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45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巧对印》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通过以对印的手法造型,了解什么是对称,认知对称形烦人基本特征。

2.掌握在纸上用水性颜料对印的一般步骤和技法,并能在对印图形基础上展开想象添画成新的有趣造型。

3.强化学生对自然界、人工造型的各种对称物象的感知程度,技法学生的表现、创造意愿。

重难点

重点:

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型、体会对称美,学会对印的方法。

难点:

巧对印后在进行巧添画,添画时也要注意使图形对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彩笔、油画棒、优秀作品等。

教学方法

欣赏法、观察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常会有一些美丽的纹理引起我们的兴趣和遐想,你知道这是什么的纹理吗?

那这些实物上的纹理是怎么复制到纸的上呢?

二、讲授新课

1、对印: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

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2、折纸对印:

学生讲解制作要点。

3、单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作品。

(2)介绍单纸对印的方法。

(3)出示所形成的图形:

像什么?

变转角度像什么?

(4)展示有新意的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之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

分析画面构图方法。

四、展示、小结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没有形成具体形的同学,看看你的画面有没有可取的部分?

不能和小组同学组合出一件对印作品?

看课件,猜想。

思考,讨论。

小组研究后回答。

欣赏后研究对印方法。

大胆尝试。

谈一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比较单纸对印与折纸对印的异同。

观察。

看教师完成的图形展开联想。

到前面添加使之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

结合想象出的内容适当添加。

展示,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新作品。

 

板书设计

巧对印

折纸对印单纸对印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小精灵》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彩笔或者彩泥等工具材料,设计制作小精灵形象。

2.掌握从想象构思到制作完成的方法步骤,并能为自己创造的小精灵编一个故事。

3.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创造兴趣。

重难点

重点:

激发想象力,创造构思巧妙、造型奇特的小精灵。

难点:

如何抽取物象特征进行创意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彩笔、油画棒、优秀作品等。

教学方法

欣赏法、观察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新课

1、童话故事中,有许多可爱漂亮的小精灵,他们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遐想。

他们分别在各自的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讲授新课

想一想:

“小精灵”会长什么样?

看谁想得奇,想得巧?

欣赏书中的作品,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受到制作构思的启发。

在彼此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闪现出各自的设计火花。

以合作的形式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展示自己

试一试:

用彩笔、彩泥等工具材料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小精灵”形象。

书中的小精灵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我们也为自己创造的“小精灵”编个精彩的故事吧。

四、评价:

学生在玩中欣赏作品,从美术的角度评价玩具,在评价中培养审美能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玩自己制作的作品的乐趣。

这一环节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作品交流、展示

师:

作品完成的,可以放到展览台上,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

一会儿的工夫,大家的作品就到了展览台上,真不错!

大家相互欣赏,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小精灵

造型色彩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材料多点子巧》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感受造型材料和造型方法的多样性。

2.运用喜欢的材料和一定的方法进行有趣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造型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

广泛收集多种材料,进行快乐的造型游戏。

难点:

突出用材的巧妙与造型的有趣。

教学准备

欣赏的图片,各种生活用品等方便使用的工具。

教学方法

练习法观察法实践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展示多种材料造型的美术作品,引导:

这样的作品大家见过吗?

有趣吗?

说一说你的第一感觉。

它是怎样做成的?

运用了什么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用笔和纸彩墨,美术材料也很多。

二、新授

1、认识身边的材料,了解材料的特性。

大自然和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

说说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形象创作?

这些材料的形状、色彩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形状有点状、线状、素颜之分、质地有硬软、粗糙细腻之分等等。

2、出示“百宝箱”让学生蒙上眼睛,触摸物品并猜测是什么物品,用它做什么形象最合适,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材料的形状和颜色进行造型。

3、学生练习,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尝试做做拼一拼形象,总结方法:

拼摆、搭建、插接、黏贴等。

用自己的材料创作有趣的作品,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创作应选择不同的造型方法。

三、展评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给大家观赏。

进行师生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评论,教师适当归纳总结,多鼓励,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激发创意。

四、拓展

简单的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材料的选择形状、色彩、质地与造型创意的关系,材料的组合手法。

练习社会生活,拓展学生眼光,播放综合材料艺术造型图片。

 

 

板书设计

 

材料多点子巧

各种材料的认识形状外形特性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花地毯》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

在说、做、玩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画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设计稿。

教学准备

彩笔、作业纸、多媒体及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过地毯?

地毯的作用有哪些?

(保暖、舒适、降噪、审美)

二、新授

赏一赏:

教师出示几组生活中不同用途的地毯图片,请学生观察、欣赏。

(按照形状分: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按图案分:

具象、抽象)

说一说:

自己见过哪些材料和形状的地毯?

地毯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作品,总结出几种简单的图案构成样式,图示如下:

 

想一想:

可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如,小熊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助他设计几个房间的地毯。

(培养学生将美术应用与生活中的意识)

三、练习

试一试:

请同学们用水彩笔、作业纸、正方形或长方形彩纸、旧挂历等材料,选择绘画或黏贴的方法,制作一块“小花地毯”

四、评价展示

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和賞评。

引导学生着重从图案构成、构图、色彩、点线面运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重点从图案的设计独特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

可尝试用面巾纸、水彩颜料等材料设计制作“扎染小地毯”。

 

 

板书设计

 

花地毯

形状图案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分蛋糕》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分割“蛋糕”,然后重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图形构成的能力。

2、教会学生形的分割重构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操作方法,并能有步骤的完成造型过程。

3、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珍惜友情的教育。

重难点

重点:

以分割后的重组造型过程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

在重组过程中,面对分割后的形状,如何启发学生联想。

教学准备

优秀作品、图片和影像资料,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者戛然过生日时分蛋糕,吃蛋糕的喜悦,转而引出,我们切蛋糕时形成一块块以后,把它们按照不同的方式拼摆起来,会出现怎样的形状?

今天我们来分分、摆摆。

二、新授

1、画蛋糕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蛋糕?

启发学生介绍。

大屏幕播放课件,欣赏蛋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蛋糕有什么特点?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蛋糕的特点:

大多是圆形有花边,中间有图案纹样,根据以上特点,你能尝试画出一个蛋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分蛋糕

看上去蛋糕真美真好吃!

下面我们就老分蛋糕,课件演示大致对称的平均分割方法。

出示范作,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分蛋糕,出示用剪刀剪的方法,要求分割大小基本一样的几份。

3、摆蛋糕

课件演示将分好的蛋糕排列重组的若干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总结分割重组的步骤:

见切蛋糕—拼摆—造型黏贴

三、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欣赏,除了可以拼摆成具体的、有趣的形外,还可以重组画面。

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看看哪些同学重组蛋糕采用的构图与众不同?

最后教师从构图、创意性、添画等几个方面,多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作品。

四、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橡皮泥或其他材料制作立体蛋糕,并进行分蛋糕的游戏。

 

板书设计

 

分蛋糕

画蛋糕分蛋糕摆蛋糕贴造型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分蛋糕》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分割“蛋糕”,然后重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图形构成的能力。

2、教会学生形的分割重构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操作方法,并能有步骤的完成造型过程。

3、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珍惜友情的教育。

重难点

重点:

以分割后的重组造型过程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

在重组过程中,面对分割后的形状,如何启发学生联想。

教学准备

优秀作品、图片和影像资料,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欣赏优秀的作品,并说说它是怎么给蛋糕进行的变化和重组,在构图、色彩、添画上面都有哪些改变?

2、欣赏一些分割重构的设计作品。

说说你的感受和认识。

三、练习

用剪纸、拼贴、绘画、添画相结合的形式制作一幅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内容充实而有层次。

四、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从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鼓励有点、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橡皮泥或者其他材料制作立体的蛋糕,并进行分蛋糕的游戏。

 

 

板书设计

 

分蛋糕

画蛋糕分蛋糕摆蛋糕贴造型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有趣的半圆形》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剪贴、添加、组合等手段,制作出半圆的形象。

2、指导学生以半圆形为基本形进行添画和创作,感知半圆形的独特美感。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感知半圆形的特点,运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

难点:

对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半圆形的拓展与创造。

教学准备

范作、彩纸、水彩笔、多媒体及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以游戏的口吻直接导入课题。

猜一猜,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面,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图形呢?

生: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今天,有一位图形朋友要来我们的教室做客,大家看,他是谁?

生:

半圆形。

二、新授

1、赏一赏,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处处可见的半圆形的东西,展示图片欣赏课件。

看一看你能把它们变成什么东西呢?

2、变一变,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那现在我们就给半圆形来个变身,看看谁能把半圆形变成几种不同的、有创意的新形象!

3、看一看,欣赏书本以及课件上的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观察半圆形都加了什么变成了什么?

通过观察,能够明白如何去做变化和添画,改变半圆的形象。

三、练习

1、学生创作半圆形,并把自己的创作的半圆形尝试着编成一个故事。

2、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视知道(巡视中注意提醒学生要点,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必要时用画笔帮学生添一两笔。

四、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

评析标准: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有创意的半圆形。

五、课后拓展

课后尝试用拼贴的形式制作以半圆形为基础图形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事物。

 

板书设计

 

有趣的半圆形

赏一赏

变一变

看一看

试一试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瓢虫的花衣裳》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以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瓢虫,进一步掌握用圆形和半圆形等基本形塑造和组合形体的方法,并以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造型创意。

2.掌握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创造平面或立体的瓢虫形象的造型方法,了解并熟练掌握造型的步骤。

3.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探究和创新,在学习中感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掌握运用圆形与半圆形作为基本形进行造型的方法,并表现瓢虫的结构及花纹。

难点:

激励学生的多种奇思妙想,启发学会僧产生丰富有个性的造型创意。

教学准备

有关瓢虫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绘画示范作品和纸张等资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引入课题,你认识这位美丽的“花大姐”吗?

,这就是我们昆虫的除害专家——瓢虫。

2、出示多幅瓢虫的图片,在植物的衬托下,茂密的绿色突出了瓢虫的鲜艳色彩。

让我们为瓢虫设计一件时装,把“花大姐”打扮的更漂亮更美丽。

二、新授

1、寻找瓢虫的特点。

从瓢虫的外形、结构、身上的花纹等几个方面了解长相特征。

这里特别提出从瓢虫的上面和侧面看各是什么形状,启发学生关注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2、了解瓢虫的生长环境,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打开思维展开想象。

为瓢虫安置一个独特而又有创意的背景。

三、学生练习,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选择绘画或者拼贴的方式制作或者画画瓢虫,为他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2、学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材料集合在一起制作立体的瓢虫。

3、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工具的使用要注意安全。

四、学生评价作品,互相的评价作品,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五、课后拓展:

你能创造一个瓢虫样子的生活用品吗?

画出来给大家看看。

 

板书设计

瓢虫的花衣裳

找一找:

结构特点

试一试:

绘画创作

做一做:

立体制作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摸一摸画一画》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知触觉,产生相应的触觉联想。

2.引导学生由用语言进行表达进而转向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对触觉进行表现。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触摸、感受、联想、表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点:

教会学生用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对触觉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练习本、水彩笔、优秀作品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练习法观察法写生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活动导入,准备小物品请学生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引入课题。

二、新授

1、说一说:

这种触摸的感觉能不能用线条表现出来呢?

(画线演示)同学们请看。

 

像触摸到什么样的感觉?

(水、丝绸、棉花)

在看这个感觉像什么?

(火、针、石头、仙人掌)

 

好极了,继续画出图,看看这个像什么?

 

生鸡蛋,很粘稠。

砂纸很粗糙。

2、想一想:

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除了线条之外,颜色能不能表现我们的感觉呢?

“我很热”用什么颜色?

红色、金色、橙色。

我很冷用什么颜色?

很光滑用什么颜色?

那么很粗糙用什么颜色?

3、很好,下面清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本上得图片。

分析课本作品,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欣赏画家作品,老师这里有两幅作品,大家请看。

展示两张作品,找出和课本上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好多材料)仔细看都有什么?

对我们可以用各种材料来表现触摸的感觉。

三、练习试一试

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工具、通过绘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独特感受。

四、展评

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向大家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学、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五、课后拓展

课后用业余时间尝试用材料和工具做立体的触觉感受,并让朋友猜猜你做的是哪种感觉。

 

板书设计

摸一摸画一画

说一说

想一想

试一试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摸一摸画一画》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知触觉,产生相应的触觉联想。

2.引导学生由用语言进行表达进而转向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对触觉进行表现。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触摸、感受、联想、表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点:

教会学生用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对触觉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练习本、水彩笔、优秀作品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练习法观察法写生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欣赏优秀的作品,并说说它表现的是什么触觉?

用的是点、线、面、色彩等元素中的哪些元素?

2、欣赏梵高的作品《阿尔的田野》介绍了解梵高和韩美林画家的背景和艺术特点,开拓学生的眼界。

说说你的感受和认识。

三、练习

用剪纸、拼贴、绘画、添画相结合的形式制作一幅表达一种触觉的作品,要求是多种形式结合的作品。

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内容充实而有层次。

四、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从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鼓励有点、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综合材料表现自己的独特触觉,其实生活中感受事物时除了触觉还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咱们的内心的感受,试试体会生活并尝试表达出它们。

 

 

板书设计

摸一摸画一画

说一说

想一想

试一试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小挂饰》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挂饰,感受不同材料、不同制作方式的挂饰所带来的视觉美感。

2.学习彩泥小挂饰的制作方法,熟练运用所学方法制作挂饰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欣赏不同材料、不同制作费那个是的挂饰所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

能够掌握运用彩泥造型的基本方法步骤,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彩泥、垫板、彩纸、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写生法讨论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欢庆的视频,请学生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出示苗族、蒙古族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欣赏她们身上的饰品,导出课题。

二、新授

1、发现生活中的小挂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隔阂总小挂饰并描述其形状、色彩、材料、用途)

2、出示挂饰图片,并与学生交流、欣赏不同挂饰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3、欣赏作品,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分析交流,感受彩泥挂饰带给我们的感受。

4、制作方法学习,师生共同欣赏制作步骤图,故饭揉、捏、压、粘接、打结等基本制作方法。

在规范方法的时候,教师可做示范,血红色呢个进行初步尝试。

三、练习

1、学生说说自己想创作什么形状、颜色、用途的挂饰,要用到哪些简单制作方法?

鼓励学生创新。

四、展评

展示—自评—互评—师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后拓展

课后把我们做的小挂饰用到自己的卧室里或家里面,装饰自己的家并与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小挂饰

形状、色彩、材料、用途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小挂饰》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挂饰,感受不同材料、不同制作方式的挂饰所带来的视觉美感。

2.学习彩泥小挂饰的制作方法,熟练运用所学方法制作挂饰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欣赏不同材料、不同制作费那个是的挂饰所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

能够掌握运用彩泥造型的基本方法步骤,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彩泥、垫板、彩纸、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写生法讨论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欣赏优秀的作品,并说说它们都用了什么样的材料,有什么用途?

色彩是什么样的?

外形有什么特点?

2、欣赏优秀的彩泥作品,从外形、色彩、材料等方面说说你的感受和认识。

说说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制作方法:

如揉、捏、按、压、扎孔、粘接等方法。

3、了解制作过程中的彩泥混合、材料镶嵌、组合搭配的方法。

三、练习

用、彩泥、剪纸、拼贴、绘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挂饰。

四、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从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鼓励有点、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综合材料制作漂亮的小挂饰,大家可以用它装饰教室,回家后可以装饰自己的卧室。

 

 

板书设计

小挂饰

形状、色彩、材料、用途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王春梅

课题

《生活中的趣事》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趣事,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

2、学习将回忆中的情节用绘画表现出来的步骤。

3、通过对生活趣事的绘画表现,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难点

重点:

绘画中情节的表现和处理。

难点:

初步了解将现实真实变为艺术真实的手法。

教学准备

彩笔、作业纸、画家作品资料、多媒体课件、范作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导入:

说一说

今天大家做的很端正,一脸严肃,我们放松一下,看一看这些图片,看了这些快乐的瞬间,你想到了什么?

分享你的快乐时刻。

生说快乐有趣事情。

点评。

五彩的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多快乐,我们不仅可以说快乐而且还可以画快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生活中的趣事。

二、新授

看一看

1、你们想知道大画家是怎么画生活中的趣事的吗?

生说想,美国画家克洛威尔曾经画了一副有趣的画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