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5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docx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

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

2.解热作用:

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其作用方式,有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促使体温下降。

此外,葛根等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镇痛作用:

柴胡、桂枝、细辛、防风、紫苏等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

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桑叶等对多种细菌,分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柴胡、紫苏、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详述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对心血管作用发汗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条件 温服、温热条件。

③作用机理:

•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作用.特点为起效较慢、作用温和、持久。

机理:

促进交感神经神经递质释放,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利尿 ①有效成分d-伪麻黄碱。

②作用尿量增加。

③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心脏:

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麻黄碱引起心律紊乱较肾上腺素少,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蟾蜍心脏表现抑制作用。

(.2.)血管:

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3.)血压: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

3.简述葛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简述葛根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促进记忆4.主要有效成分:

挥发油、柴胡皂甙、皂甙元A;机理:

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主要有效成分:

黄酮类物质(葛根素);机理:

阻断中枢部位β受体而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

4.简述柴胡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主要有效成分:

挥发油、柴胡皂甙、皂甙元A;机理:

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1.详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

抗病原体(抗菌谱、有效成分、机理)、抗毒素、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A、清热药抗菌作用弱无论单味药还是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强度,一般均不及抗生素。

B、清热药抗感染作用机制复杂不同于抗生素(单纯的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来产生作用。

)C、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有抗感染作用,还有其他药理作用。

如黄连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金银花有保肝、降血脂、兴奋子宫等作用。

D、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2.黄连: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1)抗病原体:

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及真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抗菌作用环节可能是:

①破坏细菌结构。

②抑制细菌糖代谢,黄连能抑制酵母菌及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

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和小檗碱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毒素,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4)镇静催眠黄连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5)降血糖黄连煎剂和小檗碱灌服能使正常或高血糖动物的血糖降低,并且有一定量效关系。

3.试述黄芩抗炎作用、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黄芩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

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而抗炎;抗炎作用有效成分为黄芩黄酮类(如黄芩苷)。

黄芩的免疫抑制作用环节为:

(1)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性介质(SRS-A组胺等)释放;

(2)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PGE2)的生成。

4.试述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

(1)镇静、催眠、抗惊厥;

(2)镇痛;(3)解热与降温

5.与金银花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6.试述知母解热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解热作用特点:

缓慢而持久。

 解热机理:

抑制与产热有关的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使产热减少。

7.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硬气、消除折返冲动等;(4)抗心律失常;(5)降压;(6)抗心肌缺血。

临床应用:

感染性疾病、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糖尿病、烧伤、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

1.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

试述大黄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

(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

(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

(1)止血:

机理是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数,降低抗凝血酶Ⅲ,收缩损伤的局部血管。

(2)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液黏度,使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障碍。

2..试述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

(1)大黄、番泻叶、芦荟:

泻下成分是结合性蒽苷,为刺激性泻药。

(2)芒硝:

泻下成分是硫酸钠,为容积性泻(3)火麻仁、郁李仁:

泻下成分为牵牛子苷,为肠黏膜强刺激性泻药。

利尿作用:

芫花、大戟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利胆作用:

大黄有清化湿热,退黄疽的功能。

实验证明,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以复方作用最突出,如茵陈蒿汤、胆道排石汤等。

抗感染作用:

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1.常用祛风湿药抗炎作用表现有哪些?

举例说明主要作用环节?

(1)抗炎作用表现为抑制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增生性炎症模型。

(2)作用环节:

①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秦艽、五加皮、雷公藤); ②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产生ACTH样作用(秦艽);③直接抑制炎性物质释放(雷公藤甲素、粉防己碱)。

2.举例说明祛风湿药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何影响?

大多数祛风湿药(如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风藤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少数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如细柱五加皮总皂甙和多糖)。

3.分析秦艽升血糖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给药后30分钟血糖显著升高,同时肝糖原下降作用维持3小时。

秦艽碱甲兴奋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而产生升血糖作用。

1.试述与芳香化湿药疏畅气机、选化湿浊、健脾醒胃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等作用。

2.简述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促进消化液分泌;(3)抗溃疡(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抑制胃酸分泌过多)(4)抗病原微生物。

  

利水渗湿药:

1.简述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及作用机理;

(2)抗病原微生物;(3)利胆、保肝;(4)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1. 简述理气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简述理气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详述理气

的主要药理作用?

抑制胃肠运动 大多数理气药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如:

青皮、陈皮。

兴奋胃肠运动 部分理气药有兴奋胃肠运动作用。

如:

枳实、枳壳。

双向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枳壳、枳实、青皮、陈皮均含对羟福林,枳实,枳壳尚含N-甲基酪胺,这些理气药静脉给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药理活性。

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尚能兴奋心脏,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增加。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①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②增强胃肠运动。

已证明部分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宿食不消。

(3)利胆作用:

实验证明,不少理气药如沉香、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分泌胆汁的能力,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木香、青皮还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5)其他作用:

①升压,抗休克。

枳实、枳壳对麻醉动物均可产生明显的升压效应。

②有调节子宫的作用。

枳实、枳壳能兴奋子宫。

2.简述香附调经止痛的药理学依据?

对子宫的抑制,雌激素样作用,抗炎、镇痛。

3. 根据香附丸行气疏肝、祛寒止痛功效和主治肝气或客寒犯胃,试设计起药理实验方案?

抗急性胃黏膜损伤实验(用盐酸、乙醇、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抗溃疡作用实验(用幽门结扎、醋酸等方法造成溃疡模型);在体胃肠运动、离体胃肠运动、对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抗炎、镇痛、止吐等实验。

4.止血药的止血作用环节(机理)?

(1)作用于局部血管(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2)促凝血因子生成(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促进凝血酶原生成,增加凝血酶含量)(3)增加血小板数和增强血小板功能(4)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等。

1.简述丹参的功效、主治及相关的现代药理作用、应用?

丹参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镇静镇痛。

丹参主治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胸痹,症瘕积聚,热痹疼痛,疮疡肿痛;现代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脑缺血、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2.详述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

 改善微血流;改善微血管形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

3.比较活血化瘀药与药理学中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的异同?

分类不同,一为中药药理分类,一为现代药理分类;作用系统不同,活血化瘀作用系统远远超过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范围;临床应用的范围不同。

4.详述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

②增加纤溶酶活性。

某些活血化瘀药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2.改善微循环许多活血化瘀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善微血流。

②改善微血管形态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医3.改善血流动力学多种活血化瘀药物都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4.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常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5.镇痛: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

乳香、没药等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6.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活血化瘀药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并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等作用,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5.试述血瘀症的临床表现及活血化瘀药的作用?

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动力学;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镇痛;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等药理作用进行论述。

1.  与桔梗的排脓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在治疗化脓性疾病时,桔梗无直接抗

作用,但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噬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提高人体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此外,桔梗具有抗炎作用,并能改善炎症区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好转。

2.   研究中药(如川贝母、浙贝母、半夏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的常用实验方法有哪些?

(1)祛痰作用的实验方法:

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测定法(川贝母);②大鼠气管排痰量毛细玻管法(川贝母);③鸽气管纤毛运动测量法(杜鹃素)。

(2)镇咳作用的实验方法:

①氨水刺激致咳法(川贝母);②二氧化硫刺激致咳法(浙贝母);③电刺激猫喉上神经致咳法(半夏)。

(3)平喘作用的实验方法:

①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引喘的豚鼠实验(川贝母);②组织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实验(川贝母)。

平肝息风药

1、详述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作用机理?

天麻及其有效成分可以产生镇静、抗惊厥、保护脑细胞、改善记忆等中枢效应。

其镇静效应机理与兴奋苯二氮一受体、降低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关。

脑保护作用来源于对抗谷氨酸作用,降低LPO生成。

改善记忆与清除自由基能力有关。

2、 简述钩藤降压作用有效成分、特点及作用机理?

钩藤降压有效成分主要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后者作用强于前者。

对多种动物、多种给药途径均有效。

注射给药作用快;口服用药作用缓慢温和;重复用药无耐受性。

降压作用机理: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与神经节;钙通道阻滞作用。

 3.简述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镇静、抗惊厥①如天麻、钩藤等对抗中枢兴奋药、电刺激所引起的惊厥②天麻、全蝎等抗癫痫作用。

2.降压:

如钩藤,与中枢抑制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关。

3.抗血栓:

天麻、钩藤、地龙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4.解热、镇痛:

①羚羊角、地龙解热。

②天麻、全蝎、蜈蚣镇痛。

1、详述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兴奋与抑制作用,提高脑力工作效率,增高智能(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降血脂和降血糖,调节微量元素代谢(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腺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5)延缓衰老作用(6)强心,降血压,促进造血功能,改善消化功能;(7)抗肿瘤。

2、详述人参益智作用的机理?

(1)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2)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3)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增加海马神经细胞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4)保护神经细胞,降低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5)增加脑的供血、供氧及改善能量代谢。

3、 简述人参的主要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

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脑力工作效率,益智作用;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增强造血功能;(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腺功能,增强甲状腺功能;(5)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降血脂,降血糖;(6)抗应激作用;(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强心,调节血压,抗休克,抗心肌缺血;(8)延缓衰老作用;(9)抗肿瘤作用。

4、 简述党参的主要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作用;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增强造血功能;(4)抗应激作用;(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强心、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6)改善血液流变学;(7)益智作用;(8)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5、 简述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增强造血功能;(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代谢更新,调节血糖水平;(4)增强性腺功能;(5)抗应激作用;(6)延缓衰老作用;(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8)保肝,抗溃疡作用。

6、 简述甘草的主要药理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具有盐皮质激素样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2)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3)抗病毒、抗菌、抗炎、抗变态反应;(4)镇咳、祛痰;(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抗溃疡,解痉,保肝;(6)解毒作用;(7)抗心律失常;(8)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

7、 简述甘草解毒作用及作用机理。

解毒作用:

对误食毒物、药物中毒均

一定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主要解毒成分为甘草甜素。

作用机制:

(1)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水量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2)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3)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4)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8、 简述当归的主要药理作用。

(1)促进造血功能:

升高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对抗化学药物和放射线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抑制血栓形成;(3)降血脂作用;(4)对心血管作用:

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5)对子宫所处机能状态有关;(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7)保肝,抗辐射、抗损伤等。

9、 简述鹿茸的主要药理作用。

(1)性激素样作用:

兼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样作用;

(2)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3)促进骨生长作用;(4)增强造血功能;(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6)抗应激作用;(7)延缓衰老作用;(8)增加冠脉流量及抗心律失常作用;(9)抗炎、抗溃疡作用

10、简述何首乌的主要药理作用。

(1)促进造血功能;

(2)增强机体免疫功

(3)降血脂与搞动脉粥样硬化;(4)保肝作用;(5)延缓衰老作用;(6)对内分泌的影响:

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抗应激能力;(7)润肠通便;(8)抑制细菌、抗流感病毒作用等。

11、简述枸杞子的主要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延缓衰老作用;(3)保肝作用;(4)降血糖作用;(5)抗肿瘤作用;(6)降血压作用等。

12、简述淫羊藿的主要药理作用。

(1)增强性腺功能:

兼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样作用;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促进骨生长作用;(4)延缓衰退老作用;(5)强心,降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增加脑血流量;(6)改善阳虚证候;(7)增强造血功能;(8)抗血栓形成、降血脂、降血糖作用等。

1.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药理作用与功效一致、药理作用与功效存在差异性2、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3.中药作用的差异性4.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5.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6、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2.简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2.中药药理研究要与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中药新药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3.详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贮藏、炮制、制剂煎煮、配伍禁忌。

1.品种与产地:

影响化学成分的含量。

道地药材:

质量高,疗效好。

2.采收季节:

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

3.贮藏:

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

4.炮制:

影响药理作用

5.制剂与煎煮方法6.配伍和禁忌

(二)机体因素1.生理状况2.病理状况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