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0959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

  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

下面是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1很小的时候,在网上便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照片:

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中国的前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隐便能望见,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缩影:

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轻松而自在,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幻想。

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评,而是简洁优美的笔调,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自由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书先生的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的诵读声,鲁迅先生携着这一切的一切,从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语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2今天,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说说在这课我学到的词语吧,确凿,菜畦,轻捷,臃肿,鉴赏,人迹罕至,无从,人声鼎沸等。

好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的写法很好,运用从低到高写静物从高到低写动物。

这种写法以后在写作中很有好处。

  其次,是本文表达的主旨,虽然在写三味书屋时,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但主要是想写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最后,是动词用的好,如:

  “扫开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而细致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同时也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余,我也可以写一段如:

他推开门,径直走进来,拿起桌子的书,转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翻开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很好,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3这段时间,我阅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真多!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一个小乐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野草、野花、中药等植物。

鲁迅还听说何首乌根有点像人形,吃了便可以变成神仙。

  百草园里不单有植物,还有动物,比如:

鸣蝉、黄蜂、云雀、蟋蟀等小动物。

后来百草园卖给了朱文公的’子孙了。

  百草园夏天的鸟鸣,冬天的云雀,都给鲁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就到了三味书屋。

  书屋是鲁迅读书、学习的地方。

这里和百草园可完全不同了,它是“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不但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在书屋里只能攻读经书,别的学问是不能问的。

难怪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呢!

在书屋的后面有个园子,当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就会偷偷地溜出去玩,真是有意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鲁迅用朴实的写法,描绘出了百草园是妙趣横生的儿童乐园,也表达出了书屋对学生的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么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

三味

  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

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熟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5作者着力去刻划人物的形象时,概括集中地描绘细节,即使在片断上也要活龙活现把形象刻划好。

鲁迅的巨著,就有异常丰富的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片断是在书房里读书。

那位高而疲的老先生管着学生读书之后,“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调倪,一座皆惊呢,金厄罗,颠倒淋漓唯,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这个片断,一下就把冬烘先生的形象勾划出来。

  一部作品,如果抽掉了绘声绘影的细节,它就不会有艺术的感染力。

离开细节去刻划人物,不过是塑出没有灵魂的偶像。

的确,真实的细节还是靠生活去提炼的。

诗人歌德说过:

  “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他谆谆瞩咐爱克曼:

  “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

”这些话虽然平常,却是至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而作的,收录在《朝花夕拾》中。

优美的文字然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仿佛把我也带到了那个年代。

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铺叙,以纯真的笔调展现了孩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对束缚孩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做出了批判。

  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美味的覆盆子;孩子们能在冬天的百草园堆雪人、捕鸟;更能听到隐在那一片荒芜的野草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

文中关于百草园中景致的描写,由静到动,详略得当,显示出了身在其中的乐趣不会消失,只会在随着季节的流转而变得丰富多彩。

  当作者关上百草园的大门后,视角随机又转入另一个世界——三味书屋。

在鲁迅眼里,这是“最严厉的书塾”,孩童来到这里便会受到束缚。

然而作者先抑后扬,随即写到书塾的后院的玩耍和课堂的偷乐,给学生时代的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表现出了孩童追求快乐的天性是不可压制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回忆起童年的美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7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

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题记最近闲来无事,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中颇有感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趣事,从而反映了鲁迅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鲁迅那时候,非常活泼、天真,而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迷失在题目中,就像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他只能说:

Ade,我的欢乐,Ade,我的童年,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那时,我正去S学校参观。

走进教室,我惊奇地发现,黑板上的作业多得超乎我的想像,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

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

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是啊,如今的孩子,身上背负着学习的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已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的童年。

人们啊,让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吧,卸去孩子们背上的壳,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8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

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

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

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