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0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docx

综合实践观课报告

 

《跨越百年的美丽》观课报告

于芳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淡泊名利的伟大精神。

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居里夫人满腔的赞誉、钦佩之情。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加之是新教材,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潜心揣摩文本。

王桂菊老师的教学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就课堂实效而言,学生已经充分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

所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阅读课。

一、以“美丽”为主线,引入新课。

1、上课伊始,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美丽”为什么能够保持“百年”?

把学生引入课文,走进文本。

2、在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后,王老师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

这样一来,整篇文章的脉络就一览无余。

教学层次特别清楚。

二、抓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处处精雕细琢,词句训练遍地开花,一节课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在学习中,王老师紧紧围绕“美丽”,直切重点,以文章课后第一题为线索,统领全文,从“外表美丽”到“精神魅力”两方面重点学习。

如“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抓住了“从......变成......”这个词组,深刻体会。

进而又由四个“变成”组成的排比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老师通过引读,学生接读,朗读时的声音逐渐加强等,让学生在体会排比句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同时,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读的训练。

王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精神美、人格美。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以“美丽”为线索逐步深入,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感悟“美丽”,自读自悟,浏览、默读、思考、交流、朗读、感悟。

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再朗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使学生的朗读得到步步提升,同时更加深入地对课文进行了理解,对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有了深切的感受。

四、展开丰富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文章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

所以,本节课教师让孩子插上展想象的翅膀,想象居里夫人三年又九个月是怎样在破棚子里提炼镭的。

想象她是怎样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

如:

在品味重点语句,“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冲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盐酸的点点烧痕。

”王老师让孩子们看了居里夫妇做实验的一段视频,通过情境的渲染烘托,让学生生展开想象,充分领悟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五、适时指导写作方法。

课堂上王老师还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倒叙”“在事例中感悟”,都是基于文本个性,能够从“教语文”的高度,敏锐地发现文本的独特个性,并以此为教学内容,融于具体语言学习,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之中。

学生不仅在课文中深思,还能跳出课文冷静、理性地审视而这些语文知识的教学,因为适时、适当,显得自然而然。

六、值得探讨的问题

1、关于字词教学和写字指导,此课中并未涉及,是否欠妥?

2、还有点小遗憾的是这节课上课时间只有短短的不足33分钟。

7分钟的时间是否可以安排别的环节,比如缺少的课堂检测环节。

3、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但课堂气氛太平实了,是否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高的热情投入的学习中去。

 

学为基点,以生为本

——《太阳》观课报告

本次观课评课,我领略到了各位优秀教师的风采,他们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针对济南市燕柳小学芦馨老师的《太阳》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学为基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芦老师课前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单,精心设计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及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发现困惑疑难问题。

教师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准确找到学习的起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上,芦老师根据小组互查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情况,对“繁”“蔬”字进行了重点指导;针对说明文文体向学生渗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太阳的特点”作为本课探究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基础上确定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既结合了文本编者的意图,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生为本,学习过程环环紧扣

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

既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努力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展;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在《太阳》这节课上,不论是课前的“学习单”,还是课堂上的小老师展讲,小组汇报,教师都做到了积极引导,效果很好。

 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

在说明方法的介绍处理上,老师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作者在写太阳的特点“远”的时候写了“1.5 亿公里”、“ 3500 年”这样的具体数字以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

在二、三段的学习上,给学生们列出了文章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逐句分析,合作学习,看每句话运用了那种相对应的说明方法,并相互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同学们自己对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谈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可否能再充分些,我们如果要把教学落实到实处,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要学会等候,让学生能在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文本。

2、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感激之情朗诵最后一自然段,教育孩子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合作课堂  朗读感悟  学习表达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刘老师所执教的这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有名篇目,节选自名著,同时特点非常突出,也因此被很多老师作为公开课内容来进行展示。

认真聆听了刘老师的课,发现刘老师的课有以下优点:

一、合作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性

纵观刘老师的课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组合作贯穿整个课堂。

在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几年后的今天,学生的合作探究是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

刘老师的课堂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每一问题提出后,先由学生自学,再在小组内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引导者。

二、朗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语文课堂上最不可缺的。

本节课,教师选择课文朗读的难点作为指导朗读的对象,在读的过程中一一突破。

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是本课的朗读难点,因为里面涵盖了很多生字词,对于古代人物穿戴的一些专用词语不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刘老师将长长的句子进行分段,由词语入手,逐渐扩展到句子,层层练习,最终通过朗读速度来验证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提出问题,点明学习重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学习,教师设计不必过于繁琐,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问题提领整篇课文,本课的主问题即“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整堂课只需解决这一个问题,文章的重点、难点、朗读指导点便一一解决,刘老师对主问题的选择恰到好处。

四、学习表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平时我们关注人文性比较多,而工具性往往被忽略。

刘老师的这堂课对课标中的要求做了相应的诠释。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表达方法,将学过的方法加以应用。

本课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抓住王熙凤的语言、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不仅讲解到位,并且概括精准,为学生积累方法打下基础。

结合自己的教学,给刘老师提以下建议:

一、小组合作,讲究方法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他们喜欢的形式,但如何让这样的合作不流于形式。

个人觉得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小组交流要交流什么,交流时注意什么,小组展示时如何展示,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充分展示出自己思考的结果,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表达,适当练写

对于本课这么经典的文章,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文章借助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反应人物特点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练写将这种方法内化为自己所有。

在教师总结之后,可以适当出示几个学生熟悉的经典作品中人物的图片,让他们描述一个场景,借助外貌描写或语言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想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首先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做一名快乐的小语人!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

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件:

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教学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3、问题引入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4、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5、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6、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7、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

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⑵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

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板书】

5、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四、总结课文

1、《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2、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自由回答出来了,强调需要背诵的部分。

3、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情感投入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各具风采殊途同归

----研修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四节各具风采的综合实践课。

感受了四位老师不一样的课堂,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虽然她们的课堂各有千秋,但最终殊途同归,都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教学的实质和本真。

 一、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位老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学习后共同探讨的做法,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

刘莉老师的《太空泥塑》这一课,先出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制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组织孩子们小组合作进行评议、修改。

这样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

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极大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课堂实录中展示的活动视频片段和材料,可以看到学生的采访调查活动目的明确、条理清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始终贯穿在活动始终。

二、贴近我们的生活

郭霞老师执教的《设计安装家庭照明电路》,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的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开发了本主题进行研究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

郭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只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

通过生活中知识的积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极大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孙百花老师的《食物的营养》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培养了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团结互助、勤于钻研的优良品质。

3、开放性自由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例如:

蒋文好老师的《折叠艺术--郁金香》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多多。

只有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的实质,依照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律进行课程实施,才能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独特功能与价值——把“知识”课堂转变成“生活”课堂。

《走进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珍爱美丽延庆》观课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大领域。

《走进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珍爱美丽延庆》这节课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又包括四个阶段,即动员和培训阶段、课题准备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显然本节课属于其中的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走进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珍爱美丽延庆》这一主题活动妥善的处理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指导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地质方面的探究地质奥秘、探究地质遗迹和环境保护、探究沟域经济发展变迁等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进地质公园考察,学习如何保护地质遗迹,在考察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耐力强健了学生的体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景区展板、咨询带队教师、观察地质遗迹、参观民俗特色村等形式多方位的深入研究,采用了小组交流展示,小组知识竞答比赛等形式及时进行了总结。

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删选和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成果展示。

我认为本次主题活动还有以下优点:

1、本次研究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有专业的指导团队—学校地理学科教师;

2、有课时保证—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有基地保证—千家店园区、国家硅化木地质公园。

4、各个考察小组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上都用了很多心思。

各个小组均选取了大量的实景照片来展示本小组的考察成果,第三小组在指出“观望恐龙足迹的空地边际缺少保护性护栏”这一缺陷的时候,特意安排一名成年人站在边际上,以此凸显此处的危险性。

第五小组在展示特色民俗村时选取了整洁美观的室内设施照片,展示了旅游经济对新农村的影响。

这些都显示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用心之处。

本节课的课堂展示环节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可以更多样化,鼓励性语言和衔接性语言一定要跟上,课堂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不明确就会导致冷场的现象。

在课堂实录(下)最后总结收获的时候,冷场10秒钟,对于这样事先设计好的环节,教师应该有精心的准备,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现象。

3、个别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展示内容不太熟悉,展示过程断断续续。

展示代表较少,而且只有一名代表发言,可以多几个代表登台,轮番发言,各抒己见。

4、台下的学生积极性不太高,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更多一些,课堂气氛还可以更热烈一些,毕竟学生亲身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这次的主题活动给我的感受很深,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实践,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开阔了眼界,懂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能在大自然的课堂里看到更多非凡的美景,学到更多形象又生动的知识。

本次的综合实践考察活动,是帮助学生了解延庆区区域环境特征,认识延庆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帮助学生感悟保护地质遗迹资源重要性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数学统计能力、地理野外考察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应用的重要途径。

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要更多的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因为今年的两节课例的主题活动地点都在北京,所以暑假里专门去了一趟北京,去了延庆,参观了延庆地质博物馆。

延庆地质博物馆,面积2000平方米,由序厅、地球科学厅、地质遗迹厅、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厅、地质遗迹国际对比厅和今日延庆六个展厅组成,通过陈列延庆地质遗迹标本、文字、图片以及采用多种电子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了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恐龙足迹、硅化木、野鸭湖、八达岭长城和古崖居等丰富的地质、人文遗迹。

在观看课例的基础上加上实地的参观,让我对这节主题活动课更加深了认识和了解,更体会到亲身参与实践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

由于时间紧迫,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几个园区都没能去到,相信看了那里的风景一定会对此次的暑假研修大有裨益。

谈谈我的综合实践课的观课感悟

——观评山东省优课个人总结

综合实践省专家团队周同学

一门课程也许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综合实践课程就具有这个作用。

在2015年山东省远程培训中,我荣幸地被选为省团队专家,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我放平心态,静下心来,起早贪黑地挤时间,认真仔细地进行各项工作,先后对分送给我的6节省优课进行了反反复复地观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和省优课的评价要求,慎重、负责地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且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了省优课的一些特色,也梳理出几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所谓优课,就是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就是一种艺术,能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享受,给学生以发展。

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亦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能有效、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生活对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引领学生亲历实践、反思交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发展,就是一节好课。

通过观评课发现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点:

1.展现了具有正作用的先进思想。

优课的参与者人人基本能展现出先进的教育思想,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努力程度很大,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人人追求想上一堂好的优课,表现了健康向上积极先进的思想,具有推动活动开展的正作用。

2.开创了具有正能量的真行动。

参与的每一节优课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真行动,投射出优课的正能量——讲课的教师人人能积极研讨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优课中努力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特点,去努力实施基于生活而开展的亲历实践、反思交流的价值观念。

3.诠释了技术支持变革教学方式的新作用。

优课中的人人能做到比较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支持,从投影仪到的PPT再到FLASH等出现了逐步升级,甚至出现了微课设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使优课创设的情景更加多姿多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魅力无限,学习过程体现出更加有深度地探究,为变革教学方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4.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优课中多数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

多数教师能创设出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操作、主动合作、主动反思、主动交流,夯实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动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悟、自省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5.阐释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优课中问题多源于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自主生成探究的课题。

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真实地去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