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78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x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无答案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随着人口激增、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存问题

B.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C.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当今环境问题正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2.有关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考虑到环境对社会付出的代价

B.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和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D.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某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试点,近百个居住区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示范居住区创建活动,目标如图。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5.分类示范居住区创建,其好处是(  )

①使一部分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活空间 ④便于宿舍楼区的合理布局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回答6~8题:

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

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

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

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l亿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10.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11~13题。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11.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

12.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13.下列不属于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  )

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

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据图文材料回答14~15题。

(注:

①物理及化学作用,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

1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

1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6~17题。

16.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17.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8.由图可知,该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19.该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

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有大气污染的产业迁往该省

C.机动车增多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0.该省在1990~2001年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该省大规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B.该省加大了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

C.该省大量修建了水库等水利设施D.该省大量地利用废水进行农业灌溉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下题。

21.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

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

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

据此完成22~24题。

22.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B.利用潜力大C.数量是有限的D.再生能力差

23.“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24.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25.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

材料二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季节平均每日PM2.5主要污染源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城市大气中PM2.5的最主要来源,并解释夏季PM2.5较少的原因。

(4分)

 

(2)请说出减少PM2.5的具体措施。

(6分)

 

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分)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2分)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2分)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哪一个水带(2分),原因是?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带。

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

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近20年来,流动沙丘步步逼近,蚕食着绿色走廊,大风、沙尘暴天气经常席卷全疆,上千农牧民举家迁徙,沦为“生态难民”。

(1)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6分)

 

(2)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4分)

 

29.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10分)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就全国而言,土壤污染正呈加剧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导致的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材料二 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影响是根本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几百年时间。

而且不易被发觉,只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时,才被人们所重视。

(1)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4分)

 

(2)请你对土壤污染的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