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88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与往年一样,关注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实践,同时又明显不同于往年——在审题和解题上没有给学生设置较大障碍,与课本知识结合更紧,更接近于中学教学实际。

其中地理综合题共56分,分布在第36、39题。

第36题分5小问:

第⑴、⑵问要求考生根据强沙尘暴分布图说出五个地理区域的名称,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了解;第⑶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强沙尘暴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⑷小题要求考生分析沙尘暴在春季多发(需从图6中判读)的自然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地理成因的能力;第⑸问根据两个数据图表判读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呈现规律及某时段发生次数,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9题(3)、(4)两小题设问均是围绕城市区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39题(5)考查我国东部三条南北向铁路干线的分布。

   二、答题失分原因

   

(一)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失分

   1.粗心大意带来的失分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没有读仔细,没有读准或没有读全。

如36(1)许多考生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的“先后顺序”,错答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再如36(4)要求回答“季节分布特点”,而有些学生答“西北、东北、华北”这种地区分布特点,要说明“自然原因”,却答出了“植被破坏严重”等人文原因。

有的考生只读半道题,如36(4)只回答了特点或者只回答了原因。

二是组织答案时因粗心或紧张出现笔误,如39(3)设问的是A、E两城市,不少考生的答案将E写成B、C等字母,将“两河”写成“两汉”等等。

   2.错别字带来的失分

   在地理考试答题中,关键性的地理术语、地理名词不能有错别字。

而考卷中的错别字五花八门。

如“准噶(喀、葛)尔盆地/频繁(平凡)/荒漠(莫)/干旱(汗)/沙(砂)漠/植被(背、贝、培)/覆(履)盖率低(底、地)/土质(土制)/交汇(浍)/出(处)海口”等等。

   3.地理术语表述不准带来的失分

   由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答题时不能运用精确的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生活化的语言似是而非。

如36(4)“植被刚刚发芽,防风能力不强……”/“河流结了冰,防风能力不强......”/“羊和牛吃草,造成植物减少......”/“一些植物刚刚苏醒,未能及时将沙尘挡住......”/“冬天树木枯死,没有新生的气象,狂风一来......”;再如39(3)比较武汉和上海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时,不少考生把干支流“交汇处”写为“集结处/相交处/交叉点/进河口/三叉河口/交集处”,河流“入海口”写成“出海口/出河口/入河口/海口/河口港入口/河口交汇处//长江流域入海口/海港与河港的交汇处/河流起点/近海口”等词句,显得语义不清、表述不准。

   二地理思维错误带来的失分

   由于很多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基本知识掌握不到位,基本的地理技能没有培养起来,地理思维品质缺乏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因而答案不准、不全、不简、不清,故失分严重。

   1.提取和解读信息缺乏敏感性、深刻性

   如36(4)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的概括及36(5)沙尘暴发生规律的概括均只需把图中地理信息提取出来,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不少学生不善于归纳,仅仅只对图形信息作了现象上的描述,出现诸如36(4)“从1月到四月,越来越多,之后,逐渐减少/1到8月多,其它月份少”;36(5)“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沙尘暴/高低起伏并有所减少/波浪/波浪线/起伏滚动/起伏前进/反复波动/波动/起伏/节律/震荡/波动/波状/时增时减/高低不均/反复升降/不稳定/有多有少/不规则/忽高忽低”等不能抓住地理现象本质属性的答案。

有的学生尽管试图去概括,却由于基础知识不过关而失分。

如36(4)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图6显示2、3、4、5几个月份较多,而“3、4、5”月就是北半球气候上划分的“春季”,这个题的错答案居然有“夏季”、“夏秋”、“春夏”、“秋冬”、“冬春夏秋”等。

   2.调动和应用知识缺乏灵活性、准确性

   如36(3)考查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

地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直观反映,一般包括地貌、生物、土壤、地表水几方面。

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地表环境特点表现为:

地貌——多沙丘,风力堆积地貌;生物——地表植被稀疏(荒漠);土壤——缺少有机质和水分的荒漠土;地表水——缺乏,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许多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缺乏准确性,有的特点不是沙尘暴多发区的,如“半湿润、半干旱/地表干枯/地表干裂/多黄土/土广布/土质疏松的黄壤”等,有的答案不是地表环境特点,如“多风沙/多沙尘/空气干燥”,为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状况。

再如39(3)题眼为城市河流运输区位,高中必修下册讲述河流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区位因素的影响分以下几种情况:

河运的起点(终点)、水运障碍处、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入海口(河口)等。

考生答题时偏差为:

城市的运输能力差异、城市水运是河运还是海运的差异、城市的交通位置的差异、城市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城市形成的区位优势等,这种情况导致失分的比重比较大。

如分析E区位时“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和海运结合点/内河河运与海运结合点/内河海运与海运结交汇处/河海联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答案均是调动和应用知识缺乏准确性的反映。

   3.描述和阐释事物缺乏精确性、逻辑性

具体表现:

一是基本概念、原理不清,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36(3)学生答案出现“土地面积干燥/地理位置荒漠化/植被成沙漠/植物为荒漠土/气温干燥/多沙滩”等错误均属于这一种情况。

再如36(4)“植被稀疏”写成“树木稀少/地表荒芜/植被不丰富/绿色地带少/绿化面积少/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严重/森林(树木)覆盖率低/无植被覆盖/树木少/植被不良/植被条件(状况)差/植被环境脆弱/植被覆盖日益减少/种植树木少/植被生长不足”等错误属于对植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而产生;二是前后叙述矛盾很多。

例如:

36(4)有很多同学在回答特点时写成“夏季”,而后面回答原因时答“降水少的季节,沙尘暴多”,“夏秋季节降水多,春季少雨”,前后答案明显矛盾;三是表述不精确。

如36(4)“大风”写成“多风”,“风大”写成“风沙大”,“气温上升快”写成“气温回转”等

   4.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方向性、全面性

   简答题均有一些答题要点。

有的考生答案笼统地写在一起,如39(4)成因分析关键是抓住“沙”及“风”成因,有四个答题要点,地表增温快/降水少/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

学生答案漏得最多的要点是“地表增温快”,它导致蒸发加快,加剧了地面的干燥程度,地面更易起沙,而且它对大风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说明学生对沙尘暴的成因了解的不透彻,答题缺乏方向性、全面性。

再如39(4)考核人文地理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点:

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主要有:

气候、地形、河流等;②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开发、交通、文化、宗教、政治、旅游等。

根据这些因素,结合此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性答题,才能保证答题的全面性。

不少学生未能做到这一些。

其中,河流既提供用水,还有运输功能。

由于题目要求答出除交通以处的地理因素,所以分析河流因素时,应强调其供水功能。

“位于河流边/有河流流经/河流广布/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水资源便利/便利水源/水利丰富/水力丰富/灌溉合理/水量充沛/径流量大”等答案,虽然提到了河流或水,但扣题眼不紧,影响得分。

   三、几点启示

   1.平时学习要加强地理用语的规范化表达及其训练;

   2.平时学习要注重图文转换、文图转换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书本中的原理性知识(特别是人文地理内容要点)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全;

   4.高考复习要加强某些类型的地理问题答题思维方向(套路)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