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5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docx

第十六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2017·江苏考前模拟)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如下图)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回答1~2题。

地区

一般预算

支出中教

育支出

/亿元

城镇居民

人均教育

支出/元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

单位数

/个

卫生机

构数/个

公共图

书馆/个

普通

高校数

/个

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万人

苏南

288.65

1067.64

34022

5931

50

86

220.93

苏中

109.20

855.02

14399

3451

23

14

53.29

苏北

168.71

685.25

12067

4006

37

22

105.01

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2.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解析:

第1题,苏南地区工业化和科技水平高,国际贸易发达,商品、资金、人员的跨国流动较频繁,因此全球化指数高。

故D项正确。

第2题,引导苏南传统产业逐步转移苏北、苏中地区,发挥苏北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的区位优势,促进苏南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故D项正确。

答案:

1.D 2.D

(2017·武汉模拟)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

读图,完成3~4题。

3.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初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4.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

A.地域联系更加密切B.区域核心的范围变小

C.环境质量大幅提升D.高科技产业占比降低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该省目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10%,第三产业较2007年大幅上升,接近50%左右的经济活动人口加入第三产业,所以区域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

第4题,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区域核心的范围变大,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可能的。

答案:

3.C 4.A

(2017·云南玉溪模拟)读图表,完成5~6题。

美国制造业内部产业产值变动表

行业

行业举例

产值/百万美元

增减率

1988年

1994年

传统制造行业

炼油

124169

122798

-1.1

钢铁

437561

4370797

-0.9

X行业

计算机

62773

70550

12.4

生物制药

40940

51298

25.2

5.结合图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例小,产业水平低

B.产业结构由大到小的比例依次是: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上表中X行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D.制造业所占比例下降,总产值也逐年减少

6.对以上资料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表现出:

以消费服务为主、制造业高技术化、就业结构知识化等

B.淘汰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C.制造业消耗资源较多,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的影响大,所以产业比例减小

D.苹果手机属于X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是该企业升级的关键

解析:

第5题,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美国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发展水平高,故A项错误;图中信息显示,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故B项错误;表中X行业主要为计算机、生物制药,均为高科技产业,故C项正确;图中制造业比重下降,因经济规模扩大,其总产量逐年上升,故D项错误。

第6题,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快,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产值大,故A项正确,C项错误;发展科技、技术进步是发展现代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关键,故B项错误;苹果手机属于X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其成功和升级的关键,故D项错误。

答案:

5.C 6.A

(2017·河北衡水模拟)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0%为协调)。

甲图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乙图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带来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

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

8.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

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

B.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

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须产业升级

D.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

解析:

第7题,由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增有降,而不是波动上升,因此,A、B错;由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概念可知,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只能说明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明显减少,D错;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对。

故选C。

第8题,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目前,北京、天津经济增速都快,且人口增速都高,但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这会造成天津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上升,人口压力加大;唐山经济增速快,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差;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因此应大力发展科技,而不能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这样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故选B。

答案:

7.C 8.B

(2017·核心八模)上游度指数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

如果产品被直接用作最终需求,则该产品的上游度指数为1,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

下表示意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

据此完成9~11题。

部门名称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食品、饮料和烟草

1.87

1.91

1.92

1.91

2.09

2.27

2.50

3.58

2.54

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

2.92

3.06

3.07

3.09

3.17

3.33

3.65

3.62

3.60

化学品和化工产品

3.43

3.45

3.45

3.46

3.59

3.69

3.97

4.03

3.99

机械产品

2.62

2.48

2.58

2.62

2.60

2.30

2.53

2.66

2.58

9.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变化表明(  )

A.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

B.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多为最终消费品

C.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

D.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10.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2009-2011年可能发生了(  )

A.全球经济衰退

B.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C.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

D.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

11.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

B.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

C.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D.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

解析:

第9题,从表中可知,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总体上是增加的,说明其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多为中间投入品;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的产品多作为中间投入品,因此该部门并不会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呈波动变化,总体上略有降低。

第10题,2009-2011年,表中所示制造业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均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全球经济衰退,工业投入不足;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表中所示制造业部门作为中间投入品会增多;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有利于制造业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上升;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第11题,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即延长产业链,应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

A、C、D选项所述内容均不能延长产业链。

答案:

9.A 10.A 11.B

二、综合题

12.(2017·内蒙古包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位属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材料二 从河北省地理信息局了解到,为在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河北省将加紧建设智慧雄安时空信息云平台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平台。

智慧雄安时空信息云平台主要依托数字城市建设基础,应用三维模型、全景影像等技术进行建设。

雄安新区将成为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新城,将汇聚来自全球的科技精英和高新企业。

材料三 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以雄县、容县、安新县为核心区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条件。

(2)分析高新企业集聚到雄安新区对当地及整个京津冀地区产生的影响。

(3)分析建设雄安新区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

解析:

(1)题,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开发程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等角度分析。

从发展空间看,雄县、容县和安新县现有的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且地价相对较低);从地理位置看,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北京、天津,有利于承接北京、天津的部分产业;从交通条件看,位于京津冀腹地,交通便利;从政策看,政府政策支持;从地形看,位于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新区建设。

(2)题,高新企业聚集到雄安新区对当地及整个京津冀地区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有利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角度分析。

从有利影响看,高新企业聚集到雄安新区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京津冀的产业升级;大量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新区建设占用耕地资源,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3)题,建设雄安新区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及自然方面和人文地理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方面主要从城市化对水文、气候、生物等角度考虑: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不透水层增加,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导致水体污染等不利影响。

人文方面看,由于新区的建设,会促进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文化方面主要是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创新等。

答案:

(1)现有的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且地价相对较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北京、天津,有利于承接北京、天津的部分产业;位于京津冀腹地,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位于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新区建设。

(2)有利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京津冀的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影响:

新区建设占用耕地资源。

(3)自然方面: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当地的气候条件改变,热岛效应增强;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产业的集聚,容易造成水源污染。

人文方面:

经济方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方面: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文化方面:

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创新。

13.(2017·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

下图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1)题,首先明确工业化发展的衡量标准(一般以三个产业占GDP的比重来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城市化发展的衡量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占比重);从图中容易找到两者的变化。

(2)题,有利的方面:

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桂圆、荔枝产区扩大市场,增加销量,为水果生产带来动力;不利的影响:

主要是城市化发展占用耕地,影响水果产量和水果生长的生态环境。

第(3)题,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市不断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集聚,城市发展成为经济的中心,区域服务的中心和管理中心。

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工业化的表现: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2)有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广阔的市场;不利影响: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用地的规模减小,影响水果产值和产量。

(3)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