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16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

一、《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二、《五人墓碑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

嗟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三、《离骚》路漫漫,

1、《离骚》中感叹时光流逝飞快的名句是: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离骚》中表加强自身修养的名句是: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

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五、《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十思”的内容: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6、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何易失天下: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六、《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不服蔺相如的原因: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蔺相如的门人想要离开他的理由: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3、蔺相如不愿与廉颇一般见识的原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表现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语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七、《鸿门宴》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八、《秋水(节选)》

1、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九、《非攻》

1、表现墨子为实践自己的“非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句子是_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2、墨子运用排比,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等五个方面逐层剥下公输盘“义不杀人”的假面具,使公输盘无话可说了。

这种论辩技巧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情境默写题

说明:

1.横线长短与答案字数多少不严格相关。

2.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冉有归咎他人推卸自己责任的句子是:

,。

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冉有替季氏粉饰攻打颛臾之叵测居心的句子是:

,,,。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面对弟子的推诿之词,孔子以良史之言为论据,,又以形象比喻,批驳了弟子之后,再以反问的形式提出典守者难辞其咎的句子是,,,,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声色俱厉地批评冉有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的句子是:

5.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臣服归顺的百姓:

,。

6.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阴谋的句子是:

,,。

7.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

1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提到对百姓进行教育,可实现敬老目的的句子是:

,,。

1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运用比喻指出统治者面对百姓饿殍遍地却责怪年成的荒谬之处的句是:

1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醒统治者不怨天尤人,就会“寡人之民”“加多”的句子是:

,。

而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提到使别国人民归顺本国的做法的句子是:

,。

14.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

和。

15.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

16、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

,。

《氓》

1、《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心理的句子,。

2、《氓》中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貌亮丽的诗句,。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诗句,,。

4、《氓》中用鸠多食桑葚易致醉并且告诫人们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的诗句,。

,。

5、《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了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诗句,。

这就预示了两人日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

7、《氓》中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土墙遥望男子的诗句,。

8、《氓》中写女子没有看到男子的到来而伤心不已的诗句,。

9、《氓》中写女子乘车回娘家时的情景的诗句,。

2、10、《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

11、《氓》中写男子反复无常,对待感情不专一的诗句,。

12、《氓》中写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

13、《氓》中写女子不愿与氓终老的句子,。

14、《氓》中写女子自从嫁与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体现这一点的诗句,。

,。

15、《氓》中写女子和男子两人很顺利的结婚的诗句,。

16、《氓》中写男子忠厚老实的诗句,。

17、《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18、从《氓》最后一章里的,。

来看,说明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19、在《氓》里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1、《离骚》中感叹时光流逝飞快的诗句是,。

2、《离骚》中表明诗人不光有内在的美质,还加强自身修养的诗句

,。

3、《离骚》中写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

4、《离骚》中诗人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诗句

,。

5、《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

,。

6、《离骚》中写诗人指出自己出身高贵,述说自己是楚王的同姓之臣的诗句:

,。

7、《离骚》中写诗人降生在一个美好吉祥的时刻,得天地禀赋之正的诗句

,。

8、《离骚》中诗人说自己的名字也尊贵,绝非一般,是父亲通过兆卦赐予的

,。

9、《离骚》中点明诗人名字的诗句,。

10、《离骚》中诗人说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诗句

,。

11、《离骚》中诗人急切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王在前面带路的诗句,。

12、《离骚》中诗人认为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

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

13、《离骚》中诗人用“美人”喻指君主,一说是自喻,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的诗句,。

14、《离骚》中诗人用身上披挂的都是香草比喻自己操行高洁,博采众善的诗句,。

《蜀道难》名句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的句子是,。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5、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琵琶行》名句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2.、朱自清《松堂游记》:

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

“,。

3、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

4、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

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两句异曲同工。

5、苏轼《前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

6、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7、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1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8.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9.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0.《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4、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6、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7、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8、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这两句诗是:

,。

9、《登高》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全联对仗工整,气韵流畅的千古名句是:

,。

《锦瑟》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描摹美好的情境并表达诗人无限悲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蝶恋花》

1.《蝶恋花》用烘托手法,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同病相怜景物的诗句:

_________。

2.《蝶恋花》中以乐景写悲情,以景物的冷漠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的句子是两处:

____,_____。

____,_____。

3.《蝶恋花》中把女主人公孤独、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诗句:

_____。

____,_____。

4.《蝶恋花》中写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的句子是:

____,_____。

《雨霖铃》名句

1、《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雨霖铃》(柳永)中的“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柳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柳永)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柳永)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柳永)词中的“___,_________”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柳永)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声声慢》

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