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6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docx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

《沁园春·长沙》重要知识点及精编试题

【结构图解】

【写作特点】

1.意象的壮阔亮丽。

品读《沁园春·长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其意象亮丽,其意境壮阔。

在作者笔下,本来“自古悲寂寥”的秋,昂扬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视野开阔,所选取的景物或厂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片“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人词的意象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而从景物的状态来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壮阔亮丽,真的是做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2.盖世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豪迈的气派。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等问题的思考。

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

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终于喷射出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一“粪土当年万户侯”!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气概是多么豪迈,气势是多么磅礴!

作者问天问地,与同学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远非凡夫俗子所能及也!

确有一种豪迈气派。

3.运用多种对比手法。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4.语言极富表现力。

这首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矫健飞腾的雄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样盘旋的情态。

【主旨归纳】

本词通过对长沙橘子洲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

【问题探究】

1.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将写景和抒情分开。

这首词的上片,虽然是在写秋景但这秋景却都是作者眼中之景,打上了作者鲜明的情感烙印。

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作者精心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作者的眼光折射出来的。

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也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是乐观、昂扬的精神。

2.这首词是怎样表现作者的自我形象的?

上片,作者的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

“独立”写出了作者高大的形象。

“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与高瞻远瞩。

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作者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叹,表达了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

一“怅”一“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下片,作者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

“忆”字总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虽写的是群体形象,但作者亦在其中,表现了作者和“百侣”的豪迈气魄、昂扬精神。

3.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这句已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

“向”和“到”哪个更好?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比较这两个字的优劣,要联系全词的思想感情,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找出恰当的依据。

一般认为“到”比“向”更好。

内容上,“到”有“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江心,水急浪大,与下文的“浪遏飞舟”相符,而“向”则说明是从江岸击水的,还未到江心,效果就差多了。

从诗词节奏感上看,“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遏”等和谐~致,动感强烈,而“向”是介词。

从作者的性格看,“到”比“向”更贴切。

毛泽东一生都在风口浪尖上运筹帷幄,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引发他长久的回忆。

【精编试题】

请把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或把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进行比较,体会其意境的不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心志,与毛词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的胸襟境界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要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不同心情的写照,从而领会毛词流露出的革命豪情。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营造了明朗的意境,将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

杜诗为优美的写景诗,抒发诗人热爱美好物的情感;毛词则暗喻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2.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3.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1.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提示】分析“俏”字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它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形态,然后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梅花的精神或品质。

2.

(1)反衬:

上片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拟人:

下片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提示】可以从修辞等角度考虑作答。

3.毛泽东的词:

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词:

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提示】首先要找出词里的关键词语,然后再联系词人的身份、心情等去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

1.如何理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两句的深刻含意及作用?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历来是为人们所称道的佳句,你认为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东方欲晓”,通俗地说,它预示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

“莫道君行早”,意思是虽然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大,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这两句开篇引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和后文内容及情感相呼应。

【提示】先解释这两句词的字面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答出这两句词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在词中的作用。

因为这两句位于全词的前面,因此,可从“引领全篇”“奠定感情基调”这两个方面人手。

2.“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

“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抒发了词人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

【提示】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结合诗歌要点进行具体把握,先从字面意思理解这两句的含意,再答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一直到望不见了,表示望得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有旌旗猎猎的雄伟气势。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

古代以太岁星为凶神恶煞,这里喻指日本帝国主义。

(2)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雁群渐飞渐远,消失在南方天际,可是词人还长久凝望,这寄托了词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

B.“不到长城非好汉”,语言通俗,表达了钢铁的誓言和雄

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所描绘的景物与“天高云淡”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怀。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抒情委婉含蓄,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3)“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答案】

(1)D【提示】D项,“苍龙”喻指国民党反动派。

此题的准确作答,依赖于对长征相关常识的积累与对诗歌相关信息的把握。

解答试题时要留意以下关键点,如作诗的时间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2)D【提示】D项,“这两句词抒情委婉含蓄”赏析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慷慨激昂”。

(3)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彻底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答案】B

【提示】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A.C.D三项则比较感伤肃杀。

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答案】B

【提示】毛泽东的词只是采用了旧体诗的形式,应属于现代诗歌。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答案】A

【提示】A“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B“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C.“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D.“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

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虎出山,鹰击长空,他们在狼烟中勇敢向前冲,巡视着山岳,划开了黎明,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士兵。

B.城市形象既存在于每一位市民的举手投足间,也展现在每一位官员挥斥方遒的指点之间。

C.我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那份孤独和无助我比谁都清楚,我也最反感别人在我认真做事时指点江山。

D.《红星照耀中国》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视角,再现了红军长征那段峥嵘岁月。

【答案】C.应为“指手画脚”(A.鹰击长空: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

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B.挥斥方遒:

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C.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指手画脚:

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D.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

②大红宫门式样的背包、龙椅图案的抱枕、朝珠耳机……一样样带着历史印记的物件以现代化的面貌粉墨登场,让人眼前一亮。

③95岁的老红军栗元海溘然长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④与霍去病处于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葬礼描述得十分详细,甚至对其谥号的意义都进行了解释,却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

⑤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

⑥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效益的快速提升,因而更大的产业效益的获得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休威相关。

A.③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①⑤⑥

【答案】A①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褒义词。

此处为贬义语境,是褒贬误用。

②粉墨登场:

化好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

此处不合语境。

③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④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⑤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

⑥休戚相关:

彼此间忧喜、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利害相关。

此处应用“息息相关”。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种高于天的理想,,,,;这种崇高的理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无所畏惧

⑤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⑥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⑦使得广大红军在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时

A.⑤⑦⑥④②③①B.④③①②⑤⑦⑥

C.④②⑥③①⑦⑤D.④⑥③①⑦②⑤

【答案】D.本段内容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制定战略,再说红军怎样战胜重重困难。

分号前的横线处应填“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相呼应,由此也可以排除A、B、C三项。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请和下联组成,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你按照对联的要求,对出下联。

上联:

少年中流好击水

下联:

【参考答案】同学猛浪遏飞舟

品味《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见教材)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

《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算“风流人物”吗?

为什么?

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和英雄豪杰。

《沁园春·长沙》中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他们是“风流人物”。

2.《沁园春·长沙》写南方秋景,《沁园春·雪》绘北国冰雪,后者的境界更开阔。

《沁园春·长沙》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沁园春·雪》抒发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有人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的“腾”“走”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答案】

1.“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

五岭山脉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微波细浪在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势磅礴,对于红军将士来说,却如同泥丸跳动。

“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展现了一种动态美,恰当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

2.①比喻,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②对比,“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强调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枕上[注]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是毛泽东1921年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

C.“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孤独的处境和寂寞的情怀。

D.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

E.这首词从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2)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

请结合词句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AD

(2)本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抒发的是作者的思念之苦;而《沁园春·长沙》选取的景物则充满生机,色彩绚丽,抒发的是作者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解析】

(1)A.没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D.“含蓄”错误,“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是直接抒情。

(2)可分别从景和情的角度来比较。

从景的角度,本词写天色难明、寒星、一钩残月,景物特点是清冷;《沁园春·长沙》描绘的景色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从情的角度,本词抒写的是作者的离愁别绪;《沁园春·长沙》抒写的是作者投身革命的壮志豪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①1956年毛泽东视察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情况,并曾三次畅游长江,期间写下此词。

②宽余:

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③龟蛇:

龟山和蛇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三句,作者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B.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

C.“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穿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神话故事,正反对照,烘托祖国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

E.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豪迈斗志。

(2)作者写“神女”之“惊”,对赞领“宏图”有什么用?

答:

【答案】

(1)BD

(2)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

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阔大,增强了感染力。

【解析】

(1)B.“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错误,应是“珍惜时间”。

D.“正反对照”说法有误,应为“虚实结合”

(2)这是从侧面烘托“宏图”,连目睹了千百年沧桑变化的神女都感到惊讶,突出了“宏图”之前无古人。

同时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以浪漫的想象来写眼前之景使词的意象更为丰富,意境更为开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取得胜利。

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绘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展现了壮阔的山景,点出了红军胜利攻克娄山关的时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E.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

答:

【答案】

(1)CD

【解析】C项,“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错误,“咽”字指在昂首挺进的队伍中,军号吹奏着低沉而悲壮的音调,并没有表现战士们内心的悲凉。

D项,“直接抒发”错误,这两句是借景抒情。

(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

②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的艰难;从描写的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表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①

他说过:

“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②。

毛泽东重视经验,③,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

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答案】①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②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③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

【解析】①处,根据上文中的关联词“不仅”可知,下句应使用“还”,再根据下文毛泽东的话以及“失败的教训”可知,此处可填“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之类的内容。

②处与①处类似,也是递进关系,应填一个与“不仅”对应的关联词,再根据“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可知,此处可填“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之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