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29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docx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创造宣言》word教案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

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

(见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

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

1.积累字词。

(见学习指导一二题)

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4)议论文有哪几类?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

(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

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总结:

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这五种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总结: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多媒体展示)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

如果有,是什么?

总结:

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总结: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四、第一课时小结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

2.思考本文运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并能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3.寻找当代或身边现实生活中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实例。

第二课时

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品读鉴赏课文,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语言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自信,感悟自信,从而在生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一、品读课文,体会特色

1.思考:

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总结: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下提供的例句是文章中出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主要例句。

学生不一定都能涉及,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的讲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

总结:

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总结:

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

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总结:

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结:

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

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总结:

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总结: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教师小结:

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二、感悟自信

(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张海迪的资料。

教师导入:

这里是有关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介绍,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总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

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

1.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2.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课后练习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用“——”划出错误观点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2)用“[]”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3)用“~~”划出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4)用“()”标出理论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2.以“感悟自信”为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

可以运用上课使用过的事例,也可以另外找类似的题材。

(教学反思参考2)学会查“无字词典”

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一个人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接触社会和自然。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也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直观性,从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今,对于语文这门学科,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处处皆语文”。

今天我教学的《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一篇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文章,该文内容浅显,语句平白,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导学单,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

导学单上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字,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自主读文,完成导学单上的习题。

在课前,我进行了检查,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这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位教师角色,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同时又指出教师要: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

”在教学三至八自然段时,关于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词语的意思时,我没有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让学生自主理解,在合作中领会“无字词典”和“有字词典”的意思,并从中领悟二者在解释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

[*#~&^]

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说的不够完整或正确,但敢于思考、敢于发言的精神就值得赞扬。

因此,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它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

课堂中,学生们始终在积极参与,思考的多,交流的多,彼此思维碰撞的多,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没闲着,他们主宰了自己的课堂,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

三、重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强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本节课中,我利用文本资源,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在教学3—8自然段时,我先后进行了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默读等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一方面感悟了课文的意思,一方面领会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可谓一举数得。

当然,在教学中,因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部分同学没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习显得被动。

而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我没能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无形中抑制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

《池上》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

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从哪些地方看出?

再如:

“偷”是偷东西吗?

你是怎么认为的?

说说理由。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

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所见》

 《所见》是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

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

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

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

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

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绝句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以增强自身语言文字修养。

但是一直收效不佳,总感觉学生在完成任务,而不是自觉自愿地爱上古诗。

所以借着这次上组内教研课时,我把握机会上了古诗《绝句》一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从而真正爱上古诗。

[@*~^%]

《绝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诗歌以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

全诗一句一景但又合而为一,通过景物完整表现了诗人复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对偶美,如: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等。

另外还要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诗人用短短四句诗,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这么美好的画面,怎能不让学生好好体会呢?

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一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赞美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引入诗境。

其次,在讲解诗意时,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赏析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融入诗人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意境。

[%@&~*]

如:

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

先出示两个黄鹂在翠柳之间鸣叫的画面,想象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

这天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

这样把四句诗歌融入画面,融入故事,学生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在观察,在体会,自然而然自己也就仿佛置身于其中,也能够切身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情感了。

另外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我还挖掘了文本的空白点,把诗歌的创作背景渗透给学生,并结合《春望》、《草堂》这两首诗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使学生和杜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最后,就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升华情感,让他们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

不过,在教学时感觉自己还是提点过多,应该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只要当好一个领路人就足够了!

Unit3单元教学目标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二年级下册Unit3

一、语言技能目标

第一层次:

1.能够听懂、会说有关季节及其气温特点的八个词汇: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hot,warm,cool和cold,并尝试借助图片和首、尾字母提示整体识别单词。

2.能够听懂、会说有关询问和回答某人最喜爱的季节及其气温特点的功能句:

What’syourfavouriteseaso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It’swarm/hot/cool/cold.并能初步在恰当的情境中运用。

3.能够按照正确笔顺书写字母Li,Jj,Kk,Ll;复习它们在词首的常见发音,并尝试拼读单词,然后把其所缺字母补充完整;尝试在图片和首、尾字母的帮助下整体识别单词。

第二层次:

能够借助录音、图片、文字和教师的讲解读懂本单元的小故事,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尝试表演故事。

二、其他目标

1.能够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本单元的歌谣和歌曲。

2.能够在谈论季节的活动中,进一步关注四季的不同特点,增长生活常识。

3.能够从本单元的故事中体会到不劳无获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篇神话>故事是学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不是学生难点,教学本课重点该放在训练学生能力上。

1、以读感悟。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在板书课题之后,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哪吒闹的什么海?

”“你怎样理解‘闹’字的?

”“文中怎样写哪吒闹海的?

”仅仅三个问题便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可以说找到了一条突破重点的捷径,不失为阅读教学中一种省时而有效的好办法。

[&~*%@]

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

哪吒为什么要闹海?

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

并注意适时出示重点词,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是本节课的主旋律,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的读书声,尤其是抓住重点句段反复研读,学生读得字字响亮,读得入情入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理解感悟。

2、词语积累。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注意用词要准确。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对龙王、夜叉、敖丙的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占到了主要位置,我引导学生抓住“留白”,想象说话,学会创造性的复述。

我在处理教材时,有心地变换了角度,从侧面引导,以烘托正面形象。

但现在想想,应该让哪吒正面亮相。

3、想象训练。

[&~^@#]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水晶宫里摇晃起来,那么龙王和虾兵蟹将们会怎么表现呢?

敖丙被打死之后,哪吒会怎么说?

如果你是百姓你想对哪吒说什么?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稚气却又大胆的想象让大家不禁跟着笑起来。

我注重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的有次序,

这样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夸哪吒”这一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

“哪吒你真勇敢,我敬佩你!

“哪吒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哪吒,你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5.井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

本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教育我们要饮水思源,赞美了辛勤得到劳动人民。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联各段段意。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三、教学过程

1.学习串联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

“井”是什么?

谁见过井?

2.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3.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井的什么?

[&^%@~]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的古老?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水井。

(4)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井水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

(5)讨论回答:

井水的特点。

(6)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

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4..思考回答

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

5.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傍()吩()咐()胖()

膀()粉()符()拌()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李子()的印痕

()的水井()的味道

()的坡度()的星星

6小露珠[%@^#&]

教学要求: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越…越…"造句。

   3、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露珠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板书:

6小露珠

   2、设置疑问:

你见过小露珠吗?

是什么样的?

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生机勃勃俊俏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生机勃勃俊俏一股袭来喇叭花水蒸气钻石乐曲

    

(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临哇奏,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精神  生机勃勃 俊俏  一股 袭来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蝴蝶吹奏乐曲[&*#@%]

   2、比一比,组词

     湖()股()蝶()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

瞧,她来了——小露珠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