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947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doc

TopS 大家网 69/70

201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预科班讲义

本课程不是按照《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章节的顺序讲解,而是为了帮助基础薄弱者尽快熟悉会计流程而开设的。

会计工作的流程: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是一般程序,也成为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企业,这种程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对于企业规模比较大、业务比较多,应根据定期的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或者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或者汇总记账凭证来登记总分类账。

一、会计方法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方法一共有七个,他们分别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请产、编制财务报表。

1.设置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一个名称,账户具有格式和结构。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我国采用借贷记账法。

3.填制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记账凭证就是为了保证会计凭证的真实、完整、可靠。

4.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用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

它是会计账户的表现形式。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所以,它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5.成本计算

对制造业企业,企业还要将平时所归集的那些生产经营费用按照一定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种不同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就是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七种会计方法之间的关系: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最初环节,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成本核算就是对初级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编制报表时会计核算的最后环节。

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

二、会计的重点知识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其含义是:

会计本质:

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

会计对象:

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基本职能:

核算和监督,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主要计量单位:

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会计的其他职能如预算、决策、分析、评价、考核等等

【例题1·多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核算B监督C预算D分析

[答案]AB

(二)会计的基础

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例题2·多选题】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下列收入费用应归属于本期的()

A本期销售产品款项对方尚未付款B预付明年的保险费

C本月收回上月销售商品的款项D尚未支付本月借款的利息

[答案]AD

【例题3·多选题】按照收付实现制要求,下列收入费用应当归属于本期的()

A本期销售产品款项对方尚未付款B预付明年的保险费

C本月收回上月销售商品的款项D预收销售产品的款项

[答案]BCD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

1.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

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2)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

(3)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

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金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四)会计的六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要素为内容构架的,因此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表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前三个要素是静态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后三个要素是动态的,体现在利润表中。

行政事业单位是五要素: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例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反映会计状况的会计要素()

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利润

[答案]D

1.资产:

(1)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①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是现实的资产,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如:

企业在未来某一时点将要购买的设备,此设备就不是企业现有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拥有:

是指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者处置。

控制:

是指不拥有所有权,却实际控制,所谓实际控制,如: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③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本质特征)

资产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企业已经取得的某项资产,如果其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复存在,就应该将其剔除。

(3)资产的确认: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票据、库存商品、其他应收款

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

无形资产: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其他资产:

包括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例5·判断题】

资产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对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答案]错误

【例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生产使用的原材料B生产用机器设备C交易性金融资产D预付购货款

[答案]B

2.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注:

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

如企业与其他单位签署购货意向书

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资产或劳务偿付,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的确认: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例7·单选题】根据负债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不属于负债的()

A预收账款B应付账款C其他应付款D预付账款

[答案]D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实际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在我国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按构成可以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

(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点:

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的确认条件:

①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收入和利得的区别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利得分两类:

一类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即:

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

二类是计入利润的利得(即:

计入营业外收入):

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等。

5.费用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点: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的确认条件:

①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费用和损失的区别: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损失,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损失分两类:

一类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即:

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等;

二类是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即:

计入营业外支出):

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罚款支出、对外捐赠、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等。

6.利润:

(1)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五)会计等式

1.概念:

会计等式,是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2.会计等式的内容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左边反映资金的运用,等式的右边反映资金的来源,因此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注意:

负债总是位于所有者权益之前,这种顺序的排列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

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

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差额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差额为亏损。

这一等式是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表明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

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会计等式)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财务状况反映了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存量情况,而经营成果则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资产的增量或减量。

第三等式是反映第一会计等式与第二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是第一等式的扩展。

【例题8·多选题】会计要素中表现的会计等式()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

C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额

D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答案:

AB

【例题9·单选题】以下工作中不以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的是()

A复式记账B成本计算C编资产负债表D试算平衡

答案:

B

(六)会计科目

1.概念:

会计科目,是指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照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进行分类

①总分类科目:

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总账科目一般是按财政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②明细分类科目:

也称明细科目,它是对总分类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它们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提供的指标比较详细具体,它是对总分类科目的具体化和详细说明。

明细科目的设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外,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自行设定。

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起补充和说明作用。

(2)按照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一是资产类科目:

如: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二是负债类科目:

如: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三是共同类科目:

既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

四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如: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五是成本类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六是损益类科目:

收入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类: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科目表(一般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下表所示。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35

2203

预收账款

1

1001

库存现金

36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2

1002

银行存款

37

2221

应交税费

3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38

2231

应付利息

4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39

2232

应付股利

5

1121

应收票据

40

224l

其他应付款

6

1122

应收账款

41

2501

长期借款

7

1123

预付账款

42

2502

应付债券

8

1131

应收股利

43

2701

长期应付款

9

1132

应收利息

三、共同类

10

122l

其他应收款

44

3101

衍生工具

11

1401

材料采购

四、所有者权益类

12

1402

在途物资

45

4001

实收资本

13

1403

原材料

46

4002

资本公积

14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47

4101

盈余公积

15

1405

库存商品

48

4103

本年利润

16

1411

周转材料

49

4104

利润分配

17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五、成本类

18

151l

长期股权投资

50

5001

生产成本

19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1

5101

制造费用

20

1531

长期应收款

六、损益类

2l

1601

固定资产

52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22

1602

累计折旧

53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23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4

6111

投资收益

24

1604

在建工程

55

6301

营业外收入

25

1605

工程物资

56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26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57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27

1701

无形资产

58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28

1702

累计摊销

59

6601

销售费用

29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0

6602

管理费用

30

1711

商誉

61

6603

财务费用

31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62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二、负债类

63

6711

营业外支出

32

2001

短期借款

64

6801

所得税费用

33

220l

应付票据

65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4

2202

应付账款

(七)账户

1.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2.账户的分类

会计科目有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账户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也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即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

3.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必然登记减少。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类型。

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注意:

资产类(成本类)账户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增借减,余额在贷方;费用类账户借增贷减,一般无余额;收入类账户贷增借减,一般无余额。

4.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联系

(1)本期发生额是一个期间指标,说明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

(2)余额是一个时点指标,说明某类经济内容在某一时日增减变动的结果。

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期初(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类型。

5.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注意:

“借”“贷”不表示任何经济意义,单纯就是借贷记账方向的符号。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账户对应关系就是在借贷记账法下形成的一种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

如:

企业购买设备价值5万元,并投入使用,不考虑税的问题。

一方面固定资产增加,计入借方;一方面银行存款减少,计入贷方。

因此固定资产的对应账户就是银行存款,反之,银行存款的对应账户就是固定资产。

(八)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第二,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第三,确定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3.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合并记录和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应逐项反映和记录。

(九)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目的就是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

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的。

注意:

一是试算平衡时必须是全部账户;二是等式的左边是借方,那右边一定是贷方;三是左边是期初,右边一定是期初;左边是期末右边一定是期末。

试算平衡时,不能说账户绝对没有错误。

(十)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含义和关系

(1)总分类账户又称为总账账户,简称总账。

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是提供总括分类核算资料指标的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

(2)明细分类账户又称为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

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明细账提供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是从属于总账的。

即总账的从属账户。

(3)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账的核算内容相同,只不过反映内容详细程度上有所不同。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