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0724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docx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

  9月26日至28日,xx市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由十二县市和两所市直属校选送的14节阅读课参加本次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呈现出如下亮点:

一、参赛选手素质较高,无论是久经沙场、挥洒自如的骨干教师,还是初出茅庐、教风清新的年轻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值得商榷),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立足学生阅读本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这似乎还不够)。

阅读教学中读的形式更加丰富,除了朗读以外,默读、略读、浏览、快速读等各种读书形式都进入课堂(但老师更多关注的还是朗读指导,对其他几种读的能力只见布置,未见指导)。

在课前不能进班熟悉学生的情况下,他们大多能在课前10分钟的交流时间里较快熟悉学情,调动学习气氛,不少课堂都能体现出学生由”冷”到”热”的过程,学生刚开始不爱发言,思路没有打开,后来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不断激发,渐渐融入课堂,大胆发表见解,且发言、朗读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二、阅读教学有新的突破。

一些课堂呈现出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以课文为例子教学语文的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有所增强。

如《祖父的园子》

  《我最好的老师》等,既关注了课文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关注到其表达的形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老师指出:

”阅读教学中,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究得比较多;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较少。

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失衡。

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或讲得极少,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语言阅读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是不完整的教学,最多只能说完成了教学的一半。

只有把理解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结合起来,才能说走完了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这样的过程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否则就不是语文的阅读教学。

”这应该成为我们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课时目标不明,虽然是上第一课时,但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却是基本上囊括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突出的是六上《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一课时其实已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老师在结课时交代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讨论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已经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

大概是老师们总想在第一课时尽可能展示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精彩部分,所以才在第一课时大包大揽,但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其既定的目标,如字词教学、初读感知、了解大意、理清脉络等,再把第二课时的大量阅读理解挤进来,难免贪多嚼不烂,好几节课都出现前面教学的生字在后面又出现读错的现象,如:

”引吭大叫”

  “净角”

  “大模大样”

  “瀑布”

  “磨坊”等,说明读准字音这关未过。

四上〈白鹅〉与三上〈风筝〉理解课文都是三个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既定教学任务这么重的情况下,还学完了两个部分内容(〈白鹅〉的叫声、步态,〈风筝〉的做风筝、放风筝),只留下一个部分内容在第二课时学习(〈白鹅〉的吃相,〈风筝〉的找风筝),这样是不是会头重脚轻了?

课时划分比较恰当的是六上〈老人与海鸥〉,在了解大意、理清文脉后,学习第一部分”老人爱海鸥”,将第二部分”海鸥送老人”安排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第一部分就能学得比较充分些。

  二是学段目标不明。

四上〈白鹅〉用了14分钟学习生字新词,有无必要?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加放手一些,这样就不会导致后来学生两次读书时间不足,有点匆匆走过场。

又如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但是大多数老师都只关注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视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还有一点缺憾:

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语文意识不浓、语感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太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谈感受时出现的表达不清或表达困难等问题,不能予以及时帮助和指导,甚至对于有明显语病的表达也轻易放过,如一个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又大声又响亮”,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们激烈地喊叫着:

风筝飞得再高一点”,老师都没有注意。

其实这些不都是最好的修改病句的范例吗?

可惜老师错过了一个规范语言表达的机会。

学生在发表见解时,不仅关注其思想内容,也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老师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特有的教学任务,我们责无旁贷。

二是个别老师自己的语言也不够规范,如”长长的瀑布”

  “这样长的瀑布让你想到什么”用”长长”来形容”瀑布”不妥。

三是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老师说”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如果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把这个字读得重一点,拖得长一些。

”古诗诵读的音长是由学生喜不喜欢来决定的吗?

老师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指导朗读时很想给学生方法,却只能在”大声、有感情地读”中绕来绕去,无法提升。

四是有一个老师把”贾平凹wā”读成了”āo”。

  一点思考:

阅读教学还有没有别的招?

本次阅读教学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不管是第二学段还是第三学段,老师们都是两招打天下,一是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词句谈体会,二是创设一些情境,引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

不是说这两种教学手段不好,但是学生如果年复一年,一节课接一节课都是这样上的,他们会不会厌倦?

另一方面,关于找词句谈体会,学生都没有困难,他们都能准确找到相关的语句,而且他们谈的感受也似乎都受到了肯定,如果一节课光让学生交流他们已知已会的东西,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有何意义呢?

如何在他们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呢?

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哪里呢?

有些茫然。

  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我们语文老师还有没有别的招呢?

值得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