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2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9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docx

华图数量关系快班讲义李委明

第一讲:

代入排除法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浙江2011-57)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

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

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

A.169B.358C.469D.736

【自测题2】(广东2011-8)三个运动员跨台阶,台阶总数在100-150级之间,第一位运动员每次跨3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2级台阶。

第二位运动员每次跨4级,最后一步还剩3级台阶。

第三位运动员每次跨5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4级台阶。

问这些台阶总共有()级?

A.119B.121C.129D.131

●例题精讲

【例1】大小两个数的和是50.886,较大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小的数,则较大的数为()。

A.46.25B.46.26C.46.15D.40.26

【例2】(上海2011B-61)韩信故乡淮安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有一次,韩信率1500名将士与楚军交战,战后检点人数,他命将士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命将士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命将士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用兵如神的韩信立刻知道尚有将士人数。

已知尚有将士人数是下列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则该数字是()。

A.868B.998C.1073D.1298

【例3】(浙江2011-55)甲、乙各有钱若干元,甲拿出1/3给乙后,乙再拿出总数的1/5给甲,这时他们各有160元。

问甲、乙原来各有多少钱?

A.120元200元B.150元170元C.180元140元D.210元110元

【例4】(四川事业2011-6)水果店运来一批石榴和苹果,其中苹果的重量占总重量的9/20,苹果比石榴少200千克,运来石榴()千克。

A.2000B.1800C.1100D.900

【例5】(重庆村官2011-9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其和的21倍,则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

A.3B.4C.7D.12

【例6】(河南选调2011-41)小李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羽毛球拍,在付钱时,他漏看了羽毛球拍价位个位上的“0”,准备付158元。

售货员说:

“您看错了单位,应该付410元才对。

”那么一个书包的单价是多少元?

A.158B.130C.98D.88

【例7】(河北事业单位2011-18)饭店购进了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重量占2/7,黄瓜的重量和其他两种蔬菜重量之和的比是2∶3,黄瓜比白菜多12千克。

共购进蔬菜()千克。

A.35B.75C.105D.150

【例8】(河北事业单位2011-11)把一张纸剪成8块,从所有的纸片中取出若干块,每块各剪成8块,再从所有纸中取出若干块,每块各剪8块……如此下去,到剪完某一次后停止,所得的纸片总数有可能是()块。

A.2008B.2009C.2010D.2011

 

●本讲答案:

BABCCCCBCC

第二讲:

十字交叉法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江苏2006B-70)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多少?

()

A.2∶5B.1∶3C.1∶4D.1∶5

【自测题2】某单位共有员工25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男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0岁,女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岁,问男员工比女员工的人数多多少?

()

A.2人B.3人C.4人D.5人

●知识点

“十字交叉法”是数学运算题中一种经典的技巧,对符合使用条件的试题有近乎“秒杀”的效果。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简化方程的形式,凡是符合下图左边方程的形式,都可以用右边的“十字交叉”的形式来简化:

●例题精讲

【例1】(陕西2008-14)某班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91分,其中男生平均88分,女生平均93分,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多少倍?

()

A.0.5B.1C.1.5D.2

【例2】某超市购进西瓜1000个,运输途中碰裂一些,未碰裂的西瓜卖完后,利润率为40%,碰裂的西瓜只能降价出售,亏本60%,最后结算时总的利润率为32%,碰裂了多少西瓜?

()

A.80B.75C.85D.78

【例3】(河北选调2009-57)车间共有40人,某次技术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0分,其中男工平均成绩为86分,女工平均成绩为78分,该车间有女工多少人?

()

A.16B.24C.25D.30

【例4】(河北选调2009-47)一只松鼠采松籽,晴天每天采24个,雨天每天采16个,它一连几天共采168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个,这几天当中晴天有几天?

()

A.3B.4C.5D.6

【例5】某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而其它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0%,那么,该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多少?

()

A.3920万元B.4410万元C.4900万元D.5490万元

【例6】(国家2011-76)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

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

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34B.36C.35D.37

 

●本讲答案:

CDCADCCC

第三讲:

数列与平均数(上)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如果某一年的七月份有5个星期四,它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的3号是星期几?

()

A.星期一B.星期三C.星期五D.星期日

【自测题2】(湖南长沙事业2010-57)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一个数丙,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5,那么数丙是()。

A.140B.130C.124D.127

●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

总和=平均数×个数

⏹等差数列中:

平均数=中位数=(首数+尾数)÷2

●例题精讲

【例1】(河北选调2009-53)一个房间里有10个人,平均年龄是27岁。

另一个房间里有15个人,平均年龄是37岁。

两个房间的人合在一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

A.30B.31C.32D.33

【例2】(吉林2010-7)某班一次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5.5分,后来发现小林的成绩是97分误写成79分。

再次计算后,该班平均成绩是95.95分。

则该班人数是()。

A.30人B.40人C.50人D.60人

【例3】(北京2011-75)某学生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

A.1B.2C.3D.4

【例4】(石家庄事业单位2011-92)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5,那么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

A.14B.15C.16D.17

【例5】(安徽2008-12)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6张,这6天的日期加起来数字是141,他翻的第一页是几号?

()

A.18B.21C.23D.24

【例6】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为()。

A.26B.52C.30D.28

 

●本讲答案:

CCDBACBA

第四讲:

数列与平均数(下)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安徽2010-7)在1~101中5的倍数的所有数的平均数是()。

A.52.5B.53.5C.54.5D.55.5

【自测题2】(重庆村官2011-98)某7个数的平均数是16,去掉一个数,剩下的6个数的平均数是17,问去掉的数是()。

A.12B.10C.14D.13

●例题精讲

【例1】(2011年917联考-58)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小周五个人的收入依次成等比,已知小赵的收入是3000元,小孙的收入是3600元,那么小周比小孙的收入高:

()

A.700元B.720元C.760元D.780元

【例2】(江苏2011C类-31)已知数据23、25、26、27、28、24、20、33、35、46,用这10个数分别减去其平均数,所得10个数值的和为?

()

A.3B.2C.0D.-3

【例3】(国家2012-78)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

A.602B.623C.627D.631

【例4】(北京社招2009-12)训练时,若干新兵站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除了甲以外其他人报的数之和减去甲报的数恰好等于50。

请问共有多少名新兵?

()

A.10B.11C.12D.13

【例5】(深圳教育2010B-17)已知有若干个连续的奇数:

1,3,5,7,9,11,13…所有奇数的和减去该列奇数中的某个奇数得到608,则被减去的奇数为()。

A.17B.19C.21D.23

【例6】(上海2010-58)一次展览会上展出一套由宝石串联制成的工艺品,如下图所示,若按照这种规律依次增加一定数量的宝石,则第10件工艺品的宝石数为()颗。

A.229B.231C.238D.245

【例7】(北京社招2009-25)一次数学考试满分是100分,某班前六名同学的平均得分是95分,排名第六同学的得分是86分,假如每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排名第三的同学最少得多少分?

A.94B.95C.96D.97

 

●本讲答案:

ABBCBBABC

第五讲:

工程问题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某工人原计则10个小时完成的工作,8小时就全部完成了,他的工作效率比原计划高了()。

A.20%B.125%C.25%D.75%

【自测题2】(国家2009-110)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甲挖1天,再由甲接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共用多少天挖完?

()

A.14B.16C.15D.13

●知识点

⏹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我们在工程问题中,常常利用“转化归一法”把工程量化为一个便于计算的数字或者把单位效率设为1

●例题精讲

【例1】(上海2012A-57)某车间三个班组共同承担一批加工任务,每个班组要加工100套产品。

因为加工速度有差异,一班组完成任务时二班组还差5套产品没完成,三班组还差10套产品没完成。

假设三个班组加工速度都不变,那么二班组完成任务时,三班组还剩()套产品未完成。

A.5B.80/19C.90/19D.100/19

【例2】(江苏2011B类-88)修一条公路,假定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同,计划180名工人1年完成,工作4个月后,因特殊情况,要求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需要增加工人多少名?

()

A.50B.65C.70D.60

【例3】(安徽2011-9)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小组,当每个工人都在岗位工作,9小时可以完成一项生产任务。

如果交换工人甲和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交换工人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以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

如果同时交换甲和乙,丙和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完成?

()

A.1.4B.1.8C.2.2D.2.6

【例4】(重庆法检2011-69)某项工程项目由甲项目公司单独完成需要15天,由乙项目公司单独完成需要18天,由丙项目公司单独完成需要12天。

现因某种原因改为:

首先由甲项目公司做1天,其次由乙项目公司做1天,最后由丙项目公司做1天,然后再由甲项目公司做1天,……如此循环往复,则完成该工程项目共需()天。

【例5】(河南选调2011-44)水池上装有A,B两个注水管,单开A管40分钟可以注满整个水池,若两管同时注水3.5分钟,可注满水池的1/8,那么单开B水管需要多少分钟注满水池?

()

【例6】(湖南法检2011-47)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需要2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

现在甲乙两人一起加工这批零件,但甲中途因故离开,最后这批零件从开始到结束共花了20天,则甲离开了()。

A.8天B.9天C.10天D.12天

●本讲答案:

CADDBBAD

第六讲:

浓度问题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当含盐30%的60千克盐水蒸发为含盐40%的盐水时,盐水重量为多少千克?

()

A.45B.50C.55D.60

【自测题2】(江苏2010C-31,山西2009-97)将10克盐和200克浓度为5%的盐水一起加入一杯水中,可得浓度为2.5%的盐水,则原来杯中水的克数是()。

A.570B.580C.590D.600

●知识点

“溶液问题”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比例型”计算问题,抓住“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是

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浓度;溶液=溶质÷浓度

●例题精讲

【例1】(安徽2011-10)一满杯纯牛奶,喝去20%后用水加满,再喝去60%。

此时杯中的纯牛奶占杯子容积的百分数为()。

A.52%B.48%C.42%D.32%

【例2】(河南选调2011-43)瓶子里装有20%的酒精1千克,现分别倒入100克和500克的甲、乙两种酒精,此时瓶子里的酒精浓度变为13%。

若甲酒精是乙酒精浓度的3倍,那么甲酒精的浓度是多少?

A.1%B.3%C.5%D.7%

【例3】(成都事业单位2011-11)从装满140克浓度为85%的盐水杯中倒出60克盐水后,再倒入盛满并使之混合均匀。

这样反复二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约是()。

A.85%B.14.29%C.33.33%D.27.76%

【例4】(山西政法2009-103)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有17%的酒精溶液400克,9%的酒精溶液600克,从两个容器中分别取出相同重量的酒精溶液倒入对方容器中,这时两个容器的酒精浓度相同,则从甲容器倒入乙容器中的酒精溶液的克数是()。

A.200B.240C.250D.260

【例5】(湖南2009-113)有两只相同的大桶和一只空杯子,甲桶装牛奶,乙桶装同样多的糖水。

先从甲桶内取出一杯牛奶倒入乙桶,再从乙桶中取出一杯糖水和牛奶的混合液倒入甲桶。

请问此时甲桶内的糖水多还是乙桶内的牛奶多?

()

A.无法判定B.甲桶糖水多C.乙桶牛奶多D.一样多

【例6】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

A.31∶9B.7∶2C.31∶40D.20∶11

【例7】(广东2008-12)一杯溶液,每次加同样多的水,第一次加水后浓度为15%,第二次加水后浓度为12%,请问第三次加水后浓度为多少?

()

A.8%B.9%C.10%D.11%

 

●本讲答案:

ACDBDBDAC

第七讲:

牛吃草问题

✧课前自测

【自测题1】(山西政法2009-99)一片草地(草以均匀速度生长),240只羊可以吃6天,200只羊可以吃10天,则这片草可供190只羊吃的天数是()。

A.11B.12C.14D.15

【自测题2】有一池泉水,泉底均匀不断涌出泉水。

如果用8台抽水机10小时能把全池水抽干,或用12台抽水机6小时能把全池水抽干。

如果用14台抽水机把全池水抽干,则需要的时间是()。

A.5小时B.4小时C.3小时D.5.5小时

●知识点

“牛吃草问题”是一类经典的、常考不衰的数学运算题型。

这种题型源自于小学奥数,但最有效的做题方法并不是小学奥数当中的方法,而是利用核心公式列方程组来解题。

其本质为“比例型工程问题”与“追及型行程问题”的结合。

核心公式:

y=(N-x)⨯T

1.“y”代表原有存量(比如“原有草量”);

2.“N”代表促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变量(比如“牛数”);

3.“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比如“草长速度”);

4.“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耗用时间。

●例题精讲

【例1】(安徽2011-14)某招聘会在入场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求职人数一样多,从开始入场到等候入场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入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入口需20分钟。

如果同时打开6个入口,需多少分钟?

()

A.8B.10C.12D.15

【例2】(北京2011-81)假设某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且不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那么若每年开采11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90年,若每年开采9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210年。

为了使这片森林可持续开发,则每年最多开采多少万立方米?

()

A.30B.50C.60D.75

【例3】有一块草地,每天草生长的速度相同。

现在这片牧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或者供80只羊吃12天。

如果一头牛一天的吃草量相当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这片草地可供10头牛和60只羊一起吃多少天?

A.6天B.8天C.12天D.15天

【例4】有一水池,在某次大雨后灌满了一池水,水在池底以均匀的速度渗走进入深层地下水。

如果想把水池的水抽干,8台抽水机需要3小时,5台抽水机需要4小时。

如果想在6小时之内抽干水,至少需要多少台抽水机?

A.4B.3C.2D.1

核心提示

如果草场有面积区别,如“M头牛吃W亩草”时,N用“M/W”代入,此时N代表单位面积上的牛数。

【例5】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6和8公顷。

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的一样快。

第一块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

问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多少天?

A.8B.9C.10D.12

 

●本讲答案:

BADDBCA

第八讲:

边端问题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河南招警2011-50)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

A.38B.40C.48D.64

【自测题2】(福建秋季事业单位2011-66)有48辆彩车排成一列。

每辆彩车长4米,彩车之间相隔6米。

这列彩车共长多少米?

()

A.360B.474C.480D.487

 

●例题精讲

【例1】(重庆村官2011-95)将一根钢管截成3段需要12分钟,如果每截一次所需的时间相同,那么将这个钢管截成4段需要()分钟。

A.20B.16C.18D.24

【例2】(重庆选调2010-78)长度为250米的马路上每隔5米植树一棵,则该条路上共有树木几棵?

()

A.50棵B.51棵C.52棵D.53棵

【例3】(安徽2011-8)某学校的全体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人数是108人,则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

A.724人B.744人C.764人D.784人

【例4】(陕西事业2010-110)某部队阅兵,上级要求其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

预演时上级要求将现有队形减少一行一列,这样将有35人被裁减。

那么,原定参加阅兵士兵有多少人?

()

A.289B.324C.256D.361

【例5】(江苏2009-74)有一列士兵排成若干层的中空方阵,外层共有68人,中间一层共有44人,则该方阵士兵的总人数是()。

A.296人B.308人C.324人D.348人

【例6】(山东2009-107)某单位有78个人,站成一排,从左向右数,小王是第50个,从右向左数,小张是第48个,则小王小张之间有多少人?

()

A.16B.17C.18D.20

【例7】(河南招警2011-44)在某条街道上,沿街店面的门牌号码是这样的:

在街道一侧从1开始,依次用连续的奇数排号;对面的一侧则用连续的偶数。

小王家的店面是79号,如果从这条街的另一端开始排号,则他家的店面是163号。

那么他家店面的街道这一侧共有多少个店面?

A.122B.121C.120D.119

【例8】(内蒙古2009-13)李先生去10层楼的8层去办事,恰赶上电梯停电,他只能步行爬楼。

他从第1层爬到第4层用了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从第1层爬到第8层需要多少秒?

()

A.112B.96C.64D.48

 

●本讲答案:

ABCBDBBCBA

第九讲:

行程问题(上)

✧课前自测

【自测题1】(深圳事业2010A-27)成大妈早上8点从A镇乘坐时速16千米的乡村客车出发去C镇赶集,途径B镇在亲戚家吃饭,歇息了1个小时,接着从B镇换成时速40千米的公路客车去C镇,下午3点到达C镇,已知A、C两镇相距180千米,问A、B两镇距离?

()

A.40B.50C.70D.80

【自测题2】(江苏2009A-21)A、B两山村之间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相距60千米。

邮递员骑车从A村到B村,用了3.5小时;再沿原路返回,用了4.5小时。

已知上坡时邮递员车速是12千米/小时,则下坡时邮递员的车递是()。

A.10千米/小时B.12千米/小时C.14千米/小时D.20千米/小时

 

●例题精讲

【例1】(河北2010-38)小张和小王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向B地出发,小张的车速是每小时40公里,小王的车速的每小时48公里。

小王到达B地后立即向回返,又骑了15分钟后与小张相遇。

那么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A.144B.136C.132D.128

【例2】(上海2011B-63)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按某一速度行驶,可在预定的时间到达B地,但在距B地180公里处意外受阻30分钟,因此,继续行驶时,车速必须增加5公里,才能准时到达B地。

则汽车后来的行驶速度是()。

A.40公里/小时B.45公里/小时C.50公里/小时D.55公里/小时

【例3】(四川2010-7)某快速反应部队运送救灾物资到灾区。

飞机原计划每分钟飞行12千米,由于灾情危急,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分钟15千米,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0分钟到达灾区,则机场到灾区的距离是()千米。

A.1600B.1800C.2050D.2250

【例4】(北京2011-72,北京社招2009-20)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