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55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doc

编号:

SX-FC-018

起龙集团常胜煤矿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统一编号:

工作面名称:

综采工作面

编制人:

廖卫东

施工单位:

采煤二队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廖卫东

分管矿长:

方秋红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作业规程审批签字表

部门及分管领导

签字

时间

生产科

技术组

年月日

地测组

年月日

通风组

年月日

通风队

年月日

机电科

年月日

调度室

年月日

安检科

年月日

经营科

年月日

供应科

年月日

人劳科

年月日

副总工程师

年月日

分管矿领导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2704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意见

1、严格工作面上、下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确保使其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

2、工作面上巷掘进至2301切眼及泄水巷位置时,有出水现象,已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当工作面回采至此位置时应加强泄排水工作。

3、工作面初采时,对切眼冒顶区域前方的顶板要加强管理,严防掉顶事故的发生。

4、采面坡度超过15°时,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5、乳化液泵箱应设自动给液装置,防止吸空。

6、严禁人员站在皮带上,装载机上进行施工。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煤层、煤层顶底板

第三节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第五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六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第三节设备配置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第四节矿压观测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三节供水、供压风

第四节排水

第五节供电

第六节通信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作业循环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防治水

第三节爆破

第四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五节运输

第六节机电

第七节其他

第八节紧急情况及事故处理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工作面简介

2704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受构造沉积环境影响,局部有增厚变薄情况,上巷在施工过程中穿过了3个薄煤区。

上下巷在掘进过程中揭露煤层复合顶有增厚的现象,切眼向外约60米,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变薄,走向长度约70米,对回采有较大影响。

煤层倾角12-200,平均140,该工作面走向长1181-1231米,倾向长76.4-112.4米,平面积111173平方米,煤厚0.4-3.0米,平均2.6米,容重1.45吨/立方米,工业储量43.2万吨,回采率95%,可采储量41.0万吨。

本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在掘进过程中揭露10条断层,落差一般小于3米。

上巷断层附近有2处造成煤层变薄,尤其是F2704-8断层附近,煤层变薄范围较广,对回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充水水源主要有二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底板太灰水。

根据底板改造成果预计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30m3/h,正常涌水量15m3/h。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550

采区名称

 27

地面标高

+31.47-+32.46

工作面标高

-570~-640

地面相

  位于四里庙与李模庄和刘庄、西郭寨之间及沱河以北。

对位置

回采对地面

 本工作面地表有李模庄和四里庙等村庄,回采将会对其产生影响。

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

东部为2305采空区;南部为27回风下山;西部为2301采空区;北部至23采区下山保护煤柱。

与四邻关系

走向长度(m)

 1181-1231

倾斜长度(m)

 76.4-112.4

斜面积(㎡)

 114576

 

 

 

 

 

 

 

 

第二节煤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老顶

细、粉砂岩

7.05

深灰色、分选好,硅质胶结,局部具水平层理。

直接顶

砂质泥岩

0.80

深灰色,团块状,裂隙含植物化石,局部含砂量增高。

二2煤层

2.6

黑色玻璃光泽,块状及粉末状,以亮煤为主。

 

直接底

泥岩

0.92

黑色,块状,含大量植物化石,性脆、易碎。

老底

细砂岩

7.91

深灰色,泥质胶结,具波状层理,具裂隙充方解石脉。

 

附,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1: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本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在掘进过程中揭露10条断层,落差一般小于3米。

上巷断层附近有2处造成煤层变薄,尤其是F2704-8断层附近,煤层变薄范围较广,对回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断层情况表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

F2704-1 

NW

SW 

43 

正 

1.0

有一定影响

F2704-2

NW

SW

55

1.2

有一定影响

F2704-3

NNW

NEE

50

1.6

有较大影响

F2704-4

NNW

NEE

40

1.0

有一定影响

F2704-5

SW

NWW

30

0.9

有一定影响

F2704-6

SW

NWW

70

3.0

有较大影响

F2704-7

SW

SEE

70

0.5

有一定影响

F2704-8

NNE

SEE

80

1.1

有很大影响

F2704-9

NW

NE

50

2.0

有较大影响

F2704-10

NE

SSE

80

1.8

有一定影响

二、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工作面切眼以北发育一较大的陷落柱。

该陷落柱在23采区揭露时无出水现象。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充水水源主要有二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及底板太灰水。

二、涌水量

    1、正常涌出量:

15m3/h

    2、最大涌出量:

130m3/h

第五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低瓦斯区域,但-600m以下和靠近停采线附近可能有局部瓦斯异常。

煤尘

无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

无自燃发火倾向

地温

28° 

冲击地压危害

无冲击地压

二、地质部门的建议

1、工作面回采前,在切眼附近与2305工作面贯通,可使采空区积水泄入2305老空区,减少水害影响。

2、工作面推进至2301泄水巷附近时,应及时疏通泄水巷,保证采空区积水泄入2305老空区。

3、工作面回采初期,若有水量明显增大时,应立即通知矿领导和调度室,以便采取措施,判明异常涌水是否与陷落柱有关。

       第六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1、工作面工业储量

 该工作面走向长1181-1231米,倾向长76.4-112.4米,斜面积114576平方米,煤厚2.6米,容重1.45吨/立方米,工业储量43.2万吨。

2、工作面可采储量

 按回采率95%计算,可采储量41.0万吨。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

工作面服务年限=(1231m/180m)/12=0.57年(6.8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及其依据

    本规程编写依据:

《270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704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2704工作面顺槽实测剖面图》、《煤矿安全规程》以及《采煤质量标准化验收办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2704工作面设计、巷道布置概况

    2704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式布置,大致是南北走向;工作面巷道布置详见附图2:

《2704工作面平面位置布置图》。

二、工作面运输巷

    下巷皮顺长1231m,宽3.0m,平均高2.2m,主要为锚网和工字钢棚支护。

皮带顺槽与27采区皮带下山相通。

下巷同时兼做工作面回风。

三、工作面轨道运输巷

    上巷轨顺为物料运输、进风巷,长1181m,宽3.0m,平均高2.2m,主要为工字钢棚支护,锚网支护,轨道顺槽与27辅助轨道下山相通并同时作为工作面进风巷。

四、工作面开切眼

    2704工作面开切眼宽5.5m,巷帮(煤墙侧)采用木锚杆+双抗网,(采空区侧)采用普通锚杆,顶板用锚网+锚索梁支护。

距煤墙3.0m处支设一排点柱。

附,2704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位置,见附图2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其工艺流程为:

采煤机破煤、落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辅以液压单体支柱配合π型梁支护工作面两端头和两顺槽超前段,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

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241.5t

    式中:

W:

 正规循环生产能力241.5t

        L:

 工作面长度112.4m(最长时)

        S:

 正规循环推进长度  0.6  m

        h:

 采高 2.6 m

        y:

 煤的视密度  1.45  t/m3

        c:

 工作面采出率 95%

  附,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见附图3。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见附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使用地点

备注

1

采煤机

MG160/375-W

1台

工作面

0-5.7m/min

2

液压支架

ZY3500-14/32

76架

工作面

1.4~3.2m

3

刮板运输机

SGZ630/320

1台

工作面

450t/h

4

刮板运输机

SGZ630/75

1台

下巷

450t/h

5

转载机

SZZ-630/90

1台

皮顺(下巷)

550t/h

6

破碎机

PLM-500

1台

皮顺(下巷)

90kw

7

胶带运输机

DSJ800/2×75

DSJ800/2×40

2部

皮顺(下巷)

800t/h

8

移动变压器

KBSGZY-630/6(1140)

KBSGZY-630/6(660)

2台

2台

2704上巷

2704上下巷

9

乳化液泵

WRB200/31.5

2台

上巷

200L/min

10

无极绳绞车

SQ-1200

1部

上巷

运距1000m

11

双速绞车

SDJ-14

1台

上巷

12

双速绞车

SDJ-28

1台

上巷

13

组合开关

QJZ4×315/1140

3台

上巷

二、部分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如下:

 1、液压支架

支架型号

参数

ZY3500-14/32

支撑高度

1.4~3.2m

支撑宽度

1.43~1.6m

初撑力

2430kN

工作阻力

3693~3284kN

支护强度

0.59~0.69MPa

移架步距

600mm

伸缩梁行程

600mm

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选用国产型SGZ630/32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电机功率2×160kw,运输能力450t/h,链速:

1.04m/s。

下巷皮带头刮板输送机型号SGZ630/75,中双链刮板输送机电机功率75KW,运输能力450t/h,链速:

1.04m/s。

3、转载机、破碎机

选用国产SZZ-630/90型桥式转载机和PLM-500型锤式破碎机各1部。

转载机电机功率:

90kw

破碎机电机功率:

90kw

转载机运输能力:

550t/h

转载机链速:

1.34m/s

转载机同破碎机总长度:

34m

转载机骑跨皮带尾长度12m

4、采煤机

选用MG160/375-W型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

电机总功率375kw

截割电机功率160kw

牵引进度0~5.7m/min

截深630mm采高1.6~3.0m

5、顺槽胶带输送机

采用DSJ-800型皮带运输机2部

带宽:

0.8m带速:

2m/s

电机功率:

2×75kw+2×40kw

运输能力:

800t/h

储带长度:

100m

 附,2704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图4。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支护形式

 工作面支护选用ZY3500-14/32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超前支护对锚网支护巷道采用单体支柱配合π型梁,打倾向棚支护,一梁三柱;对于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巷道采用单体点柱进行加固,一梁三柱,或采用单体柱配合铰接梁沿走向架棚三排,进行超前支护,附,2704工作面、端头支护示意图,见附图5。

二、支护强度验算:

 P=(4-8)gMr

式中:

P—单位面积的顶板压力,kN/m2;

  M—工作面采高,m,取2.6;

r—顶板平均密度,kg/m3,取2500

g—常数,g=9.8N/kg

P=8×9.8×2.6×2500=509.6(kN/m2),即工作面合理支护阻力为509kN/m2,本工作面采用的支架工作阻力为3693~3284kN,支架最大支护面积(3.4×1.5=5.1m2),工作阻力在724-643kN/m2之间,故能满足要求。

三、液压支架支护要求

   1、工作面支架大立柱必须保持成一条直线,误差不得大于±50mm。

   2、支架中心距保持1500±100mm之间,相邻支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

   3、支架顶梁要平行顶板,要求接顶严密,受力状态良好。

   4、支架顶梁侧护板和伸缩梁必须坚持正常使用。

   5、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支架顶梁侧护板高的2/3),不能出现咬架和挤架现象。

支架俯仰角控制在±7°之间。

五、乳化液泵站

   1、泵站选型、数量:

乳化液泵选用WRB200/31.5,2台,一台使用,一台备用,流量均为200L/min,并安装配套乳化液箱一个。

2、泵站设置位置:

本工作面乳化液泵站与移动设备列车集中布置,随工作面推进分段向前移动。

3、泵站使用规定

    1)泵站压力不能低于30MPa。

    2)液压管路不能有漏液及窜液现象,对损坏的密封圈及阀片要及时更换。

    3)检修班每天全面认真检修,确保每台支架完好,发现自动卸载的大立柱千斤顶应及时更换。

    4)各生产班泵站司机和泵站检修工要保证乳化液泵始终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5)升架时,在支架顶梁接顶后,要继续供液4~5秒再把操作阀手把回零位。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支架型号、数量及移架方法

    切眼共安装液压支架76架,型号为ZY3500-14/32,移架采用本架操作,追机依次移架。

二、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1、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最大、最小采高的确定

    支架最小控顶距为2800mm,最大控顶距为3400mm,根据支架的支护范围以及采煤机的割煤高度,确定工作面采高范围为1.6-3.0米。

    2、端面距最大尺寸及处理方法:

梁端距最大尺寸不超过340mm。

视煤壁片帮尺寸大小,当端面距不超过940mm时,可把支架伸缩梁伸出来(伸缩梁最大可伸长600mm),托住顶板,如果伸缩梁不接顶,可在上面背上背板,使支架顶梁接顶严密;对于工作面压力较大,片帮严重,端面距在940mm~1540mm范围内要及时拉超前支架;端面距大于1540mm时,打走向棚超前支护顶板。

拉架伸出伸缩梁后,片帮宽度仍超过340mm时,应用直径φ160mm以上的半圆木或圆木,在伸缩梁前架棚,每架两根,圆木一头担在支架伸缩梁上,圆木担在支架上的长度不小于500mm,另一头担在单体柱上,单体柱打在煤墙侧,柱帽距圆木端头200mm。

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拉架距采煤机后滚筒(右滚筒)不小于6m(4架),推溜距采煤机后滚筒(左滚筒)不小于15m(10架)。

附,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断面图,见附图6:

2704工作面顶板控制剖面图

最大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冒顶处理方法

处理冒顶时,首先停机停溜并停电闭锁,停止工作面其它无关工作,撤出无关人员,选择并清理好退路。

处理时人员必须在有效的支护下进行,严禁空顶作业。

处理时严格按照先外后里、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顶后帮原则进行,对冒顶区两侧顶板进行加固,从上方一侧开始架木垛,木垛上要铺菱形网或塑编网防止漏冒,顶板必须背实背严;处理完毕以前绝对禁止动冒顶区域及其上下10m范围内的其它液压支架等支护设备。

1、冒顶高度小于600mm时,每架使用两根Φ160mm的圆木打垂直于工作面的走向棚,两根圆木要均匀布置。

圆木的一端担在顶梁上的长度不小于500mm,在另一端下面打贴帮柱,再在两根圆木上绞木垛背顶。

2、冒顶高度大于600mm时,使用Φ200×4000mm的圆木在煤壁侧打平行于工作面的倾向棚。

圆木两端打单体柱,再在圆木与支架顶梁间绞木垛背顶,绞架一定要接实顶板和煤壁。

五、工作面质量管理规定

    1、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做到工作面安全、设备完好可靠。

    2、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大立柱柱压24MPa以上)。

    3、工作面采用拉线移架,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支架中心距保持在1500±100mm之间,支架接顶严密,支架歪斜度在±5°之间,支架与工作面运输机垂直夹角在90±5°之间,梁端距不得大于340mm。

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

    4、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值(≤200mm)。

 

    5、两端头安全出口处超前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行人宽度不得小于0.7m。

    6、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不小于30MPa,乳化液浓度为3%~5%。

    7、刮板输送机成直线,且机头与顺槽转载机搭接合理(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头链轮中心距转载机中心线300-500mm),保证底链不拉回头煤。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两巷超前支护根据各区段煤层高度及巷道支护方式分别采用DZ25~DZ31.5型单体柱配合3.2米π型梁和铰接梁,架倾向和走向棚支护顶板。

二、上下巷锚网支护段超前支护20m范围内采用3.2m长π型梁打倾向棚,π型梁棚打在两钢带的中间位置,一梁三柱,棚距800±100mm。

下巷中间一排单体支柱打在巷道中间靠转载机下帮,要求不影响人行宽度和转载机移动;上下巷工字钢棚支护段采用铰接梁配合单体支柱打走向三排支护(如在回采过程中,受采动影响压力变大,巷道变形严重时,可提前在工字钢棚中间套π型梁棚),上巷中间一排单体支柱打在距工作面煤墙帮约1m处,保持一条线,不影响电缆车移动,两顺槽的其它两排单体柱分别打在距煤墙200mm处距梁头不小于100mm。

要求所有单体支柱三用阀方向一致(平行于巷道,不要正对人行道方向),成一条直线。

机尾以外超前棚距机尾支架前梁的距离不能超过两个截深。

每根单体柱必须用防倒绳在柱头位置和顶板网牢固连接一起,且每排单体柱用连锁防倒绳连接一起,柱柱拴牢固。

附,工作面上下巷支护断面图,见附图7:

三、工作面超前支护、安全出口的管理

  1、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液压支架支护,推进过程中随工作面倾角变化而发生长度变化时,增加3.2m长π型梁配合单体柱支护顶板,一梁三柱,π型梁顺着巷道方向错节布置,随工作面推进而交替迈步前移,迈步步距为1200mm,棚梁均匀布置;顶板破碎的区段,π型梁上用半圆木背顶。

端头抬棚距机头(尾)架间距每大于600毫米时(顶板破碎时缩短距离),增设一对走向棚(保证一梁三柱),对棚间距为700±100毫米,对棚两梁间距为200±100毫米。

2、单体柱要打在煤层底板上,若煤层厚度大,可采用穿柱鞋的方法或木料背顶。

  3、两巷超前支护初撑力小于50kN时,立即进行循环注液。

  4、当机头或机尾煤壁斜角区顶板破碎时,用φ160mm以上圆木配合单体柱,一梁三柱进行加强支护,防止顶板漏顶。

单体支柱及时拴上防倒绳。

 5、两端头回柱:

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并严格执行三人作业制,一人监护,二人操作,两端头放顶线处的支护,不得超前或滞后回撤,刮板输送机机尾处回柱应与支架立柱回齐,转载机机尾处回柱时,滞后机尾的距离不得超过1.5m,回柱时要仔细观察好顶板、煤帮和周围的安全情况,保证后路畅通。

  6、在皮顺打超前支护或回柱、回梁时,转载机、破碎机必须停止运转。

  7、机尾以外的电缆及高压管要分开整齐地排放在连锁在一起的拖车上,由绞车或液压操作阀及时牵引拖车向前拉移,随工作面向前回采回撤的电缆、高压管等要整齐地排放到拖车前的花架车上,捆绑固定好。

附,工作面上下巷超前支护断面图,见附图8:

四、钢棚回收

    两顺槽有部分地段采用工字钢梯形棚或U形钢棚支护,为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如果顶板条件良好,提前回收钢棚;如果顶板破碎,需要提前替换顺槽中回采侧的钢棚腿。

替钢棚时,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