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包扎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25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绷带包扎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绷带包扎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绷带包扎法.docx

《绷带包扎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绷带包扎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绷带包扎法.docx

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

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

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

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

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急救的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操作要领

  A.环形法:

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B.蛇形法:

此法多用于夹板之固定。

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C.螺旋形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D.螺旋反折法:

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

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注意事项

  A.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

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

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B.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C.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2)三角巾包扎法

  对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等,需应用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领

  A.普通头部包扎:

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B.风帽式头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

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C.普通面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

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

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

  D.普通胸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向上,贴于局部,如系左胸受伤,顶角放在右肩上,底边扯到背后在后面打结;再将左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

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相同,唯位置机反,结打于胸部。

  注意事项

  A.一般家庭没有三角巾,但其在急救时用途较广,应配备。

制作很简单,用一米见方的布,从对角线剪开即成。

  B三角巾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手、足部包扎,还可对脚挫伤进行包扎固定,对不便上绷带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止血。

C.三角巾另一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的手臂桢固定作用;还可对无夹板的伤肢想到夹板固定作用。

骨折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主要有两种骨折,一种是没有刺穿皮肤的成为闭合性骨折。

另外一种是把皮肤刺穿的称为开放性骨折。

多数骨折是由于直接的外伤所引起,或者是由于直接的外伤所引起的,或者是从所受外伤的部位传导而发生。

后一种被成为应力骨折。

肌肉突然性的激烈收缩及反复异常的牵拉也会引起骨折。

骨折在运动损伤中属于重伤类的一种,随着骨折的发生,其周围的肌肉也会因此而受到损伤,在运动中常见的骨折有撕脱性骨折和疲劳性骨折两种。

A撕脱性骨折:

是韧带、肌腱附着的骨发生剥离。

这种骨折是由于身体的某一部分突然被过度扭拉所引起的。

例如:

踝关节突然向外翻就会造成三角韧带将内踝的一部分撕脱,这就是韧带性撕裂。

这在跟腱的撕脱性骨折和髌骨骨折中经常可以看到。

后者是膝关节突然过度弯曲向前跌到时发生的。

过度牵拉膝关节,韧带就会将髌骨拉伤造成髌骨撕脱性骨折。

B疲劳性骨折:

又称为应力性骨折。

造成这种骨折的真正原因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主要是由于符合过重及肌肉的疲劳使骨骼受到很大的压力和应力作用,使骨质发生微细的损伤并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自发性的骨折。

例如,从木质的地板换到诸如草坪这类比较柔软的地方时,由于地面反弹力的变化,相同节奏的反复造成连续的压力集中在一点时,导致冲击集中的形成而发生骨折。

对于后一种原因很多学者也都证明,不管从事什么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是应该多加注意的问题之一。

阈值下长时间相同节奏的活动会使肌肉收缩,超过骨骼的承受能力的牵拉,也会引起疲劳性骨折。

可以说,在激烈运动的前几周里骨折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诊断症状:

疲劳性骨折在发生前是很难发现的,在容易引发的部位有异样的感觉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疲劳性骨折的早期症状有肿胀、局部的压痛和疼痛等。

骨折的初期阶段虽一动就痛,但是如果休息后则会感觉不到疼痛,但是不久以后开始出现有规律性的疼痛,夜里疼痛则会加剧。

如果在有异常感觉的部位轻轻扣打骨头或者给它一定的外力冲击,在被怀疑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会找到痛点。

处理:

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C骨折固定法

  当发生骨折事故之后,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便于医生的诊治,在运送患者去医院的途中,应进行必要的固定。

  操作要领

  1.肱骨骨折固定法:

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用绷带固定。

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2.大腿骨折固定法:

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

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有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3.脊柱骨折固定法:

病情多较严重。

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

切勿扶持患者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这样会使脊柱骨折加重对神经操作,引起终生截瘫。

  注意事项

  1.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

  3.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4.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

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徒手救护搬运法

一、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脱位是两骨间的连接关系遭到破坏的损伤。

容易引起脱位的位置主要是手指和肩关节两部分。

如果超越了正常的关节解剖学的限制范围进行活动就会发生脱位。

根据脱位的症状大体上可分为完全脱位和不完全脱位,完全脱位是骨从关节上完全脱离,不完全脱位是构成关节的两骨并没有完全脱离。

“一次脱位会形成习惯性脱位”这样的说法经常可以听到,事实也是如此。

一次完全脱位和不完全脱位发生后,连接关节的韧带被拉伸,关节部位则非常容易脱位。

症状:

疼痛与压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畸形

例如肩关节脱位:

处理:

关节脱位的复位,时间越早越易复位,效果越好,严禁动作粗暴和反复复位,以免加重损伤,造成骨折和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因此,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危重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后,下一个步骤是迅速安全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二、搬运伤员的方法

  1、操作要领

  1)扶行法:

救护人站于病人一侧,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人。

  2)抱持法:

将病人抱起。

  3)背负法:

将病人背起。

如病人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

  4)椅托式:

甲乙两人在病人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病人大腿之下互相紧握,另外之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支托患者背部。

  5)双人拉车式:

一个站在病人的头部,两手插其腋下,抱入怀内;一个站其足部,立在病人中间,然后步调一致前行。

  6)三人搬运法:

三人并排,将患者抱起齐步前进。

  2、注意事项

  1)搬运抽风患者时,要在其上下牙齿间垫塞纱布或缠上纱布的筷子。

  2)上止血带的患者,每隔4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约

1-2分钟。

  3)途中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要积极抢救。

  4)患者在车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

  5)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预防冻伤。

器械救护搬运法

  对病情严重、路途遥远又不适于徒手搬运的患者,应用器械救护搬运法。

常用的器械有帆布担架。

绳络担架和被服担架多为临时制成。

  3、操作要领

  1.绳络担架的制作:

用木杆或竹竿两根,横木两根,扎成长方形的担架状,然后缠上较坚硬的绳索即成。

  2.被服担架的制作:

取两件衣服或大衣,翻袖向内成两管,插入木棒两根,再将钮扣妥善扣好即成。

  3.将患者平稳轻巧地移上担架,患者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便于观察。

行走时步调一致,并使患者保持在水平状态。

  4、注意事项

  1.对脊柱骨折的患者,应用门板或其它硬板担架,搬运时使其面向下,由3-4人分别用手托其头、胸、骨盆和腿部,动作一致平放到担架上;用三角巾或其它宽布带将患者绑在担架上以防移动。

  2.对颈椎骨折、高位胸椎骨折的患者,在搬运时,要有专人牵引头部,患者卧在担架上,并用沙袋或枕头垫在头颈部两侧,避免晃动。

3.对头部骨折的患者,一般无须特殊固定。

在去医院的途中,要保持头部安定,头稍垫高,头部两侧放沙袋或枕头固定,避免头部来回晃动

6、急救用品代用法

  各种急性病症的发生,谁也很难预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就是平时准备了家庭急救箱,但也不能把它随身带到发生事故的现场,下面介绍一下急救用品的代用法,使之在应急处理时派上用场。

  操作要领

  1.长筒袜子:

不管穿在身上的还是旧的,均可在应急处理时作绷带用。

  2.领带:

骨折时可以作固定夹板用或作止血带用。

  3.浴巾:

上肢骨折时可作三角巾用。

  4.手帕:

用电熨斗充分熨烫后可作消毒纱布用。

  5.手帕、手巾:

出血时可用作止血,也可作冷湿敷用。

  6.杂志、尺子、厚包装纸、伞、手杖均能在骨折时作夹板作用。

  注意事项

  1.乘坐汽车发生事故时,用坐罩止血是不干净的,为了防止感染,车内应常备急救箱,以防万一。

  2.不管用什么物品来替代止血带止血,都应在替代品上标明止血的时间,每隔40分钟放松一次。

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止血后,如不定时放松止血带,会引起远端坏死,甚至必须截肢。

  3.当用木棒、裁尺、木板、手杖、厚杂志等代用品当夹板用时,其外边最好再用毛巾之类包衬一下,使患部得到充分固定。

 

7、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法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2-4分钟内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病人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而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

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

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

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

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2.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3.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

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4.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

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心脏按摩法

  心脏按摩是从体外压迫一度停止跳动的心脏,使之恢复跳动的一种急救方法。

  操作要领

  1.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

  2.抢救者站在或跪在病人侧面(左侧或右侧均可),两手相迭,将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下方、剑突之上,借自己身体的重量,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作适度压陷,然后放松压力,让胸廓自行弹起。

  3.如此有规律地以每分钟60-80次的速度按压,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

按压的间歇不再使胸部受压,便于心脏充盈。

但手掌根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以免改变按压的正确位置。

  注意事项

  1.抢救者的双臂应绷直,双肩应在患者胸骨的正上方,上半身可向前倾斜,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度和宽度应够大。

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少了按摩的作用。

  2.如患者在钢丝床上,应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其长度和宽度应够大。

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弱而减小了按摩的作用。

  3.心脏大致位于胸腔的中央。

在进行心脏按摩时,一定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三分之一处,用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的上面加强力量。

  4.对儿童心脏按摩要轻而快。

只用一只手,试着力量进行,压力约为成人的二分之一左右,每分钟90-100次。

若是幼儿,可用两个手指压迫,压力为儿童的二分之一,100-110次左右为妥。

单人心肺复苏抢救法

  当家庭出现危重病人时,或在郊外的事故发生地,都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场,掌握单人心肺复苏抢救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使之免于不幸。

  操作要领

  1.首先判定患者神志是否丧失。

如果无反应,一方面呼救,让旁人拨电话通知急救中心,一方面摆好患者体位,打开气道。

  2.如患者无呼吸,即刻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然后检查颈动脉,如脉搏存在,表明心脏尚未停搏,无需进行体外按摩,仅做人工呼吸即可,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进行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的起落。

一分钟后检查脉搏,如无搏动,则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同时进行。

按摩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3.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其比例为15:

2,即15次心脏按摩,2次吹气,交替进行。

  4.操作时,抢救者同时计数1、2、3、4、5……15次按摩后,抢救者迅速倾斜头部,打开气道,深呼气,,捏紧患者鼻孔,快速吹气2次。

然后再回到胸部,重新开始心脏按摩15次。

如此反复进行,一旦心跳开始,立即停止按摩。

  注意事项

  1.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一分钟后,可通过看、听和感觉来判定有无呼吸。

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

操作时,中断时间最多不得超过5秒钟。

2.一但心跳开始,在立即停止心脏按摩的同时,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继续诊治。

婴儿及儿童心肺复苏抢救法

  在心肺复苏中,我们称小于1岁者为婴儿,1-8岁者为儿童,对这些患者须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

8岁以上的儿童则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法。

  操作要领

  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

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

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

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

吹气的力量以胸郭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

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

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

  3.婴儿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为1.5-2.5厘米;每分钟100次。

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为2.5-4.0厘米;每分钟80次。

  注意事项

  1.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经率均为5:

1。

  2.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因此,总体来说,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

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和苗头)积极治疗,练治结合、总结经验。

这样我们就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冷敷:

  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

  方法:

  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

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

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

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热攻:

  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

  方法:

  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

“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

常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

热敷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适应症:

  热敷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