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93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段考测试题3

修水一中2010-2011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车(yùn)勾当(gōu)兴奋剂(xìng)荷枪实弹(hè)

B.答理(dá)针砭(biān)奔小康(bēn)   望风披靡(mí)

C.翘首(qiáo)紊乱(wěn)撒手锏(sā)差强人意(chā)

D.毗邻(pí)模具(mó) 露头角(lòu)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问侯栋梁目不遐接疾风劲草

B.箴言幅射蜂拥而上搏闻强识

C.摄取颓唐金壁辉煌夙兴夜寐

D.恪守驰骋平心而论异曲同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披着民主外衣的台独分子,已成为国民党当局最大的挑战者,政坛几经变化,竟恶化为癣疥之疾。

B.地沟油的治理其实本无需太高的技术含量。

一言以蔽之,治理地沟油不该是个“技术”问题,而是监管者的诚意与能力问题。

C.一些高校毕业生,连封家书都写不利索,写篇文章生拉硬拽、言近旨远,还把不少典雅的汉字、古诗都折腾得缺胳膊断腿,实在是有愧先人。

D.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企业移花接木,迅速抓住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开阔国内市场,使企业走出困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热烈欢迎中国奥运健儿胜利凯旋归来。

B.非洲战火不断,百姓生灵涂炭。

C.名著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

D.桂林山水引人入胜。

5.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1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B.abC.baD.b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青春不等于文学

周国平

时下流行青春文学。

韩寒和郭敬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畅销奇迹,新概念作文大赛顿时成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文学梦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不得不说,青春还是金秋,只问是不是文学。

在文学的国度里,青春、美女,海归、行走都没有特权,而人们常常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

问你会不会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许会,但还没有试过,谁都知道你是在开玩笑。

然而,问你会不会觉得你是严肃的。

指出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就此议论道:

任何人都能听出一个没有学过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难听,但要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须有相当的鉴别力。

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

有两类青春模式。

一是时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厅、酒吧、摇滚,内容大抵是臆想的爱情,从朦胧恋、闪电商业局、单商业局、失商业局到多角恋、畸恋,由于其描写的苍白和不真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一切恋归根到底只是自恋而已。

另一类是装酷,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或者荒唐地编造惊世骇俗情节。

文字则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象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是对文学的彻底误解。

所有这些东西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因为作者们虽然拥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罢了.也是托尔斯泰说的:

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

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当然,在被归入青春文学范畴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

我喜欢的作品,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片土壤上面,奇思、异想、幽默、荒诞才不是纸做的假药。

对于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锤炼的。

因此,我主张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自己确实体验到的东西,不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了。

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

文学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二者皆由传统中的大师构成。

对于今天从事写作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他是受过大师的熏陶,还是对传统全然无知无畏。

如果你真喜欢文学,而不只是赶一赶时髦,我建议你记住海明威的话。

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了青春文学,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这个范畴的人,他们不以别的青春写手为对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自己的写作之路。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6.下列有关“青春文学”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但在文学的国度里,它没有任何特权。

B.青春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模式:

时尚和装酷。

C.青春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作品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D.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

所谓的“青春文学”只是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春写手要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不要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

而那些大的题材则

只有年长的作家才能从容对付。

B.文学作品中体现真实体验或感受的表达并不排斥奇思、异想、幽默和荒诞。

C.文学创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

D.青春写手只有跳出青春文学这一范畴,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坚持写作

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寒、郭敬明等青春作家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B.虚构和臆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

C.矫情,或者说不老实的平庸是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的致命伤。

所以,这些文字不不能

算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D.时下青春文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

的鉴别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

“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

“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

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

“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妇曰:

“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云:

“皆备。

”妇曰:

“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阮新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蚤知尔耳!

”门入欲藏其儿,妇曰:

“无豫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

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

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   收:

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

难以情求   夺:

夺取

D.若才流及父   及:

赶得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若才流及父,当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②妇料其此出无复人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④神色不变,日:

“早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

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

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3分)

                      

(2)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3分)

                      

(3)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阮新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①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照此例,联系全诗,说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一联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云霄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3),,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4)子在川上曰:

“,!

”《论语》

(5)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20分)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

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

见我还是大刺刺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顽囚!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

“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

“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

“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6.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7.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18.对第二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吧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6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时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扎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六、(5分)名著赏析题

20.请说说《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提示:

在作品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七、(65分)

21.大家学过《荷塘月色》一文用比喻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请借鉴这种手法,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深秋的景象,写出它的特色来。

(不少于200字)(15分)

22.阅读下面文字,跟据要求作文。

(50分)

生活中,你有储蓄的习惯吗?

当一枚小小的硬币投入储蓄罐时,你也许不以为意,但积少成多,日久,也许会派上用场。

其实,能够储蓄的何止硬币!

如果你把诚实、谦虚、无私等美好品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你不就具有了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吗?

要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修水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统考语文答案

1.C(A中依次读音为yùn、gòu、xīng、hè,B中依次读音为dā、biān、bèn、mǐ,D中依次读音为pí、mú、lù、qiào。

2.D(A侯一候,遐一暇;B幅一辐,搏一博;C壁一碧,昧一寐。

3.B(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话概括。

A.癣疥之疾: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应为“噬脐之患”。

C.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

此处望文生义。

D.移花接木:

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有贬义)

4.D(A“凯”即“胜利”,“旋”即“归来” B“生灵”即“百姓” C“莘莘”含“许多”之意)

5.B

6.B(在被归入青春文学范畴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

7.A(文学对年龄中立,而不是只有年长的作家才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

8.B(虚构和臆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学作品允许虚构)

9.C(夺:

改变)

14、

(1)大意:

诗人触景生情,即兴抒发了战乱之后物是人非的伤感。

(2)大意:

此联中,“自”“空”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芳树无人花自落”,著一“自”字,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认花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着一“空”字,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山路的寂寞。

两个字写出了春光虽好却无人欣赏的悲哀之情。

15.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4分)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17.(6分)差拔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18.(6分)

两种身分:

①教头身分。

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

①谨慎小心。

②沉着冷静。

③隐忍顺从。

④顾及颜面。

19.(4分)BC

20.答:

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

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参考译文】

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元比丑陋,举行交拜礼后。

许允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

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

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

丫环回来回答说:

“是桓公子。

”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

新娘说:

“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

”桓范果然对许允说:

“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

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

”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

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

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

许允因此对她说:

“女人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客、妇功),你有其中几样?

”新娘说:

“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

然而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

”许允说:

“全都具备。

”新娘说:

“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

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

”许允面有愧色,从此就敬重她。

许允在当吏部侍郎期间。

起用了许多同乡为官,魏明帝派武士来拘捕他。

临去的时候许允妇追出来嘱咐许允说:

“君主是贤明的,可以用分辨道理来争取(他收回成命),不要用情感去哀求。

”到了朝廷上,魏明帝审问他为什么要起用那么多乡党,许允回答:

“我只是在‘举尔所知’罢了。

我用的那些同乡,都是我所了解的人。

请陛下去查查这些人为官称职与否,如不称职,我甘愿领受罪名。

”后来一调查,许允的这些同乡都是称职的,于是就释放了他。

许允当时的衣服破了,明帝还下诏赐给他新衣。

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

“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

”还亲自煮米粥等着他。

果然不出她所料,一会儿,许允就重新回到了家里。

许允后被晋景王所杀。

消息由家中门生传回来的时候,许允妇正在纺织机前织布,但是她的神色一点都没有改变,说:

“我已经料到这步了!

”门生打算把许允的孩子们藏起来,许允妇说:

“现在还不关孩子们的事情,用不着躲藏。

”后来他们搬到许允的墓地上居住,晋景王派钟会去打探,要是孩子们的才识比得上许允,就将他们抓回来。

孩子们去问母亲怎么办,母亲说:

“你们虽然都很好,但是现在的才识还不是很多。

只要和钟会坦诚说话就不会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当然也不要太哀痛,该停就停,也不要多问朝廷政事。

”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就去见钟会了。

钟会回去把情况向晋景王做了汇报,孩子们终于免脱了灾祸。

21.符合比喻要素及深秋景物特色,语句生动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