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40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期末考试.docx

九年级期末考试

初中2012—2013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深邃(suì)伫立(zhù)骸骨(hái)百鸟啾啾(qiū)

B.孱弱(chán)阴霾(lí)恻隐(cè)引颈受戮(lù)

C.胚芽(pī)沉湎(miǎn)倒坍(tān)吹毛求疵(chī)

D.涟漪(yī)窒息(zhì)荣膺(yīng)万恶不赦(shè)

2.下列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既然人称大学问家,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加强校车运行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B“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道出了新总理的执政理念和行动纲领。

C.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向民众多次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国土。

D.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4.下列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作者保尔·柯察金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C.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各自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

作品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事的批判,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5.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16分)

①.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表达词人哀愁沉重的句子是: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

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的诗句来表达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济世情怀;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中用“,”的诗句生动的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

③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相思之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的浪漫。

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都

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⑤《雁门太守行》中最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⑥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现象,一经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就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

例如“雨”,李商隐以“”一句,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苦;再如“日”,龚自珍用“____________”一句,深沉道出了辞官归里之时的无尽哀痛。

二、综合性学习,请完成6-8题。

(15分)

6.阅读下面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7.为了响应新一届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某学校针对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决定在全校开展“争做节约达人,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的勤俭节约活动,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则倡议书。

(5分)

8.学校举办“经典文学诵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7分)

⑴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2分)

答:

                               ⑵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

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 

⑶.《水浒传》十七回讲述了两位英雄智取二龙山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一首诗:

“有智能深助智深,绿林毫克主丛林。

降龙伏虎真同志,兽面谁知有佛心。

”这首诗中涉及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

请任选其中一人,写出与之相关的另一则故事名称(3分)

三、阅读理解(51分)

㈠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2题。

(19分)

失败的背面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

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

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

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

我追求的是民主。

”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

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

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

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

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

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如果是因能力不够而失败,就要告诫自己加倍努力。

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做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B】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

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9.文章开篇从“心理学家的实验”写起,有什么用意?

(3分)

10.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指出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6分)

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

(理解句子的含义)

②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

(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2.仔细研读第③节,联系下面的衔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成功的独到见解。

(6分)

【衔接材料】

1.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2.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二境写的是成功。

(季羡林《成功》)

探究结果:

独到见解:

(二)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完成13-17题(13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

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

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14、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2分)

15、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分)

16、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3分)

1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分)

(三)阅读《〈孟子〉二章》,完成18-21小题(15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19.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2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3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

(5分)

咏牡丹

王溥

枣花虽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能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22.诗人“咏”牡丹,却从“枣花”、“桑叶”写起,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2分)

23.诗歌中作者对牡丹有着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三、四两句简要回答。

(3分)

四、作文(60)

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方向而执著,方向又因为有我飞翔。

我就是——梦。

我是生命的动力,我为科学家创造奇迹,我为诗人唤起灵感,我是幸福的基石。

我是伟大爱情的前提,因为有我,才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千古佳传;我是奋斗者的坚强后盾,因为有我,才有无数伟大的诗人与成功者!

不信你听;一代枭雄曹操大声对天吟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那是曹操的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是诗仙李白的梦;“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那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梦。

是梦,铸造了千千万万的伟人与千古佳传!

请同学们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⑵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答案

一、1、D2、B3、B4、D(每空2分)

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⑤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⑥巴山夜雨涨秋池;浩荡离愁白日斜。

(每句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共16分)。

6.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3分,两个要点:

获奖和意义,少一点扣1.5分)

7、倡议书(共5分)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0.5分)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

(二)称呼(0.5分)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3分)

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

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

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0.5分)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0.5分)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8、①示例:

阅读是成长的催化剂。

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2分)

②BADC(每题0.5分,共2分)

③鲁智深,杨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或杨志押送生辰纲)(每空1分,共3分)

三、阅读㈠《失败的背面》

9、①引出本文论述的话题;②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作为本文的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3分)

10、A句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真实地论证了每个人对于生活中的事件,不能保

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要用正常的心态对待失败的观点。

B句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弱者与强者面对失败的心态进行对比,突出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正视失败,在失败中不断磨练自己,使内心更加强大的观点。

(4分)

11、①“失败之后的思考”是总结,是反思,往往能激发人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发愤图强、弥补不足,从而使人变得更强大,比成功后一时的快乐更有意义。

(3分)

②“必须”一词具有强调作用,强调了成功者学会接受失败,在失败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性。

(3分)

12、探究结果:

①走向成功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②成功要靠自己主观上的勤奋努力。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3分)

自己的见解:

例如成功要懂得谦虚内敛,要审慎行事,坚持不懈,学会尊重客观实际,善于抓住机遇等等。

(3分)

㈡《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13、不能去掉。

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分)

14、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2分)

15、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分)

16、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3分)

17、评分要点:

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

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分)

18、A(2分)

19、D(2分)

20、C(2分)

21、⑴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

(3分)

⑵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

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分)

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3分)

22、对比(2分)

23、中看不中用(意思相近即可)(3分)

四、作文

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注:

A内容B语言C篇章 

1、一类卷:

(54—60分) 

A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B语言顺畅,没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54分); ②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 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58一59分)。

 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55—57分)。

  

2、二类卷:

(45—53分) 

A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B语言通顺,偶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以4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

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②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3、三类卷:

(36—44分) 

A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尚具体;B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C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4、四类卷:

(18—35分) 

A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B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C条理不清楚。

 

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5、五类卷:

(0—l7分) 

A文不对题,不知所云;B语病严重,文理不通;C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以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其它两项尚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

 

1. 漏写题目扣3分。

 

2. 错别字每3个扣l分。

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

 3. 字迹工整的加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