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57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设计任务书.docx

项目设计任务书

编号:

乘用车XXXX项目

设计任务书

 

项目: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苏XX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前言

为了定义新车型基本参数及其开发目标,特编制此报告。

本分析报告由江苏XX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报告主要起草人:

毛祖剑

本报告于2018年10月发布。

 

一、任务来源

XXXX立项报告申请书、销售调研市场消费群体及市场热门同类车型对比报告,设计一款5门4座、外观惊艳、内饰色彩分明、使用功能齐全、科技智能等需求的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

二、设计原则

●主要用于国内一、二、三、四线城市年轻群体。

●XXXX车型外形尺寸长宽高分别为:

长≤3460mm、宽≤1475mm、高≤1615mm,轴距2455±50mm。

●XXXX车型五门四座,四驱的驱动形式。

●充分考虑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满足国家产品定型标准。

三、整车主要技术指标

参数目录

电机型式

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型号

45kw

额定电压(V)

310-380

电池类型

三元锂电

额定容量(Ah)

≥55

充电时间(h)

6-7

车身型式

承载式车身

车身结构

5门4座SUV

驱动型式

前驱

长(mm)

≤3460mm

宽(mm)

≤1475mm

高(mm)

≤1615mm

轴距(mm)

2455±50mm

轮距(mm)前/后

1300±10/1295±10

最小离地间隙(整备)(mm)

≥140

座位数(人)

4

最高时速(km/h)

≥100

最高车速续驶里程(km)

——

经济时速(km/h)

60

经济时速续驶里程(25℃)(km)

≥170

NEDC续驶里程(km)

≥150

最大爬坡度(%)

≥20

4%坡度最大爬坡车速(km/h)

75

12%坡度最大爬坡车速(km/h)

102

最大爬坡车速(km/h)

30

最小转弯直径(m)

≤9.4

(0~50km/h)/(50~80km/h)加速时间

≤5.2s/≤6.2s

前悬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后悬架

扭力梁非独立悬架

轮胎规格

165/65R14

轮胎气压(kpa)前/后

250/250

轮辋类型

铝轮

转向器型式

齿轮齿条式

方向盘尺寸

方向盘380mm

方向盘材质

发泡

方向盘调节功能

--

多功能方向盘

转向助力

前/后制动器型式

前盘后鼓

驻车制动类型

脚驻车

制动助力

ABS防抱死

制动距离(m)(50-0km/h满载)

≤20

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提醒装置

伴我回家功能

脚驻车未松提醒

车门未关提醒

遥控钥匙

方向盘+助力

点火锁

主驾座椅六向手动调节

副驾驶座椅四向手动调节

前排座椅头枕高低可调

后排座椅带可调头枕

后排座椅5/5分体式放倒

皮革座椅(套色定义)

主驾驶员3点式安全带

副驾驶员3点式安全带

后排安全带

儿童锁

副驾驶安全拉手

后排安全拉手

倒车影像

外后视镜手动调节

外后镜手动折叠

机械式防炫目内后视镜

注塑保险杠

玻璃升降

四门电动

玻璃一键升降

一键降

主驾驶遮阳板

副驾驶遮阳板

副驾驶遮阳板化妆镜

内置天线

雨刮器

无骨

后背门开启方式

手动

前排室内顶灯

后排室内顶灯

前组合灯

卤素+透镜

大灯高度调节

高低速功能D、S

空调(手动)

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后雾灯

倒车灯

牌照灯

高位刹车灯

12V电源

电子仪表

T-BOX

扬声器

2

能量回收功能

低速报警

蓝牙免提装置

电容触控液晶屏

USB充电口

拖车钩

反光背心

三角警告牌

说明书

保养手册

四、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技术性能分析对比

与国内同级别车型比较,XXXX电动车较好地继承并优化了样车的设计及结构。

空间尺寸较大,特别是内部乘员空间宽敞,乘坐舒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与国内同级别车比较,整车造型更为新颖、乘坐舒适超过同级别车型。

与样车比较,提高了整车制造工艺水平和配置。

五、开发设计方案

5.1、造型

5.1.1、工作内容

XXXX电动车项目的造型工作包含:

5.1.1.1、外观和内饰的整体造型方案图设计、效果图设计。

5.1.1.2、1个外观

5.1.1.3、零部件的细节造型设计,包括方向盘、座椅(配色)、仪表台中控板、轮毂、后视镜、灯具的表现效果等。

5.1.1.4、整车外表面及内饰外表面光顺建模。

5.1.2.1、目标:

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造型及分缝设计必须满足目前可能实现的工艺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现成本的差异。

效果图的比例及透视关系合理,能够反映所有的设计线条及设计细节,曲面过渡及光影效果的表达方式合理明确。

5.1.2.2外部造型的创意要求:

对比国内同类型电动车,外饰造型重新设计。

5.1.3、内部造型的创意要求

内部造型仪表台、副仪表台、门护板重新造型。

5.1.3.1、工作流程:

5.1.3.1.1、仪表台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其中一种颜色与整体内饰同色或近似色彩,实现工艺为注塑,表面皮纹处理,不同材质部分也可以采用表面电镀或套色。

仪表台本体为整体式仪表台。

分缝合理,避免视觉方向产生豁缝,避免过分集中的分缝。

仪表台的设计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前排座乘客的膝部空间。

仪表台实现功能尽可能完整,设计中考虑杯托。

5.1.3.1.2、门饰板的设计风格与参考车协调,门饰板本体的分块尽可能为整体,最多为两个部分。

分缝合理,避免视觉方向产生豁缝。

门饰板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到乘客的肘部空间。

5.1.3.1.3、效果图的比例及透视关系合理,能够反映所有的设计线条及设计细节,曲面过渡及光影效果的表达方式合理明确。

5.1.3.2、内部造型约束条件:

5.1.3.2.1、仪表台的布置方案参考样车的布置方案,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不做大的变动,如有不合理可进行适当调整。

组合仪表、空调控制面板、收音机面板、翘板开关可以在供应商的产品序列中选取或直接沿用样车的部件。

5.1.3.2.2、门饰板的窗台面位置根据外部造型的变化进行相应变动,内扣手的位置尽量保持不变,造型与结构设计选用市场上成熟车型的内扣手造型与结构。

5.1.3.2.3、方向盘仅改变样车方向盘的型面,不改变结构方式。

变速杆球头和手刹手柄造型可考虑重新设计。

5.2、总布置

5.2.1、工作内容

在项目进行前期,完成对整车设计的定义,对造型、底盘、电气、车身、内外饰提出设计要求和控制方法。

完成预布置设计任务,确定底盘结构形式及布置方案,点动力匹配及布置方案,车身附件、电器件的布置位置及连接方案,SAE人体模型布置,内部尺寸系统的建立,预布置图的绘制,配合造型人员实施空间的校核工作等。

在造型设计阶段,组织白车身设计人员、内外饰设计人员跟踪造型设计各阶段,并及时进行工艺实施论证工作。

在结构设计阶段,完成设计过程中的总成间匹配调整,并实时对预布置图进行修正。

完成明细表的修改和控制工作。

完成法规校核工作,对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设计部分提出合理修改意见。

完成人机工程学校核工作,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校核的设计部分提出合理修改意见。

完成运动部件运动学模拟校核工作,对产生运动干涉的设计部分提出合理修改意见。

配合完成零部件的定点配套工作及相关技术协调工作。

在设计总结阶段,完成总布置图的绘制工作,完成总体布置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5.2.2、满足法规要求

本项目的所有设计内容必须符合2017年以前国家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所有的测量方法、试验方法、使用仪器设备及工具、交流中使用术语必须符合相关GB标准及QC/T标准。

对于设计部分中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未涉及或不完整的部分,参考相关的欧洲ECE标准。

对于各类评估方法、人机工程学计算方法,参考SAE设计手册。

5.2.3、人机工程要求

项目过程中采用的人体模型和H点测量程序遵循的标准是SAEJ826-2008。

眼椭圆、95%头部包络线、99%头部包络线的计算方法以SAE设计手册相关内容(SAEJ941-2010、SAEJ1052-2010)为设计依据;各视点位置的计算方法以GB11562-2014中相关内容为设计依据。

人机工程校核内容还必须包括如下内容:

驾驶员前视野校核、人体坐姿校核、脚踏板布置校核、上下车方便性校核、后视野校核、SAE95%男性手触及位置校核、安全带固定位置校核。

本项目经过部分修改设计后的人体坐姿及内部布置尺寸应该优于样车的人体坐姿及内部布置尺寸,同时也应该优于同级别车型的人体坐姿及内部布置尺寸。

5.2.4、整车明细表编制要求

明细表的编制必须满足零件不重号,不重名及唯一性的要求。

各零件总成级别正确,能反映正确的安装所属,从整车总图代号起编制到一次配套件。

明细表编制规则遵循QC/T265-2004《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以及金彭的相关企业标准。

5.2.5、总布置图绘制及设计总结工作要求

总布置图必须包含如下两个基本视图:

整车Y0断面视图、整车后视图。

还应该包含如下两个辅助视图:

前后车门开度视图、前视野A柱盲区示意图。

同时全部总布置尺寸以列表形式绘制在图纸的最右侧,便于日后查询。

整车后视图在Y0线的左右侧分别表示前排H点位置和后排H点位置的整车断面图。

整车Y0断面视图中还应该同时表现出各排H点位置的整车断面图。

所有的基本视图中应该包括操控部件各运动位置的外廓投影线,运动部件运动各极限位置的外廓投影线,关系到内外部尺寸标注的零件的外廓投影线,SAE95%男性的人体模型及相关辅助图形。

整车Y0断面视图同时需要表达出空载和满载状态的车轮位置。

总布置图的尺寸标注、线形、字体等必须符合国标相关的绘图标准。

总布置尺寸代码符合SAEJ1100-2009中的相关规定。

总布置设计报告是整车设计的总结性文件,总布置设计报告包含如下内容:

整车设计说明书

整车参数及配置表

产品明细表

整车主要总成产品爆炸图

人体布置及坐姿校核

整车视野校核报告

风窗雨刮器运动校核报告

人体操作控制校核报告

上下车方便性校核报告

5.3、白车身

6.

5.3.1、工作内容

造型方案后期,参与产品工艺性方面的技术评审。

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白车身的设计、修改工作、五门开启门系统运动学及动力学校核分析报告

结构设计验证阶段,完成白车身焊点布置设计,检验白车身的焊接工艺性;完成整车密封性能检查;完成白车身系统料厚干涉检查;完成白车身零件成型工艺性检查。

项目总结阶段,完成白车身零件3D、白车身分总成爆炸图、白车身焊接结构树、白车身涂胶图、白车身零件产品品质基准书的绘制和编制工作。

5.3.2、全新开发部分工作要求

全新设计部分应该以样车的设计思路展开设计。

尽可能不改变样车的零件分块特征、搭接关系、焊点布置等设计要素,不改变样车的孔位功能布局和结构特征布局。

白车身内板部分尽可能采用样车设计,只针对造型的变化作相应改动。

设计过程中保证如下设计要素:

●对称部分以Y0平面左右对称

●同一部件的安装孔的法向矢量必须保证平行

●注意左右非对称零件,避免错误对称操作

●零件孔间距及孔径的圆整

●左右件如为同件,必须保证左右件的通用性

●注意安装缓冲块的工艺孔,整车的旋向必须保证一致

●所有安装及维护工艺孔保证其可实施性

●合理的断面结构,保证工艺实施、强度,断面尺寸尽可能参考样车

5.3.3、数模提交标准

数模提交形式为CATIAV5R20版本实体。

所有提交数模必须是完全导圆角后的数模,所有内板零件的圆角大小必须是以半径规从实物测得数据为准。

零件构建基面不能使用FILL方式构建;除特殊情况,圆角部分不得使用BLEND方式构建。

所有零件在曲面缝合(JOIN)过程中精度不得低于0.001mm,不得使用HEALING命令进行缝合。

所有零件的边界必须经过修整,除分次切边部分可以产生点连续尖角,其余一次完成切边部分的边界必须是一根切向连续的曲线,同时从加工方向视角看,该曲线必须是光顺的无过多扭曲。

所有数模提交前必须完成上述内容自检。

完整的白车身数模提交前,必须完成总成内及总成间的料厚干涉检查。

在内外嵌套的零件中的圆角必须保证内部零件相应的圆角大于或等于外部零件相应的圆角,保证圆角部分不干涉且有足够间隙。

连续搭接边上产生嵌套关系,在布置焊点的型面保证面与面的贴合,其余型面必须保证2mm以上的间隙。

搭接边的第一道圆角边界与其搭接的零件边界至少保证2mm以上的间隙。

完成的白车身数模提交前,必须完成总成内及总成间的焊装工艺性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

●所有零件在搭接且布置有焊点的位置,至少保证有10-12mm的零件搭接宽度。

●按照焊接次序,零件的搭接关系准确,不能出现后一序零件的搭接边插入前一序零件搭接边内的情况出现。

●后序零件在往被焊定位工位直线移动过程中,前序零件不得有阻挡其直线运动的部分存在。

●每个需要工装定位的零件,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的工装定位孔,且这两个孔的法向矢量方向尽可能保证平行。

如果零件内无法布置两个圆孔,可采用长腰孔定位设计。

●利用同一位置定位的零件,其在该位置的工装定位孔必须为同心;在同一工序定位焊接的,其圆半径必须为等值;后序零件的圆半径必须大于前序零件的圆半径。

●所有焊点位置必须保证焊钳的运动空间,如果出现零件的阻挡,该零件上必须保证足够大小的焊接工艺孔。

完整的白车身数模提交前,必须完成总成内及总成间的密封性能检查。

对于所有安装密封条的部分进行特征断面检查。

检查的平面必须垂直于密封条的安装路径,检验密封条的安装面与压合面的垂直距离,同一密封条的周圈,其垂直距离的波动范围小于1.5mm。

完整的白车身数模应该包括白车身钣金零件、焊接螺栓、焊接螺母、堵盖、拉铆螺母、车身附件、车身附件用紧固件、密封条、风窗玻璃等数模。

所有数模必须是装配在整车坐标系下。

所有零件的装配关系必须保证同轴、面贴合、点连接等理论装配关系。

提交零件的命名规则详见相关项目管理规定。

5.3.4、材料及工艺实施流程要求

根据测量结果,所有料厚圆整到提供的材料标准中的最近项。

测量部分必须是接近垂直于零件冲压方向的型面,且测量多个部位取其平均值。

零件修边必须保证三种要素。

●在白车身设计过程中零件可能出现在边界位置的微小翻边,主要用于边界加强或防止划伤人员。

一般为了保证切边模具刀口的强度,保证边界到第一道圆角至少有3mm的宽度。

●同一工序切边的边界,从加工角度方向上看该曲线段,其余料部分必须保证向零件外某一个方向有5度以上的废料退料角度

●为了保证切边模具刀口的强度,所有型面导圆部分的边界,其边界必须接近垂直于圆角曲面边界通过整个圆角面,只有在曲率较缓的型面上才能产生边界方向的改变。

对于剧烈变化的台阶,在零件边界位置尽可能设计成较缓的过渡。

对于孔较多的零件,冲孔设计应该注意到同序冲孔的孔间距离能保证一套冲孔机构布置的实现,同序冲孔的孔法向矢量的角度偏差应该小于5度。

所有一序成型的钣金零件以其标识的加工角度线分析,必须有5度以上的加工角度,部分地板零件(前纵梁、后纵梁等)可以有5度以下3度以上的加工角度。

此检查在基本型面构建完成就必须检查,以免日后工作重复。

在后续特征添加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出现冲压负角,尤其在拉延筋的设计上要注意负角的出现。

在与加工角度线平行方向型面上的拉延筋其方向应与加工角度线平行。

一些拉伸困难的钣金零件在圆角交会部分必须完成尖锐角的钝化处理。

钣金零件加工角度线的方向制定规则:

●类似侧围外板、门外板、门内板、翼子板、顶盖、主要地板零件等特殊大件,其加工角度方向约定为整车坐标的X,Y或Z方向。

●一般零件、发动机仓盖内外板,选用零件的最小冲压距离方向作为其加工角度线的方向。

所有复杂的钣金零件除常规的冲压工艺检查外,必须经过拉延模拟CAE分析,对料厚可能减薄超过25%的零件位置,数模必须修改完善直至分析通过。

对此过程必须以分析报告形式完成。

5.3.5、车身附件要求及相关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计算

车身附件的设计内容包括沿用样车附件的电子样机装配,以及对装配结果的干涉检查、适应性定性结论。

车身附件数模必须能精确反映全部该零件所具备的外型特征,尤其是安装孔位的空间位置关系,数模和测量数据间的偏差不能大于0.2mm。

对于车身上相关的运动零件必须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主要包括:

●前后车门系统开门过程中铰链配合限位器的工作检验。

前后门开启过程中,前门对翼子板及侧围外板的A柱相对最小距离的变化规律,运动过程最小距离值的报告。

●机舱盖开启过程中,机舱盖对翼子板,前风窗下横梁,侧围外板,前风窗的最小距离的变化规律,运动过程最小距离值的报告。

●前后门玻璃升降器运动机构模拟,分析玻璃在滑轨内的轨迹运动情况。

●前风窗雨刮器运动机构模拟,分析刮刷面积及机构运动过程中与周边零件的最小距离状况。

5.3.6、整车结构刚度分析计算

在完成整车白车身数模后,对整个白车身框架进行结构刚度的分析,对车门系统进行单独的结构刚度分析。

前处理工作包括整车白车身的数模的简化、网格划分、布置焊点约束,建立分析模型。

需要完成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模态等分析内容。

5.3.7、图纸绘制及产品质量控制书编制要求

5.3.7.1、白车身设计部分的技术图纸包括:

白车身零件图、白车身分总成爆炸图、白车身焊接图、白车身涂胶图。

5.3.7.2、所有图纸的绘制格式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工程制图的相关国家标准及QC/T1-1992和QC490-2000的相关规定。

5.3.7.3、所有图纸的视图布局合理,不浪费空间。

尺寸及标注文字不产生干涉。

5.3.7.4、白车身零件图的主要视图必须能清晰表达出零件所在车身位置情况、外型尺寸、孔位信息、孔径信息、孔间距信息、零件工艺定位孔信息。

辅助视图必须能表达出零件的特征断面情况,辅助视图中还应表达出与该零件有搭接关系的其他零件的断面情况,断面图中必须表达出所有零件的料厚情况,在孔位位置,只链接数模中有曲面表示的一侧,断面图中本零件采用实线线形,有搭接关系的其他零件采用双点划线线形。

所有辅助线、坐标网格线采用细线表示。

每个零件的三维轴侧图比例合适,不可占据大幅图纸空间。

图纸标题栏及技术标准完整。

5.3.7.5、白车身分总成爆炸图采用45度轴侧视方向,从白车身总成级别开始完成逐级爆炸图的绘制。

要求总成和总成之间不相互遮挡,同时能体现相关空间位置关系。

5.3.7.6、白车身焊接图必须能清晰表达出每一个焊点的空间位置,焊点与焊点的间距、焊点的数目、焊点直径、所焊接对象的零件号。

对于非点焊部位能表达出焊接类型及焊缝长度等设计元素。

5.3.7.7、白车身涂胶图必须能清晰表达出涂胶的位置,胶的种类,胶的尺寸等方面的信息。

5.3.7.8、白车身产品品质基准书包含白车身零件的线框图,标识零件夹持面(点),定位基准孔的绝对坐标、孔径及位置公差,其他孔孔径及位置公差,型面精度、边界精度要求,重要尺寸控制公差等方面信息。

5.4、底盘

5.4.1、底盘设计工作内容

底盘根据总布置硬点重新开发。

5.4.2、底盘设计工作要求

每个零件的数学模型必须符合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条件,冲压零件保证冲压方向上有足够的加工角度,点焊零件间的焊接面之间无间隙、有布置焊点的位置、点焊可实现,烧焊零件间有足够的焊接和调整间隙,孔径大小应考虑轴孔配合公差。

根据悬架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对底盘的关键点进行优化,相应底盘零件的孔位应该根据优化后的结果进行更改。

所有只用于布置用的控制外型数模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外型数模必须能精确反映全部该零件所具备的外型特征,尤其是安装孔位的空间位置关系,数模和测量数据间的偏差不能大于0.2mm。

最终提交的底盘数模必须是装配在整车坐标系下,设计状态为空载状态,空载状态下,数模中测得的底盘技术参数必须与样车实车空载状态经过四轮定位后所测量得到的技术参数数值一致。

所有零件的装配关系必须保证同轴、面贴合、点连接等理论装配关系。

装配数模还应该包含完整的紧固件,标准件。

管路数模完整,包括管路的连接方式、固定方式都必须以数模方式表现。

所有底盘数模不存在系统内、系统间的空间干涉问题。

提交零件的命名规则详见相关项目管理规定。

5.5.3、悬架运动学及动力学校核分析工作要求

从空载状态数模中获取悬架运动学分析的关键点,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连接部件,输入各弹性元件的相关参数,得到相应的悬架运动学模型。

通过在模型上施加一定的载荷和运动,检验悬架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输出车轮的运动包络,检查下车体轮毂包等车身部分是否达到标杆车轮胎包络间隙,与其他各系统零部件能否达到安全间隙。

5.5、电气系统

5.5.1、电气设计工作内容

电器系统根据整车项目输入重新开发。

电气设计包含如下工作内容:

●电气明细表的编制工作

●电器件的逆向建模及安装布置设计

●三维线束建模布置

5.5.2、电气设计工作要求

最终提交的电气数模必须是装配在整车坐标系下。

所有零件的装配关系必须保证同轴、面贴合、点连接等理论装配关系。

装配数模还应该包含完整的紧固件,标准件。

线束数模完整,包括线束的连接方式、固定方式都必须以数模方式表现。

所有电气数模不存在系统内、系统间的空间干涉问题。

提交零件的命名规则详见相关项目管理规定。

5.5.3、设计方案

根据汽车电气系统的分类和整个汽车电气系统的开发过程,按配置对汽车电气系统进行开发设计。

5.5.3.1、照明信号系统

5.5.3.1.1、照明系统的确定

根据整车要求及国家法规的要求选用下列灯泡,并对其电路系统的控制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满足要求:

外部灯具采用了组合灯方式,主要有:

前左组合灯

1套

前右组合灯

1套

后左组合灯

1套

后右组合灯

1套

注:

其中前照灯、转向灯和前位置灯构成前组合灯,倒车灯、制动灯、后位置灯、后转向灯及后雾灯构成后组合灯。

具体形式如下:

a)法规要求的其他各种灯光照明及信号装置;

b)喇叭,按钮在方向盘上,按照QC/T30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最新版本执行;

c)前组合灯:

——卤素大灯;

——卤素大灯安装布置,按照GB4785-2007执行;

——集成近光灯、远光灯、位置灯、日间行车灯(根据车型)。

d)后组合灯:

——集成位置灯、制动灯、转向灯、倒车灯、雾灯;

——安装布置,按照GB4785-2007执行;

e)高位刹车灯:

——安装布置,按照GB4785-2007执行;

f)内部照明:

——前顶灯;

5.5.3.1.2、信号系统的确定

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喇叭、转向灯信号、紧急灯开关、倒车和制动灯及其开关,以及前后雾灯等可以向周围环境发出警告和示意的信号装置。

喇叭:

单电喇叭。

组合开关:

尽量选用样车组合开关(组合开关安装在转向管柱上)若不能则重新开发,功能包括大灯远近光、超车档、小灯档、转向档位、前雨刮、喷淋。

紧急灯开关:

具有示警指示作用。

制动灯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