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36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第一章

绪论

全口义齿(completedenture)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修复体。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研究全口义齿制作过程、技术、材料、器械设备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

常规方法修复的全口义齿由人工牙(artificialteeth)和基托(denturebase)两部分组成。

1、详细了解、检查患者牙列缺失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和修复治疗计划;2、获得精确的口腔组织形态的模型;3、垂直距离与正中关系位的确定,做好颌位关系记录;4、上牙合架并转移颌位关系;5、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调整平衡牙合;6、在患者口腔中试戴义齿蜡型,进一步调整咬合;7、义齿制作完成;8、初戴义齿。

第二章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一节无牙颌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无牙颌是指牙列缺失的上下颌。

牙列缺失后,因为口腔软硬组织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些变化与全口义齿的修复有密切关系。

一、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一)骨组织改变

拔牙,造成缺牙局部的牙槽嵴萎缩程度不同。

单纯拔牙引起的骨吸收显著少于拔牙后又作牙槽嵴修整术者。

牙槽嵴的吸收速度在牙缺失后头3个月(即伤口愈合期)最快,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显著下降,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

然而,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将终生持续,一般稳定在每年约0.5mm的水平。

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有关,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而下颌骨内板较外侧骨板疏松。

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内,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

下颌牙槽嵴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与上颌骨相反,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面下1/3距离也随之变短,表现出下颌前突、下颌角变大、髁突变位。

从总的趋势看,上下颌前牙区吸收比较明显,而后牙区、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的改变最少。

(二)软组织的改变

唇颊部因失去硬组织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丰满度丧失,面部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而窬明显呈衰老状。

(三)颞下颌关节的改变

由于失去天然牙咬合的支持与限制,颌间距离变短,髁状突可发生移位。

二、无牙颌分区

根据无牙颌的组织和全口义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四个区,即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

1、主承托区(primarystress-bearingarea)包括上下颌牙槽峭顶的区域,义齿基托与主承托区粘膜应紧密贴合。

2、副承托区指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和舌腭侧,副承托区与主承托区之间无明显界限。

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粘膜也应紧密贴合。

3、边缘封闭区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粘膜皱襞、系带附着部、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主要指无牙颌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表面覆盖很薄的粘膜,不能承肥咀嚼压力。

应将上述各部分的义齿基托组织面的相应部位,做缓冲处理,以免组织受压产生的疼痛。

三、义齿结构与相邻组织的关系

(一)义齿间隙

义齿间隙是在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又称其为中性区。

(二)义齿表面

义齿有三个表面,对义齿的稳定和舒适有很大的影响。

1、组织面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粘膜组织接触的面。

2、咬合面咬合面是上下颌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

3、磨光面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第二节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一)大气压力

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与粘膜之间,在基托粘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

(二)吸附力的作用

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粘着力。

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二、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一)颌骨的解剖形态

颌骨的解剖形态直接影响到基托面积。

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隆高而深,系带附着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

(二)口腔粘膜的性质

如粘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粘膜易于密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固位。

反之,如粘膜过薄,没有弹性,则基托组织面不易贴合,边缘封闭差,义齿固位也差,并容易产生压痛。

(三)基托的边缘

在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粘膜皱襞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以对抗义齿的脱位。

(四)唾液的质和量

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加强义齿的固位。

如果唾液的粘稠度低、流动性大,则减低义齿的固位。

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一)良好的咬合关系

上下颌自然牙列尖离交错面的扣锁作用。

(二)合理的排牙

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列也排在原自然牙列的位置,人工牙就不会受到唇颊舌肌的侧向推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三)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

义齿在口腔中的位置,应在唇、颊肌与舌肌内外力量相互抵消的区域。

第三节全口义齿的分类

一、按牙列缺失情况分类

1、全颌全口义齿是指上下、颌牙列全部缺失情况下的全口义齿修复。

上下颌牙列需要全部用人工牙重建。

2、单颌全口义齿是指上颌或者下颌的一方牙列缺失时的半口义齿修复。

二、按牙列缺失后开始修复的时段分类

1、长期型全口义齿(择期全口义齿)是指在牙列缺失后3个月以上,牙槽骨修复吸收趋于稳定后所作的全口义齿。

2、即刻全口义齿又称预成全口义齿。

是在患者尚有天然牙时预先做好,当牙齿拔除后立即戴入的全口义齿。

3、过渡性全口义齿是介于以上两种义齿修复时段之间的一种,即在伤口愈合后到牙列缺失3个月以前所作的全口义齿。

三、按义齿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

1、粘膜支持式全口义齿

2、混合支持式全口义齿

3、根支持式全口义齿

第三章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第一节无牙颌印模

一、取无牙颌印模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全口义齿是以粘膜作支持和固位,取印模就是将义齿基托所覆盖的部位及与基托边缘接触的有关组织外形记录下来,以便灌注与患者口腔情况相吻合的无牙颌模型,再在其上制作义齿。

2、要求

(1)印模应完整无缺,尤其要注意上颌结节区和下颌舌侧翼缘区边缘伸展是否适度。

表面应光滑,无气泡。

(2)印模即要精确反映组织解剖形态,又要精确反映口腔周围软组织在功能活动时的变化和形态。

系带和腭皱区要清晰。

(3)印模应有适当的弹性,从口内取出后不产生变形和损坏。

二、印模的种类

根据取印模的次数分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

二次印模法又称联合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三、取印模前的准备

1、调整体位

2、选择托盘

无牙颌托盘底部与牙的宽度应比上颌牙槽嵴宽2—3mm,周围边缘高度应离开粘膜皱襞约2mm,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托盘长度需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应超过颤动线3—4mm。

下颌托盘的高度和宽度与上颌的托盘相同,其长度应盖过磨牙后垫。

四、制作个别托盘

1、取初印模

2、制作个别托盘

(1)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在模型上用红色铅笔画出个别托盘的范围。

在前庭沟的最深处与牙槽嵴之间画出边缘,这个边缘要比预取的功能边缘短1—2mm,唇、颊、舌系带处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不妨硬边缘整塑时的自由活动。

后堤区要放在软腭处超过颤动线2—3mm,以保证能正确地取出该处的印模,下颌个别托盘应包括磨牙后垫及颌舌骨线。

个别托盘2mm厚即可。

特别应注意的是:

①边缘不能妨碍唇、颊、舌的正常位置。

②手柄的安放要重直于牙槽嵴,不能对上下唇起支撑作用,以免上下唇收缩影响托盘就位。

(2)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

 

五、取印模的方法

第二节无牙颌模型

一、灌注模型前的检查和准备

二、灌注模型的方法及要求

1、模型材料的选择

2、灌模方法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

3、模型的要求

(1)模型应完整无缺,表面清晰,尤其是粘膜反折线和系带处。

(2)模型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不能少于10mm。

上颌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

4、模型的设计

(1)标记基托边缘线。

(2)后堤区处理:

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堤沟的后缘,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

(3)模型修整后底面要平,底座部分高度应为工作部分的1/2。

4、模型的设计

(1)标记基托边缘线。

(2)后堤区处理:

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堤沟的后缘,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2mm。

用雕刻刀沿此线刻沟,深约2mm,最宽处约4—5mm,然后向前及向两侧扩展并逐渐变浅变窄形成弓形后堤区。

后堤区的深浅和范围常因人而异,可根据基托后缘线前5mm内粘膜可压入的程度来确定。

(3)填倒凹:

填倒凹的部位是唇颊舌侧倒凹区、上颌结节和上颌硬区。

第三节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一、垂直颌位关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

在天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叫作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牙合间隙。

一般息止牙合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此,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

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张力增加,容易出现肌疲劳感。

(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

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颏部前突。

二、水平颌位关系

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是指确定下颌对头部及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的位置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

(1)卷舌后舔法

(2)吞咽咬合法

(3)后牙咬合法

3、肌监控仪法

三、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做法

2、自凝塑料暂基托的做法

3、光固化塑料暂基托的做法

4、上牙合堤的制作

要求牙合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牙合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冀耳屏线平行。

牙合堤的唇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丰满而自然。

然后修整牙合堤宽度,前牙区约为5mm,后牙区约为8—10mm,牙合堤后端修整成斜坡状,在牙合平面上相当于64|46处,左右侧分别削出前后两条不平行的沟,沟深约3mm,以便用作上下牙合堤咬合时的标记。

四、颌位关系记录的操作步骤

1、确定上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嘱患者用舌尖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并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

2、先修改预制下牙合托的高度。

3、核对牙合位关系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

(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4、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

(1)中线:

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画在牙合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下中切牙交界的标致线。

(2)口角线:

当上下唇轻轻闭合时,画出口角在牙合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牙合平面的直线。

(3)唇高线和唇低线:

属患者微笑,以蜡刀画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

唇高、唇低线也叫笑线。

笑线又分微笑和大笑两种笑线。

第四章牙合架及颌位关系的转移

第一节牙合架的种类

一、不可调节牙合架

(一)简单牙合架

这类牙合架仅能做开闭运动,且只能再现某一个牙合位,如牙齿尖窝交错的最广泛接触等。

(二)平均值牙合架

其除简单牙合架的功能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的前伸及侧方运动,但不能反映患者上颌与颞下颌关节的固有关系。

二、半可调节牙合架

此类牙合架需用面弓转移患者上颌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固有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模拟患者的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

三、全可调节牙合架

第二节HanauH2型架牙合

第三节转移颌位关系

一、上牙合架

(一)用面弓转移颌位关系并上牙合架

1、固定面弓

2、固定上颌模型将上颌模型就位于上托牙合上,调拌石膏固定上颌模型于上颌架环上。

注意上颌模型与上颌架环之间不可一次加入太多石膏,以免石膏凝固时的膨胀使牙合叉变位,如能使用硬石膏可适当减少其变形程度。

3、拆去面弓

4、固定下颌模型

(二)不用面弓上架牙合法

二、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一)髁道斜度和髁导斜度

咀嚼运动中的髁突在关节凹内向前下方运动的道称前伸髁道,髁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称髁道斜度。

人体上的前伸髁道斜度转移到架牙合上,称髁导斜度。

三、确定侧方髁导斜度

四、确定切导斜度

下颌从正中咬合作前伸运动时,下颌前牙切缘上牙舌面向前下方运动的道称切道,切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称切道斜度。

人体上的切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称切导斜度。

第五章排牙与平衡牙合

第一节人工牙的选择

一、人工牙的种类

(一)人工牙的材料

1、树脂工工牙

2、陶瓷人工牙

3、金属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功能

1、前牙人工牙天然牙的前牙在形态、色调、透明度、光泽、大小上个人差异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性格、性别、年龄等。

因此前牙的人工牙应尽量模仿天然牙,根据病人的面型、性格、性别、年龄等要素来进行选择。

2、后牙人工牙磨牙部人工牙的牙合面形态,关系到义齿的稳定、咬合平衡、咀嚼效率等。

因此其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解剖式人工牙、半解剖式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选择

(一)前牙的选择

1、形状如面形式宽大者,可选方圆形的前牙,面形瘦长者,选择用尖圆形前牙。

(1)根据颜面形态分类:

颜面的形态分为方形、尖形、卵圆形三类。

(2)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分类:

曾提出性格、性别、年龄三要素(SPA要素)的观点。

2、大小人工前牙的大小,通常以6个前牙的总宽度作为选择的标准考虑。

3、色调根据患者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年龄选择。

(二)后牙的选择

1、近远中宽度,以下颌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的的距离为参考。

2、颊舌径。

3、牙合龈高度,第一前磨牙牙冠的牙合龈高度,尽可能与尖牙协调一致。

4、形态。

(1)解剖式人工牙;

(2)关争剖式人工牙;

(3)非解剖式人工牙。

第二节排牙原则

一、人工牙排列原则

(一)美观原则

一副良好的全口义齿可以恢复患者面部下1/3的生理形态,使面上1/3与整个面部比例协调,同时还能恢复颜面部的丰满形态。

上颌并牙的切缘连续通常与下唇的微笑线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的圆弧。

(二)功能原则

二、前牙排牙原则

(一)牙弓弧度与牙合堤弓一致

(二)浅覆盖、浅覆牙合

前牙的咬合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正中牙合时不接触,非正中牙合时接触;另一种是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的牙合都保持接触。

但多半采用前一种排列方法。

当上下颌弓关到正常时,上下前牙一般排成轻度覆牙合和覆盖(约为1-3mm)。

若上下颌弓关系异常,必须排成深覆牙合时,则应加大覆盖。

(三)保持唇部丰满度

1、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的距离,唇部的丰满度一般是依赖唇侧基托和上前牙来实现的,上前牙应排列在切牙乳头前方8-10mm。

2、年轻人的两侧上颌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乳头中点,而老年人则与切牙乳头后缘平齐。

3、前牙切缘一般应露出上唇下方2mm上唇过长时可与上唇下缘平齐。

(四)体现患者的个性

1、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

2、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排列

三、后牙排牙原则

(一)牙槽嵴顶线原则

上颌后牙的中央窝或舌尖和下颌后牙的颊尖或中央窝,尽可能排在各自的牙槽嵴顶上,才能使牙合力通过牙槽嵴顶传导。

(二)牙槽嵴顶间线原则

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连线称之为牙槽嵴顶间线。

上下颌后牙人工牙应排列在牙槽嵴顶间线上,这样可以使全口义齿在咀嚼食物时牙合力直接传递到牙槽嵴顶上,偏向舌侧或颊侧,保证义齿的稳定。

(三)“中性区”原则

当牙列缺失后,牙列原来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了一个潜在的间隙,此间隙为唇颊肌和舌肌内外作用力的“中性区”。

如果将人工牙排列在中性区内,仍可受到唇颊肌向内和舌肌向外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则有利于全口义齿的固位。

(四)咬合平衡原则

在非正中牙合运动中,天然牙的上下牙列间只是一部分牙有咬合接触,而这种咬合关系不会损害整个牙列及口颌系统的健康。

但合口义齿侧不同,非正中牙合运动中如只有一部分牙齿的接触,则会破坏义齿的稳定,使义齿不能发挥良好的功能。

因此全口义齿不能发挥良天然牙列不同,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种咬合关系是通过调整人氏牙的牙合面,使义齿行使功能时,伴随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时的牙列位置变化,上下颌的双侧磨牙仍能保持同时接触,使义齿获得稳定。

(五)其他

1、牙合平面尽量平分颌间距离。

2、牙合平面尽量低于舌侧缘1-2mm,以免妨碍舌的运动。

3、下颌后牙功能尖应尽量位于磨牙后垫颊舌缘与下尖牙近中面构成的三角区内。

4、牙合力应集中的颌弓后段的中份。

5、按照颌弓形态和上下颌骨关系排牙。

第三节人工牙的排列方法

一、排牙前的准备

(一)器械及材料的准备

(二)模型的准备

1、标记线记人。

(1)颜面中线及口角线

(2)牙槽嵴顶线

2、后堤区形成

3、缓冲处置

二、一般排牙方法

(一)上颌法排列人工牙

1、前牙人工牙的排列

2、后牙人工牙的排列

三、特殊排牙方法

1、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1)轻度上颌前突:

是颌弓前部位于下颌弓前部的稍前方,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为了美观和功能,可将上颌人工牙的盖嵴部磨薄后,略向舌侧排,上颌前牙稍向唇侧排,适当减小前牙的覆盖,下颌前伸时,上下切缘能保持接触。

严重上颌前突:

上颌弓前部明显位于下颌弓的前方。

可将上前牙盖嵴部磨薄后,略向舌侧排列,下前牙稍排向唇侧,加大前牙的覆盖。

2、下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1)轻度下颌前突:

下颌弓前部位于上颌弓的稍前方。

将盖嵴部磨薄后稍向舌侧排,形成较小的覆牙合或呈对刃牙合关系(又称切牙合关系)。

(2)严重下颌前突:

下颌弓前部明显位于上颌弓前方。

上下颌前牙必爱莫能助面排成反牙合关系,即下前牙位于上前牙的唇侧。

3、上颌弓宽于下颌弓的排牙方法。

(1)上颌弓稍宽于下颌弓者,可将上颌后牙稍排向腭侧。

(2)上颌弓明显宽于下颌弓者,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排牙。

第一种方法

按正常位置要求,将上下颌后牙分别排于各自的牙槽嵴顶上。

咬合时上颌后牙的舌尖与下颌后牙的颊尖会出现早接触,可磨改早接触的牙尖以保持原有的颌间距离。

然后在上颌后牙腭侧加适当厚度的软蜡片与下颌后牙相咬合,再雕出牙合面的解剖外形,以后换成塑料。

第二种方法

先将下颌后牙按正常要求,排列于下颌牙槽嵴顶上,再按后牙的咬合关系排列上颌后牙。

然后在上颌后莜颊面加蜡,按颌弓的形状雕出牙牙冠的颊面及牙合面外形,以恢复对面颊部软组织的支持。

以后将蜡换为塑料。

4、下颌弓宽于上颌弓的排牙方法。

(1)下颌弓稍宽于上颌弓者,可将上颌后牙稍排向颊侧,下颌后牙稍排向舌侧,以建立正常的牙合接触。

在排牙时应注意上颌后舛不宜过于偏向颊侧,否则以后在使用中上颌基托易在中线处发生折裂。

(2)下颌弓明显宽于上颌弓者,后牙应排成反牙合关系,即上颌后牙的颊尖与下颌后牙中央窝接触,下颌后牙的舌尖与上颌后牙中央窝接触。

5、上下颌弓后部关系一侧异常一侧正常的排牙方法。

(二)无尖牙后牙排列法

1、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的排列法

(1)排列前牙:

上前牙排列如常规,但上下前牙需排列成较大覆盖,切道斜度为0。

(2)排列后牙:

将上下排列的后牙接触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单一平面。

2、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后牙牙合的方法

四、个性排牙法

(一)前牙的扭转和倾斜

1、中切牙左右上颌中切牙的远中略突向唇侧,可以使牙齿看起来较宽大,给人强有力的感觉。

反之左右上颌中切牙的远中向舌侧内收的话,可以使牙齿看起来较窄小,给人柔弱的感觉。

2、侧切牙近中向向,并与中切牙重叠,显示出刚劲、有力。

反之近中突向唇侧,重叠与中切牙远中内侧,则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3、尖牙近中突向唇侧,颈部略突出,近远中倾斜较小时,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反之远中突出唇侧,近远中倾斜较大时,给人以凶猛、强有力的感觉。

(二)修整前牙形态

1、人工牙的形态根据患者的面型、性格及年龄,选择合适形态的前牙,可以充分分体现患者的个性。

2、切角形态圆钝的切角多用于女性,显示温柔。

(三)调整切缘线

(四)调整牙弓形态

第四节全口义齿的牙合平衡

一、平衡牙合的分类

(一)正中平衡牙合

正中平衡牙合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牙齿间存在最大面积的多点接触。

(二)前伸平衡牙合

前伸平衡牙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牙合位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根据下颌前伸至前牙对刃时,上下颌后牙接触数目的多少,分为三点、多点与完全接触的牙合平衡。

(三)侧方平衡牙合

侧方平衡牙合是指下颌作侧方咬合运动时,两侧上下颌牙列间相对牙齿均保持着牙合接触关系。

根据非工作侧牙接触数目的多少也分为三点接触牙合平衡,多点接触牙合平衡和完全接触牙合平衡。

二、平衡牙合的理论

(一)五因素十定律

1、五因素

(1)髁导斜度

(2)切导斜度

(3)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4)补偿曲线曲度

(5)定位平面斜度

2、十定律

(1)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

(2)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4)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5)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6)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7)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8)定位现面斜度增加,切民斜度也增加。

(9)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10)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第六章蜡型的试戴与全口义齿完成

第一节蜡型的试戴

一、试戴前的准备

(一)按照排牙与平衡牙合理论检查其义齿排列情况

1、正中牙合是否达到最大面积的尖窝交错接触关系。

2、牙列是否整齐,两侧是否对称协调,覆牙合覆盖关系是否合适,后牙是否排列在与牙槽嵴顶连线性适当的位置。

3、个别牙排列位置是否正确。

(二)修整蜡基托

二、蜡型戴入口腔后的检查

(一)检查外观及垂直距离

(二)检查蜡基托是否平衡

(三)检查颌位关系

1、扪测颞肌

2、扪测髁突动度

3、观察面形

(1)下颌后退:

如果蜡型试戴时上下前牙呈水平开牙合,上下后牙呈尖尖接触,垂直距离增高,表晨下颌呈后退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确定颌位关系时,患者下颌处于前伸位,前伸位的蜡牙合堤咬合记录转移致牙合架上,完成排牙后,病人试戴时,下颌又回到正确的位置,因此出现下颌后退现象。

(2)下颌偏斜:

上下牙列中线不一致,一侧后牙呈对刃牙合或反牙合,另一侧呈深覆牙合,表明下颌偏斜。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确定颌位关系时,咬合动作偏向一侧,试戴蜡牙时,下颌回到正中的位置,与下颌牙列相对呈偏向另一侧的现象;下颌后退时,也常伴有下颌义齿偏斜。

(3)前牙开牙合:

咬合时上下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

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咬蜡记录刹误,或上牙合架过程中移动了咬合记录。

(四)检查咬合关系

1、用两段咬合纸分别放于两侧上下牙列之间,嘱患者做正中咬合。

咬紧时向外接咬合纸,如两侧的咬合纸都接不动,说明两侧的压力均等;如一侧咬合纸易拉出,则该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