而把性看得很淡。

因此,可以说,才子佳人小说一方面继承了明代中晚期以来形成的重情之风,另一方面又将发乎情止于礼义的爱情观作为婚姻基础。

最后,与当时的文化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即明末清初出现了大批才女,而很多文人抑郁不得志。

才子佳人小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显扬女子的不逊须眉的才华。

《平山冷燕》对山黛和冷绛雪两位才女的颂扬达到顶峰。

明末清初中国尤其是江南一带,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艺术家,她们才华超群,与传统意义上崔莺莺,霍小玉,杜丽娘等佳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时期的女才子可分为两类,一为大家闺秀,如叶绍袁,沈宜修夫妇所生的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三姐妹以才华名重当时,另一类才女是青楼名妓,如当时名士钱谦益的夫人柳如是。

《女开科传》中就对才女们结诗社的情景有所描写。

叶绍袁编写的《午梦堂集》中,就收有当时近百位女性创作的诗词作品。

总之,当时大量才女的涌现为作家创作提供了灵感。

明清交替,天下为异族统治,文人多官场不得意,作为下层文人,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境遇更为坎坷。

因此,他们多以小说作为发泄口,编写自己的黄粱美梦,并借此抒发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天花藏主人在《平山冷燕序》中说:

“故时命不伦,即间掷金石,时裁五色,而过者若罔闻罔见淹忽老矣。

欲人致其身而既不能,欲自短其气而又不忍,计无所之,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发泄黄粱事业……凡纸上只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

”[5]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尽情逞才,往往成为人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隐士的内心理想的折射幻想化,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从以上可以看出,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有它特定的土壤,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它应该有其先进性以及存在的合理性。

作为爱情婚姻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分支,它虽是言情小说自身发展机制演变的结果,但又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言情小说的某些特色和进步性。

在思想上,这些特色主要体现为先进的婚姻观。

(1)它们通过男女离合过程的曲折描写,不同程度地肯定了男女间真情至性之爱的合理性及其高于其他一切的婚姻原则。

在肯定情的自然合理的前提下,这类作品充分表现了青年男女对情的渴望与追求,执着与坚贞,对根深蒂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如《画图缘》中,花天荷因为未能找到合适的佳人宁愿一直单身,赵红瑞则在出嫁前向父母表示若新郎非昔日花田少年,宁愿终身不嫁。

(2)有不少作品在探求一种比郎才女貌更为合理的婚姻观念,即提出了才貌品情四者并重,在四者面前,男女双方互为要求和互相对等的婚恋模式,它又主要体现在对女子的要求已不再是单纯的容颜美或姿淑令德,而是其出众的才华,与情人或丈夫有精神上的沟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弘扬女才成为这类作品审美观念的重要内容,大力肯定其才华,行止和见识,表现了对理学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观念的怀疑与反抗,赋予女子以相对独立的人格。

(3)少数作品对封建礼教强加给妇女的片面贞操观念进行了大胆的否定。

如《金云翘传》即对被迫入青楼的王翠翘持同情态度,并让她最终与心上人金重团圆。

(4)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有少数揭露包办婚姻的不合理性。

《玉娇梨》中卢梦梨即大胆认为:

“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

”[6](P112)然而,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这些进步思想极为朦胧,时常自相矛盾,表现如下:

(1)有的作品既肯定情的合理性,又要求情不要悖于礼,才子佳人最终要缔结姻缘时,都必须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仍要找个形式上的媒妁,甚至是奉旨成婚这样的大帽子,企图将实质上水火难容的双方拉入兼容并包的模式。

(2)在以情抗礼时所使用的武器方面也是新旧混杂,不少作品既有鲜明的市民意识,但又常常表现出民主因素与封建成分的掺和。

小说既主张打破门第观念,但最后往往会让才子功成名就才能抱得美人归。

确切地讲,这是对科举制度的自觉美化,且作者在不自觉中已屈从于等级观念。

(3)相当多的作品一方面肯定了自主自由和才情貌品对等的婚姻观,另一方面又对一夫多妻制加以美化,甚至把处于一夫多妻地位中封建意识浓厚,布满精神奴役创伤的女性作为正面典型加以歌颂。

在艺术特色上,才子佳人小说胜在曲折奇巧的故事情节,多采用误会,巧合等手段,使得情节生动,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颇有可读性。

与此同时,又具有“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风格清丽典雅,文人色彩浓厚。

但是,这些优点很快就被其僵化呆板的模式所淹没。

首先,从情节构思来看,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腔”的公式化相当严重,笔者将之称为“情节模式三部曲”,即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小人拨乱,情人分离;功成名就,婚姻团圆。

情节的流向一般是遇—分—合,当然,这种安排适应了小说艺术需要,显得波澜起伏,悲喜交加,富于变化,能够迎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增加作品审美情趣。

但模式的僵化使其无法产生很优秀的作品。

其次,才子佳人小说人物才貌双全的模式概念化甚至极端化也是其迅速没落的主要原因。

男主角一般是天下第一才子,外貌俊爽风流,出口成诗。

女主角出身名门,才貌无双。

对此,曹雪芹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

“至若才子佳人小说,到有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那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之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戏中之小丑然;且寰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非情理之话……”[7](P3)与此同时,思想上也有其局限性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基本是下层文人,视野的狭隘性决定了其小说思想的平庸与内容对社会现象的叙述与事实相去甚远,甚至完全不符合事实。

针对这种现象,贾母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既说是书香人家小姐,……便是告老还乡自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的事,就只小姐合一个紧跟的丫鬟?

(见《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虽然才子佳人小说有情节雷同,思想平庸等种种局限性,而且这些局限性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

但是,它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还是应当给予肯定。

首先,才子佳人小说是真正意义上文人开始自主创作的篇幅较长的小说。

之前的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加工而成,而《金瓶梅》亦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水浒传》的续书。

才子佳人小说则是文人的自主创作,虽然艺术成就不高,但是在客观上为后来《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借鉴。

可以说,才子佳人小说在明代和清代优秀小说峰群之间,是一个良好的过渡地段,特别是它在世情小说由《金瓶梅》到《红楼梦》的进步中间,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连接的桥梁。

其次,才子佳人小说对当时文风的雅化有不可抹杀的贡献,《金瓶梅》之后,小说群起而效之,多用淫秽之语来展现横流的自然欲望。

而才子佳人小说重情轻欲的描写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思与拨乱的作用。

(二)与《好逑传》的比较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异彩纷呈,以其特有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读者。

虽然这类小说有其固定模式,但是局部上又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分析《画图缘》这部小说,笔者现将其与名教中人编次的《好逑传》进行比较。

从广义上看,《画图缘》和《好逑传》同属于才子佳人小说范畴。

从狭义上分析,张俊,沈治钧编写的《清代小说简史》中将才子佳人小说的种类分为风雅纯正类,涉笔世情类以及杂糅战争类。

其中《好逑传》因其内容纯正,格调高雅而被归入风雅纯正类,这类小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模式。

而《画图缘》作为稍晚的作品,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摆脱陈陈相因的故套,杂糅进一些妖异怪诞的内容,因此被归入杂糅战争类。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部小说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典型的才子佳人。

甚至他们的某些特征是雷同的,男主人公都是女性化的美男子,籍贯都为江浙一带。

但是,局部上又有所不同。

《画图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