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99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教案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高矮、长短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

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铅笔、线绳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师:

同学们,老师想和一位同学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2、提问:

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

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

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3、提问: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

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

出示第1题图,提问:

哪座房高?

哪座房矮?

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第2题:

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

哪条绳短?

学生自由回答。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

哪条绳短?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可亲自验证。

第4题:

出示图,提问:

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

为什么?

学生直接回答。

第5题:

出示图,提问:

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大小、轻重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板书设计

大小、轻重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谁大?

谁小?

谁轻、谁重?

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二、探究体验

1、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羽毛球提问:

谁轻?

谁重?

学生讨论交流。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

谁重?

学生猜测。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饮料重面包轻。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轮流掂饮料和面包的轻重。

4、出示两幅天平图。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同样重)。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轻?

哪个重?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两端,怎么样?

讨论:

说明什么?

尝试简单推理验证。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第1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

西瓜、菠萝和桔子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第2题:

出示天平图:

提问:

一双鞋和两个本哪个重?

一只鞋和一个本哪个重?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重的做记号。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第3题:

出示两幅天平图,提问:

肥皂、牙膏和香波谁最重?

谁最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学生在书上涂色。

第4题:

出示两幅图,提问:

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1-5各数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1-5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1-5各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动物园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

天空中飘着白云,

小鸟在飞翔,

地上有几棵大树,

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

猴子在爬树,

小兔在玩跷跷板,

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

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

二、探究体验

1、教师提问:

你看到的每种东西的数量都分别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出示1-5各数字。

2、数量是1的都有什么?

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表述完整。

 

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3、“1”还能表示什么?

4、数量是2的都有些什么?

“2”还能表示什么?

5、数量是“3”“4”“5”的都有些什么?

他们还能表示什么?

三、实践与应用

1、教师:

同学们打开书11页,最下边一题中第一行中是几个圆片?

1个圆片用数字“1”表示。

师:

同学们观察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从格的右上角向下斜,写到格的左下角。

请大家沿着红色虚线描一个1,要写直。

再描2个1,自己在后面的格中写出1,

教师按照此方法指导学生书写2-5各数。

2、第二题:

指导学生看图片,并说一说谁和谁连起来,

学生自己连线,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要求学生必须用直尺连线。

3、练一练第3题看图写出数字

4、第4题看数字画图。

问,左边的图是什么意思?

中间的图呢?

右边的图呢?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6-9各数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认、读、写6-9各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6—9各数的规范书写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板书设计

6-9各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

师:

今天,咱们先来进行一个小竞赛,看看谁能数出下面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根据数量说一句话?

教师用电脑出示第一组实物图片(1-5)

二、探究与体验

1、师:

出示第二组实物图片(课本16页)看看谁能数出这些事物的数量。

(第一幅图有8个葫芦;第二幅图有6个哨子;第三幅图有9把勺子;第四幅图有7把小刀。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数字。

2、在图中“6”表示什么?

数字“6”还可以表示什么?

3、“7”、“8”、“9”可以表示什么?

三、实践与应用

1、指导书写6——9各数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

同学们观察田字格中的数字,注意数字的占格,起笔位置,收笔位置

2、第2题看图写出数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3、第3题请大家涂一涂,教师巡视指导

4、第4题看数字画图。

问:

已经有4个了,再画几个。

学生交流后汇报并画图

5、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数字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比较多少,能用“>”“=”“<”表示。

教学难点

“>”“<”书写规范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

多>

少<

同样多=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

你们过过生日吗?

都是谁和你们一起过的?

怎么过的?

师:

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

小熊猫都请了哪些好朋友?

准备了些什么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探究与体验

1、(教师放动画片或出示主题图片)谁来说一说?

请了谁,准备了哪些食物?

2、在小熊猫请客的故事中,你发现了那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的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把个数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3、教师引导: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

你准备怎样分?

4、通过刚才分食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兔子有4只,萝卜有4个,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

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叫等号。

可以写成4=4,读作4等于4。

也就是说表示同样多的两个数都可以用“=”连接起来,叫相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5、我们知道了同样多的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4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1个,还剩1个桃子,说明桃子比猴子多,桃子的个数是4,猴子的个数是3,桃子比猴子多,也就是说4比3多,在数学上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

就是4>3,读作:

4大于3.

教师边说边板书

6、反过来猴子比桃子少。

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为3<4。

读作:

3小于4.

教师边说边板书

三、实践与应用

1、练一练第1题写一写

教师巡视指导。

2、第2题,先填数,再填上>=或<

教师引导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完成。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先观察图,数一数苹果有几个,梨有几个,先比较谁多,谁少?

再填空。

 

 

把个数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0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认、读、写0,知道0表示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0的规范书写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鸟喜欢在什么地方搭窝?

二、探究与体验:

1、(出示第一幅图)

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鸟窝里有几只小鸟?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提问:

窝里有4只小鸟,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板书:

4

2、(出示第二幅图)

师:

同学们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鸟窝里有几只小鸟?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提问:

窝里有3只小鸟,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板书:

3

3、(出示第三幅图)

师:

同学们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鸟窝里有几只小鸟?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提问:

窝里有2只小鸟,用数字几来表示?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板书:

2

4、(出示第四幅图)

师:

同学们观察图片,现在鸟窝里有几只小鸟?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提问:

窝里有一只小鸟都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板书:

0

5、师: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0”?

6、(出示图片)

想一想:

下面的“0”表示什么?

三、实践与应用

1、指导书写“0”

同学们观察:

0的占格与其他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2、看图说话

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10的认识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及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

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师:

你喜欢参加联欢活动吗?

你参加过什么联欢活动?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联欢活动。

二、探究与体验

1、师:

出示课件(联欢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各有多少?

小朋友们在欢庆节日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10个小朋友,有10盆花,有10个气球。

2、同学们看的很仔细,大家都知道了在图中10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10可以表示什么。

如10个手指、10个苹果、10本书、10支笔

3、做一做

(1)摆出十个花片

同学们自己摆

(2)数出10根小棍,捆成一捆

同学们先自己做,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及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

一捆是10根,以后我们看到一捆小棍,要知道是10根。

三、实践与应用

1、指导书写10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怎样才能写漂亮?

学生描红,书写。

2、练一练第二题

仔细观察图,数一数各有多少?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3、练一练第三题

从1数到10

你们能倒着数吗?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顺序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几个和第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序数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自己个性化做法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顺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都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二、探究体验:

1、师:

小动物在比赛跑步,那谁跑了第一名?

(小马)

2、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小马跑第一,乌龟跑第五,兔子跑第三,小鹿跑第二……)

3、摆花片

让学生拿出1个黄色花片和7个红色花片任意摆成一排。

交流:

黄色花片排在第几?

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从哪边开始数,黄色花片排第几?

三、实践应用

1、师:

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感知4个和第四个的不同

2、练一练第2题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共有几朵花?

(2)、从左数,分别把第2朵和第6朵图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3、练一练第3题

先观察图,审清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摆卡片,引导学生发现10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通过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1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难点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1、2、3、4、5、6、7、8、9、10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复习1——10各数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数字卡片)

师:

把1——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生说师板书:

1、2、3、4、5、6、7、8、9、10

2、师:

观察1——10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或是前面一个数比后面一个数少1。

3、想一想:

把“0”放进去,应该排在哪里?

4、(出示图)

师:

先看一看都是什么球?

把这些球按从大到小的的顺序排队,并编上顺序号

提出要求:

书写顺序号时在数字外面画上圆圈,①、②、③

学生独立完成。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交流结果。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一题

读出直尺上的数。

指名同学读数。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3、练一练第三题:

按杯中的果汁多少编号

师:

题目要求按杯中的果汁多少编号,应该怎样编号?

生:

从多到少,

还可以怎么编号?

从少到多。

师:

题目没有说从多到少还是从少到多,两种都可以。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认识图形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

教师准备一些事物

二、探索实践

1、(出示物品图),

师:

同学们,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分一分

师:

把样子相像的东西放在一起,应该怎么分?

学生自己分

3、全班交流:

五子棋、饼干盒、鞋盒

魔方、礼物盒、墨水盒

罐头、木头、茶叶桶

皮球、地球仪、排球

4、师:

同学们分的真好,谁知道五子棋、饼干盒、鞋盒这些形状叫什么?

(长方体)

师:

长长的、方方的物品形状叫长方体。

魔方、礼物盒、墨水盒的?

(正方形)

师:

正方形方方的、平平的。

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罐头、木头、茶叶桶呢?

(圆柱)

师:

圆柱有长的、短的,都有两个平平的面,可以滚动,也可以竖着放。

皮球、地球仪、排球呢?

(球)

师:

球每个地方都是圆的,可以滚来滚去。

5、师: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说,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

2、练一练第二题

数一数。

四、拓展

数学游戏:

 

育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一年级设计人:

日期:

课题:

6以内数的组成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重点

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体会合与分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6以内数的组成

2314152433

\/\/\/\/\/

55666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

你们喜欢做手工吗?

二、探索体验

1、做一做

师:

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一共有几个花片?

交流结果:

2个和2个合起来是4个。

师:

2个和2个合起来是4个,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