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37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9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docx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

七年来各地中考历史七上材料题分册分考点汇编

(8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2年江苏南京中考]第31题

31.(8分)

⑴商(殷)(1分);甲骨文(1分)

⑵金文(铭文)(1分)

⑶秦始皇(嬴政)(1分);小篆(1分)

⑷兰亭序(1分);柳公权(1分)

⑸汉字:

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

书法:

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6分)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

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

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2分)

[参考答案][12年江苏苏州中考]第30题

30.

(1)主张:

“仁”。

(1分)

原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分)

(2)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1分)

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

(分)

(3)评价: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

教育家。

(1分)

依据:

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分)

材料解析题(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1分)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1分)

[参考答案][11年江苏苏州中考]第30题

答案:

(1)信息: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

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

商鞅变法。

措施:

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

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

为什么?

(5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2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10)。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3分)

[参考答案][11年福建泉州中考]第26题

26.(l)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5分)(注:

学生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措施: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分)

(3)评价方法: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2分)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分)其作用是什么?

(1分)

[参考答案][12年山东聊城中考]第31题

(1)“商君”:

商鞅(公孙鞅、卫鞅)。

(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分)“决裂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1分)

(3)措施:

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

(每点l分,共2分。

)作用:

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文化引领时代】(7分)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

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代表作是什么?

(1分)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

(1分)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1分)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

(1分)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

(1分)

[参考答案][12年湖北襄阳中考]第32题

【文化引领时代】(7分)

(1)《离骚》(1分,写错字不给分),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1分)

(2)百家争鸣(1分)

(3)韩非(韩非子)(1分)。

措施: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1分,只要能答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也可得分)。

②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两句答完整可得1分,缺一项不得分)。

(4)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分);(意思相近,能从正反两方面合理叙述均可得分,只答方面不得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29.秦始皇(图一),自古以来评说不一。

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请你也来评一评。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

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

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2分)

(2)【整理资料】

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统一度量衡。

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⑤统一文字。

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A组同学观点: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只填序号,3分)

B组同学观点:

秦始皇是暴君。

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

(只填序号,3分)

(3)【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2分)

[参考答案][12年福建龙岩中考]第29题

29.

(1)文物古迹。

(2分)

(2)A组:

②⑤⑥。

(每个1分,共3分)

B组:

①③④。

(每个1分,共3分)

(3)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

或:

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2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4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12年甘肃兰州中考]第26题

26.(10分)

(1)A:

大禹;B:

李冰(4分);

(2)都江堰(4分);

(3)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2分)。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中国︿*教育#&~出版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影响如何?

(3分)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1分)

[参考答案][12年广西桂林中考]第11题

(1)丝绸之路的开辟或者张骞通西域(1分)。

匈奴(1分)。

(2)鲜卑族(1分)。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答出二点即可,2分)。

(3)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1分)。

(6分)情境分析: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1分)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分)

[参考答案][12年江苏徐州中考]第31题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

(1点1分,共4点4分)

(考生如答改汉姓、改用汉姓或姓汉姓,穿汉服、改穿汉服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语或学说汉语,与汉族通婚或与汉族结亲等,也同样1点给l分。

考生如答改用汉族制度、改用汉族官僚制度、担任汉族官职、领取俸禄等,也给1分。

直接照抄原材料扣去l分。

只写改姓不给分。

本小题不超过4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答孝文帝改革或拓跋宏改革、元宏改革也可给l分)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考生如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也可给1分)(考生如答汉化不给分,地域写错不给分,错别字不给分)

 

(6分)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11年江苏徐州中考]第31题

(1)以德治国。

(1分)“仁”的学说。

(1分)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2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爱人”主张主要是什么内容?

(2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怎样治国?

(2分)

[参考答案]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2分)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分)[10年湖北咸宁中考]第40题

中国古代有着众多思想家,但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下面是两位同学有关孔子问题的对话,你认为谁的说法是错误的?

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09福州中考]第26题辨析题(5分)

错误:

小玲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因为孔子创立的是儒家学派。

(3分。

答案符合题意,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5分)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1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1分)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2分)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分)

[参考答案]

(1)“仁”(1分)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1分)(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董仲舒(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08徐州中考]第31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①指出材料中孔子的主要观点。

(4分)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

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学习音乐。

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②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6分)

材料三

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

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③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4分)

[参考答案]①以德治民(或提倡“仁”的学说);温故而知新。

(4分)

②胸怀大志;勤学好部;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

(言之有理,答对三条即可得分,6分)

③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国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06年潍坊中考]第21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分)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分)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分)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

(3)图一是潍坊人文景观之一,它位于哪个县(市、区)?

你能用一句话简介公冶长吗?

试试看。

(2分)

(4)图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

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2分)

[参考答案][09东营中考]第21题

(1)学派:

儒家。

(1分)思想核心:

“仁”。

(1分)原因: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3分)

(3)安丘市。

(1分)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是孔子弟子72贤之一,春秋末期鲁国人,相传懂鸟语,隐居读书授徒。

(1分,答出符合史实的一点即可)

(4)肯定:

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

否定:

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2分,答肯定、否定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民为贵”,“君为轻”。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

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

(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

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1分)

[参考答案]

(1)儒家学派。

(1分)“仁”的思想。

(1分)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1分)尊重他人.宽容.平等待人。

(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体现在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

(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08桂林中考]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2分)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分)

[参考答案][11年湖南长沙中考]第40题

40.(l)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

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4分)

(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2分)

(3)特点:

全面性;一分为二。

(4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等建议说:

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

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李斯说:

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

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

周青臣说:

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

淳于越说:

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

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

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5分)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人们持不同意见。

()

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

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

(3分)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2分)

[参考答案](12分)

(1)①√;②√;③×;④√;⑤×。

(5分)

(2)秦始皇(嬴政)。

(1分)不一样,李白的情感是褒扬,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

(3分)

(3)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分)

(4)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2分)

[09兰州中考]第23题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资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某班准备围绕秦朝的历史制作一期历史图片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按照示例完成下列图片的说明。

(3分)

示例

请按照示例完成以下图片说明

[参考答案](3分)

修筑长城——安定北部边境;统一货币——消除经济交流障碍;修建灵渠——加强对南方的统治。

(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

)(如抵御匈奴,便于商业交流,开发岭南地区等。

[09宜宾中考]第18题

(5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1分)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重农抑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