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141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x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a;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范文一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倡导:

数学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习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习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

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

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

因为有复习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

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

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

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

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

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

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

  二、看老师正确的通分。

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如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另外,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多,某些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等问题。

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纲,心中有本。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范文二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

通过看图,找包含的分数单位,启发学生说出:

  2/3是2个1/3,1/3是1个1/3,2个1/3比1个1/3大,所以2/31/3;

  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1/5比3个1/5少1个1/5,即2个1/5比3个1/5小,所以2/53/5。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刚才学习的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画个图来看一看;

  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

通过看第一组图,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组图,教师可以在比较第一组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

这两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接着说明这两个分数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吗?

哪一个大呢?

引导学生说出1/81/4,所以3个1/83个1/4,即3/83/4。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

两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

然后提问: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所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

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范文三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还受一定的限制。

另外,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的阻碍,因此,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出错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课前,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或一张正方形纸。

  一、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然后再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启发学生思维,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桌交流想法。

  汇报想法。

孩子们都能理解,同一张纸,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这是一种成倍缩小的情况,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知识上的误导。

接着,可以用课件让生观察,同样大小的图形,平均分得份数不一样,每一份的大小就不一样,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如果学生问:

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

可以启发学生想,在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轻重时,这些物体必须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呢?

这时学生定会恍然大悟。

  二、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孩子容易理解,直接引导孩子观察图形,他们从图中的涂色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谁大谁小,因此,不用把重点放在这种情况上。

  最后可以把两种情况对比,概括总结方法。

  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起来也较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

  数学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