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0986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docx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800字以上

  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

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孔子立世,以德立世,克己复礼。

他对于志向,有着独立的见解,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并继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原因就在于有志者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遥望历史漫漫长河,有哪位流芳百世者是毫无意志存于世间?

又有哪位是轻松到达成功彼岸?

答案是否定的,自古就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且看司马迁,遭受奇耻宫刑,却仍然坚强活下来,这并不是因为他想苟活于世,而是因为他呕心沥血苦心撰写的《史记》没有完成,所以他淡然了,他再也不在乎所谓的名节,他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的遗著,再看屈原,他被放逐,被渔父嬉笑,可是他都不管了,他只愿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他不愿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所以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他的坚定、他的决心、他的勇气,成功地证明了自己,他让我们后人看到了他的刚毅。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或许,陈胜就是因为它,发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也或者陈胜就是受这句话的激励,取得了起义的成功。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就更充分证明了,一个人就算的平民百姓,他的志向也不可以被强迫改变,这就是《老人与海》的主旨之一吧。

  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这或许是一个虚幻的故事,但是他教会我们的却是“任重而道远”的真谛,他取经取的或者并不是有形的经书,或者他取的只是心存的大志向、便可排除万难获得成功的经,或者他取得的是一路上心境变化的心经。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一直把自己的志向放在心上并且坚持下去,纵使路程遥远,只要内心坚定,什么事都是可以完成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对于人也是如此,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熬过去的才是强者,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死在明天晚上。

”所以,只要把最困难的时候熬过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马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意志,以及强大的抗击能力。

  就如“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武林秘籍一样,要有所得必有所失。

志向是成功的前提,决心是成功的必需品,哪怕前路艰险重要,我们也应正视前方,有着坚定的志向和大无畏的精神,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2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

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

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

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

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

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

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

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

  “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

”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

  “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

  “不用了,我自己做。

”我答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

”妈妈说道。

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

  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

  “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

”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

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

  “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

  “哪里?

我看看。

”我说。

妹妹指着画说:

  “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

  “哎呀,我真粗心啊!

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

”我赞叹着。

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

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3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

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

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

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

  “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1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

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

哈哈!

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

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

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

爱人、爱己。

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孔子不愧为真君子!

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

东方圣贤!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4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伽利略是谁吗?

他是一位着名的科学家,他提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新定论,从而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

所以,他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他的故事吧。

  在以前,人们都听从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定论。

但伽利略并不认为“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重的先落地。

”这条定论是对的。

  于是,他反复试验证明了他是正确的。

之后,又到埃菲尔铁塔上做公开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让我敬佩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他对科学、对工作都十分严谨认真。

因为他在想到这个定论有可能不正确时,并没有盲目下结论,而是反复进行试验,才下了结论。

而我们时常都不这样认真,只是匆忙下结论,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失误。

  第二是因为他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因为他在进行公开实验前,遭到他人唾弃,但他始终坚信真理,而使他成功。

但在我们之中,有人经常做”墙头草”,始终依靠强势力,从而让真理渐渐消失。

  第三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

因为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下,有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了世人的观点。

创新这种精神,往往很重要。

因为如果人们总沉浸在陈旧的思想中,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

而往往有一些人,提出新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错误,使人们慢慢地进步。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伽利略的认真、坚持真理和创新精神!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5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

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

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

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

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

  “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

”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

  “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

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

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

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

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

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

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

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

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的《星空使者》。

人们佩服地说: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