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年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98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历年试题.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历年试题.doc

江苏省劳动经济学试题

2005上半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3323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处于劳动年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人口是()P4

A人力资源B劳动力

C劳动适龄人口D劳动力资源

2.产品价格上涨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这说明产品的需求弹性()P40

A较大B较小C为零D无穷大

3.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成比例上升,这种技术进步称为()P41

A一般技术进步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C希克斯技术进步D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注:

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可分成三种类型:

1)希克斯技术进步:

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

2)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给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3)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

4.若劳动力供给有无限弹性,则供给曲线形状为()P70

A水平线B垂直线

C从左上向右下倾斜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注:

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

1)若劳动力供给无弹性,则供给曲线形状为垂直线

2)若劳动力供给有无限弹性,则供给曲线形状为水平线

3)单位供给弹性的曲线是与横轴夹角45度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4)若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则供给曲线形状为向右上倾斜有较为平坦的曲线

5)若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则供给曲线形状为向右上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

5.劳动时间定义中的劳动必须是()P136

A无酬劳动B家务劳动

C义务劳动D有酬劳动

注:

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一般是工日或工时

6.劳动合同为1年以上或无期限的受雇是()P59

A临时受雇者B长期受雇者

C短期受雇者D零工受雇者

注:

临时受雇者:

劳动合同定为1个月以上,1年以内受雇的人

零工受雇者:

指日工与契约为1个月以内的受雇人

长期受雇者:

劳动合同为1年以上或无期限的受雇者

7.劳动时间超过人的生理极限后,工作绩效会()P153

A急剧上升B急剧下降C不变D较稳定

8.年薪制的适用对象一般是企业中的()P217

A经营管理者B技术人员

C销售人员D普通员工

注:

年薪制是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 ,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

9.员工因接受培训而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称为培训的()P334

A机会成本B直接成本

C交易成本D替代成本

注:

企业中职业技术培训投资的成本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

1)受训者所需的直接货币成本以及培训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成本,这部分成本属于货币成本。

如:

企业举办技术培训班,需支付参加培训者的工资及聘请老师的费用,支付场地设备的费用。

2)员工因接受培训而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称为培训的机会成本

3)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

如:

有经验的师傅给学徒讲授技能,其工作效率会受影响,这种损失计算到培训的机会成本中

10.参与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主体,除了政府和企业还有()P241

A员工B工会C行业协会D商会

11.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称为()P310

A技术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D自愿失业

注:

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而形成的。

如:

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前尚未找到工作,或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各自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使劳动者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如:

劳动力市场需要技能性较强的工人,而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多为蓝领工人,这部分人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空位而处于失业状态,属于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

隐性失业:

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季节性失业:

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

技术性失业:

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自愿失业:

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兴趣,爱好,工资,福利原因自愿放弃就业形成的失业。

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12.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劳动力数量B资本C土地D劳动者的素质

13.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P263

A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B文化习俗差异

C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地区间劳动力素质不同

14.洛伦茨曲线的作用是()P267

A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B描述价格变动方向

C描述价格上涨情况D描述国民收入增长情况

注:

度量工资和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通常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五等分法

15.从全局和长远看,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是()P280

A矛盾的B冲突的

C对立的D统一的

注:

从短期和局部看,依靠先进的技术,必须排斥大量的活劳动,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必将减少就业人员,但是从全局和长远看,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又是统一的。

16.在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中,建筑业属于()P295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注: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来和渔业;

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等;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各业

17.培训后员工获得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则培训是()P335

A一般培训B特殊培训

C岗位培训D岗前培训

注:

根据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本是否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可以将企业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

是指培训后员工获得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特殊培训:

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多。

18.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P340

A文化方面的B经济方面的

C心理方面的D非经济原因

19.公开市场业务属于()P385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收入政策D产业政策

注:

政府对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1)调整政府购买水平2)政府转移支付水平3)变动税率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1)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收入政策的主要形式:

1)实行工资物价管制2)工资物价指导3)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

人力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2)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3)激励就业的措施

4)实施创业就业计划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20.企业追求规模扩张引起劳动力囤积,可能导致()P122

A结构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隐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

注:

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而形成的。

如:

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前尚未找到工作,或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各自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使劳动者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如:

劳动力市场需要技能性较强的工人,而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多为蓝领工人,这部分人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空位而处于失业状态,属于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

隐性失业:

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如:

企业追求规模扩张引起劳动力囤积

季节性失业:

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

技术性失业:

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自愿失业:

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兴趣,爱好,工资,福利原因自愿放弃就业形成的失业。

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21.大学生毕业后不满足于企业的现行工资而失业,这种失业是()P310

A自愿失业B隐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注:

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而形成的。

如:

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前尚未找到工作,或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各自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使劳动者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如:

劳动力市场需要技能性较强的工人,而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多为蓝领工人,这部分人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空位而处于失业状态,属于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

隐性失业:

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如:

企业追求规模扩张引起劳动力囤积

季节性失业:

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

技术性失业:

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自愿失业:

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兴趣,爱好,工资,福利原因自愿放弃就业形成的失业。

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22.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P4

A派生需求B有效需求C直接需求D间接需求

23.充分就业属于()P117

A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B劳动力市场的常态

C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D劳动力市场的失衡

注: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3)充分就业

24.蛛网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P109

A均衡状态B非均衡状态

C一般比例D动态均衡

25.劳动力的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P93

A水平状B垂直状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

注: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劳动力的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劳动力的个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26.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状是()P36

A水平状B自左下向右上方倾斜

C垂直状D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

注: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劳动力的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劳动力的个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27.从市场整体看,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则()P66

A越低B越高C时高时低D较稳定

注: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8个)

1)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劳动者受教时间的不断增加,会相应减少就业时间,劳动力参与率则降低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则越高

4)个人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会降低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居民家庭生产率越高,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6)社会保障制度:

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就业关联式社会保障制度会刺激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7)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8)其他因素

28.根据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萧条时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上升的人数是()P68

A中年女性B老年人C青年D青年男性

注:

根据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萧条时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人数是二级劳动力即中年女性

根据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经济衰退时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人数是二级劳动力即中年女性

29.一般地,可以把劳动者休息娱乐放弃的收入看作是余暇时间的()P78?

A成本B损失C效用D机会成本

30.《劳动法》规定,企业因生产需要进行加班时,一般每日不得超过()P166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注:

《劳动法》规定,企业因生产需要进行加班时,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3小时,总计每月不超过36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劳动时间的功能有()P137

A计量功能B指示功能C竞争功能

D保证个人发展功能E人际交往功能

32.工资率提高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有()P89

A替代效应B余暇效应C收入效应

D示范效应E拉动效应

33.有关最低工资制度正确的说法有()P240

A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法定形式

B它能给低收入阶层提供生活保障

C它能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

D它能减少社会贫困的现象

E它由企业来制定

34.人力政策包括多种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这些计划有()P388

A技能训练计划B劳务输出计划C就业能力发展计划

D劳动力市场建设计划E职业开发计划

35.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基本类型包括()P101

A供在于求B供不应求C供求均衡

C供求依赖E供求背离

江苏省2006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

03323

本试卷由(昆山$-$)整理,在此表示感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发达国家,吸纳劳动就业最多的产业是()P295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注:

按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法,国民经济整体可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目前,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就业的各自所占比重一般为10%、30%、60%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就业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P311

A.国家 B.个人

C.集体 D.企业

注:

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

3.人类最基本的交往发生在()

A.社会劳动中 B.家庭劳动中

C.科学研究中 D.生存竞争中

4.当工资上升时,劳动者闲暇的机会成本会()P88

A.变化 B.下降

C.提高 D.稳定

注:

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收入得到增加,余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余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余暇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经济学原理说明,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供给量,所以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必定增加。

同时,工资率提高,意味着余暇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消费余暇的代价变得更加昂贵。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须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须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短期内,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P42

A.增加就业 B.减少就业

C.就业水平不变 D.刺激就业

注:

短期内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长期时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6.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最的是()

A.劳动 B.资本

C.科技进步 D.生产工具

7.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包括教育、培训、迁移和()P325

A.职业决策B.岗位分析C.卫生保健D.就业指导

注:

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动者营养、衣着、住房、医疗保健和自我照顾、锻炼、娱乐等所需的费用,它可以由“健康时间”,或者由工作、消费和闲暇活动的“无病时间”组成。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1)各级正规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健康保健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流动(迁移)

8.我国法定的劳动年龄上限是男子60周岁,女子为()P3

A.50周岁B.45周岁C.55周岁D.60周岁

注:

从下限看,美国中国规定16岁,日本,英国规定15岁,菲律宾规定10岁

9.政府支出除了转移支付外,还有()P365

A.政府购买B.政府采购

C.公共支出D.公共消费

注: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转移支付时政府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方面的支出。

10.劳动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为谋取生活资料而与()的结合P275

A.劳动工具B.生产资料

C.职业D.劳动场所

注:

劳动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社会财富的创造,并获得劳动报酬的过程

11.菲利浦斯曲线反应了货币工资率与()的负相关关系P289

A.物价B.经济周期

C.利率D.失业率

注:

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使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12.决定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的经济因素是()P340

A.交通B.文化

C.生活质量D.工资收入

注:

导致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经济上的原因。

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诸如就业机会、就业条件以及收入报酬等方面所构成的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1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提出者是()P203

A.配第B.克拉克C.马歇尔D.凯恩斯

注:

现代西言经济学工资理论主要有:

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马歇尔

3)集体谈判工薪理论:

多布,邓洛普,张伯伦,厄尔曼,里斯

4)人力资本理论

5)其它有关工资成生的理论:

A购买力工资理论B分享经济理论:

马丁魏茨曼C工资刚性与效率工资理论

14.如果产业的垄断性较高,则工资水平()P262

A.较低 B.较高

C.不变 D.时高时低

15.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是()P90

A.正向的B.负向的C.较大的D.较小

注:

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负向影响,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

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最终影响是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减少余暇。

16.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P91如图2-22所示

A.向前弯曲的B.向后弯曲的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注: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劳动力的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劳动力的个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17.企业实现倒班制的直接目的是()P151

A.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