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08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

______

②为弈秋之为听:

______

③诲:

______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所以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的道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张开—______    仔细—______    美丽—______

升起—______    随意—______    喜爱—______

(2)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

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沉默”是因为______。

(2)“颤抖”是因为______。

(3)“忽然又放下去”是因为______。

(4)“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______。

(5)从中可以看出______。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竞)。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________的吼叫。

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________,吼声激越悲(壮 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填空。

究______(竟 竞)    悲______(壮 状)

(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词。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______的吼叫。

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______,吼声激越悲(壮 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②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③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

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鍳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エ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

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______

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

______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七律・长征》的内容补充诗句。

图①的下半句诗:

______

图②的上半句诗:

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6.现代文阅读

詹天佑(片断)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   )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    )。

塞外常常(    ),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   ),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描写詹天佑勘测铁路工作条件恶劣的句子是______。

(4)在这段话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意思是说工程人员勘测、计算、设计都应周密,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②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碰到的困难主要是气候恶劣。

(6)描写詹天佑想法的句子是______,这些想法表现了詹天佑______的精神。

(7)这段话是围绕______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的作用是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

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聪明伶俐——______

(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

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和______。

(3)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请在文段中找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见人爱的大熊猫

   在所有的动物中,大熊猫是最招人喜爱的了。

它长着两个黑眼圈,好像戴着一副墨镜,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还真有点绅(shēn)士风度呢。

   大熊猫是一百多万年以前就出现的古老动物,一直存活到现在,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现在世界上大熊猫的数量已经很少了,而且只生活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是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1)全文共______段,第二段______句话。

(2)大熊猫是______以前就出现的古老动物,被称为______。

(3)大熊猫什么样?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电话铃响了。

我拿起听筒,听到对方在唤“张老师”,我问:

“你是我的哪位弟子?

我怎么听不出来?

”对方笑了,说:

“张老师,不怪您,我都毕业五年了。

我没考上大学,总觉得没脸见老师,这么多年也没回过母校……今天我终于凭实力竞争得到了厂长这一职务。

上面让我填一张履历表,在填高中阶段的证明人时,我写上了您的名字,不知咋的,就特激动,特想您!

赶紧找到您的电话号码,拨通了这个电话……”

   我的眼睛有些发潮。

我想,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1)根据短文填空。

①“我”没脸见老师的原因是______。

②“我”特激动是因为______。

③“我”的眼睛有些发潮是因为______。

(2)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你知道他的幸福是什么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

“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

“问爸爸!

”“不,问外婆!

”“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四面八方(带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偷偷——______ 吵闹——______躲开——______

(3)“沉默前的热闹”是指______;“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时的“热闹”是指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________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________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________地滑过,几(jījǐ)乎不留一点儿痕(hénhéng)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________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选择短文中划线字的正确的读音。

几(jī jǐ)______乎   痕______(hén héng)迹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树丛 ______的宫墙

______的城楼 ______地滑过

(3)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这个比喻句用______和______来比喻______,突出了昆明湖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4)找出这一自然段中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

“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

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_____谦虚地说_____朋友_____我承认你很漂亮_____也很有用_____可你应好好想一想_____你也有短处_____怎么能这样高傲呢_____台灯早就不耐烦了_____大声喊道_____行了_____有什么好想的_____我本来就比你强嘛_____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

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

“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

“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黑暗——______

(2)蜡烛的精神是:

______。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4.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1)找出上文的比喻句。

______

作者把大象的______比作______,把大象的______比作______。

(2)写近义词:

看——______

议论——______

写反义词:

高——______

大——______

重——______

(3)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15.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次日,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

他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

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

孙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疼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悟空。

   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

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

牛魔王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扇子,走到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

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

孙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

(1)这篇故事选自长篇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

(2)用“竟然”写句子。

(3)解释词语。

①水泄不通:

______。

②天昏地暗:

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娇 骄)健,四肢(轻 清 青)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 拢 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晾)。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 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 瓜)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

(驯  训)______良       (矫 娇 骄)______健

(轻 清 青)______快    玲______(珑 拢 垅)

歇______(凉 晾)       (坐 座)______着

(像 象)______人们      前______(爪 瓜)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是什么?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是什么?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轻时很喜欢逞强闹事。

乡人们对他的行为都感到很忧心。

   当时,乡中还有一条专门在水里作乱的蛟龙,一只在山里发威的老虎,常常侵犯乡中百姓,于是人们就把周处跟蛟龙、老虎视为乡里的“三害”。

   有人劝周处去除掉两害,周处二话不说就上山把老虎打死,又下水跟蛟龙缠斗,三天三夜还没上岸,乡人们都以为周处已经死在水里,高兴得互相庆贺。

这时周处杀死蛟龙回来,发现人们正在为他这一害也除掉了而庆贺,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其中一害,便决心悔改。

   周处离开家乡去找清河内史陆云,把他的决心告诉陆云,但他担心之前已经虚度了那么久的光阴,以后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就告诉他说:

“古人曾说早上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晚上立刻死去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人最应担心的是有没有立定志向,至于有没有得到名声并不需要忧虑。

   周处听了陆云这一番话之后,就努力改过向上,以后果然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1)依照例子,用提供的词语造句。

例:

周处很喜欢逞强闹事,乡人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忧心。

练:

①弟弟   暴饮暴食   爸妈   体重______ 

②爸爸   抽烟喝酒   妈妈   健康______

(2)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空格处。

A.逞强闹事 B.决心悔改 C.虚度光阴

D.立定志向 E.忠臣孝子

①那个犯人终于伏首认罪、______了。

②岳飞是一个流芳千古的______。

③年轻时______,年老时就会一事无成了。

④那个恶霸最喜欢______了。

⑤人最重要的就是______,勇往直前。

18.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熟知——______     珍贵——______ 保护——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在呼唤着(   )

(4)“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5)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请你为今年的国际和平日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

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上尉命令他们放下。

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

“请你先喝!

”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

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

士兵们也都喝了。

一罐水很快喝光了。

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

妇女和孩子也死了。

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一拥而上:

______。

②一饮而尽:

______。

(2)“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憎恨 冷淡)。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

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

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

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