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30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贺龙等领导,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人民军队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 秋收时节 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工农武装割据:

(1)井冈的道路:

①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较薄弱的区进军。

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 革命根据地。

②1930年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

(3)土地革命:

①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影响:

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工农武装割据:

(4)武装斗争:

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

发展生产;

②政治建设:

1931年在江西 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 毛泽东 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①“左”倾错误的指导。

(根本原因)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直接原因)

(2)经过:

①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3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 甘肃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在复习中应该带着研究的心态看书,多问自己一些“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自己深入学习,进一步弄清历史事实,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本质、规律性的历史结论等,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由记忆“是什么”转变为探究“是什么”、理解“为什么”。

如人教版必修2第3“古代商业的发展”,就有下列问题需要思考、理解:

汉朝以前,人们进行交换使用什么货币?

唐朝货币与汉朝货币相比,有什么不同?

秦汉至隋唐,为什么“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立足教材,思考理解

矣”?

北宋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那此后(元明清)纸币使用的情况怎样?

徽商和晋商后是怎么衰落的?

古代官府到底是如何管理市场和交易的?

唐朝是不是只在广州设市舶使?

唐朝中央有没有管理对外贸易的结构?

古代官府控制下的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外,还有什么贸易?

朝贡贸易是不是自汉至清在官方贸易中始终占重要地位?

立足教材,思考理解

1怎样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于毛泽东对湘赣边界斗争经验的总结。

其内容包括:

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

1怎样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的典范,为民主革命指明了道路。

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B.①③④

.②③④D.①②③④

B

2.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①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全党的公认。

遵义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负责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只是政治局常委,不是最高领导人。

但党的领导主要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也就从路线、方针、政策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长征途中党、红军的中心工作是军事斗争。

毛泽东是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指挥全军、负责军事行动,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红军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的意义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遵义会议前,共产党的决策、会议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

长征初期,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失去了电台联系。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既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又团结了同志、避免了党的分裂。

2.遵义会议的意义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②遵义会议上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自己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B

2010年8月2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三百勇士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云南古城丽江正式启动。

据介绍,参赛队伍将“兵分两路”,徒步攀越雅哈雪、藏巴拉雪垭口、卡瓦落日雪垭口;并行走当年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的长征路线,最终在四川甘孜会师。

74年前,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勇敢精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英勇奋战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历史的辉煌篇。

长征,已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

”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八路军深入敌后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不同点:

(1)指导思想:

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不同:

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

(3)分布地域:

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目的:

前者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后者是为了抗击日军侵略。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最终结果: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

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抗战胜利后,发展为解放区。

相同点:

(1)领导力量:

都是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基地。

(2)地理位置:

都分布于偏远的农村和几省交界地区。

(3)都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B

192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土地革命中“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要保护工商业,反对均分小资产阶级财产的倾向。

同时,明确提出:

农村豪绅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敌人。

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

强调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主要条。

对于富农,则要根据它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予以区别对待。

解读: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

六大决议反映出当时党对土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出现过一些错误做法,后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和做法。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如何开展土地革命进行了探索,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在井冈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是: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这样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赢得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湘赣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苏区政府多爱心,毛主席和咱心连心。

贫农雇农真开心,中农商贩放稳心。

富农谨慎又小心,地主垂头还丧心。

军民团结一条心,打败蒋匪显雄心。

”那么,这首民谣的创作时间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期B.20世纪30年代初期

.20世纪40年代初期D.20世纪0年代初期

B

1(2010•重庆综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A

2(2010•四川综卷)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①③④D.②③④

B

3(2009•上海卷)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4(2008•海南卷)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