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46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docx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

南浔小莲庄导游词

【篇一:

小莲庄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南浔!

首先让我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姓黄,炎黄子孙的黄,单名一个早晨的晨字,很简单,也容易记,大家就直接喊我名字“黄

晨”就可以了。

现在由我来带你们参观南浔景点。

现在发到大家手里的是南浔景区的门票,

这个门票是联票的,每进一个景点的时候都要检票的,所以希望大家都那好了,不要弄丢了,

丢了就进不去了啊。

因为是节假日的关系所以今天景区里的团队游客也比较多,大家可要跟

紧我。

不要走散,跟错团队了。

万一走散了要马上和你们的全陪联系。

那现在大家就跟着我

进去参观。

说到中国十大魅力古镇,我们南浔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个村落,1252

年正式建镇,距今已有756年的历史了,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镇总人口

51万,面积71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大家看到的这两边的这些店里卖的都是南浔的特产,有橘红糕,定胜糕,野荸荠,大头

菜还有湖笔、丝绸等,大家如果有兴趣等我们景点参观结束,我会带大家过来的,大家可以

带点回家,给家人尝尝,或是纪念品可以拿回去做个纪念。

那么南浔呢,以前主要是靠蚕丝

业发家的,也就是养蚕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帮丝商群体,在南浔你可以听到这么一句俗话,

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说得就是这帮丝商,从这句俗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南浔,以

前是用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家庭的财产的,一千万两以上家产的称为象,五百万两以

上的家产称为牛,一百万两以上的称为狗。

四象指的是南浔的四大家族,刘家、张家、顾家

和庞家。

刘家是四象之首,主人叫刘镛。

听着很熟悉吧,但是此刘镛非彼刘墉,他并不是宰

相刘罗锅的刘墉,宰相刘罗锅是乾隆年间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们这个刘镛是金字旁

的镛,光绪年间的。

他是以前南浔的首富,那他的资产又达到了多少呢?

他的资产相当于现

参观一下他的私家花园——小莲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河是鹧鸪溪,是南浔浔溪的一个分支。

我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徐迟老先生用了68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故乡南浔:

水晶晶的天,水

晶晶的地,水晶晶的河泊桥梁,水晶晶的琼楼玉宇,水晶晶的花鸟虫鱼......一切的一切,又都

在水晶晶的碧波中荡漾。

大家如果想体验一下在水晶晶的世界里碧波荡漾的感觉,待会我可

以带大家过来坐一下这水晶晶的小船,感受一下徐迟老先生的68个水晶晶。

现在我们到了小

莲庄的门口,大家把门票拿出来检一下票。

小莲庄

小莲庄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885年,完工于1924年,历经了刘

家祖孙三代人四十年的时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40年的时间,工程有多浩大。

它主要由义

庄、园林、家庙三部分组成,共占地27亩,以园林中近10亩荷花池位中心。

小莲庄里共有

3宝,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宝:

碑刻长廊,这里共陈列有四十五方碑刻,由《紫藤花馆藏贴》

和《梅花仙馆藏真》两部分组成。

是清代20几位文人之间来往投赠的诗文,值得一提的是在

这其中就有一方是宰相刘罗锅的书法真迹,这上面还有乾隆皇帝御赐的仙仿印章。

大家看后

面的这个墉可是土字旁的哦。

而这些碑刻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为什么还能保存得如此完

整呢?

这里呢,有一个小小的故事,相传当年看守小莲庄的园丁把这里所有的碑刻都抹上了

石灰水,在外面都贴上了报纸,在报纸上面写上“毛主席万岁”,这样才躲过了这场浩劫,保

存至今。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四面厅的建筑叫做静香诗窟,我们都知道荷花共有四德“洁净、

馨香、柔软、可爱”这个诗窟就独占了二德。

这个亭子我们要进去看它的顶部结构,这是过

去量米的一种量器,叫做斗,这个斗有3大特色:

在造型上,它是一个“寿”字,四周围着

的是蝙蝠,两个组成了一幅吉祥图叫“福拜寿”。

隔壁是另一种量米的量器,叫做升,过去量

米十升是一斗,所以这又叫做升斗厅了。

在建筑学上它被称为“海内孤本”,上海同济大学的

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称它为“有性格的建筑,有品味的艺术”。

因为中国由一个词叫“才高

八斗”,所以这里是衡量人才华的地方。

主人当时请一些客人在这里吟诗作赋,但是这请的客

人是有等级之分的,坐在升字厅下面的呢就相当于现在的专科大学生,而坐在斗字厅下

面的呢就是本科生了。

这边的木雕雕的是荷花,和这边的十亩荷花池是相呼应的,鸳鸯代表

的是“比翼双飞”。

这边的这块镜子也是主人当时从法国进口过来的。

升斗厅除了内部精巧的

结构以外,它的外部结构也是很有特色的,大家跟着我往外面来看。

它的屋顶是歇山顶的,

上面屋檐的每个角上都塑有八仙,我们这边看到的是张果老倒骑毛驴,是主人希望客人在自

己的家中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思。

上面还有蝙蝠倒挂,寓意是福到。

上面大家还

能看到一个象鼻,因为刘镛是四象之首,象鼻就代表了他的地位。

这边的这个亭子是赏荷花

的地方,夏天赏荷的时候小姐侧身凭栏而靠,所以这个也叫“美人靠”。

看完这里我们继续往

里面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可以称得上是中西结合的建筑叫做“东升阁”,这边我们看到的

是中式的立面,待会我们还可以过去看一下它欧式的立面。

因为是园子当中的制高点,登高

可看小莲庄全景又可以东观日出,是刘家休闲避暑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时候,一

般大户人家,女的呢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所以她们只能在这上面观赏小莲庄的美景,所

以这个楼也叫“小姐楼”。

转身小姐楼的对面是一个90度的亭子,因为它的形状像一把展开

的折扇,所以叫扇亭。

如果大家仔细留意一下,其实小莲庄的每一个亭子的形状都是不一样

的。

一边是小姐楼,一边是扇亭,就有“小姐执扇扑流萤”的意境。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小莲庄的第二宝,御赐牌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座,它是乐善

好施积善牌坊,也就是功德牌坊了。

光绪三年的时候,安徽四川等地闹洪水,刘家花了三十

万银两到安徽四川去赈灾,于是奏报朝廷之后呢,光绪皇帝下圣旨建此牌坊,过去建牌坊不

是随便可以建的,只有皇帝下了圣旨才可以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圣旨二字。

看上

面的那幅人物图,那里有座桥,叫做洛阳桥,两个年轻人考中状元了,骑着马敲锣打鼓过这

个洛阳桥回家报喜去了,这是一幅状元及第图。

我们来看下中间这里的文字记载,这里记载

的是什么呢?

这里记载的是刘家祖祖辈辈做好事的经过,那为什么在这右下方是空白的呢?

因为当时刘镛想到他的子孙后代要继续做好事,留给他子孙后代的,但是后来时代不同了嘛,

民国了,也就没这个机会再刻上去了。

私家园林不能随便掉龙虎刻凤,所以主人用右边的孔

雀,左边的麒麟相代替,取意为龙凤呈祥。

这座牌坊采用了五楼四柱的结构,四柱指的就是

当时刘家的家眷所走的道不同,他们家的男子从中间走,女子要从旁边窄的走,仆人从哪里

走呢?

仆人从两边擦墙而过了。

下面我们去牌坊的背面看一下,是刘家官位与官职。

刘镛是

二品官,祖父与父亲是三品官,刘家最大的就是刘镛的大儿子刘安澜,一品工部郎中,相当

现在的建设部部长。

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

其实它叫“旗杆石”

用来插旗的。

祭祖的时候,一边旗上写着国泰民安,一边旗上写着风调雨顺。

大家再看看家

庙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怀抱一头小狮子象征子孙延年,雄狮子怀抱一球象征权威,

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这边就是刘氏家庙,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了。

那这一座是由于刘庸的大儿子刘安澜二十九岁就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克守

妇道,守节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贞节牌坊。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

学金?

成就展览馆。

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后裔,大家看

这八个字“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这是顾乾麟的父亲留下的遗训。

当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

逐渐增加。

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便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其

中最著名地位一位就是为馆题词的国家领导人钱其琛。

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同心照,

这是顾乾麟的学生送给他和他夫人的一张同心照,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幅图:

一个太阳和一

个月亮就是一个明亮的“明”字了,世界地图就取一个世字,把太阳和月亮都留在世界上就取

名为刘世明,这就是顾乾麟妻子的名字了。

那么这边的三横呢就是八卦里面的乾卦,下面的

麒麟回头就是回顾,整个连起来就是顾乾麟先生的名字了。

那么大家想一下,顾家的奖学金

馆为什么要放在刘家呢?

因为刘镛的女儿刘世明嫁给顾乾麟为妻,那么顾乾麟就是刘家的女

婿了,所以才能放到刘家来。

参观完了奖学金馆,我们接着参观其它的。

穿过这条走廊,现在我们能看到小姐楼的正面了,它是用红砖砌的,还用糯米加石灰等

作粘合剂。

这边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棵树抱在一起,看上去像一棵树,一棵是槐树,一棵是女

贞,槐树代表男的,女贞象征女的,所以这两棵树也叫夫妻树。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退修小榭,

退休是指退而思之,修身养性的意思。

这里是供刘镛夏天赏荷花的地方。

面对荷塘,两边的

耳房是给仆人待的地方,整个建筑成一个凹凸的“凹”字,远看像一座画舫,造型别具一格。

寄托了主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逃避世俗的烦嚣,寄情于江湖之意。

出了

小榭,中间是360度的圆亭,对面是六角亭,又叫葫芦亭。

前面的这座曲桥是五曲桥。

在古

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皇家寺庙才能建九曲桥。

一品官建的是七曲桥,因为主人是二品官,

所以是五曲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亭是一个听雨亭,又叫铁皮亭。

上面的铁皮是从法国进

口过来的。

瞧钓鱼台是刘镛钓鱼下棋的地方。

现在带大家去看小莲庄内园,园内有山有水,

有亭有轩,以山为主体。

用太湖石叠成的山,边上遍植青松和枫树,秋天,一派“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境,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山脚下有一三面厅的建筑,名“掩

醉轩”,传说为刘镛的很怕他老婆,喝醉酒了就不敢回家,跑到这边来醒酒,等就醒了才回去。

在山顶小亭,可观围墙外的大片桑地和稻田。

山顶又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

各位团友您看到

的这棵就是这的宝物百年紫藤,当年刘镛买这块地就是因为这棵紫藤。

这儿是紫气东来的宝

地,紫藤紫藤就是子子孙孙飞黄腾达意思。

还有这边十亩的野生荷花池也是主人建园的原因。

红色的荷花和紫藤还有大红大紫的意思。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西式门楼才是小莲

庄的正门,因为江南水乡主要靠水上交通,园内这条河跟河道相通。

当年船只可以直接在这

边上岸从正门进入,所以小莲庄是没有围墙的。

门额上的“小莲庄”三个字是郑孝胥写的。

门楼边上植有百年木瓜和琼花,木瓜四月开花,在夏天,形如梨的木瓜,就挂满枝头。

木瓜

还可以做成洗面奶等。

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接下去我们参观刘家的另一个

建筑,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因清朝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匾额而得

名。

藏书楼创始人是刘承干,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英

年早逝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

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

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

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会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

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

并用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

藏书楼建于1920年,完工于1924

年,占地20亩。

大家看门额上面嘉业藏书楼五个字是由书法家刘廷琛题的,其中藏字少了几

画,是楼主故意少掉的,并不是错别字。

刘承干觉得自己虽然藏了这么多书,但是世界上的

书是藏不尽,读不完的,他希望他的后代也能继续藏书,读书,所以就把藏字少了几画。

进门楼,右边的橱窗里陈列的是刘承干的资料。

他于1881年出生于南浔,1963年在上海过

世,享年82岁。

刘承干是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和刻书家,花了20年的时间,30万两白银,共

收藏16万册60万卷藏书,为我国的古籍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的边境线麦克马洪线的

资料就是在这里找到的。

可惜的是主人不善经商,刘家于1933年家道中落。

为了维持书楼他

卖掉了5万册书,就如他自己所说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到了1951年,主人就主动把

书楼捐献给了国家,当时由浙江图书馆来接收,现在这里是属于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分支机构。

我们往右边来参观的是宋四史斋,因为这里珍藏了四本书的雕刻版,分别是《史记》、《汉

书》、《后汉书》、《三国志》,这些刻本都是用红梨木雕刻的,因此保存时间较长,家具上、墙

壁上的大理石,都是天然花纹,上面是圆的,下面是方的,象征着天圆地方。

顶上的这两盏

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

南浔富户林立,1919年的时候就通电了,

所以大户人家很早就从国外买进吊灯。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嘉业藏书楼的整体建筑,整座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中间的这个大

大天井足有三百多平方米,这在一般的江南院落当中是很少见的。

所以我想考考大家,这么

大的天井它的作用是什么?

对了,这位朋友反应很快嘛,呵呵。

就是用来晒书的。

大家再看

面向我们的所有栏杆和窗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窗户上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字。

大家再

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

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

里面的玄机。

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

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

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这些铁栏杆还是保存了原貌,因为当时没有电焊技术,所以连接这些铁栏杆的还是最原始的

铆钉。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

嘉业”九龙金匾,因为刘承干捐了大笔钱为光绪皇陵种植树木。

可惜的是上面没有时间落款,

因为赐这匾的时候已经是民国3年。

当时傅仪才3岁,上面的字是他的老师陆润痒题的。

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

书室为了

防潮所以地砖下面离地面很高,到梅雨季节的时候里面也不会潮湿。

从正厅沿围廊返回,现

在这个厅叫诗萃室,里面放着一本书叫《国朝诗萃》。

正本是由刘安澜写的,副本是由刘承干

写的。

诗萃室旁边的过道两边陈列了一副刘承干亲笔所题的对联,上联是“汗青蠹简罨画帘

栊怀抱向谁开对婵娟香寻古字”,主人刘承干一生好客大方,凡是;乐意来刘家看书的,主人

都会免费提供吃住;下联是“物阁云窗争辉金碧俗尘飞不到胜丝竹风响牙签”,刘承干爱好读

书,觉得风翻书的声音比音乐还要动听。

这副对联的木质是银杏木,上面的字是阳文的,是

主人写好刻出后,用铁砂、墨汁、糯米、明矾四样东西填上去的,所以看上去很有立体感。

回到门楼入口处,这边的橱窗里陈列了1949年周恩来总理关于要求保护好嘉业堂藏书楼的指

示。

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曾经想要把藏书楼烧掉,后来周总理就派陈毅驻扎了一个师的

军队在这里,所以藏书楼才能幸存下来。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

的第二个部分——园林。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

周围有我们江南人比较熟

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

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

壤的长期侵蚀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到太湖石大家

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石

头,是当时主人画巨资购买来的。

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

(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活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阮元的故物。

阮元是以

前浙江的巡抚,上面的字就是他写的。

当时林彪也想把这块石头搬走,后来在逃跑的时候飞

机失事,所以这块石头才一直被保存在这里我们嘉业楼四周也是没有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

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

再加藏书楼对防火、防潮、

通风等的要求十分严格,四周河水围绕,利于防火、灭火。

各位团友,走过三曲桥,这个景

点就参观结束了。

现在我待大家去用餐,用餐结束我们再去参观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

石铭,名均衡。

他与国画大师吴昌硕,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

因为张石铭的祖籍在安徽,

后来为了避难举家迁到了南浔,所以这里的建筑都是徽派的建筑。

在安徽有这么一句话叫“前

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说了以前在安徽的时候小孩子很小就要出去自己谋生

活了,所以就造就了现在的这些徽商。

张家呢也是做丝绸生意的。

大家如果走累了的话可以

在两边的凳子上休息一下。

呵呵、、、、o(∩_∩)o...其实这就是以前的轿厅,轿夫吧轿子抬到

这里后,轿夫不能进去,就只能在外面等,所以这两边的凳子以前是给轿夫休息的。

厅后两

侧有两天井供采光通风。

两侧墙面镶嵌石雕四块分别是福禄寿喜。

正大厅腰门的门额上有“世

德作求”四个字,是湖州雕刻大师吴昌硕所书,上面雕的是群仙贺寿。

现在我们进来参观,

这个正面大厅,面阔三间,叫做“懿德堂”,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的孝敬,宅子建好以后取名“懿德堂”,以颂扬母亲一生的功德。

“懿”是

古代对女子的一种尊称。

堂匾是由甲午状元南通张謇所写的。

我们继续往里面参观这边是内

厅,上面的以适其志四个字是康有为先生写的。

墙角有一口钟,它是法国进口过来的,西门

子品牌的,跟钟相对的是一块屏风,两个合起来就是时时平安的意思。

我们往后面参观。

边放的是张石铭的简介,大家可以随便看一下,我们来看一下张家的家谱,张石铭和国民党

十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是兄弟,一个是从政的,一个是从商的。

这边是张石铭旧宅的整个布

局图,总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张家现在开辟出来供游览的只有三分之

一,还有三分之二还没有开辟。

这边的这个是舞厅,因为现在还在装修中所以我们不能进去

装修,很遗憾。

张家有三雕,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砖雕,现在的这个门上的是木雕,上面雕的

是西厢记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椅子叫太师椅,是张石铭的母亲做的地方。

出来大家请跟

我一起顺着左侧的腰门进入第三进院落,大厅后面的堂楼叫做女厅,是女主人接待客人专用

之地。

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在室内装潢方面却采用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

和法国地砖这些洋玩意。

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从欧洲进口的,工艺非常的精

湛。

可见当时张氏家族生活的奢华。

三进院为内厅,两侧的窗棂上镶嵌有石刻的彩色芭蕉叶,

形态逼真,雕工精良,因此称为“芭蕉厅。

进院是后花园,大家可以在这里拍个照留个影,

缓和一下心境把自己从历史记忆中拉出来。

刘氏梯号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刘氏梯号,主人是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

原名刘安生,号梯青,故取名为刘氏梯号。

也称红房子。

因为它里面的西式建筑使用红砖切

成的。

我们面前看到的一进、二进已经日军烧毁,现在看到是刘家的三进,,叫“达礼堂”,

看供桌上放着糕、棕、团子、圆子,意为高中团圆,必定高中的意思。

还放着全鸡,意为“十

全十美“。

猪头(猪尾放着猪嘴之中)一位有头有尾的意思。

猪头上插着三根葱意为聪明绝

顶的意思。

好接着我们看到西式的吊顶,一些西式家具,还有两旁的壁炉也是西式的。

现在

我们就来看看刘家西式建筑最为壮观的一面,可以看地上的地砖是法国进口的,向外面看全

是红色的转、铁栏杆、罗马柱全是进口。

看这些红色的转。

最近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

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

,这也是为什么叫红房子的原因了,。

最近炒的比

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

大家再来看一下这红楼的

两侧都是高的马头墙,为和主人把如此美的景色建在里面呢?

因为封建社会怕被老百姓说三

道四,骂他崇洋媚外,财不外露,所以这马头墙起掩饰的作用。

求恕里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求恕里,这是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在1930年所建

的别墅。

求恕的意思是自己做事要多为人家想想,反映主人追求心态宽恕的境界。

其实刘承

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

求恕

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

厅相结合。

进门便是一条长甬道,具有上海里弄的风格,在中间的这座西洋门楼,上面有“鹧

溪小隐”四个字,说明求恕里是在鹧鸪溪的旁边。

上面还有几个像金蟾的动物,据说这是刘

家做生丝的商标。

在西洋门楼两旁的厅里,现在摆放的是刘旭沧作品摄影展。

刘旭沧是刘承

干的第九个弟弟,是中国近代著名摄影艺术家。

他跟刘承干相差32岁,一个长衫马褂,以收

藏古董成名;一个西装革履,专研摄影成名。

兄弟两各有所成,被人戏称是刘家的“中西合

璧”。

里面还有30年代电影明星阮玲玉的照片,大家可以进去随便参观。

求恕里的甬道走到

尽头,走进这个小卷门就是一个花园别墅了。

园内有花草树木做点缀。

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篇二:

南浔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南浔!

那现在大家就跟着我进去

【篇二:

南浔导游词】

南浔导游词

好了各位,想必大家的手机肯定都纷纷收到了中国移动发来的欢迎短信“诗画江南——浙江,欢迎您”,那么过了太湖服务区,现在我们就算正式进入浙江省了。

对于浙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里自古就是繁华之地,而繁华之中首推杭,嘉,湖,及杭州,嘉兴和湖州。

我们今天将要前往参观的古镇南浔就是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

大家都知道我们江苏省的无锡市被称为太湖明珠,南浔正好与我们无锡市隔太湖相望,镇区离太湖只有九公里。

南浔在南宋初年叫做浔溪,因为它建在一条名叫浔溪的小河边上,可以说是因河而得名。

后来,浔溪南面的人开始经营生丝生意,个个都发家治富了。

于是就开始建造很多房子,一时间浔溪南岸商铺作坊林立,于是更名为南林。

到了南宋淳佑年间正式建制时,就从浔溪、南林这两个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把镇名定为南浔,并一直沿用至今。

南浔距今已经有75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6年全国最佳魅力名镇。

从明朝万历到民国初年,是南浔古镇最为繁荣的时期。

从南宋开始南浔就有了“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称。

明朝以后,南浔产的“缉里丝”由于丝质优良,缫丝工艺先进而名扬天下。

连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地产的生丝都要冠上缉里之名。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缉里丝除了畅销江南大地以外,已经通过宁波,广州,外销日本及欧美。

鸦片战争过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蚕丝对外贸易激增。

1847年,上海出口的生丝中,缉里丝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

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浔生丝大户。

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

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古刹广惠宫。

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

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

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

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

刚才我已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