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48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中,创新首当其冲。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济南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去“新、马、泰”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护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cuó)倔强(jué)胆怯(qiè)无边无垠(yín)

B.哽咽(yè)残垣(yuán)秀颀(qì)潜滋暗长(qián)

C.反省(xǐng)绽出(zhàn)不屑(xiè)锲而不舍(qì)

D.祈祷(qí)嶙峋(xún)束缚(shù)不屈不挠(náo)

4.关于《西游记》一书,以下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故事展开的。

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过也有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类同,情节简单。

B.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

他因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官职而反下天界。

他兼具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C.清代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神魔世界,各路神佛妖魔都写的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孙行者一调芭蕉扇”遭拒是因为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收服了罗刹女之子红孩儿。

5.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

它源于生活,是普通百姓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因而独具魅力。

A.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成为了中国剪纸的特点

B.中国剪纸形成了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的特点

C.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剪纸的特点

D.使中国剪纸具有了乡土气息浓郁和表现手法质朴的特点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藤野先生》《社戏》分别选自《朝花夕拾》《呐喊》。

B.《儒林外史》以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贯穿全书,由众多故事连缓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D.《壶口瀑布》《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掌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           ,            ,             。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①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②因为越是圣贤豪杰

③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 ④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8.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精神  嗅觉  四季  草垛。

解说:

这四个词的词性不完全相同。

B.愉快—快乐   觉察—察觉   热忱—热情   疲倦不堪—疲惫不堪。

解说:

这四组词语都是近义词。

C.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解说: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解说: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9.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五猖会

文/鲁迅

⑴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⑵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

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⑶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⑷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⑸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

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⑹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⑺“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⑻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⑼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

⑽“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⑾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⑿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⒀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⒁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⒂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⒃“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⒄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⒅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⒆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⒇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

链接材料一: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

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变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

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

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链接材料二:

据许广平(鲁迅妻子)与周海婴(鲁迅孩子)回忆,鲁迅基本上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方针。

海婴喜欢拆玩具,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要大些再看,鲁迅站在海婴一边,“任凭选阅”。

——杨早(大家专栏)

链接材料三: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是理解:

若不先行理解,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二是指导: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10.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除了本文的父亲,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

有为人公正,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的____;有身材高大,眼球白多黑少,追求自由而终归无法实现理想的同乡____;有大字不识,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的____。

(填人名)。

11.一场五猖会,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

阅读文章,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______   → ______ → 扫兴 → 着急 →______

12.“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轻重缓急的语气里。

(1)《五猖会》一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句话。

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第一句: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我选     

第三句: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我选     

A.激动欢快

B.平静严肃

C.冷静沉着

D.赞许欣慰

(2)在朗读父亲所说的“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     ”一词上,原因是                                          。

13.“修辞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

”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4.在《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上,有两位同学对文中1—4段“迎神赛会”这一片段看法不同,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

本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大半篇幅去谈迎神赛会,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删去。

乙:

“迎神赛会”这部分内容看似无用,其实在全文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______________。

15.《五猖会》的背后是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请你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他的儿童教育观是否有值得你父母学习的地方?

母亲和树

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

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

“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

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

人呀,都像树就好了。

”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

“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

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

你不懂,大了就懂了。

”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

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

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

“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

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

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

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

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

……”懒得再搭理我。

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

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

“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

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

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

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

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

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

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

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16.阅读全文,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树名   树的神奇之处   母亲对树的态度

杨柳       

(1)   夸赞

两棵树   即使铁丝勒得再深也长得皮实   

(2)

歪脖子树    (3)

17.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18.请说说第⑦、⑧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的理解。

三、句子默写

20.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②           ,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          ,一览众山小。

④学而不思则罔,             。

⑤古往今来,写春天的句子屡见不鲜,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朱自清《春》中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亦在逐中。

李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宗室:

帝王的家族。

②游间游说离间。

③切:

一律。

④让:

舍弃、拒绝。

⑤除:

废除。

2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有朋自远方来

B.皆以美于徐公/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燕、赵、韩、魏闻之/何陋之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3.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自己的话概括。

2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李斯向君主劝谏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

微斯人,吾谁与归?

25.上述诗文的作者虽然都是___________(朝代)人,但从两人所处的时期来看,_______(人名)早于__________(人名)。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7.《诉衷情》中,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与处境,用《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表达,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8.上述诗文都有作者的慨叹,前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者以“微斯人,吾谁与归”作结,在感喟中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

六、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长存我们的心底。

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路,看见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点泛起....

请以“有那么一个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