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docx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与答案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   保育  、  教育   。

2.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陈鹤琴 于  1923 年创办的。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  阶段性 ,   可塑性 和可变性。

4.维新运动的领导人   康有为  ,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 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5.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儿童与环境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持久性) 、  兴趣性(多样性)、渐进性原则。

7.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 知、情、行、意 。

8.幼儿活动室以  向南或向东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 2.5~3平方米 。

9.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 照管和 保护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幼儿教育基本体操包括  徒手操 、  轻器械操 和模仿操。

11.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 1976 年在 《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1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音乐游戏 和娱乐游戏。

1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是  中国化、  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尚自然,展个性”是  卢梭在   《爱弥尔》一书中所强调的教育主张。

15.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   强烈。

1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  恒常性、  循序渐进性。

1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 兴趣性、渐进性原则。

18.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  幼儿入园体检和  定期健康检查  。

19.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 悠久历史和  独立体系 的学科。

20.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  跨美纽斯 在  1632  年出版的。

21.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 自觉性差 、 抵抗力弱 、。

22.   保育、    教育是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

23.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   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

2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  夸美纽斯在  《大教学论》中提出的。

25.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26.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  “内在的潜力”  。

27.“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 裴斯泰洛齐  的教育主张。

28.  知、情、行、意是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

29.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和   强烈。

30.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

  和谐发展、   统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31.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  社会化 、  人类化 的趋势。

32.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    儿童世纪     的口号。

33.基本体操包括   徒手操 、    轻器械操  和。

34.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   民主化  、   科学化  、  个性化   的基本发展方向。

35.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母育学校 》是在  1632 年出版的。

36.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3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   恒常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38.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  阶段性,   可塑性和可变性。

39.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  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  个性的教育方法。

40.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深刻、   强烈。

41.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   恒常性、  循序渐进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玩耍

2.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不意味着D。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按幼儿的主张、决定去行动

3.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B。

A.幼教领导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4.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C。

A.同龄人      B.社区人士     C.家长      D.教养员

5.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C。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B.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6.麦克米伦姐妹最早于1911年在B建立了第一个托儿所。

A、  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7.角色游戏属于A。

A、有规则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8.游戏理论中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B。

A、 斯宾塞       B、格罗斯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9.四岁的幼儿是脱离乳幼儿体格的变幻期,人们称之为“B”。

A、  总在活动期  B、发现自我期   C、可靠期   D、自信期

10.我国幼教史上第一个重要法令是1938年国民党教育部正式公布的C

A、《幼儿园规程》B、《幼儿教育规程》C、《幼稚园规程》D、《学前教育规程》

11.“恩物”的设计者是C。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培尔    D、陈鹤琴

12.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C。

A、扮演角色B、表演文学作品C、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D、说唱绘画

13.“生活预备说”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斯宾塞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格罗斯

14.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下列哪类游戏的玩具A。

A、智力游戏 B、表演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1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B。

A、情感陶冶法B、正面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16.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B。

A、  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17.智力游戏属于B。

A、   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18.“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B。

A、  格罗斯      B、斯宾塞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19.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到B。

A、   四岁左右  B、二岁左右     C、六岁左右   D、五岁左右

20.1923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C。

A、第二保育院 B、蓝天幼儿园 C、南京鼓楼幼稚园 D、第一保育院

2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B。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德可乐利     D.凯米

22.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D。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23.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件是C。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2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这用来说明什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B。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25.幼儿园教育应以D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      B.上课      C.玩耍        D.游戏

26.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是B。

A.福禄倍尔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27.智力游戏属于B。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体育游戏D.结构游戏

28.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B。

A.幼儿学校 B.游戏学校C.幼儿园 D.保育院

29.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孕育阶段是B。

A.十六世纪后B.十五世纪前C.十八世纪后期D.二十世纪初期

3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胎教A?

A.《政治论》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勤学篇》

31.1.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B。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32.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33.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B。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34.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一种D的过程。

A.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B.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

B.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D.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35.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D。

A.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B.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36.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D。

A.演示法     B.示范法       C.范例法     D.直观法

37.“把儿童看作是民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的观点”,代表了B。

A.人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C.维持式教育观 D.促进式教育观

38.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B。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39.美国的“幼教优先方案”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B。

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C.良好的环境D.特殊教育

40.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D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院

41.幼儿游戏玩具“恩物”的设计者是C。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42.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C。

A.扮演角色  B、表演文学作品C、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D、说唱绘画

43.在幼儿游戏理论中提出“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D。

A、斯宾塞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格罗斯

44.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哪类游戏的玩具A。

A、智力游戏  B、表演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4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B

A、情感陶冶法  B、说理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观:

简要地说是对儿童的看法。

人们通过对儿童的认识,从而提出一系列较完整的有关儿童的看法、解释、思想或观点。

如儿童是小成人;儿童就是儿童等。

2、幼儿教育——是指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即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强调保教合一、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幼儿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为教育儿童而具有的物质设备条件,如房舍、操场场、游系场、教室、钢琴、桌椅、黑板、休息床、厨房、厕所等等。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间接知识——即幼儿通过书本学习以及教师的传授而间接获得的知识,即儿童获得的知识不是他自己通过亲自活动而获得的知识。

幼儿园儿童学习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

5、小幼衔接——是指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即小学教育以幼儿园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一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反过来,幼儿园教育不能做小学教育应做的事情,不能把小学教育的内容放在幼儿园进行教学,混淆两种教育活动的界限。

6、结构游戏——游戏的一种。

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砂、泥等结构材料进行物体建构的游戏。

它对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乃至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7、体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

体质是人的身心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

一个健康的幼儿必须有良好的体质,即不仅有正常的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8、智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智力教育,是幼儿园通过向幼儿传授简单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发展儿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良好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智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9、徒手操:

一种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中的基本体操的形式之一,包括模仿操。

这种体操对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特性的全部量变和质变。

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方面的成长,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个体对社会、群体与他人的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等等。

11、榜样示范法:

幼儿德育方法的一种,即通过树立榜样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方法。

可以周围生活中的优秀儿童和成人中的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如“向雷锋叔叔学习”就是典型例子。

12、体育: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身心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通过一定合适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儿童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3、表演游戏:

游戏的一种。

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性表演活动的游戏。

可以由幼儿自由参加、自己组织和分配角色,不一定要求统一的规格和模式。

这种游戏对于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4、情感陶冶法:

一种幼儿教育的方法。

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儿童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情感陶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通过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化儿童;二是儿童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和控制情感,因此,运用情感陶冶法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

15、学前教育学:

一门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专门研究学龄前儿童,即3~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揭示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6、幼儿园课程:

课程的一种。

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以知识分类为核心而形成的教学科目及其活动的总称。

幼儿园课程是教育者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经验,包括知识、活动和环境(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

17、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即3~6岁儿童所实施的包括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教育。

这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并衔接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8、幼儿德育的原则:

是向幼儿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进行幼儿德育的指导思想。

19、复演说——早期的一种游戏理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游戏的心理学观点。

他认为,游戏是祖先活动的重演。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而获得发展的阶段,这与人类进化中的文化阶段十分相似,是人类进化阶段的复演。

20、完整幼儿教育——一种教育人类学的儿童教育。

即目标在于培养“完整的儿童”的教育,进一步说即培育“正常健康、活泼敏捷、友善快乐”的幼儿的教育。

此外,完整幼儿教育具有它独特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角色。

21、关键期——是指有利于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如1-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则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幼儿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们以后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2、道德认识——人的道德品质四要素之一。

这是人们对某种道德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的判断、评价及其意义的认识或看法。

道德认识在品德四要素中起指导作用,人们只有认识了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的意义,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

23、儿童发展——是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特性的全部量变和质变。

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方面的成长,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个体对社会、群体与他人的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等等。

24、榜样示范法——幼儿教育方法的一种,即通过树立榜样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方法。

可以周围生活中的优秀儿童和成人中的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如“向雷锋叔叔学习”就是典型例子。

25、智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智力教育,是幼儿园通过向幼儿传授简单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发展儿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良好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智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6、幼儿教育——是指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即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强调保教合一、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幼儿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27、体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身心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通过一定合适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8、情感陶冶法——一种幼儿教育的方法。

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儿童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情感品质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情感陶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通过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化儿童;二是儿童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和控制情感,因此,运用情感陶冶法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

29、徒手操——一种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中的基本体操的形式之一,包括模仿操。

这种体操对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0、关键期——是指有利于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如1-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则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幼儿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们以后的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简答题:

1、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异同?

答: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二者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所不同的是,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结构材料来建筑和构造各种建筑或物体,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而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

2、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

答:

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规程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具体任务,例如,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等;智育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等;德育要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和习惯等;美育要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要完成这些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即通过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简介幼儿美感的特点及美育的任务?

答:

幼儿美感的特点主要表现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幼儿美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紧密;第二,幼儿美感是直接表面的;第三,幼儿美感具有行动性。

幼儿美育就是发展幼儿美感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于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美育的任务主要有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4、什么是幼儿道德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答:

幼儿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举止,例如诚实、不说谎等。

当道德行为变成为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时,就成为道德习惯。

然而,这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从而使其经过反复实践,变成道德习惯。

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呢?

首先,应注意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其次,应坚持正面教育,比如为儿童树立榜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等等。

其三,应注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其四,应注意教育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5、怎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能够产生独特的、新颖的成品或观念的心理活动,是人的高级智力活动。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感觉能力,因为感觉是幼儿认识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幼儿能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使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可能。

其次,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智力活动要求,提供合适的、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允许有幼儿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以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幼儿。

6、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答: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它对于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意指导好幼儿的表演游戏。

首先,应指导幼儿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应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其三,要带领幼儿准备表演;其四,要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愿望;其五,教师应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7、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答: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为幼儿以后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制订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应为幼儿提供干净宽敞的房舍、场地和必需的家具设备,还应帮助幼儿了解物品的位置及用途。

其次,要注意成人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已形成的习惯得以巩固。

再次,培养生活卫生习惯的主要方法有演示、讲解、练习、榜样、表扬鼓励等,教师应经常提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