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28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Word下载.doc

2、《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三、《离骚》路漫漫,

1、《离骚》中感叹时光流逝飞快的名句是: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离骚》中表加强自身修养的名句是: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

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

“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五、《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十思”的内容: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6、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何易失天下: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六、《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不服蔺相如的原因: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蔺相如的门人想要离开他的理由: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3、蔺相如不愿与廉颇一般见识的原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表现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语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七、《鸿门宴》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八、《秋水(节选)》

1、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九、《非攻》

1、表现墨子为实践自己的“非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句子是_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2、墨子运用排比,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等五个方面逐层剥下公输盘“义不杀人”的假面具,使公输盘无话可说了。

这种论辩技巧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