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27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docx

黄冈中学内部资料9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一轮考点测试题(九)

语文学科命题:

郭建设审稿:

杜春元校对:

郭建设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留①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

“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文姬曰:

“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操感其言,及追原祀罪。

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操因问曰:

“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②,犹能忆识之不?

”文姬曰:

“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

“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

“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后汉书·列女传》)

注:

①陈留:

陈留郡,地名。

②坟籍:

古书典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博学有才辩才辩:

有才能,善于辞令。

B.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涂炭:

遭受火灾。

C.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无子:

没有子女。

D.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悲愤:

悲痛愤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适河东卫仲道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①文姬为胡骑所获

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②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D.①操因问曰:

“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把文段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

译文: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文:

(3)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译文: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的一组是(2分)()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适河东卫仲道。

③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④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⑤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⑥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蔡文姬出身名门,一生命运坎坷。

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的。

B.曹操因为与蔡文姬之父蔡邕素来交好,又赏识蔡文姬的超人才华,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她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已成死罪,是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曹操同情她和董祀,追回了判决文卷,董祀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诗文,并能以笔墨抄写下来,没有一点遗落和错误。

(二)读文答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

“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

及将旋,谓左右曰:

“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

“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太宗曰:

“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诸将曰:

“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

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

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

打开

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

回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遇小敌即班师

②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D.①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②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太宗潜图义举。

译文:

(2)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译文:

(3)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译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中(3分)()

A.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②每折节下士……莫不愿效死力

B.①本兴大义……号令天下

②此以权道迫之……以故克也

C.①太宗请进师入关……以图京师

②还守太原……何以自全

D.①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②诸将曰:

“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十八岁就已经实际上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B.李世民在义举前,礼贤下士,收买人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义举后,他主张直取长安,占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表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

C.在军事上,他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D.李世民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高瞻远瞩、敢作敢为的雄才大略;其次也是由于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11.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曾芳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而曾巩的话,则评价了他当皇帝以后的是非得失。

B.这段话还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杰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的。

C.又借用“未备”的事例,说明古代帝王最圣明的,而唐太宗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D.启示后世君主,要效仿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暗示后世大臣,要借鉴他的为臣之理。

 

(三)读文答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待中。

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

年十岁,随父诣京师。

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

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语门者曰: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门者言之。

膺请融,问曰:

“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

”融曰:

“然。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众坐莫不叹息。

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融应声曰:

“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

“高明必为伟器。

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怨,览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俭。

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于褒,不遇。

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

融见其有窘色,谓曰:

“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

”因留舍之。

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

二人未知所坐。

融曰:

“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

”褒曰:

“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

”吏问其母,母曰:

“家事任长,妾当其辜。

”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

诏书竟坐褒焉。

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

州郡礼命,皆不就。

[注]《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李耳)问礼方面的问题。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造膺门造:

登门拜访

B.高明必为伟器高明:

对别人的尊称

C.二人未知所坐坐:

定罪

D.州郡礼命,皆不就就:

成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俭少之而不告

②而公子数存之

B.①夫人小而聪了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①二人未知所坐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众坐莫不叹息

②莫不有求于王

14.把文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

译文:

(2)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

译文:

(3)谓曰:

“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

”因留舍之。

译文:

15.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孔融随机应变的聪明与临难不茍的气节的一组是(3分)()

A.语门者曰: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因留舍之。

B.融应声曰:

“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融曰:

“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

C.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谓曰:

“兄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

D.膺大笑曰:

“高明必为伟器。

州郡礼命,皆不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融是孔子的后裔,年轻时就很有才能。

他想到李膺家中作客,就告诉门房说他是李君的通家之好,由此进入李家。

李家高朋满座,孔融在众人面前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口才。

B.陈炜说孔融年轻幼小,有点小聪明,长大后未必很出奇,对孔融有轻视之意。

孔融作为晚辈,不方便直接反驳,因此表面上称赞陈炜长大后很出奇,实际上讽刺他小时候不聪明。

C.孔融与张俭并无交谊,张俭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被指名捉拿时到孔家避难,孔融当时只十六岁,但看到张俭的危难处境,毅然决定收留张俭。

D.后来事泄,朝廷捉拿人犯治罪。

孔家母子间、兄弟间争着承担责任。

孔融认为是自己做主收留张俭的,其兄认为张俭是因为与自己有交情而来投奔的,其母认为家中的事情由家长决定。

最后孔融的哥哥因此而死。

孔融临死不惧,慷慨争死,名声远播。

17.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融年纪幼小而应对敏捷,是与他博览群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关系的。

在应对中他就引了古书中记载孔子向老子李耳请教的事。

B.孔融虽然聪明伶俐,但当别人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时,他不但不能入耳,而且马上反唇相讥,不免显得睚眦必报,气量狭小。

C.在张俭被指名捉拿、穷途末路之时,孔融收留他,表现了高尚的人格。

从一门争死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种人格的形成离不家庭的熏陶。

D.孔融因收留张俭、争赴死罪而成了名士,但他并不因为有了名望而失去高洁的情操。

(四)读文答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闰月戊午,薛延陀遣其兄子突利设献马五万匹、牛驼一万、羊十万以请婚,许之。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契芯何力上言:

“薛延陀不可与婚。

”上曰:

“吾已许之矣,岂可为天子而食言乎!

”何力对曰:

“臣非欲陛下遽绝之也,愿且迁延其事。

臣闻古有亲迎之礼,若敕夷男使亲迎,虽不至京师,亦应到灵州;彼必不敢来,则绝之有名矣!

”上从之,乃征真珠可汗使亲迎,仍发诏将幸灵州之会。

真珠大喜,欲诣灵州。

上发使三道,受其所献杂畜,薛延陀先无库厩,真珠调敛诸部,往返万里,道涉沙碛,无水草,耗死将半,失期不至。

议者或以为聘财未备而与为婚,将使戎狄轻中国。

上乃下诏绝其婚,停幸灵州,追还三使。

褚遂良上疏,以为:

“比者复降鸿私,许其婚媾,西告吐蕃,北谕思摩,中国童幼,靡不知之。

今一朝生进退之意,有改悔之心,臣为国家惜兹声听;所顾甚少,所失殊多,嫌隙既生,必构边患。

彼国蓄见欺之怒,此民怀负约之惭。

恐非所以服远人,训戎士也。

”上不听。

是时,群臣多言:

“国家既许其婚,受其聘币,不可失信戎狄,更生边患。

”上曰:

“卿曹皆知古而不知今。

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

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

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余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

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

今以我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性谁敢不服!

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今吾绝其婚,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臣光曰:

孔子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唐太宗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仍复恃强弃信而绝之。

虽来薛延陀,犹可羞也。

王者发言出令,可不慎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1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受其聘币币:

钱币

B.不可去信去:

丢弃

C.愿且迁延其事迁:

延缓

D.所顾甚少顾:

得到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比者复降鸿私

②囊者辱赐书

B.①恐非所以服远人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①薛延陀不可与婚

②竖子不足与谋

D.①愿且迁延其事

②存者且偷生

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已许之矣,岂可为天子而食言乎?

译文:

(2)议者或以为聘财未备而与为婚,将使戎狄轻中国。

译文:

(3)彼国蓄见欺之怒,此民怀负约之惭。

译文: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褚遂良谏“守信”和唐太宗“失信”的一组是(3分)()

A.①比者……许其婚媾……靡不知之

②今以我女妻之……谁敢不服

B.①今一朝生进退之意……所顾甚少

②乃下诏绝其婚,停幸灵州

C.①彼国蓄见欺之怒,此民怀负约之惭

②不日将瓜剖之矣

D.①国家既许其婚……不可失信戎狄

②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延陀让他侄儿突利设前来拟献五万匹马,一万头牛驼,十万只羊作聘礼求婚,唐太宗答应了他。

B.太宗反悔的主要原因是何力等人的劝止和薛延陀的“聘财未备”“失期不至”。

C.为筹聘礼,薛延陀征调各个部落的马牛羊,终因路途遥远而牲畜损失过半,不能按时到达,于是太宗即下诏回绝其婚姻。

D.褚遂良和群臣认为如果失信于薛延陀,势必招致边境的不安宁。

太宗则认为如将女嫁给他,必会助长其势力,一旦将来有变,反而会遭受其害。

2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孔子的话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B.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批评太宗的不守信。

C.意在强调“恃强弃信”的可耻。

D.给后世统治者以启示,应慎言慎行。

(五)读文答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

“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诫其子曰:

“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因谓滕公曰:

“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

“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

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

“君视季布何如人也?

”曰:

“贤者也。

”朱家曰: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耶?

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

“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太史公曰:

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覆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

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

彼此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贤者诚重其死。

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选自《史记·季布列传》)

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果言如朱家指指:

意旨

B.季布召见,谢谢:

感谢,道谢

C.然至被刑戮被:

遭受,蒙受

D.彼必自负自材负:

依仗,相信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有名于楚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B.①意季布匿其所

②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C.①欲有所用其未足也

②何其下也

D.①今上始得天下

②今王鼓乐于此

2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

译文:

(2)之鲁朱家所卖之。

译文:

(3)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

译文: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季布“摧刚为柔”和朱家“大侠”的一组是(3分)()

A.①为气任侠

②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B.①将兵,数窘汉王

②乘轺车之洛阳

C.①匿濮阳周氏

②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D.①髡钳,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②买而置之田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本是项羽手下的勇将。

项亡后,季布能适应形势,摧刚为柔,终于为汉所用,成为汉朝的名将。

B.濮阳周氏冒着罪连三族的风险匿藏季布。

眼看藏不住了,就把他混在家奴之中卖给了鲁国一姓朱的人家。

C.为了救助季布,朱家特地乘车去洛阳劝说滕公,指出,以季布的贤能,如果汉急迫捉拿他,他会北上投匈奴或南下奔南越,这等于帮助了敌国。

D.滕公心知季布藏在朱家那儿但不说破,反而找机会将朱家的意旨奏明汉高祖。

结果汉高祖赦免了季布,还让他做了郎中。

2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为奴而不自杀是贤者之所为。

B.既肯定了季布是“壮士”“贤者”,又说他“何等的卑下”,前后的认知相矛盾。

C.作者存在着歧视、看不起婢女等下等人的思想。

D.借季布来抒发自己忍辱负重的复杂心情。

30.作文(60分)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

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搔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两个文明的发展不能同步,就会导致深深的遣憾和潜在的灾难。

请以“文明的冲突”或是“文明的融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5届高三第一轮考点测试题(九)

语文学科命题:

郭建设审稿:

杜春元校对:

郭建设

文言文阅读

(一)1.B(涂炭:

比喻极端困苦的境遇)

2.A(A①②适:

出嫁;B①为:

表被动②为:

成为;C①以:

介词,用②以:

连词,可译成“来”;D①因:

副词,于是;②因:

介词,趁)

3.

(1)曹操一向与蔡邕友好,为她(蔡琰)没有后代而伤心。

(2)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3)只请求(您)给(我)纸笔,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

4.A(①③⑤⑥说明蔡文姬的博学有才②④不能说明)

5.B(曹操以金璧赎回蔡文姬与赏识她的才能无关)

(二)6.C(应为“放下”。

悬门是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强防御)

7.C(A乃:

副词,就;B何:

疑问代词“什么”;C即:

①副词,就;②连词,即使;D竟:

副词,“竟然”)

8.

(1)太宗暗中准备起兵推翻隋朝统治

(2)这可以说是预定计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

(3)(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

9.B(A组都是表“政治远见”;B组①表“政治远见”②表“军事才能”;C组都表“政治远见”D组都表“军事”才能)

10.D(本末倒置,主要原因应为后者)

11.C(不合原意,应为“唐太宗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三)

12.D(就:

受职、就任)

13.A(之①代词,他②代词,我;B“而”均为连词,表顺承;C“所”均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结构;D“莫”均为不定代词,“没有谁”)

14.

(1)告诉外面的(守门人),不是当代名人以及世代有交谊之家都不得传报。

(2)您的祖辈父辈曾经与我有过交情、旧谊吗?

(3)(孔融)说:

“兄长虽然在外面(不在家),我难道不能为您做主人吗?

”就留下他住(在家里)。

15.B(分别符合两项标准)16.B(“表面上……实际上”的说法错误)

17.B(“中肯的批评意见”错,此外此项语意也太过)

(四)18.A(币:

礼物)

19.B(A“者”均为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B“所以”①用来……的方法②……的原因;C“与”均为介词,同跟;D“且”,均为副词,暂且)

20.

(1)朕已经答应他们了,怎么可以身为天子却自食其言呢?

(2)有人议论,认为聘礼未准备齐便和他们通婚,这会使北方少数民族轻视唐朝。

(3)他们国家(薛延陀)怀有被欺辱的怨恨,我们的百姓也感受到背约的羞愧。

21.B(两句分别符合自标准)

22.B(主要原因:

①太宗认为唐朝强大;②太宗认为将女儿嫁给他会助长其势,将来如有变,会受其害)

23.C(意在强调君主的守信)

24.B(谢:

请罪,谢罪)

25.B(A“于”,均为介词,①在②表被动,被;B“其”,均为代词,他的;C“也”,①助词,句中停顿,②助词,表感叹语气;D“今”,①现在②表假设,如果)

26.

(1)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声明)有敢把季布藏匿在家里的,就要罪连三族。

(2)到鲁国朱家的家里卖了他们。

(3)所以受些羞辱并不感到难为情,想要将来有机会使出自己不曾表现出的才能。

27.D(两人的各自特点)28.B(朱家,人名)29.B(不矛盾)3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